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术论文 > 矛盾论的学术论文

矛盾论的学术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矛盾论的学术论文

  “矛盾论”或者说矛盾学说其实就是辩证法三大规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矛盾论的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矛盾论的学术论文篇一

  《矛盾论》的理论根源

  作者在拙作《〈矛盾论〉是毛泽东的原创吗》[1]一文中曾经指出,《矛盾论》中的主要观点并不是毛泽东的原创,而是从苏联哲学著作和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中改写或抄袭而来的。当然,《社会学大纲》中关于矛盾的主要观点也不是李达的原创,这些观点同样也是来自苏联哲学著作。毛泽东的《矛盾论》和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中的主要观点都是来自苏联哲学家的著作,那么,这些苏联哲学家们的观点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能够找到苏联哲学家们观点的来源,我们就有可能找到《矛盾论》的理论根源;如果能够找到《矛盾论》的理论根源,那我们就有可能对毛泽东的原创问题以及《矛盾论》有一个更为明确、更为深入的认识。那么,《矛盾论》的理论根源究竟在哪里呢?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探讨。

  “矛盾论”或者说矛盾学说其实就是辩证法三大规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许多朋友可能都会认为,既然“矛盾论”就是对立统一规律,那么“矛盾论”的主要观点一定是来自唯物辩证法,一定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矛盾论》的理论根源。然而,事实并非是如此,虽然“矛盾论”确实与唯物辩证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苏联哲学家们关于矛盾的主要观点并非是直接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呢?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朋友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即19世纪 德国 的古典哲学、 英国 的 古典政治经济学 和 法国 的 空想社会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主要来源于19世纪 德国 的古典哲学,或者说主要是来自 费尔巴哈 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来自黑格尔,在黑格尔之前,哲学家们虽然对矛盾进行了诸多探索,但这些探索大都比较零碎,缺乏系统的学说;黑格尔对前人的探索进行了总结,第一次把矛盾上升为系统的哲学学说,所以,黑格尔不仅是矛盾思想的一个集大成者,而且还是矛盾学说的奠基者。黑格尔是矛盾学说的奠基者,但是,黑格尔矛盾学说的核心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正”和“反”的“融合”。[2] 黑格尔认为,事物发展的一般进程是:一方否定另一方,双方再被更高形态否定,也就是达到对立双方的统一、“和解”(即否定之否定)。[3] 然而,毛泽东的《矛盾论》以及苏联哲学家们关于矛盾的观点却与黑格尔大相径庭,他们认为矛盾学说的核心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是绝对的、你死我活的,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决不可能“融合”、“和解”或“同一”。可以看出黑格尔的“矛盾论”与毛泽东的《矛盾论》以及苏联哲学家们关于矛盾的观点存在着巨大的分歧,既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那么,《矛盾论》的理论根源决不可能是黑格尔。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有学者认为主要是恩格斯)在构建唯物辩证法的时候,把黑格尔的矛盾学说、量变质变学说以及否定之否定学说继承过来,从而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与黑格尔有所不同的是,他们把黑格尔抽象的哲学思辨推演到现实之中,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就是把黑格尔“头足倒立”的哲学再颠倒过来。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学说被命名为“对立统一规律”,成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就是对立面由对立到统一或同一的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就是对立面之间的统一或同一。例如马克思就曾说过:“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为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4]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也是这样表述“对立统一规律”的:“两极对立物的相互渗透和它们达到极端时的相互转化”[5]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论述可以看出,他们所说的“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是指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相互渗透、斗争以及达到极端时的相互转化和融合,他们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与黑格尔并无大的不同。他们并不认为对立面之间的关系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并不认为矛盾学说的核心就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也不认为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是绝对的。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论述就可以看出,《矛盾论》的主要观点并不是来自马克思和恩格斯,它的理论根源也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矛盾论》的理论根源既不是黑格尔,又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那它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1915(或1916)年,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说:“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6] 这就是有名的“斗争绝对论”。按照“斗争绝对论”,矛盾学说的核心就变成了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对立面之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绝对的斗争,而且这种斗争还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唯一动力。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斗争绝对论”的始作俑者既不是黑格尔,也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而是列宁。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矛盾学说的核心是对立面之间的统一、一致或同一,然而列宁却认为,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只是暂时的、相对的,而“斗争”才是绝对的。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发展是对立面之间的“融合”、统一和转化,然而列宁却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7]按照列宁的解释,原本是研究“对立面之间的统一、一致或同一”的矛盾学说,就变成了“对立面之间斗争”的学说,矛盾学说发生了质的改变。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列宁版本的“矛盾论”?它是对矛盾学说的发展,还是对矛盾学说的曲解呢?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对立面一致”观点是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库萨的尼古拉,意大利的布鲁诺、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等都认为,对立面之间是统一或一致的。[8] 黑格尔则进一步认为,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正”和“反”通过否定最后达到“统一”、“融合”与“和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认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共存、相互渗透及斗争,最后通过相互转化和融合从而达到统一或同一。从哲学史的角度看,绝大多数哲学家都认为,矛盾的两个方面虽然是对立的,但对立面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它们有可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发生转化,最后达到“统一”、“融合”、“和解”或“同一”,从而使矛盾得到解决。“量变质变规律”研究的是“量”和“质”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研究的是“肯定”和“否定”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那么,“对立统一规律”研究的就是“对立”和“同一”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对立统一规律”的中心思想、“对立统一规律”的本意是:揭示矛盾的双方如何从对立关系转化成为同一关系,如何从对立面变成统一或一致的事物。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列宁版本的“矛盾论”并不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本意,按照列宁的“斗争绝对论”,既然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是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既然对立面之间进行着绝对的、持续不断的斗争,既然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那么,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统一”、“融合”、“和解”或“同一”。按照列宁的理论,“对立统一规律”就变成了“对立斗争规律”,这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严重曲解。

