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结束语怎么写要写什么(2)
心理学的学术论文篇1 :《浅谈播音心理学》
【摘要】本文首先从播音心理学开始,阐述播音心理学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对于播音主持的现实意义。播音主持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播音学这两种学科的发展交融中应运而生的,虽然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意义重大。随之本文也详细分析了如何在实际的播音创作中更好的应用播音心理学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在心理学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我着重的介绍了潜意识对于播音创作的作用,以及如何去利用潜意识的作用为播音主持服务。分别从文学作品的朗诵和直播这两种播音创作的类型中,细致分析潜意识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潜意识丰富我们的播音创作,已达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
【关键词】播音心理学 潜意识 冰山理论
初学播音学或者是一些对播音不是特别了解的人,或许会对播音主持这个工作有着各种错误的理解。有些人认为播音员只是一个念字的工具,是不需要有思想的;或者是认为电视屏幕上的主持人只要形象好,会说普通话就可以了。我认为这是非常具有偏见而且是非常片面的理解。
正如康辉老师在讲座之中着重强调的那样,播音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也是一门要求非常高的学科。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主持人,不仅仅是声音好,形象好就可以。
那么究竟该如何去实现这些标准呢?如何才能让一次播音创作更加的鲜活和丰满呢?我认为了解播音心理学,并且能够恰当的应用于自身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式。播音的心理学研究在我国虽然起步的比较晚,但是已经有了很多的学术成果可供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播音心理学的概念。播音主持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原理来研究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受众的需要、认知和情绪等心理过程,播音主持艺术教学、学习和训练中教学双方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并将其运用于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实践,运用于对受众的需要、认知和情绪等的把握,运用于教学、学习和训练的一门新学科,是播音学、心理学、生理学、艺术和美学等学科相互结合的交叉学科。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播音心理学所包含的复杂的内容和建构。
张颂老师提到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已经逐渐脱离起步阶段,正在蒸蒸日上大步前进,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广大受众对节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在播音创作中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和广大受众对我们的业务要求,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同学形象好,知识面广,语言组织能力也很好,但是因为心理素质差,应变能力差,往往不能很好的驾驭节目进度,情绪不能自控,不能出色应对节目播出时的突发事件。
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创作过程中,要做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所以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播音主持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完美的诠释稿件内涵,才能更好的尽我们作为党的喉舌的义务,心理素质若不过硬就难以适应当代广播电视发展的要求,跟不上传媒发展的节奏,进而适应不了改革开放我国日益发展的新形势,最终很难在竞争中被人关注。这也就涉及到了播音心理学的任务,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实践,为播音主持艺术教学、学习和训练以及播音员、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与受众的交流、沟通、互动提供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当然,在自己虽不长的播音学习当中,我结合自身情况,也总结出一些学习心得,尤其是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播音主持创作实践中之后,体会到了播音主持创作时应具备的心理状态,即自信、松弛、自如、积极、真诚。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晰,精神集中,沉重冷静,对自己节目内容主旨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和感受,时刻做到胸有成竹,操控自如,具备这些,才是一个健康播音员、主持人的体现,这样的播音员主持人才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更容易出类拔萃,才更有机会成功。这是我学习这门课之后得到的,受益终身。
“性格决定命运”,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是对心理学知识的总结。而播音员、主持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个性突出,特点鲜明,有时候也会产生浮躁的心态,这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心理学规律,并将其运用在播音主持创作中,因而,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一定是一个适应能力强且意志力坚强的人,适应能力强才能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对节目和主持人心态的影响,意志力坚强,才能克服自身不利情绪的影响,比如,在意外情况下克服慌张慌乱,使自己保持镇定,在嘈杂纷乱的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使自己把注意力集中于节目和节目内容本身,以便更好的达到宣传效果。
