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政工论文 > 代沟有关的政治论文

代沟有关的政治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代沟有关的政治论文

  代沟是一个很普遍、时代性很强的问题 ,它不仅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普遍存在,而且随着时代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情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代沟有关的政治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代沟有关的政治论文篇一

  社会转型时期代沟的特征与解决问题的对策

  [内容提要] 代沟是一个很普遍、 时代 性很强的问题 ,它不仅随着 社会 的 发展 而普遍存在,而且随着时代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情况。由代沟而引发的问题也是方方面面的,最直接的就是代际关系问题。代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代际关系问题是完全可以处理好的。本文立足于社会转型即社会老龄化这一现实,对代沟现象特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 研究 ,并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 方法 。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老龄化、代群、代际关系、代沟、代际认可

  引子

  代沟问题是一个永恒性的社会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代沟问题就不会消失,而且,社会越是发展得快,代沟问题就会越严重,代群的分离就会越频繁,所以说,研究代沟问题是一个具有永恒性意义的。而且,代沟问题的研究根本做不到一劳永逸,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的代之间的代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现象,故而代沟又是一个常变常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不断地对代沟问题进行持续的研究,而且还要把代沟问题的研究放到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去。本文就是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的具体情况,立足于当前的社会老龄化问题,在对实际作了调查之后而写的。

  社会转型时期研究代沟问题的意义

  根据国际人口数据和国内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当前国际和国内正面临着社会转型,这个社会转型主要指社会人口结构从中年型社会向老龄社会转变。

  200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6亿。2020年将达到10亿。

  人口的迅速老龄化也是 中国 本世纪必须面对的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社会问题。到 目前 为止,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根据预测,到2005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也将超过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63%。到2010年,65岁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1.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8.18%。

  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与世界老年人口比例相比较,2000年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10%,2050年可达15%,2050年达到最高峰值时可达21%。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比世界平均高出3.9个百分点;2050年达到最高峰值时比世界高出4.5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的社会老龄化现象比国际上更加严重。

  各种数据表明,无论是现实状况还是将来的发展趋势,人类都面对一个老龄化的问题,即社会人口结构由成年人社会向老龄化社会转变。社会老龄化这一特殊的社会转型现象会对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造成巨大的冲击,而首当其冲的 自然 就是代沟问题。社会老龄化会使得代沟问题更加普遍、更加突出、更加重要。代沟问题也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由此而使得当前即社会老龄化时期研究代沟问题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具有时代意义、现实意义和前瞻性的意义。

  第一,代沟是造成老年人 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代沟问题有利于解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老年人问题多种多样,而笔者认为,无论什么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心理问题,因为一切行为无非是心理的体现。社会老龄化就会使得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更频繁、更普遍、更突出。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比一般人的心理问题要复杂得多,引起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在调查中发现, 影响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作用最大的是老年丧偶,而紧随其后的就是代沟问题。笔者在调查时,针对那些自己感觉到晚年境况不好的老人进行进一步调查,发现两际关系不好的人最多,达到40%。由此可见代沟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影响力,尤其是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故而,为了适应社会转型,为了尽可能解决老年人问题,就必须研究和解决代沟问题。

  目前,我国的家庭虽然仍然以两代和三代同住的家庭占大多数,但是年龄结构有了重大的变化,家庭结构呈现“四二二”型和“四二一”型,即家中有四个祖辈人、两个父辈人和两个第三代人,或是四个祖辈人、两个父辈人和一个第三代人。这样一来,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家庭的影响力会加大,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在家庭中就显得更为重要、更有影响力了,也使得研究和解决代沟问题显得更有意义。

  第二、研究代沟问题对社会 现代 化和 政治 、 经济 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人口的老龄化势必会造成劳动人口数的相对减少。这个问题的出现会给现实提出了三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挑战社会如何尽可能减少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造成的阻力;第二个挑战是挑战社会如何尽可能提高生产力,加快现代化和经济发展,以提高社会对老年人的承载力;第三个挑战是挑战社会如何在政治、 法律 等制度性的问题上作出相应的安排。毫无疑问,认真研究代沟问题是绝对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

  就我国的现实情况而言,我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尚不发达、社会现代化程度不高、人口又相当多的国家,就我国的政治的完善性、经济实力而言,还不能负担起庞大的老年人口数规模。这就需要我们超前地研究代沟问题,迎接“银色浪潮”的冲击。

  第三、研究代沟问题对个人而言,也有重大意义。

  社会转型时期研究代沟问题,不仅如上述的能利国利人,而且还利己。

  首先,研究代沟及其相关问题,可以对不同代的不同人之间的差距有一个了解,使社会对不同年龄的人的生活、 工作进行妥善 管理,使不同代的人都能获得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的保健和 治疗 。在社会老龄化时期,尤其表现为使社会对老龄人的生活、工作进行妥善管理,使老年人都能获得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的保健和治疗。

  其次,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与不同代的人交往,只有了解不同代的人的心理感觉、心理需求行为特征以及彼此的差距,才能处理好代际关系,沟通不同代的人的思想、情感,使彼此都能顺利、愉快地工作、 学习 和生活。