  由于列宁是苏共和苏联的奠基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他的思想也被认为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于是列宁版本的“矛盾论”,特别是他的“斗争绝对论”,就变成了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又经过苏联哲学家们的整理与加工,列宁版本的“矛盾论”就变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典”,变成了无庸置疑的真理。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绝大多数苏联哲学家关于矛盾的论述和观点大都是来自于列宁,而他们对矛盾的种种论述也不过是对领袖思想的转述或诠释。西洛可夫、爱森堡等人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米定、拉里察维基等人的《新哲学大纲》,米汀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哲学著作,大都属于这种类型。

  1932年9月,中国学者李达及其学生雷仲坚通过日译本把《辩证法唯物论教程》转译成中文,由上海笔耕堂出版。李达在“译者例言”中称,这本书是苏联“最近哲学大论战的总清算,是辩证法唯物论的现阶段,是辩证法唯物论的系统说明”。这是译成中文的第一部苏联哲学著作,在中国学术理论界颇有影响。随着苏联哲学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列宁版本的“矛盾论”也开始传入中国。为了更好地传播唯物辩证法,1935年李达又撰写并出版了《社会学大纲》,对苏联哲学家们的观点进行了更为详尽的介绍和解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艾思奇的《 大众哲学 》以及杨秀峰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等都属于这样一类书,书中的观点大都不是作者的原创,而是转述苏联哲学家们的观点。书中关于矛盾的论述也是如此,表面上转述的是苏联哲学家们的观点,其实转述的是列宁版本的“矛盾论”。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12月,毛泽东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7年,为了给 延安 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辩证法唯物论”,毛泽东精读了《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以及其他苏联哲学教科书,并撰写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1938年2月,毛泽东又详读了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后来毛泽东把《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的第三章第一节——矛盾统一法则改写成为《矛盾论》,《矛盾论》中的主要观点同样也是来自苏联哲学家,或者说是来自列宁,所以列宁版本的“矛盾论”才是毛泽东的《矛盾论》的理论根源。正是由于《矛盾论》的理论根源来自于列宁,所以毛泽东的《矛盾论》既不同于黑格尔,也不同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而是具有鲜明的列宁主义特征,例如竭力宣扬对立面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竭力宣扬“斗争绝对论”,竭力宣扬极端的矛盾思维,等等。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很清楚地看出,《矛盾论》的主要观点来自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和艾思奇的著作,李达和艾思奇著作中的主要观点又是来自苏联哲学著作,而苏联哲学著作中的主要观点又是来自于列宁,所以《矛盾论》的主要观点其实是来自于列宁,列宁版本的“矛盾论”才是《矛盾论》的理论根源。既然《矛盾论》中的主要观点大都来自于列宁和苏联哲学著作,那怎么能说毛泽东是原创者呢?

  列宁版本的“矛盾论”严重曲解了“对立统一规律”,在理论上存在着重大缺陷。由于毛泽东的《矛盾论》来源于列宁,所以《矛盾论》同样也存在着重大的缺陷。那么,《矛盾论》究竟存在着哪些重大缺陷呢?由于该问题不是本文探讨的范围,所以该问题我们将另作探讨。

  2011-9-28

  注释:

  [1] 陈定学:《〈矛盾论〉是毛泽东的原创吗》,见网 —“毛泽东研究”;也见共识网—“读书”。

  [2] 朱德生:《西方哲学名著菁华》,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第429页。

  [3] 孙美堂等:《哲学新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3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46页。

  [5]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页。

  [6] [7] 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62页。

  [8] 冯契、徐孝通主编:《外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1页。

  作者:陈定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矛盾论的学术论文

24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