当然,任何一名新闻传媒工作者,尤其是播音员主持人,都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是,树立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奉献的思想,这是我们从业最基本的原则,其次,是树立明确的目标,克服不利因素的干扰。这是学习心理学之后对我的启发,在日后学习实践交流中,我也会努力将这一收获运用于播音主持创作。在电视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化”,成了各电视台竞相采取的手段和追求的目标。目前,大多数电视台除了新闻节目外,几乎所有栏目都采取了主持人的形式。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受众对主持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员及主持人要具备众多的素质于一身。如: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精神素质以及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那么究竟该如何改善和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素质,下面是我的学习总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播音员主持人要改善和提高心理素质,首先要懂得“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由于个体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对自己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自我意识的成熟被认为是个性基本形成的标志,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以“自我意识”来改善和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就可以从以下几点有针对性地训练方面入手。
当然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式,但是,有效的调动潜意识的加入必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我们在学习播音主持的过程中,或者是在自己未来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都应该认真的去思考问题,解决好自己心理上的难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多读书思考,抓好专业学习,成为一个真正的能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播音员主持人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心理学的学术论文篇2:《试谈影响女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女研究生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截止2015年初,全国在校女研究生908287人,占全部研究生的49.16% ,她们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恋爱、婚姻、经济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不断有新闻媒体报道女研究生自伤自杀的事件,由于研究生处于高文化区,是国家未来的主力军,因此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由于传统文化对女性的种种束缚以及女研究生特有的某些心理特征,使得其内心各种矛盾冲突更加的隐秘和复杂,因此,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女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心理问题的危害性
1、女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在高校的女研究生当中,她们大多身体健康,精神风貌良好,她们美丽、知性、自尊、独立。是新时代女性中的一部分。她们学习工作勤奋刻苦,知识结构较为全面,科研能力强,能很好地完成学术科研论文。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帮助他人,且能够身心皆修,优雅大方,人格健全,为社会发展贡献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随着高校教育和当今社会的转型,女研究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恋爱婚姻、经济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致使她们身心健康问题不断地凸显出来,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加关系到家庭的和谐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2、女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危害性
(1)对自身的影响。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使得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甚至不孕;此外影响精神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精神、心理疾患、幸福感降低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女研究生因此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再者影响学习、工作质量,心理问题致使学习效率大幅降低,甚至退学,再加上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女研究的工作更加难找。
(2)对家庭的影响。直接使父母经济、心理负担加重,家庭成员都为其身心健康及前途担忧,有的女研究生已经成家并且有了小孩,其心理健康对丈夫、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孩子的教养离不开母亲的关怀,有心理问题的母亲尚且自顾不暇,更谈不上对孩子的关爱与教育了,甚至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此外大多数刚成家的女研究生家庭,双方刚进入社会,资金储备不多,心理问题的治疗无疑会给本就不宽裕的小家庭带来更大的压力,甚至会影响家庭和谐。
(3)对社会的影响。女研究生作为新时代的智慧型女性,她们受教育程度高,学识渊博,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热爱生活,积极乐观,想借助高层次的教育平台来提升自己,以便更好地实现自我。她们是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社会各阶层、职位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女研究生的心理问题致使其不能拥有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心理品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和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更不能实现知识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也不能为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二、影响女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学习和科研压力产生的焦虑心理