  再次,对于每个人来说,人必然会经过每一个年龄阶段。研究不同代的人,研究代沟及其相关问题,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对自己进行自我调节和纠正,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处理好家庭关系、代际关系。

  社会转型时期代沟问题的新特征

  我们在前面说过,代沟问题是一个常变常新的问题,代沟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 环境、在不同人之间存在不同的现象,那么,社会老龄化时期代沟又会呈现什么特征呢?或者说社会转型时期的代沟问题与以前的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在此,笔者将社会老龄化时期的代沟问题 总结 为“三化”。一是复杂化,二是多层次化,三是激化。下面我们将对这“三化”逐一进行 分析 。

  一、多层次化。

  (一)代沟的涵义多层次化。

  我们先来考查一下代沟涵义的渊源。代沟的概念来源于代群的概念。匈牙利社会学家曼海姆在研究个人与社会的时候,他发现每一代人(大约30年)都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一个同代单位,即同代的一群人,称之为"代群"。每个代群所处的社会 文化背景、受的 教育 以及经历基本相同,因而,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基本相似,这使得同代人之间交流起来比较容易。。但在研究一个代群和上下各代群之间的代际关系时,就发现代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分歧,社会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代际差距,后来简称为"代沟",并普遍被接受。

  在周怡的《代沟 理论 :跨越代际对立的尝试》(《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社科版》1995.2.47-52,58)一文中,对代沟是这样一来定义的:代沟是指不同代的人在社会拥有方面和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的选择方面所出现的差异、隔阂以至冲突的社会现象。

  《辞海》中则这样一来解释代沟:代沟亦称“代差”、“世代隔差”。不同代的人群之间在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和隔阂。产生的原因在于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不同。社会变化越快越大,价值观念差异越悬殊,则代沟越明显。群体之间的代沟在个体之间表现出来,但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不都是代沟。

  综喝上述种种代沟观,我们应该肯定,它们把代沟界定为存在于代群与代群之间的一种现象是完全正确的看到代沟应该包括代际之间的差异也是对的。但它们又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就是,它们只看到代沟是代群与代群之间的对立,只看到了差异、冲突、隔阂,没看到代沟其实还是代群与代群之间的一种统一,没看到代际磨合、代际角色置换和代际沟通等。但是,我们不能因这些局限性而完全否定了以前对代沟的界定,一是因为当时代沟是新建的理论,一下子很难面面俱到,二是因为可能当时的代沟问题确实比较单一化。

  随着社会转型即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代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显然我们不能再局限于以前对代沟涵义的归纳,我们应对代沟重新进行归纳,对它作一定的拓展和补充,以适应代沟问题研究的需要。

  当今代沟涵义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代沟涵义的多层次化上面。

  首先,我们当前应从对立和统一两个层次来理解代沟。以前讲的代沟只注重对立层次,即只看到代群见的差异、冲突、隔阂,如曼海姆、周怡和《辞海》所说的代沟观,而忽略了代沟的统一层次。其实代沟也可以说可以从统一层次来理解,一是因为对立统一原本是一对不可分割的范畴,考虑任何问题不可能厚此薄彼;一是因为代沟确定不仅指差异、冲突、隔阂,代际磨合、代际沟通也应在代沟研究的范围之内。

  其次,我们应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次来理解代沟。当代沟作为一种既成事实,它是静态的,它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但当把代沟看成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 联系、相制约的问题时,它又是动态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不止,永远没有一个定形。故而,代沟不仅是一种状态、一种现象,还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过程。我们更多的应从动态层次来看待代沟问题。

  再次,我们应从有形和无形两个层次来看待代沟问题。代沟的有形是指代沟总是体现在生理、行为之上,如年龄不同、言行举止不同。代沟的无形是指代沟归根到底是人的思想和观念问题。真正造成现实的代沟问题的还是思想观念,生理和行为只是表现和载体而已。所以,我们更主要的是应该把代沟看成思想观念层次的东西,代沟冲突也就是思想观念的冲突,代际沟通也就是思想观念沟通。

  (二)相关问题的多层次化。

  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代购问题也是与社会的其它相关问题紧密在一起的,代沟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会引起其它多个层次问题的变化,甚至由此而引起社会某些方面的嬗变和转型。

  与社会老龄化时期的代沟问题相关的问题,首先一个层次问题是老年人问题。以前出现代沟的代群中年轻的代群人口数比较多,而如今是老年人代群人口居多,所以老年人的问题会比以前多。老年人的心理会发生变化,因为家庭的子女忙于工作,“空巢家庭”增多,老年人大多会存在苦闷、孤独、抑郁、烦躁、多疑、健忘,甚至幻觉和厌世,老年人的心理障碍日益会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会发生变化,以前老年人的赡养主要靠家庭,随着代沟的变化,家庭在赡养方面的功能会弱化,社会的养老功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与此相关的还有社会老年消费、老年服务等等。

