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框架怎么写(2)
关于框架的学术论文
何谓学术伦理:一个解析框架
摘要:学术伦理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伦理特性的、交互式的伦理关系。这种伦理关系以学术人个人的“德”为基础,表现为学术人个人“德”、学术共同体“善”和社会“理”三者的辩证统一。学术伦理所具有的这种理论属性,可为今后对学术伦理深入、系统的研究以及大学学术治理实践提供一种思路和好的借鉴。
关键词:学术;学术伦理;伦理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2)04-0005-05
一、引言:何为学术伦理?
20世纪末以来,随着学术不断由个人学术走向社会学术,大学学者等科研人员(以下简称学术人)的主体活动范围也相应地不断得到拓展。尤其是近年来学术圈内屡被披露的学术不端事件以及整体学术创新力的不足,使诸如“学术伦理的丧失,乃是学术腐败之根”之类的话语频频见诸媒体,坚守学术伦理也就成了社会公众对学术人的普遍期待。与此同时,学术伦理(Academic Ethics)也逐渐从科技伦理、学术道德规范等语境中剥离出来,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研究话题。如有研究者认为,学术抄袭不是法律问题,而是学术伦理问题。刘长秋也认为,学术之所以会出现腐败,其内在原因在于学者的学术伦理出了问题。任祥则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学术伦理观念,这样才能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打下基础。
然而,究竟何为学术伦理?目前学界对这一概念
的认知却有些零散,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学术伦理理解成一种学术思潮或一种学派,如胡伟希在谈到20世纪中国哲学思潮时认为“……这些具体哲学思想和内容背后更基础的东西,也即学术伦理。因为哲学思想和哲学观念多变,而学术伦理一旦形成,则有相对的稳固性和延续性,会成为一种学统”二是认为学术伦理就是学术诚信(Aeademie Integrity),包括大学生考试作弊都属于学术伦理问题,这普遍存在于西方学界的话语体系中;三是把学术伦理混同于科技伦理(Technological Ethics)或研究伦理(Research Ethics),这同样也存在于西方学者的研究文献中;四是把学术伦理等同于学术道德(AcademieMorality),如有学者就认为,“所谓学术伦理,就是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规范”;五是把学术伦理等同于学术行为规范(Academic Code of Conductl,如有学者认为,“学术伦理,就是做学术的人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干脆认为学术伦理就是学术腐败。
笔者认为,以上学者给学术伦理所作的解释,大都只是就学术活动中出现的个别伦理问题(如学术腐败问题、学术诚信问题、学术合作问题)做出的一些现象性描述或理论反思,并不是基于系统性地研究学术伦理而做出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的研究任务主要有二:一是从分析学术的归属样态入手,为学术伦理搭建一个理论解析框架;二是使这一框架服务于当前我国大学学术治理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二、学术的多重性:个人的、集体的、社会的
作为一种探求真理的活动,学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其归属样态表现出一种多重的属性。学术既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同时也是社会的。
第一,学术的个体性。学术的个体性表现为学术属于个人的一项独立志业。而在学术活动中,其主体也就是学术人可以独立地开展科研活动,如大学这一学术机构中的大学教师可以自行确定研究方向、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等。这种独立性可以说是学术人学术工作方式的一种行为特征,也是学术人的一种本然的活动状态。
一方面,由于学术人归属于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学科建制上的隔阂和专业的差异性使他们的活动大多呈现出一种离散的状态。除了必要的专业内的沟通和社会活动之外,他(她)更喜欢以一种相对独立的工作状态来维持对自己工作领域的自主性支配地位,学术活动自然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学术活动是围绕着特殊的智力材料——高深知识组织起来的,而掌握着某些高深知识的学术人需要对自身的学术活动有着独立的控制权(如可以自主决定从事学术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等),这是学术人基于学术自由理念而必需的工作条件。这是因为,这种独立的控制权可以使他(她)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独立地、自由地思考现实中的问题,以达到对既有知识的反思、批判、解密和拓展。
第二,学术的集体性。学术的集体性表现为学术属于学术共同体的共同活动。所谓学术共同体(Academic Community),就是指有着相同或近似目标和规范的学术人群体。从广义上讲,学术共同体可以指学院(系、所)、大学、研究院(所)、专业学会乃至整个学术界,而狭义的学术共同体则指学术人所供职的某一学术机构。
一方面,学术的现实发展需要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能够把学术人从事学术活动所需的一些客观因素统合起来,形成一种学术人个人单独无法获取的学术功能。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随着学科知识往着日益专门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学术的发展更加需要学术共同体用某种共同的标准对学术人的学术成果进行组织(同行)评议,并以组织的便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的机会,以形成持续的学术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学术人个人价值的体现需要学术共同体。作为一个学术人,他(她)存在价值的形成及其价值量的大小是建立在学术共同体关系基础之上的。换句话来说,学术人虽然需要独立,但却不能孤立,他(她)必须在学术共同体内占据一个明确的位置。这是因为,学术共同体既是学术人参与学术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学术人获得学术承认、累积学术声望、施加社会影响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平台。
第三,学术的社会性。学术的社会性表现为学术属于一种社会职业。随着学术人所从事的学术活动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日趋紧密,成为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专业,学术的职业性也就日益凸显出来。早在上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便已预测到了这个趋势并提出了“学术职业”(AcademicProfession)这个概念,他认为学术不仅是有着丰富精神内涵的“一种志业”,而且也是一种社会上“物质意义上的职业”。如就大学教师这一主要的学术人群体来说,无论在欧美、亚非还是拉美,大凡是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的地方,大学教师都难以避免地被称为职业人士。
看了“学术论文框架怎么写”的人还看:
1.构建框架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