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发表ppt模板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分析和解决一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学术论文发表的方法,希望你们喜欢。
学术论文发表
1、确定自己的学术论文专业和分类方向。
2、查阅期刊,寻找合适自己学术论文的相关期刊,并对其规范性,合法性,及专业程度进行综合的了解和考评。
3、寻找代理机构或者杂志社。在此杂志之家网就得提醒各位,一定确认其合法性,正规性了,对于这些机构,杂志社也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考评,并作出慎重的结论。
4、达成协议,支付定金。然后按照编辑或者审稿专家的意见对学术论文进行修正。
5、收到用稿通知后,付清余款。学术论文成功发表之后,杂志社或者相关机构会给你寄去样刊。
6、收到样刊,确认自己的学术论文已经成功发表。(记得确认期刊是正刊,并到知网去查询下有没有被收录)
基于产业生态化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问题研究
1、引言
2009年7月1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通过,使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几年的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辽宁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上,
辽宁省副省长邴志刚直言。如何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健康发展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长远的问题。
2、产业生态化的含义及特点
起始于 18 世纪工业革命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单向的、线性的、非循环的过程。呈现出 “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高污染”的特征。随着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受到关注,人们开始探索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产业生态学应运而生。
2.1产业生态化的含义
目前理论界对于产业生态化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分别从目的、过程、系统等不同的角度对产业生态化进行阐释,虽然角度不尽相同,但核心思想都是一致的。即都是要仿照自然生态系统来安排和构造产业生态系统,实现产业系统的生态化,从而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借用邓伟根对产业生态化的定义:产业生态化是产业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闭路循环的模式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按照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来安排生产活动,实现产业系统的生态化,从而达到资源循环利用,废物排放减少,消除环境破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产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2.2产业生态化的特点
相比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生态化作为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具有如下特征:(1)生态性。产业生态化就是遵循自然系统的特性和运行规律,构建符合生态规律的产业链组织结构,达到维持产业间的生态平衡。(2)循环性。产业生态化以区域内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纽带,以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即3R原则)为指导原则,充分发挥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建立产业集群网络,对资源和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尽可能在系统内实现循环,充分发挥出物质的最大生产潜力,从而减少甚或没有废物的产生,使产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最终实现产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3)经济性。产业生态化本质上是出于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但是最终是要促进经济发展。因此,产业生态化既要遵循生态规律,又要遵循经济规律。由于生态经济强调的是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从长远来看,以市场为导向的集群内所有企业都将从中获取经济上的更大回报。
3、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现状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第三章空间布局中明确写道:进一步提升大连核心地位,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强化核心、主轴、两翼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一核、一轴、两翼”的总体布局框架。依据战略定位,充分考虑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培育建设一批发展思路清晰、功能定位准确、产业分工合理、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重点区域和产业集群。
经过几年的建设,《规划》中的空间布局格局基本形成,经济效益成果显著,有效地带动了辽宁的陆地经济快速发展。到2010年底,辽宁沿海经济带确定开发面积约701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造船、石化、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已吸引投资项目437个,总投资额达到1265亿元。然而这种以造船、石化、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临港产业发展格局,虽然符合产业布局以及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要求,但是也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3.1产业雷同现象凸显。
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产业布局雷同现象比较严重。在产业发展规划上,一定程度存在着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方向雷同和重复建设现象。拿船舶修造项目来看,仅大连市,从北端的长兴岛到最南端的旅顺开发区147.4公里的海岸线和港湾上,聚集了大连船舶重工、中远船务和韩国STX集团造船基地等项目。另外在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也存在六市争相投资上马的现象。相似的产业结构,必然会导致争原料、争市场的无序竞争局面,不利于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旦国际或国内市场出现周期性波动,这些投资类产业将因市场疲软而整体衰退,进而导致地区经济的下滑,甚至引发社会问题。
3.2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内有28处生态功能区,13处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随着重大化工、大型电力等项目相继进入园区,这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将对脆弱的沿岸生态造成威胁。同时一些地方违规填海造地,不仅破坏和缩减自然岸线,同时也破坏了海岸动态平衡,导致局部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退化及近岸海域渔业资源衰退,海洋环境污染加剧,海岸景观被破坏。
3.3项目质量有待提高。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各市在引进项目的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现象明显。一些地方由于对于依靠产业集群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注不够,导致重大项目引入较少,真正具有牵动力的龙头项目尚待寻找;从目前引进的项目上看,高科技项目少。引进的制造业项目中大多为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另外外资项目少,缺乏特色产业项目也是项目引进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4、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4.1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
鉴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生态化是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保护好生态环境。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经营者,要转变发展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经济理念,要从资源的永续利用出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和谐,在保持自然环境质量和资源持续供应能力前提下,实现经济建设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4.2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健康发展的具体制度安排
产业生态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演进过程是一个各方面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过程。
4.2.1宏观层面的制度保障
省级政府应通过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一个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首先,建立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例如,通过税收优惠和排污费返还政策,使各地区在招商引资项目中自觉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其次,建立区域生态网络平台,推动跨区域的产业信息化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跟踪、分析经济、环境等变化趋势,面向全球广泛搜集、发布相关信息,用信息技术管理建设的全过程。同时,建立跨区域的物流服务系统,降低企业成本,组织和建立诸如跨区域的废物交换中心、废物最小化俱乐部之类的社会服务组织,推动区际产业生态网的构建。再次,政府要扩大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入, 大力扶植科技研究体系,促进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从而实现区域内技术不断创新。
4.2.2中观层面的产业协调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应该充分发挥产业的关联作用和扩张作用,打破现有的区域分割局面,形成生态产业共生系统。区域内经济活动主体应采用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对产业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优化耦合,构造出高效、低耗、低污染、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和谐的全新产业生态体系。通过贸易方式或建立虚拟生态产业园的方式,将产业集群内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变为其他企业的原料,延伸产业集群的生态产业链条,形成一个闭合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系统。
4.2.3微观层面的生产方式转变
产业生态化的最终实现,取决于企业层面的生产方式的选择。清洁生产被认为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唯一途径,能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清洁生产的实施离不开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变污染末端治理为生产全过程控制,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当然这一实施过程离不开有效的管理体制。
看了“学术论文发表ppt模板”的人还看:
4.标准学术论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