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文:班主任的等待也是一门艺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 生活即教育。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的一餐两点是生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变老师提醒为自觉行为,变消极等待为积极等待,变无聊等待为有趣等待,变单调活动为丰富活动四方面做好幼儿餐点环节的管理,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生活、学习习惯。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艺术论文范文:班主任的等待也是一门艺术。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班主任的等待也是一门艺术全文如下:
摘 要: 等待是一种技巧、一种教育机智,也是教师迅速地了解学生和机敏地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艺术。就其实质而言,等待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技巧,是一种升华师生关系的艺术。本文从三个层面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关键词: 班主任 教育 等待 艺术
1 等待是一种技巧和机智
“教育的真正力量在于集体”,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精髓。通过教育形成集体,再借助集体的力量教育个人,让个人在集体中进行改造,这样教育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确的目标、严密的组织、自觉的纪律、健康的舆论是集体形成的标志。依靠集体形成集体,借助集体的力量教育个人养成集体意识。
1.1 目标引领
那年8月初,我中途接手初二(3)班,这是由来自年级13个班级,还有其他学校的40位同学组成的集体,是成分比较复杂的班集体,也是全年级低分较多、差生面较广的班级。另外,学生中有17人属于原初一(3)班成员。该班也是在高一阶段较为混乱的班级,各项考评均居年级最后。经过调研和思考,我确定了“四自”目标:自尊―自信―自豪―自强,三班“四自”心灵之旅,这是我为三班定做的“套餐”。
1.2 组织保证
我在接手班主任工作一个月以后,通过自愿报名―岗位竞选―协商确定的程序,分别产生班委会、团支部、课代表、大组长,建立学生―学生干部―授课教师―家长四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人”意识,全班40人中有33人分别在不同岗位上担任班级干部。建章立制,加强常规管理;检查落实,强化规范认知。通过一系列的各项检查、考评等,对各个大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考评,强化班组观念,树立集体意识。这样,基本做到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1.3 舆论导向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抓好养成教育,主要是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卫生习惯、上学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结合学校五年规划,教育学生“格勤励行”,端正态度,明确目标;重视过程,淡化结果。
围绕各种考试,强化纪律意识,树立诚信观念。通过成绩分析,结合家长会、校讯通平台,对于学科的缺差情况与家长、孩子共同分析,寻找对策,强化态度决定高度、习惯成就未来,基础可以改变,成绩能够创造。每一个月重点抓好两件事情,分解到每一周,落实到每一天。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始终是班级工作的中心任务和目标。
面对问题和“问题学生”,我坚持一个原则:用最大的耐心容忍并接纳他们,尽最大的可能不把他们推到最后一步。就说前面所讲的学生抽烟问题,哪怕是在某处看见他们正在偷着抽烟(只要不是公开在教室里抽烟),我都是主动“避让”,给予他们、也是给予自己一定的空间。然后,通过学校“刚性”的规则和班级“柔性”的管理相互结合,经过正面教育与旁敲侧击,创造适宜的环境,让他们把兴趣和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逐渐远离不良嗜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这时,等待是一种技巧、一种教育机智。这种教育机智是教师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的表现,是教师优良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也是教师迅速地了解学生和机敏地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艺术。
2 等待是一种爱护与宽容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在教育集体形成的过程中,我一直坚守:尊重主体、面向全体。马卡连柯说过,要尽可能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与要求成正相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让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扮演合适的角色,使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班级。
2.1 学做主人
利用各种教育机会,向学生宣传“自己能干的事情坚持自己干”。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从认识上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感,建立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更多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进入班级主人的角色。让班级里的每一个成员都以“主人”的身份,直面问题与挑战,思考抽烟的利与弊,从而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2.2 学成主角
班级事,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这就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让他们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主角。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就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参与能力的重要渠道。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只能给予学生以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甚至将学生的活动变为课堂教学的延续。既要反对过多插手活动,使学生失去自主性,只按老师的意图来行动,最终失去对活动的兴趣;又要反对将活动简单地当成学生自己的事而不闻不问、任其自然,不负责任。让学生负责任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并以“主角”的身份来解决问题。 2.3 学促主动
面对班级中的问题,面对问题学生,通过民主管理与自主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我就清楚地记得,接手初二(3)班班主任的那年九月份,每天早晨站在教室的门口,闻着浓重的烟味,几乎是“目睹”着一个个“烟民”走进“我”的教室、进入“我”的空间。十月份,我的那一批“烟民”身上的烟味似乎淡了,“烟民”也在逐渐减少。第三个月,当我站在门口与曾经的“烟民”擦身而过时,已经闻不到烟味了。一个多学期以来,我始终没有“抓着”我们班级的“烟民”,我也是始终没有点名批评任何一位曾经的“烟民”;我更是没有像往常一样,为此召开主题班会,为此请家长到学校来座谈。
距离创造了和谐,教育是需要等待的。这时,等待不仅仅是一种技巧、一种教育机智,更是一种宽容、一种爱的奉献与表达。
3 等待是一种发现与赞美
某个星期五,上课已经有六分钟了,我走进四楼的厕所,有三个学生从厕所里冲出来,他们身上的烟味儿很重。我知道,刚才他们在里面抽烟了。听随后进来的吴老师说,那是汪老师班的三个“烟民”。
回到办公室以后,我告诉了那个班的班主任汪老师。我说,你可以避重就轻,只问迟到,不说抽烟,只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你们三个人一起迟到……
这样,把一个看起来很大的问题,首先放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得以初步解决,然后,等待时机。因为问题的最终解决、“问题学生”的最终转化,还是需要依靠学生自己。
记得我的孩子,小时候在做数学应用题时开始总是没有自信,面对难题急躁甚至哭泣。这时,我们可不能急躁。等待、寻找机会发现孩子的优点与优势,并适时赞美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很多时候,面对挑战,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去迎接。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思考,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甚至深度介入。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面前做孩子的“战友”。于是,在孩子做数学试题的时候,我总是鼓励孩子,并设法寻找理由,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和体会这种鼓励与赞扬。这样,一次次的洗礼,一次次的强化,一天天的积累,终于有一天儿子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从数学学习中尝到甜头、看到希望、体验到快乐。
鼓励孩子,欣赏孩子。你会在享受温情、感受温暖的同时,看到希望,同时更见证着孩子的成长。教育在此时不是一种“义务”教育,而是一种“权利”教育。因为,我们并没有告诉孩子、告诉学生不许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让孩子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表达。
总之,就其实质而言,等待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技巧,是一种升华师与生关系的艺术。这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需要我们以爱心为基础,具备宽容平和的心态、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这些来源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地长期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学失误、教学问题进行积累和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