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租界学术论文(2)
汉口租界学术论文篇二
浅析汉口租界中商业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摘 要:中国近代的开放通商口岸,出现了各种租界建筑,租界是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写照。汉口租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建筑历经沧桑巨变,有些建筑的破坏程度在不断加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导致这些蕴含武汉独特的近代历史文化衰落;还有些建筑原本的使用功能与现代化生活产生脱节,与现代生活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既要保护好租界区内的建筑,又要使其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租界建筑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汉口租界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1-0000-01
1、绪论
建筑都是有生命的,在租界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有着自己的历史作用和意义,而在如今当下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是的他们赋有新的角色和功能,重新发挥它们的价值。在它们是城市的历史和印记。
2、汉口租界的形成与范围
2.1汉口租界的形成
汉口租界从建立时起,在地域上先后共有五国租界,分别为英、俄、法、德、日五国。沿着长江从现今的江汉路向北一字排开。但是租界自建立之日起,就不断向外扩张,原有的地界概念并没有真正地描述租界的具体范围。租界建立之后先后扩张的面积相当于所划租界的总面积,也就是说租界的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一倍。租界扩张的发展态势是以长江及汉水的水路交通命脉和京(卢)汉铁路陆路交通枢纽为主要依附的,联通水路及陆路成为这些租界一个共同的街区规划特点,近代汉口租界的基本格局大体形成。
2.2汉口租界的范围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在1858年6月分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增辟10个通商口岸,汉口在其列。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重申汉口开埠。1861年3月 21日,签订《汉口租界条款》,划定租界面积为458亩,此为汉口的第一个租界。1898年,英租界有增扩了337亩。1895年10月,德国以俄、德、法三国促日还辽之“功”,要求在天津与汉口建立租界。汉口德租界占地600亩。1898年扩增了36.83亩。1896年6月,汉口俄租界占地414亩;法租界占地187亩,1902年扩增170亩。日本则借甲午战争的威势,于1898年7月在汉口设租界,占地面积为622.75亩。从1898年到1907年,汉口英、德、法、日4国的租界区域范围陆续拓展,5过得租界总面积约为2924.05亩。
2.3汉口租界商业的发展
随着5国租界的逐渐建成,在汉口江汉路以东的滨江荒芜旷野地区,形成了一个带状的现代市区。虽然各租界区的风格不尽相同,但由于汉口各租界在道路和用地划分上相互协调,整个汉口租界区还是具备一定的协调性,并最终形成了一个整体。由于租界区的主要职能是通过长江和上海与各自的宗主国进行商贸活动,所以每个租界都有自己专用的码头。租界区内街巷空间布局较规整。沿街建筑是5层~6层的办公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
3、汉口租界商业建筑个案研究
3.1横滨正金银行
该建筑建成于1921年,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现代风格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外墙麻石到顶,在今沿江大道与南京路交汇处作为主入口,两侧做空柱廊,巨型双柱改善了两边临街的景观。建筑物外观仍属古典复兴式,内部有些日本装饰。1938年武汉沦陷后,相对于其他外资银行被日军强占不同的是,该建筑本属于日本银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该建筑被人民政府接管。武汉解放后,由军管会使用该建筑,当作办公大楼存在。1999年,湖北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买下该大楼,2003年进行装修,建筑内部平面布局几乎维持原状。
3.2亚细亚火油公司
1924年建成,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该大楼原设计八层,实建五层,外墙仿麻石墙面,整体构图仍沿袭三段式手法。由景明洋行设计,魏清记营造厂承建。1938年武汉沦陷后,该建筑被日本侵略者侵占。1950年武汉解放,该建筑被军管会接管,为办公大楼。1973年,该大楼又被中南空军接管,使用功能被改变为军队内部使用的招待所。1985年,广州空军接管了该大楼,继续其军队内部使用的招待所使用功能。1999年,该大楼的内部空间进行调整:将一层靠近入口的部分房间除掉,以做饭店的大厅,并开设了酒台。
3.3五花宾馆
五花宾馆由魏清记营造厂施工,于1931年建成,3层砖木结构。属古典主义建筑,两栋房屋,两楼门前均有小廊柱,长窗棂,室外两侧有凉台,锥形屋顶和高烟囱,立面造型平稳,庄重典雅。立面窗套造型特殊,中段上方为整间弧券式,两侧中部为山花4柱廊式。1934年成为基督教女青年会办公处,此后该建筑便一直作为公共建筑使用。抗战沦陷时为五花宾馆,作为日伪高级军官的俱乐部。抗战胜利后,初为武汉守备军总指挥部,后为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
4、探索汉口租界商业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4.1实地调研与分析
4.1.1地理位置
旧日大汉口的繁荣,首先源于租界的形成,即使是当前,这里也集聚了包括武汉市政府、政协在内的众多城市管理机构,是名副其实的行政枢纽;这里临一江、牵两桥、连三大商业街,武汉港的长途公路与水上运输辐射五湖四海,是武汉市的重要商业板块。
4.1.2建筑状况
一些沿街的大型公共建筑虽然陈旧,但其结构从外观上看相对完好,将来需要改造的可能重点是外饰完善、内部空间调整与配套设施完善等;一些新建的高层建筑也许未能满足将来租界区的整体风格与功能规划,但从资源节约角度只能保留它;至于租界区内部老化严重的居民楼,部分可留做历史见证以外,部分都需要重新规划。
4.2存在的问题
4.2.1现状问题
(1)租界老建筑和旧城中加建的建筑风格混杂;(2)地段内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对历史街区肌理产生破坏;(3)新建筑立面及尺度与原有历史建筑差别较大,造成沿街立面不连续;
4.2.2保护问题
(1)历史建筑的利用现状: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历史建筑以前为独户住宅、办公等性质,目前转变为集合住宅,功能的改变导致保护历史建筑的难度加大;(2)此外,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历史街区内沿街商铺繁多,而商业内容和店铺形式分布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导致街区空间环境较差;部分街区内市政设施不全,居民生活质量差。(3)同一建筑分属不同单位使得建筑物的保护存在一定难度。
4.3分析及保护更新途径
我们以前面所提到的“城市设计的可持续性价值评判标准”为框架,综合个性、连续性及封闭、公共领域的空间品质、便捷的可移动性、可读性、适应性、多元性等几大要素。
(1)创造具有地方独特性的环境,整合历史环境,滨水码头区及现代设施;(2)以混合发展的模式为地方提供就业机会;创造出适宜居住和参观的宜人环境;(3)通过混合使用方式增加区域的活力及可适应性,同时为地方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多参与休闲、旅游、文化活动的机会;
5、结语
近代百年汉口租界的建设过程是西方列强文化的植入过程,也是不可逆转的城市烙印,并且深深地印刻在汉口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城市里。这种特色并不是不好,如何利用并保护这样的汉口特色,是值得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中国现在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阶段,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必定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关于类似汉口租界区建筑的保护问题。历史性建筑的保护性再利用是它涉及到若干学科的交叉,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卫宁、李保峰.租界建筑的保护与和更新―由武汉租界建筑状况所想到的[J],长江建设,1998.
[2] 阮宇翔、彭旭.汉口原租界传统街区的城市空间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
[3] 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看了“汉口租界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2.武汉近代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