  与代沟相关的进一个层次是社会法律、经济、政治。由于代性问题引起的新的代际关系,法律法规相应会作出反映,如养老制度、赡养制度等,多时与代沟问题密切相关的。进而由于养老和赡养制度改变,社会经济同样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老年性消费、老年性投资、老年性储蓄等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会日趋明显。最后,代沟问题会波及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同样会影响代沟。政治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和缓解代沟,而代沟也会在政治制度的变革中起促进和阻碍作用。很简单的一个表现就是在政治制度领导人中,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比例不同,会形成所代表的对抗力量不同。

  与代沟相关的最深层次的是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问题。社会的小变化很难引起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的改变,但是大的社会转型和嬗变则会轻而易举的做到这一点。毫无疑问,社会老龄化、代沟问题就是较大的社会转型和嬗变。在以前通行的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或者是在现在已经不通行,或者虽然通行但内容和形式却已完全改变了。如当今的“生育观”、“家庭观”、“幸福观”、“敬老观”等发生的改变就说明了问题。

  二、复杂化。

  (一)代沟类别的复杂化。

  由于以前代沟问题相对而言不那么严重,又因为代沟问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所以在以前对代沟进行论述的文章中,几乎没有对代沟进行过分类或者分类太粗糙、太笼统。这种情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情况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转型代沟问题研究的需要,和针对于当前存在的种种代沟现象,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

  首先,我们可以将代沟分为一般性代沟现象和特殊代沟现象,然后再针对一般性代沟和特殊代沟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1、一般性的代沟现象。

  按代沟的范围大小来分,可以将目前的代沟现象分为社会代沟、家庭代沟和个人代沟。社会代沟表现为社会老年阶层、中年阶层和青年阶层等不同年龄阶层之间的代沟。家庭代沟表现为祖辈、父辈和孙辈等辈分之间的代沟。个人代沟表现为个人与某个年龄阶层的代沟,或个人与某个年龄阶层的个人之间的代沟,或不同个人对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代沟,比如,某个年轻人与社会上的老龄阶层的人存在代沟但是对社会上其他年龄阶层的人不存在代沟;又比如,某个年轻人与某乙老人之间有代沟,而同与某乙老人同处一个年龄阶层的其他老人没有代沟;再比如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存在代沟,而年轻人乙却与老人之间没有代沟,等等都属于个人代沟。

  按代沟的表现形式,可以将目前的代沟现象分为心理代沟和行为代沟。心理代沟表现在代群之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直接表现为在考虑问题时所取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和看法不同。比如我们现在的老年一代人认为平安无祸就是幸福,而我们现在年轻一代人却认为物质生活丰富才是幸福。行为代沟表现在代群之间的吃、穿、住、用、行等直观行为上、表现在为人处世上、表现在待人接物上的代沟。

  按代沟所引起的社会后果来分,可分为良性代沟和恶性代沟,甚至可以加上中性代沟。所谓良性代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能正常地完成文化之间的传承。所谓恶性代沟,其存在阻碍代群之间的正常交往、阻碍社会的发展、影响文化的正常的传承,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中性代沟表现在其存在对社会发展各方面不起负作用也不起积极作用。一般来说,当代沟出现时,如果代沟存在的双方的代际冲突不是十分激烈的话,这样一来的代沟还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按代群关系的复杂程度不同,我们可以把当前的代沟现象分为单重代沟、双重代沟和多重代沟。单重代沟表现为前后直接相继的上一辈与下一辈之间的代沟,如祖辈父辈代沟、父子代沟等。双重代沟表现为隔代代沟,即中间跨越了一代,最典型常见的双重代沟为祖孙代沟。双重代沟是代沟中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其特殊表现在代际关系上,一般来说双重代沟的代际关系要比单重代沟的代际关系好,也就是常见的"隔代亲"现象。这是很值得研究的。多重代沟表现为跨越三代或三代以上的代群而形成的代沟。

  按代沟的关系紧密程度分,我们可以把当前的代沟现象分为直接代沟和间接代沟关系。直接代沟就是在两个不同代群之间的人的行为、思想和观念直接接触时表现出来的代沟。间接代沟则是不同代群的人的观念、行为和思想通过间接关系主要借助于比较等手段而表现出来的代沟。比如在同一个年龄阶段的人,一部分人受的是传统教育,一部分人受的是现代教育,那么在这两部分人之间就会出现间接代沟问题;又比如有些人从小就是祖辈抚养,因而受祖辈的熏陶,形成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观念,而与同代人之间形成了间接代沟。间接代沟还表现为两个不同代群对第三代群的看法和观点不同而形成的代沟,如由于第一代人和第二代人与第三代人形成各自不同的关系而造成第一代人与第二代人之间的代沟。

  按地域的不同,还可以把目前的代沟现象分为 农村 代沟、城市代沟。农村代沟即农村中不同代人之间的代际差距,城市代沟即城市中不同代人之间的代际差距。由于农村与城市的文化、经济发展不同,各自的代沟形式表现出不同特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的代沟现象要比农村的现象更明显,代与代之间的代沟也更频繁,对于这一点,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将专门论述,在此先不赘述。

