南海的时事政治论文范文2015年(2)
南海的时事政治论文范文2015年
南海的时事政治论文范文2015年篇二
南海已输掉中国活在梦中
最近人们很惊讶地发现,多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却在“节节败退”。尤其是自从去年以来,这种趋势显得越来越明显。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努力奉行“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战略。在很多方面,中国放弃了原先恪守的单边主义政策,和东盟(亚细安)发展多边友好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开始生效。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中国提出了“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这些举措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构成了自邓小平以来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路线和策略。不过,很多人已经感觉到,在很多问题上,如果中国不能直面,就会促成自己的政策走向反面。
亚洲区域和国际社会现在的关注点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南中国海突然再次跃升为世界的热点问题。中国有关方面似乎不太理解这个局面。在中国看来,其南中国海政策并没有发生具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是相关国家采取了一连串不利于中国的行动,中国只是在作“救火式”的反应。
实际上,很多年来,正是因为中国总是采取被动应对的办法,南中国海问题已经累积起来,造成了当今的局面。不管喜欢与否,理解与否,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一,中国早就已经彻底输掉了一场国际舆论战。多年里,当中国沉浸在自己构建的“和平崛起”的话语体系时,有关国家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在国际舞台上作了充分的准备,等待着它们预期中的南中国海问题浮出水面。从知识(法律)体系来说,中国现在很难找到任何有效的支持力量。一边倒的舆论环境已经形成,中国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有评论家说,用“强硬政策”来形容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态度已经不够,而是应当用“具有侵略性”了。实际上,类似的中国认知在国际社会已经相当普遍。中国自己则因为并没有作什么而感觉到“冤枉”,这主要是输掉了话语权的缘故。
第二,中国也在输掉一场战略战。有关国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有相当清晰的战略,这些战略包括多方面,如区域多边主义,国际化和大国政治化。而中国有关方面除了不肯面对现实,就是含糊不清。中国不敢把问题作细化分析,用“反对国际化”这样过于宏观的概念来搪塞。实际上,南中国海问题早已经是多边化、国际化,近来又在很快地“大国政治化”。中国只是不肯承认这个现实罢了。
第三,如果现在这个情形继续下去,中国也势必最终失去主权战场。如上所说,从去年到现在,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政策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而只是做了一些反应性的动作,但是现在谁都把中国视为是问题的根源。实际的情形是,其它有关国家加快了在南中国海有争议海域的活动和行动,尤其是资源的开发。
中国活在“梦想”之中
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其它很多问题上也一样),多年来中国似乎一直生活在自己为自己设定的“梦想”之中。从战略层面看,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并不是没有机会占据优势的,反而是占据了优势却又自动地放弃。比如说,在1980年代,中国曾经夺取了10多个岛屿和岛礁,但占据了之后,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又放弃了它们中的一些。又如,1990年初中国和一个外国石油公司签了合同来开采石油,但遭到越南的不满,说要取消中国领导人对越南的访问。而领导人为了这次访问,就下令停止石油开采,导致了外国公司的非常不满。最终,该石油公司便和越南签了合约,进行石油开采。在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不管是为了当时的政治原因或者其它冠冕堂皇的理由,中国主动放弃了很多机会。遗憾的是,中国这样做并没有赢得有关国家的理解,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国家利益的损害。
那么,最后的结局会如何?中国可以放弃吗?在社会媒体那么发达的今天,在主权问题上,当政者所能作妥协的空间越来越小,更不用说放弃了。如果这种情形继续下去,最终必然发生冲突。不过,届时的冲突对中国非常不利。
问题出现了,就要对付。首要的任务是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上述中国本身的问题外,还有一些其它的重要的原因。对有关国家来说,这是“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小环境”的产物。
先说国际大环境。对有关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国际大环境莫过于中国的经济崛起和随之而来的国防、军事现代化及其对亚洲的地缘政治形势的影响。有关国家感觉到时间并不在自己这一边。尽管中国强调“和平崛起”,但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被视为是采取了拖延的政策,等待着国际形势对中国有利的时候来解决问题。因此,对有关国家来说,南中国海问题必须在中国真正崛起之前,得到有利于它们自身的解决;否则等到中国崛起了,希望就会很渺茫。于是乎,必须通过任何方式,加紧行动,促使形势尽量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
对中国来说,大国环境主要指大国间政治的变化,尤其是和美国等大国关系的变化。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中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美国,不管喜欢是否。不过,在中美关系上,中国尽管花了大量的精力,却仍然不知道如何与美国相处,尤其在亚洲。美国的存在对亚洲国家的重要性是很显然的。中国不太理解为什么美国要呆在亚洲。很多人认为美国留在亚洲的主要目标是针对中国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简单。美国在亚洲不仅仅是对付中国,也是因为地缘政治的因素。例如,如果没有中国因素,美国仍然能够找得到在亚洲的生存空间。无论是东北亚、东南亚还是南亚,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都需要美国的力量来平衡。
中国不作为给美国制造空间
很多亚洲国家需要美国的存在也是因为中国自己不作为的结果。例如在朝鲜问题上,中国的作为几乎令所有除朝鲜之外的亚洲国家不满。尽管中国有很多难处,但这并不能证明中国的作为的合理性。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现在随着印度的崛起,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尽管中国和这些亚洲国家之间都有合作面,但冲突面似乎不断呈现出来。不管怎样,在处理亚洲问题上,美国是唯一一个经过多次考验的国家,而中国尽管重要性在增加,但还没有经过任何重大的考验。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仍然是一个最为可靠的大国。这也表现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相关国家想把美国牵涉在内,增加自己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确定性。这就导致了“大国政治化”。