女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压力致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随着高校的扩招,女研究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使得她们人均分配的学习资源有所减少。而高校不仅重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要求创新性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要求在开题或毕业前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2篇文章作为硬性指标,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众多的女研究生面临着发文章的问题,而核心期刊的数量有限,这无疑使女研究生们感到担忧。
其次,研究生的学制相对较短,一般为2-3年,不少高校将课程学习时间缩短为一年至一年半,她们一方面忙于修学分,应付各种考试,另外有的院校对外语也有规定,必修达到六级方可取得毕业资格。这使得女研究生的心理负担进一步加重。她们既要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又要在短时间内发表独创性的文章,课程学习纷纷缩水,再加上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找工作更为困难,无疑会使女研究生们感到焦躁,忧心。
再次,不少女研究生存在兴趣与专业不相符的现象。由于生源复杂,对本专业的知识储备量也都差异甚大,一部分来自普通院校的生源基础相对薄弱,另外有跨专业的女研究生,在修研究生课程的同时还要兼顾本科阶段的课程,还有部分女研究生已经成家或工作,再次回到校园继续深造,由于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再加上家庭和工作中繁杂的事务,使得这些女研究生从事学习科研的时间大大减少,便出现了力不从心的现象。部分女研究生迫于现实的压力为推迟就业和在工作中更具竞争力而读研,对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并不大,在读研期间忙于校外的事务,再加上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的要求,不禁会使她们感到焦急。
2、生涯发展和就业压力产生的忧虑
首先,高校扩招和上升渠道单一使女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扩招使得大量女研究生毕业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上升渠道过于单一使得其就业方向过度集中于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基础教育学校以及外资企业。
其次,女研究生自身能力欠缺且期望过高。部分女研究生长期安逸于学校环境中,惧怕工作。缺少实践经验,却希望在毕业之际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市场对高素质高才能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社会和家庭通常寄予女研究生较高的期望,很多人不理解她们的研究领域,认为她们无所不能,应该找到一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致使女研究生因此郁闷,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久而久之产生负面情绪。
再次,不少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对女研究生期望不高。由于大部分女研究生在毕业之际正处于婚育的年龄,很多用人单位基于自身利益考虑,更趋向于聘用男性。这样社会提供给女研究生的就业机会在数量和质量上就大打折扣。因此她们在年纪较大,待遇差,岗位不合适的现实情形下易产生急躁甚至愤懑情绪。长此以往会对女研究生生心理造成极大伤害。
3、恋爱婚姻压力产生的困扰心理
婚恋问题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之中重要的人生课题,已到婚育年龄的女性研究生们更加注重恋爱与婚姻的一致性,希望与自己的男友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一份来自上海高校的调查发现,“近25%的高校女研究生恋爱经历竟然空白”。[1]一份来自北京大学的调查显示:半数女研究生处于单身状态。[2]造成女研究生的婚恋困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潜心学业,无法顾及个人情感问题。硕士课程的学习难度大,要想真正学到东西有所成就,必须潜下心来全身心的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中去,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交际面过窄,自我期望值高。很多高校和专业男女比例失衡,阴盛阳衰。另外,女研究生久居校园,社会接触少,导致很多女性研究生和男生交往机会更少。再加上读研后,女性研究生对自己要求变高,各方面都高标准,严要求,自然找男友也不例外,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帅气潇洒、经济条件好,是一位高富帅。可现实中能接触到的男生大多刚本科毕业或正在读研,知识文化还未完全转化成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女性研究生交友难的问题。
(3)社会舆论环境。社会上同龄女孩大多结婚生子,亲朋好友和父母的关心、催促,让深知婚姻大事急不得的女性研究生倍感苦恼与焦灼,同时伴随着别人不理解的孤独与无助。准婚或已婚的女研究生要面临长期俩地分居甚至事业与家庭的权衡问题,她们明知“鱼与熊掌不可皆得”,却又在矛盾痛苦中挣扎,这使得她们心理上产生分身乏术的无力感。
4、人际关系不和谐引发的孤独感、挫败感
女性研究生的健康成长、成才离不开和谐的人际关系。据相关调查显示:“在研究生群体中,那种彼此冷漠,很少交流,甚至同学之间不认识的不在少数,尤其是女性。”[3]女性研究生的交往关系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女性研究生与辅导员、导师以及同学的关系。辅导员、导师方面注重学生能否高质量完成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否取得科研的成就,很少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也有导师缺乏课题、作风不正。课题是连接导师与学生的纽带,决定其毕业论文的水平与高度,并能够在协同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与指导,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课题的缺乏直接从根本上切断了二者的联系。部分导师身兼多职,终日忙于公务和商业利益,无心培养研究生,却对研究生要求苛刻,师生关系自然难以融洽。女性研究生自身也存在一定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被动学习,与导师难以就学术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也会使师生关系紧张。同学间的交往一般都集中于本专业本院校,导致人际交往面过窄,缺乏沟通与情绪宣泄的途径,部分已婚女研究生不住寝室,这使得同学间的交流更加困难。