  当然,从其它角度还可将目前的代沟现象进行不同的分类,随着对代沟问题的研究深入,代沟的分类也将会更加的细致。如按性别可分为男性代沟,女性代沟。按代沟的指向性分,可分为指向性代沟,非指向性代沟,指向性代沟还可分为双指代沟和单指代沟。在此就不一一述及了。

  2、几种特殊的代沟现象。

  在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只是对目前的代沟现象进行了一般性的分类,在现实中还有几种特殊的代沟现象,如父子冲突,婆媳冲突,隔代亲现象、忘年交。

  父子冲突。

  父子冲突是在农村比较常见的老年人与子女矛盾冲突模式,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由于父亲对儿女薄厚不一,对某个儿子有所偏爱,在土地、房产、财物等方面分配不均,使得认为自己吃了亏的儿子对父亲不满、怨恨,从而与父亲发生矛盾冲突,不再孝敬、赡养老人,甚至于虐待老人,冲突扩大为父母与子女的代际关系冲突。父子冲突应该是一个个别性问题,但由于普遍出现导致而这样一个特殊的儿子群体与父亲群体,具有社会性,也属一个特殊代沟现象,是一个特殊的代际关系问题。其实,父子关系首先是一个利益关系问题,进而才导致的代际关系问题。

  就利益关系而言,父子冲突这种特殊的代沟现象,随着 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出现会相应的减少。因为独生子女使得家庭中的老人除了家中唯一的儿子或女儿无法对后一辈的利益有所侧重,他只能依靠这唯一的儿子或女儿。但事情也不是绝对的,当老人对自己的子女无望时,并不排除他寄希望于别人的儿女。笔者就在调查中发现,不少老人见自己的儿子不孝顺,就转而投靠别人的儿女,宁愿把自己的遗产留给别人也不留给自己的儿女。如果要是儿女多的话,老人还可以在比较孝顺的儿女之间有个选择的机会。

  婆媳冲突。

  婆媳冲突是家庭和社会问题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除了造成代沟问题的共同原因也导致婆媳冲突之外,造成婆媳冲突还有其特殊原因。产生婆媳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由姻缘而成的“母女”关系易形成心理隔阂。媳妇虽然也管婆婆叫“妈”,但这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感情上不易交融。一旦有磨擦、误解或矛盾,彼此也很难开诚布公、坦率交流或相互容忍。正是这点,使得婆媳关系比一般的代际关系问题更难以处理。处理好婆媳关系,比处理一般代际关系需要更多的双方调整、适应和容忍,以弥合非血缘关系的裂缝。

  父子冲突与婆媳冲突又是紧密相关,密切影响的。而且往往是婆媳冲突导致或加深父子冲突。由于婚姻的关系,儿子势必对妻子偏听偏信,公公对婆婆也会偏听偏信,一旦婆媳有矛盾,就很容易波及父子。所以,处理好婆媳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在代际关系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由于计划生育,男女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当男女结合时,就以为着双方的老人作出选择,要么就是双方的老人住一块,要么就是有一方的老人放弃自己的儿女。这个问题如何处理呢?能否处理好呢?这使得本已复杂的父子冲突、婆媳冲突这两种特殊代沟现象更加复杂。

  隔代亲。

  老人与孙辈的关系从血缘上讲,隔了一代,不如老人与子女关系直接,但事实上,老人与孙辈的关系普遍性地远比父亲与孙辈的关系融洽,形成了"隔代亲"的现象。为什么呢?首先,孩子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而老人正好有的是时间,对于孤独寂寞的老人来讲,照看孙儿是天伦之乐。这使得在时间上,老人与孙辈有更多的相处时间,交流也更容易。其次,老人一般比儿子的父母更加的慈爱,更能全心全意地照顾孩子,所以孩子认为爷爷奶奶在他们的生活中占了颇为重要的地位,他们可以与其倾吐小秘密,不用担心发大。尤其是一些婚姻关系不稳定的家庭,祖父母成了孙儿们的“救生圈”。再次,人进入老年,性格上会出现回归现象,即人越老性格越像小孩,成了“老小儿”、“老顽童”,这为与小孩相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隔代亲”现象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不利影响。首先,“隔代亲”有利于祖孙两辈人的身心健康,解决了父母对子女照顾不周和老年人孤独寂寞两在问题;其次,可以促进两代人思想行为和观念的融洽。但同时,由于孙辈对老人的依赖,相对就会加大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困难;由于老人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可能使孩子与同年人“不合群”。再者,如果把照看孩子成为老人的硬性任务的话,又会加大老年人的负担。所以一定要正确适当地看待“隔代亲”

  “忘年交”。

  “忘年交”是一种更为特殊的代沟现象,其特殊就特殊在这种现象并不多,其次是特殊在“忘年交”这种关系本身。如甲老人对某代年轻人有代沟,唯独与其中的乙能很好相处,成了“忘年交”,一是年轻人向老年人趋向的“忘年交”,一是双方互趋的忘年交。