今天局势的形成也与有关国家的内部小环境有关。首先是有关国家尤其是越南的内部政治环境。近年来,越南通货膨胀,社会抗议(包括罢工和种族矛盾)不断。而新领导层刚刚形成,权力还没有巩固,因此或者需要寻找巩固权力的外部因素,或者很难对付迅速崛起的(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尤其在年轻人中间。
这里还有中国自身的内部环境。明年中共要召开,在这段期间,中国各方的主要任务是内部事务,稳定压倒一切。一些国家就判断,在这段时间内,中国不会就外交政策作重大调整。就是说,在新领导层产生之前,中国不会在外交方面出台重大的新政策,外交政策的主要方面必然会是反应性的。这种判断也促使相关国家认为,这是一个采取一些比较激进做法的机会。
面对现在的局势,中国怎么办?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在区域事务上不可避免地要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的南中国海局势,对中国来说,尽管远非“世界末日”,但必须改变迄今为止的被动性,而转向主动性。尤其重要的是,中国的问题不是资源问题,而是战略、政策和资源动员问题,或者简单地说,是思路问题。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思路。
要反思中国的老思路
说到新思路,就要反思中国的老思路。中国传统的思维核心就是反对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从理论上说,这当然并没有错。问题在于这个概念不但不能描述南中国海问题的客观情况,更难以顺着这个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这里面涉及到几个层面的主要问题。
第一是双边主义。中国主张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开发。但这个政策到现在基本上还停留在口号状态。为了和东盟的关系,中国自己没有南中国海开发计划,倒是相关国家在近年来加紧开发,不过不是中国所提倡的共同开发,而是单边开发。在共同开发方面,相关国家并没有意愿或者意愿不强。说穿了,中国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或者动力机制,来促成相关国家认同和接受中国所提出的共同开发。
第二是多边主义,即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主要表现在中国也签署了的《南中国海共同行为准则宣言》。但是这个文件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文件签署多年了,没有国家有效推动其成为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应当说,中国本身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尽到责任。关键还是在于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恪守双边主义,反对多边化。不过,考虑到南中国海纠纷的很多问题本质上是多边的,拒绝多边化只是中国有关方面不想面对现实的态度而已。
第三是国际化。有关国家已经把南中国海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中国不太会接受,因为求助于国际组织或者国际法,中国输的机会要远远大于赢的机会。上面已经讨论到,中国已经输掉一场国际舆论战,没有多少人会同情中国的立场。
第四是大国政治化。东南亚有关国家希望美国的介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美国介入的程度有多深,就要看是否符合其国家利益。在东南亚,美国因素一直是存在着的,美国从来就是这个体系的一个部分。实际上,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比中国的利益还要根深蒂固。美国从冷战时代开始就致力于和东盟国家的关系建设,而中国只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和东盟发生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关系。美国和东南亚的关系是全方位的,而中国则主要还是在经济关系上,其它方面的关系还处于早期阶段。所以,中国有关方面反对“大国政治化”也是看不到事实的缘故。
考虑到上述因素,人们也比较容易回答“中国应当如何做?”的问题,也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考量。
首先,中国要从周边国家或者和南中国海问题相关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有关方面长于向外宣示自己的具有良好愿望的立场,如“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和“睦邻”等等。这些很重要,但远远不够,因为中国忽视了周边国家是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他们对中国的崛起的担忧是什么。只有了解了周边国家的担忧的情况,中国才能制定有效的政策。否则,不管你的意愿如何,诸如“和平崛起”之类的话语就会变成自说自话。
第二,中国必须区分南中国海航道安全和主权争议问题。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等国家关心的是国际航道安全,其介入南中国海事务的主要理由也是这个。在这方面,中国要立足现实,承认和强调南中国海航道安全是所有各方的关注,也是所有各方的责任;中国愿意和美国、日本、印度、东盟国家一起担负起这个责任。在实际层面,国际航道安全一直是美国等大国在负责的。中国尽管开始具有这方面的能力,但还远远承担不了这个责任,哪怕是区域性的航道安全。美国批评中国“搭便车”,维护国际航道安全就是其中一方面。在这个领域,中美两国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这样的合作也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的。(当然,这里涉及到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即中美两国如何合作构建亚太安全体系。这需要另文论述。)
第三,下一个层面是中国和东盟的整体关系。越南、菲律宾、马拉西亚和文莱等宣称拥有南中国海中的一些群岛全部或部分主权的国家都是东盟成员国,这就决定了中国要考虑东盟的整体利益及中国和东盟的整体关系。尽管到目前为止,中国不太乐意接受多边主义,但最终不得不接受,并且是接受得越早,对中国越有利。设想一下,如果《南中国海共同行为准则》早些年具有了约束力,事情也不至于发展到现在。无疑,中国如果要接受多边主义,《南中国海共同行为准则》仍然是一个方便的入口。
第四,再下一个层面就是如何面对主权争议。这方面是关键,中国应当放弃传统的双边主义,而接受新双边主义,也就是多边主义构架之下的双边主义。就是说,中国和有关国家可以在在中国-东盟多边构架内举行双边会谈,讨论南中国海问题。在这种多边构架内,和南中国海主权不相关的国家不会明确表示支持哪一边,中立立场是其最大利益;同时这个构架也给有关国家较大的动力来和中国商谈。
南中国海问题现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要得到问题的一揽子解决不太可能。如果解决不了问题,那么管理和控制就成为了选择。要管理和控制南中国海问题,那么就必须发展出各种制度机制。中国尽管目前处于被动的位置,但中国所能作为的空间也是很大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也应当开始在区域甚至国际背景下,来寻求南中国海问题的管理和控制方法。如果不能有效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空间会变得越来越小。
看了“南海的时事政治论文范文2015年”的人还看:
4.时事政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