(2)女性研究生与家庭成员以及婚恋对象或伴侣的关系。对于大多数未婚女研究生来说,婚姻大事父母无不担忧,没有恋爱的家人催促,有恋爱对象的还要家人满意,她们一方面想坚持自己的想法追寻真爱,一方面又想令父母满意,否则不仅俩个人的恋爱道路难走,与父母的关系更是矛盾重重,这无疑给她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女性研究生当生活学习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便将这种不快转嫁于恋爱对象或伴侣身上,久而久之他们的关系也更为紧张,这都会给女性研究生带来困惑于挫败感。
(3)女性研究生与社会其他群体的关系。社会其他群体包括实习岗位及工作单位的同事,女性研究生刚参加工作,对业务不能很熟练的掌握,面对领导的批评和老员工的歧视,自尊心强的女性研究生从来都是优秀的好学生,备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面对工作的压力和紧张的同事关系便会产生孤独与挫败感。
5、经济负担过重引发的自卑心理
由于国家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所有新入学的研究生都必须交纳学费,女性研究生大多是应届毕业生,脱产读研,没有任何经济收入,部分女研究已经成家有孩子,那么家庭的经济开支和孩子的抚育费用更是给这些女研究生加重了经济负担与心理负担,但是她们自尊心强,即使自己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也不忍心开口让父母接济。加上她们正值青春年华,爱美且追求美,也要为此投入大量的金钱与时间。迫于压力她们不得不在繁重的课业学习研究中抽出时间来兼职和工作,虽有国家奖助学金作为补偿,但在高额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和飞涨的物价面前,仍显得杯水车薪。周围家境富裕的同学吃穿用度水平均高于她们,与她们一起毕业的本科同学工作稳定、不断地升职加薪,已经回馈父母了,而自己还在“啃老”,更使得她们感觉处处不如人,心理自卑。在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她们往往表现出自卑,在与同学相处时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为自闭症抑郁症,对自己的能力和前途完全失去信心。
三、女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1、国家层面
研究生科研补助偏低,已经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但迟迟不能解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环境当中,女性研究生群体甚至在校期间就已经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压力,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继续完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加大对女性研究生群体的关心与帮助。因此国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变女性研究生的就业状况,为其提供一个好的就业环境。(1)积极完善女性研究生的就业指导系统,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建立针对不同专业和研究层次的女性研究生的就业市场,使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2)出台相应政策来保障女性研究生公平就业的机会,限制用人单位对女性研究生苛刻的聘用要求,如工作几年内不得结婚生育,让女性研究生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的参加工作,和男性公平竞争。(3)通过政策支持。增加创业和就业补贴,鼓励女性研究生自主创业来带动就业或到欠发达地区就业,为当地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力量,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社会层面
(1)转变传统性别观念,进一步完善女性研究生的就业体系。借助媒体引导人民大众正确认识两性差异,尤其是对女性研究生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接受和传播新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帮助女研究生就业和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在同等条件下实现公平竞争。其次,社会合力为女性研究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女性研究生双性化人格。双性化(Androgyny)是希腊词根andro(男)与gyn(女)的结合,意思是男性化和女性化的混合或平衡 。即培养女性具备男性的心理特质,沉着冷静,勇敢果断等来增强女性研究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其在工作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加砝码。(2)发动社会力量资助女研究生。针对女性研究生经济压力中的现状,积极发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通过成立民间女研究生资助团体和民间女研究生奖助学金基金会等来帮助女研究生缓解压力,让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去,从而很好的完成学业,再为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学校层面
(1)改进传统教育模式。就现在整个大的教育环境而言,我国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方式,还是延续以往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思维,管理形式比较松散,基本处于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和事务管性理。基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高校应重视素质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的将心理学理论渗入学科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在提高学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女性研究生心理健康。
(2)加强就业指导,促进校企合作。从新生入学起为其提供就业指导课程,另外,高校多举办关于就业的讲座,让女性研究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未来就业形势和所需技能,以便于早日为就业做准备。其次高校通过增加校企合作来为女性研究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将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女研究生派往各个机构,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返校后补充学习,解决问题,为就业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