  一般来说,老年人普遍喜欢同年轻人交朋友,即建立"忘年交",他们十分愿意与年轻人交往,在与年轻人的交往聊天中,仿佛自己年轻了,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年轻时代。所以,只要年轻人愿意与老年人交朋友,在与老年人相处时,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很容易结成“忘年交”的。

  青年人和老年人各有所长,一般来说,老年人 经验丰富,知识广博;而年轻人朝气蓬勃,进取心强,老年人与青年节之间结成"忘年交"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受益。

  (二) 造成代沟问题原因的复杂化。

  社会转型时期代沟类别的复杂化,归根到底又是造成代沟原因的复杂化。针对于当前的代沟现象,我们可以把导致代沟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起代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存在思想、行为和观念差异的代群与代群之间缺乏思想、行为、和观念的传承和更新。

  我们在现实中发现,在同代人之间,一般来说都比较容易交流,相处比较融洽,多数是在与不同代的人接触时,才较多地出现交流困难的现象。为什么呢?有人说年龄问题呗。问题不那么简单。我们已经说过,像这种生理方面的差异并不是造成代沟的实际原因,真正造成代沟的还是思想观念。同代的人之所以容易交流,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思想和观念,至少要认同同样的思想和观念。所以没有或不认同共同的思想和观念是引起代沟的基本原因。而造成彼此没有或不认同同样的思想和观念的原因就是群观念之间缺乏传承和更新。

  首先是缺乏传承。传承就是传播和继承。缺乏传承,打比方说就是上一代的思想和观念没有及时地、完全地传播给下一代,下一代没有及时地、完全地继承上一代的思想和观念。当然传承关系远远不止上一代与下一代的传承这一种,还有隔代传承、同代等。传承主要传承的也是内涵而不时外延。没有传承,使得存在差异的彼此双方互不了解,从而造成了隔阂。这种隔阂进一步造成冲突,为代沟产生造成了可能性。

  其次是缺乏更新。更新就是在自己原有的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本身的思想和观念要推动至少要不阻碍 社会 发展 。缺乏更新就是存在旧思想、旧观念的一方固执己见,不愿改造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使自己从根本上落后于甚至于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更进一步考查,造成缺乏传承和更新的原因就是缺乏交流、交流困难和交流滞后。交流是根本上没有交流或交流太少,交流困难是没有正常或流畅的交流,交流滞后是指交流的进行落后于代沟的出现。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和 工作压力的增大,使得代群与代群之间没有时间去进行交流,这就是社会越社发展代沟越严重的结症

  2、缺乏共同认可的交往规则。

  在此,将交往规则定义为所有能从行为上对人起规范和限制作用的条文和习惯。如法令制度、行为准则,小到家规,班级的班规。

  为什么交往规则会引起代沟呢?因为交往规则规范和限制的是现实的人的行为,既有现实性又有普遍性。而交往规则一般都是在过去的时间里形成的,而且免不了带上规则制定人的个人色彩,既有局限性又有滞后性。事实上就难免会出现交往规则与现实行为的冲突。

  一个国家的 法律 、 政治 制度对一个国家的代沟现象有很大的 影响 ,尤其是涉及到代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如养老制度、赡养制度、财产继承制度等等。如: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国有 企业 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金筹措制度,即从正在工作的职工手里筹集资金,转而又发给已退休的老工人,这就造成了“我付钱为他人养老”的一种假象,这种假象引起的 心理作用极不利于代际关系的处理。这是法令制度导致代际关系的典型例子。法令制度是要在比较广泛的地域实用的,很容易引起比较普遍的代际关系 问题 。这种来自制度因素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强迫性,但是解决起来比较容易,只要我们在制定制度时慎之又慎,全面考虑,就尽可能杜绝来自制度方面的代际关系问题。

  再比如,我国长期以来认为对父母言听计从是丢父母的最大尊重,即所谓的“三孝不如一顺”。这种观念在老一辈那里已经根深蒂固,并且他们还要一次作为下一代人的交往规则。而年轻一代普遍认为提供给老一辈丰富的物质生活是对他们的最大尊重。这种矛盾又是造成代沟的一个实际原因。相类似的问题还有“养儿防老”的观念等。相对于制度而言,这类代际关系问题不那么具有强迫性,但是解决起来却比较的难,因为观念的形成是在潜移默化之中,一旦形成就比较的稳定,影响久远,观念的改变也很难实现。

  笔者在进行社会调查时还发现,某校的老师诉苦说,他们用同样的 方法 管理班级,以前能管理得很好,能管理出优秀班级,而现在却管理得一塌糊涂,于是他们就说现在的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而学生则说,现在 时代 不同了,老师还以老方法管理他们,他们当然不愿意。这种问题初步看来只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问题,是一个班级的纪律问题,实则是一个代际关系问题,而问题就出在交往规则不同上。调查中同时也发现,这种问题多出现在年老的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越是年轻的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这种问题就越少,这不正说明了问题的所在么?

