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术论文 > 专业教师学术论文

专业教师学术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专业教师学术论文

  教师是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专业教师学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专业教师学术论文篇一

  以教师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中关村第四小学地处海淀区高科技园区,成立于2003年。由于所处区位的缘故,学生家长呈现“三高”(高新产业、高薪、高学历)的特点。于是,一方面,家长的视野和学识成为学校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高期待也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迅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为学校工作的核心与关键。学校在发展之初就确立了以教师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思路。五年来,循着这个思路,学校品质迅速提升,得到了家长、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在共商与对话中凝人心智

  学校的发展规划需要每个人的思考和倾心倾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拥有不同价值观的教师在一起如何形成合力,凝聚心智?学校决定从共商与对话开始,通过共商与对话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让大家的智慧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画面1:学校发展规划论坛

  2008年初的“学校发展规划论坛”是在北京师范大学楚江亭和陈锁明两位教授引领下的一次活动。专家跟教师们一起共同商讨学校的发展大计,活动从早上八点开始持续将近九个小时,其间除了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之外,每个人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从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分析学校的现状。

  画面2:“你在这里还好吗”

  在学期初与学期末,全体教师常常开展以“你在这里还好吗”“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这一年”为题的交流活动,校长提出对学校现实问题的分析和未来发展的设想。大家在对话中意识到,我们是在为未来培养人,是在为祖国和世界培养人,是在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做教育。

  画面3:成长基于变化——见证中关村四小的发展

  2008年和2009年,陈锁明教授两次带领教师们反思四小的成长。其中,有一次是与全国校长研修班的校长们面对面互动,回顾四小走过的路程。对话中,很多教师谈到了合作研究课堂和学生,谈到了同事的创造性做法给自己带来的启发。教师们意识到彼此的支持成就了师生成长,成就了学校发展,也更加清晰了应该坚持和摒弃的东西。

  【观点】形成共同愿景的过程不能靠自上而下的灌输,而要在对话中达成共识。通过一系列的共商与对话,教师们倍感亲切的同时也树立了一种信念——我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的顶梁柱和“代言人”。

  二、课堂教学研究:主题与系列

  学校教学研究形成主题,构成系列,让大家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更聚焦,对话有交叉、有共鸣,着眼细节,学习捕捉课堂上的问题,建立课堂上的现象之间的联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画面4:“我们的困惑与行动”

  2008年,学校分别于2月23日、3月24日和7月9日开展了三次研讨活动,活动围绕“我们的困惑与行动”“课例研讨,深度对话”两个主题展开。教师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筛选真问题,结合新课程理念的关键词,最终确定该学期教学研究的主题,结合教学研究案例,分享对有效课堂对话的探索。这一系列构成了该学期的研究主题——课堂中的对话。

  画面5:“做有激情的教师”

  2010年3月3日、3月16日和7月7日的活动又构成另一个系列的课堂研究——决战课堂:做有激情的教师。一是引进了采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分析课堂片段的做法,该分析法引起了教师的兴趣,期末进行了“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的课堂观察技术培训。培训之后,课堂教学的研讨也渗透进了好课堂的元素,比如“不重复别人的发言”“你的发言要基于刚才的讨论”“小组内轮流说”“说说你同伴的观点”等,教师们逐渐开始自觉地把这些元素带到自己的课堂上。

  画面6:“教研组跟进”有策略

  2011年4月至6月,经过出台中关村四小课堂教学标准和跟进评课等实践探索,教研组形成了六条操作性较强的“跟进策略”:(1)组长向上课教师反馈,根据评课表得出在哪一项得分较高,在哪一项得分较低;(2)上课教师向组长提出希望在哪方面获得支持,商讨形成跟进措施;(3)组长综合听课小组的文字意见,为上课教师提供反馈;(4)针对抽签课中的具体问题,选择一个课例做讨论素材,如选择一节好课视频,研讨其教学目标是什么,是怎样实现教学目标的;(5)选择身边的一位教师,观摩其课堂教学组织,这适用于形成正常教学秩序方面方法有限的教师;(6)由个别问题形成共同问题,组内成员或邀请种子教师同上一节课并研讨。

  【观点】教师的成就感往往来自于在真实教学情境中的自如应对,因而教师常态的教学研究和项目运作应该扮演一个中转作用,帮助教师建立起理论和真实情境的联系。

  三、教师研究需要“梳子”与“风向标”

  教师研究需要“梳子”做梳理,也需要“风向标”指明方向,教师研究经典活动承载了这两个功能。“我们作为研究者”是中关村四小教师基于“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LDC)研究”的经典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八届。八届“我们作为研究者”,八个值得纪念的脚印。而一年一度的“中关村四小教学风格研讨月”则是教师常态教学研究的阶段性呈现。

  画面7:“我们作为研究者”

  “我们作为研究者”是LDC平台经典的教师互动活动。2005年至今,八届“我们作为研究者”活动记录了教师们原生态的研究历程。《海淀教育》大篇幅报道了第六届的全程活动。《现代教育报》在报道第七届“我们作为研究者”中写道:教师培训在今天变成了一个“大课堂”,两位教师当班主任,其他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教师有机会体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思考自己的教学,这是一种创新的教研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杂志发表了刘可钦校长、康长运博士、李玉平老师在英国牛津大学“国际教育年会”上的发言,“LDC学习发展共同体项目”这一中加澳三国的合作项目在中国取得的经验受到了世界教育领域的关注。

  画面8:“教学风格研讨月”

  第三届“风格月”活动的组织采取了项目运作的形式。项目运作对一个团队来说意义非凡,它旨在使每一个人对问题都能够理解消化。“风格月”的内容由备课小组磨课(两周时间)、集中上课、各组说课、讲备课经历、基本功测试五部分构成,这五部分有清楚的意图:(1)备课小组磨课。每个备课小组由6—7人构成,适合讨论,每个小组由一位教师选题上课,其他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帮助其设计教学。教学设计填写在学校统一的“备课和观课模板”上,其中增加了对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评估。根据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时出现的不同意见和共识,在试讲后及时评课调整,讨论确定最终的设计。(2)集中上课。引入《中关村四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每一位听课者都参与评价。邀请相应的学科专家评课指导,评课指导面向全体教师,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有机会学习、迁移和借鉴。(3)说课。说课的任务由本组的年轻教师承担,目的在于让他们通过说课梳理教学技能,锻炼表达能力。(4)讲备课经历。主讲者通过抽签的方式来确定,这种分享的形式既可以考验每一个小组的参与程度,也能够鼓励教师展示特色。(5)基本功测试。考查教师三笔字等方面的基本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专业教师学术论文

271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