(3)构建完备的心理咨询体系。从新生入学起,学校组织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女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检查。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相关专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课程,开展各种心理健康讲座,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女研究生,学校可通过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帮助女研究生调节心理,引导女研究生掌握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加强网络心理咨询,配备高级心理咨询师在线解答,将线上辅导与线下辅咨询相结合,让女研究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此外,还可以结合朋辈心理辅导来为女研究生排解忧愁,朋辈之间心理和生活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她们有着相近的经历和世界观,女研究生更愿意向她们吐诉心事,这样可以通过共情的方法来辅导。共情是指一个人能够向另一个人那样看待和经历世界,让女研究生更好的认识自己,自助助人,重获力量。
(4)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格调高雅、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能够给女研究生带来宽松舒适的人文环境。一方面学校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建设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另一方面校方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以及科技竞赛,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其次,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女研究生的体魄,陶冶情操,促进女研究生与更多的人交流,增进同学老师间的友谊。
4、家庭层面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和维护家庭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女研究生的为人处世,因此,父母应做好榜样,身体力行,培养其积极乐观的人格魅力。父母恩爱、兄弟姐妹友善,有助于女研究生对爱情婚姻积极向往,与他人能够和谐相处,遇到学习、生活和恋爱婚姻问题会及时向同学老师及家人寻求帮助,同时也可以宣泄不良情绪。
(2)从生活上关心,从感情上关怀。女研究生大多面临经济紧缺的压力,做父母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帮助她们解决这个后顾之忧。从而减少其心理压力,使女研究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去。此外,困扰女研究生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恋爱婚姻问题,由于女性细腻敏感的特点,在感情受挫的时候,家人要给予适当的开导与劝慰,让她们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减少因感情受挫带来的痛苦以及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危害。
5、个人层面
(1)客观准确,深化自我认识。女性研究生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客体,又是主体。内因是问题解决的关键,这就对女性研究生个体提出了要求,即面对经济上的、学业上的、婚恋上的各种问题的时候,不能回避但也不能夸大,要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对自己的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形成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一系列认识。首先,加强自我教育,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应对压力与挫折,遇到心理问题时积极地自我调节,在必要的时候不讳疾忌医。其次,要学会培养正确的归因。面对失败学会剖析其中的原因,既不自卑逃避,也不高傲自大,认为都是外部因素导致自己失败。再次,确立合适的目标。客观的估计自己的能力,正视自己的缺点,为自己确定一个符合自己能力的切实可行的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完成。
(2)加强自我修养,不断自我完善。通过正确的认识自我,从而发现自己的缺点,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完善自我。首先,培养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学会合理的规划时间,能够做到劳逸结合,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多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缓解紧张的情绪,放松身心。其次,博览群书,提高自我修养。多读书,读好书,从而来培养自己兴趣和气质,在提升自我修养同时充实生活,开阔胸襟,增长见识,从书中学到处理问题的方法,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排除心中的不良情绪。
(3)积极进取,努力自我发展。首先,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理想是人行为的指路明灯,通过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正确面对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得失,保持乐观的心态,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寻求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其次,科学规划每一阶段的任务。每一个远大的人生理想都是由一个一个小的阶段性的目标组合而成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合理的规划目标,然后脚踏实、风雨无阻的去完成它,从而实现自我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结束语怎么写要写什么(2)
上一篇:学术论文该怎么写
下一篇:学术论文关键词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