  3、 环境因素。

  不少人就纳闷,为什么生活越来越好,代沟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为什么城市的代沟现象要比 农村 的严重。其实就是一个环境问题。

  首先从生活条件来说。现在的生活水平高了,但是生活的周围都是一些冷冰冰的东西。住的是钢筋混凝土加钢丝网防盗门的高层 建筑,这固然安全,但是也太封闭了,极大地阻碍了交往。电气化给人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人失去了与人直接交往的机会,人其实是处在一个孤独的环境中。儿子给老人买电视、买洗衣机、买什么机等,老人的生活是方便了,但是见儿子的机会也少了,因为电器使老人的生活简便,使得老人基本能自理,儿女管得也少了,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有时一家人虽然在一起看电视,但都闭口不言,看完电视各自回房,有些条件更好的家庭干脆每个房间一台电视,干脆不在一起看。在这种生活条件中,别说邻居交流不容易,就是家庭成员也极其缺乏交流,这就难免会出 现代 沟了。

  其次从社区环境来说。城市里的代沟比农村更严重是因为城市社环境更容易产生代际隔阂。迫于工作的压力和强度,迫于生计,城市里的年轻人不得不一门心思地工作,否则竞争不过人家,就会失业,就会难以维持生计。而且,除非你是老板,否则时间根本不是自己安排,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而工作越忙,在家的时间就越少。这一切使得家的观念本已淡薄的城市年轻人更加没有家的感觉。而城市的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则几乎完全处于空闲状态,时间特别多,特别无聊,就更加希望有人陪。这“南辕北辙”似的矛盾能不产生代沟?而农村则不同,农民劳动虽然很累,但是完全是自己安排自己,家的观念也比城市的人要强得多。而且农民无所谓退休不退休,只要无病,不管老人还是小孩,都在一起劳动,这一方面减少年轻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不至于使老年人无所事事而无聊,并且在劳动中加深了不同代人之间的交流,加深了感情。从各方面考虑,所以农村的代沟现象比城市轻。

  引起代沟问题的原因的复杂化,还在于以上几三方面的原因是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的。以城市和农村为例。由于农村的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城市,所以农村的思想和观念的更替也不那么快,又由于环境的影响,使农村比城市更容易交流;在交往中,由于农村人比较纯朴,比较注意他的感受,这使得农村的交往规则比城市也容易趋于一致。一方面是思想和观念更新不那么频繁,一方面又由于交流容易而有利于思想和观念的继承和更新,交往规则也趋于一致,在这各方面因素一起作用下,就使地农村的代沟比城市要轻。

  (三) 代际关系的复杂化。

  代际关系是代沟的具体表现,代沟的现状如何,都是通过代际关系一一表现出来。所以,代沟现象的复杂化,也体现在代际关系的复杂化上。

  由于以前在 研究 代购时,只看到简单的代际关系,或代际关系当时确实还很简单,所以对代际关系 内容 进行的概括覆盖面狭窄。如由吴方桐主编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社会学》(1996年6月)对代际关系的内容是这样概括的:代际关系是指一个世代的成员同他们上下各个世代成员之间的直接关系。在这里,就把代际关系简单地概括为代群之间的直接关系。如果我们稍微仔细的研究一下,就发现,其实代际关系不仅包括代群之间的直接关系,还有代群之间的间接关系。这就是代际关系复杂化的一个体现。原因就在于,其一,因为有间接代沟的存在;其二,代群与代群之间的交往不仅有直接交往,还有间接交往,当代群与代群直接交往的发生的代际关系是直接代际关系,如不同代的人面对面的交谈,讨论问题等;当代群与代群间接交往时发生的代际关系称间接代际关系,如中年人与老年人形成的代沟同青年人与老年人形成的代沟,这代沟与代沟之间又形成了一个代沟,这反映了不同代群对同一代群的态度,而这种代际关系则表现为间接代际关系。

  代际关系复杂化的另一个体现是,代群与代群之间既相趋合、相协调又相背离。代购存在的双方,首先都有一种向对方趋合试图与对方协调的要求,以求能容入对方,与对方相处和谐。正由于此,使得代沟问题始终不至于太严重,不至于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或造成社会的混乱和失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双方又确实是独立的,是相互排斥的,正是在这种独立和排斥中不同代群显示自己的存在和突出自己的作用。要处理好代际关系,固然千万不可向相互背离而努力,但是要达到代群之间完全的协调与融合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相互协调与相互背离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将代际关系重新概括如下:代际关系是代群与代群之间的行为、思想和观念直接或间接接触时,所表现出来的既相认可又相背离的趋势和过程。

  代际关系的复杂化具体地可以从代际关系的分类表现出来,在前面我们按什么标准对代沟现象进行过分类,在这里也可以按同样的标准对代际关系问题进行一一分类。在此就不重复论述了。

  三、激化。

  代沟的激化我们可以归纳为量和质两个方面,从量上说,代沟的激化表现为代沟的分离更加频繁、更快;从质上说,代沟的后果更加严重,或者说恶化。

  (一) 量的激化。

  匈牙利社会学家曼海姆当时发现的是代与代之间的人大约以30年为一个阶段,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一个代单位。也就是说,在年龄相差30岁左右的人才存在明显的代沟。但是我们就现在的情况看,代沟存在的代群之间的年龄差距一般在10岁左右,也就是说相差10岁左右的人就存在代沟问题。以30年与10年相比,代沟分离的频率明显加快。原因就在于(如上所说)社会发展加快了,观念的更新频率加快了。每代人有自己的观念,这观念本身就带有排它性,就算愿意更新自己的观念,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改变。而观念更新频率的加快,使得本身难以改变的观念层次的东西,在时间上也得不到更多的时间去更改,就容易出现代沟,加快了代沟的分离。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将来代沟分裂的频率会更快。

  与社会老龄化相联系的代沟量的激化,就表现在社会老年年龄阶段的人与其它年龄阶段的人之间矛盾的增多。以前存在代沟问题,或许是以年轻人和中年人的人数占多数,而倾向于年轻人和中年人,使年轻人和中年人的问题显得突出;而今,老年人口的增多,代沟问题就倾向于老年人,使老年人问题变得突出。

  (二)质的激化。

  从总的方面说,我们可以把代沟性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同观念,不同思想,不同行为发生冲突后,不能正确处理问题而引起的代沟;一种是不同代群对待同一种思想,同一种行为,同一种行为有不同的看法而发生冲突,从而引起的代沟。社会转型时期,前者多表现为传统人与现代人的代沟,老年人与青年人的代沟,中年人与老年人的代沟;后者多表现为对待同一事物时,老年人与青年人,中年人与老年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代沟性质就是“群不合”与“不合群”。“群不合”就是代群与代群之间缺乏认同感,不能正常的交流,各为阵营各自独立,甚至导致直接的利益争夺和冲突。如当今的多数年青人不愿与老人一同居住,原因就是因为慊老年人脾气古怪,吃、穿、住、用、行等生活习惯与自己不一样,由此而选择小家庭的生活方式;还有些老年人尽管希望有年青人陪伴自己,但怪年青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太吵太闹而打破自己的生活节奏,无奈之下故而选择独居。“不合群”则表现为个别人因受到的 文化观念熏陶不同而独立或孤立与同代人之外,与同代人发生冲突与对抗。“不合群”现象容易被人误认为是“孤癖症”,其实“孤癖症”与“不合群”是完全不同的,“孤癖症”是根本上与周围的人沟通障碍,而“不合群”的人虽然不能与同代人很好相处却能与其他代的人友好相处。如某老年人与自己同代的老年人“不合群”,却发现其与年轻人或中年人能很好的相处。

  代沟也可以说就是社会文化的断层。传统文化的继承是要通过交流来实现的。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有两种,一种是书籍,另一种便是人,所以与传统文化交流就分与人交流与书籍交流两方式。而与人交流比与书籍交流更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为人不仅既可包容书籍的内容,又可包容书籍中没有的东西,而且在时间上要比书籍信息更替要准,要快,更具体。如果出现代沟的话,代与代之间缺乏交流,使文化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全面的交流到下一代,甚至完全断绝了交流,难免就会产生文化的断继现象,青黄不接。象我国当今的文化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老一辈的 文学家们都相继而去,而青年一辈能起代表的人物几乎没有,青黄不接。原因就归结在代沟上。我们前辈的文学家是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的,文学色彩多半呈革命性,而这种革命的熏陶在年轻一代找不到,他们出生和成长于和平时代,追求一种与以前不同的叛逆。而二者之间又缺乏交流,没有互相及时弥合代沟带来的裂缝,而是相互分离越来越远。而与年轻人失去了老一辈的指导和扶持之后,陷入了迷茫和无奈之中,从而迷失了方向,为追求个人的个性而失去了时代的个性,从而很难树立起代表形象。

  但是从性质上说代沟带来的并非都是不良的后果,还要看代沟的原因出现在哪一方面。比如,如果要是年轻人能很好地尊重老年人,能接受并更新老年人的思想、行为和观念,而是老年人自己太固执,不能很好地接受年轻人的思想行为和观念并进行更新,或者完全做不到,由此而造成的代沟并不会给现实带来多大的问题。

  解决代沟问题的对策

  解决好代购问题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代际关系。处理好代际关系就是弥合代沟所带来的代际之间的感情差异,使双方相互认同,友好相处,实现代际认可。处理好代际关系就是弥合代沟所带来的代沟现象,实现代际认可。代沟的出现是正常的、合乎 规律 的,因而代沟的出现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们应多协调代际之间的矛盾,多进行代际冲突沟通,尽量避免客观现象即代沟的存在由于主观处理不当带来的情感裂缝。社会转型时期之所以对代沟问题进行研究,就是为了弥合代际冲突,实现代际认可。

  解决好代沟问题,我们要从认识上和 实践上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观念上

  从认识态度来说,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应该认识到事物出现新陈代谢是很正常的事,在新陈代谢中 自然 也会出现明显的断继现象,故而,代沟的出现完全是正常的,完全符合自然和社会发现的规律。

  面对代沟,年轻人和老年人都要客观全面地对待。一方面要看到代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社会不进步或进步很慢就不会产生代沟。比如传统 农业社会,社会发展很慢,多少代人的生活经历几乎都是一样的,代沟就少。由此也可看出城市代沟比农村代沟要严重的原因,因为城市比农村发展要快,时代更新要快,从而造成观念的更新更快更频繁。代沟小并不是好事。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代沟也回引起文化传递的中断,影响保留和发扬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是其不利的一面。故而对代沟问题不应逃避,更不能恶意地激化,应努力处理好代际关系。虽然我们无法消除代沟,但我们可以尽力消除代沟出现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代沟的积极作用。

  从认识上解决好代沟问题,还要求每一代人都要正确地认识人生,人不能永远年轻,老了之后更不能返老还童,生老病死,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规律。年轻不是完美,年老不完全是丑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年轻也并不一定表现在年龄和生理功能之上,代沟是一种观念,年轻更重要的也是一种心态。岁月可以在人的额头上刻下皱纹,但无法在心上留下丝毫痕迹,只要心态不老,保持活力,人永远是年轻的。

  二、从实践上。

  从实践来说,当代沟出现时,我们应该采取面对而不是逃避。比如,代沟存在的双方应主动接触对方,加深交流,和家中的老人一同居住。在调查中发现,从年轻人方面来说,愿意和老人一起居住的人占80%,能友好、平等对待老人的占85%;从老年人方面来看,愿意与年轻人一起居住和能友好、平等对待年轻人的比例更高。另外,有一部分老年人,想和后辈住在一起,但是后辈不愿与他们住在一起,无奈之下,他们愿意选择住在后辈的附近。

  要实现代际认可或要想实现代际认可,必须从几方面努力:

  从大范围来讲,鉴于造成代沟的原因就是缺乏思想、行为和观念的继承和更新,缺乏共同的或共同认可的交往规则,缺乏良好的环境。要实现代际认可就要做好思想、行为和观念的继承和更新;要完善制度,要改善环境,从大局上营造有利于代际认可的氛围。这既为代际认可提供必要的前提,也提供了实现的可能。这就要求每一代人要面向现实,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懂得什么是社会上真正恰当的,什么是不恰当的;只有在实践中,不同代的人才能加深理解,增进感情;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看清别人和认识自己;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体现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并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思想和观念;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融入环境;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形成现实的、共同认可的交往规则。

  有了大前提之后,还要注意几个小问题。

  1、相互理解。有人仅把了解当成理解,其实,我以为代与代之间不是缺乏了解,其实了解得很,缺乏的是理解。了解仅满足于知道是怎么样的,而理解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样的,还要做到容忍对方是什么样的。当代际存在分歧时,不同代的人首先应该能理解对方,即了解和容忍对方有与自己不同的分歧。特别是年青人要正确对待老年人的特点,要理解老年人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不可求全责备。

  2、相互尊重。老者倚老卖老,少者自命不凡,谁也瞧不起谁,自然无法处理好代际关系。代与代之间应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尊重对方的社会地位;老年人要尊重青年人的血气方刚,青年人也应尊重老年人的人生 经验。切不可一方认为另一方浅薄,另一方认为一方顽固。

  3、接纳与谦让。存在意见分歧时,两代人不要以自己定对错,应虑心地听取对方的意见,接纳对方的意见。实在接纳不了对方的意见时,就应采取谦让的态度。切不可夜郎自大,不顾对方的感受,更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要牺牲他人的原则之上。接纳和谦让是人的美德,不仅在处理代际关系,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都是极有益的。

  4、相互折衷。各代人都要求同存异,互补而不要互克,相互折衷。比如,青年人往往更强调实惠(物质),老年人则更强调理想价值(精神),那么,能否在实惠与理想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呢?在自己的世界里给别人留一点空间,在别人的世界里也给自己争点余地。

  最后,要实现代际认可, 教育 界也有大文章可做。教育是形成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一般来说,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就成了终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教育可以利用好这一点,很好地把老一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向下一代传播,发挥好媒介作用。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尊老爱幼的教育,更要明确什么才是符合现实的尊老爱幼。在教育过程中,要使每个人都知道一些心 理学 和社会学方面的知识,以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结束语

  代沟是无法避免的,这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由此,由代沟而引起诸多社会问题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我们现在所能做的,不是抱怨代沟及其相关问题,不是抱怨代沟及其相关问题带来的诸多问题,不是抱怨代沟及其相关问题现象、原因和工作的烦琐,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接受现实,然后积极努力,发动社会所有的积极因素,去解决代沟及其相关问题。

  当前正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研究代沟 问题的关键时刻。之所以说关键,是因为,第一我们已经面临着社会老龄化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必须马上解决好代沟问题;第二代沟问题的影响力太大,解决不好就会影响社会建设的全局,阻碍社会的现代化和 经济 发展;第三是因为代沟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实现的,工作量很大,难度很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总而言之,代沟问题的研究是社会转型的当务之急,代沟及其相关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代沟及其相关问题全社会的理解和尊重;代沟及其相关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代沟有关的政治论文

237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