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学术论文矛盾论
马克思学术论文矛盾论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发展了黑格尔的矛盾转化思想,但未专门论述矛盾转化理论,相关思想是不系统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马克思学术论文矛盾论,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马克思学术论文矛盾论篇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矛盾转化思想研究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发展了黑格尔的矛盾转化思想,但未专门论述矛盾转化理论,相关思想是不系统的;列宁的矛盾转化思想对马恩矛盾转化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毛泽东继承了马恩、列宁关于矛盾转化的思想,对矛盾转化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一次阐明了矛盾转化原理。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矛盾转化思想
作者简介:刘秋菊(1974-),女,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
矛盾转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从各自所处时代的实际出发,批判地继承了人类认识史上关于矛盾转化思想的合理内核,对矛盾转化问题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为和谐转化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矛盾转化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发展了黑格尔的矛盾转化思想,并吸收了人类认识史上关于矛盾转化思想的合理内核,使矛盾转化真正奠定在科学基础之上,成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矛盾转化是一个过程,一切表面看来似乎是稳定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前进发展的过程中。恩格斯曾指出:“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1]。并由此引申出世界是不断地由一种矛盾向另一种矛盾转化的过程集合体,“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2]。很显然,马克思恩格斯把矛盾转化看作是一个过程,并且明确地肯定了矛盾转化在辩证法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于这个过程的认识中。恩格斯在辩证法主要规律的表述上多次广泛使用转化范畴,明确矛盾转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也在其巨著《资本论》中,常常以矛盾的辩证转化作为结构其庞大体系的纲上纽结。《资本论》中很多篇就用了好些“转化”作标题,如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等等。
此外,马克思在阐述矛盾转化和同一性、斗争性辩证运动的关系时曾指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的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3]。这里马克思所说的“融合”,正是矛盾梯级转化的一种重要结局。当然,马克思没有明确地阐述矛盾双方共存与相互融合这种结局的内在联系。
二、列宁的矛盾转化思想
列宁的矛盾转化思想,虽然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却没有拘泥于马、恩的相关论述,他对矛盾转化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第一,揭示了矛盾转化的实质和方向。列宁指出矛盾转化是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转化,其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辩证的否定。在形式上“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但实际上是“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4]。一切转化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螺旋式上升运动。矛盾转化是由旧质转变为新质的决定环节,“辩证的过渡和非辩证的过渡的区别何在?在于飞跃。在于矛盾性。在于渐进过程的中断。在于存在和非存在的统一(同一)”[5]。只有实现矛盾转化,才有新事物的产生、发展。没有矛盾转化,新事物不能代替旧事物,事物也无法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矛盾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列宁揭示了矛盾转化的实质之后,分析了转化的方向。认为没有哪一种事物不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不仅是事物的整体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且是每个规定、质、特征、方面、特性向每个他者[向自己的对立面?]的过渡”[6]。列宁在这里所使用的“过渡”字样,实际上是对“转化”的另一种表述。显然,列宁认为矛盾转化的方向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这样,根据事物本身的性质就可大致预测矛盾转化的方向,而矛盾转化方向的可预测性对于促进矛盾朝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方向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肯定矛盾转化的重要性及主观能动性在促进矛盾转化中重要作用。列宁肯定了矛盾转化的重要性。他曾经说辩证法是革命的化学,认为矛盾转化是唯物辩证法中“最重要的东西”。他在给辩证法下定义时说:“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转化而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作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当做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彼此转化的东西”[7],把辩证法最后归结到矛盾转化上。他在构思辩证法十六条要素中,十分强调转化,并将其列入第九条。列宁认为只有从转化意义上去理解联系、发展、运动、变化,才能真正树立辩证观点。
在列宁看来,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对立统一,他在《哲学笔记》中说:“人的概念就其抽象性、分隔性来说是主观的,可是就整体、过程、总和、趋势、来源来说却是客观的”[8],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是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事物发展,使矛盾朝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化。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但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9],列宁肯定了主观能动性在矛盾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但强调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具体条件,在帝国主义战争激烈爆发的具体情境下,列宁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在帝国主义战争暴露出危机后充分加以利用使之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主要是在《哲学笔记》中通过摘录黑格尔的言论和他对黑格尔言论的评论(批判、总结、继承),阐明一系列关于矛盾转化的重要问题,对矛盾转化思想作了重要发挥,但他的矛盾转化思想尚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三、毛泽东的矛盾转化思想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矛盾转化的思想,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对矛盾转化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出了新的开拓,并在《矛盾论》中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矛盾转化原理。
第一,具体分析现实矛盾,强调发挥自觉能动性促进矛盾转化。毛泽东首创“自觉能动性”,深化了列宁关于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观点,强调人的能动性在矛盾转化中的作用。毛泽东认为矛盾转化离不开人的能动性,也离不开客观规律。在矛盾转化问题上和在其他任何问题上一样,必须充分发扬遵循客观规律的自觉能动性,反对主观随意性,必须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离开具体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殊性,也就不能正确促进矛盾转化。毛泽东强调指出,应当从“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10]去准确地分析、把握形式,这就为如何从实际出发研究矛盾转化过程提供了指南。
第二,进一步肯定了矛盾转化的普遍性并分析了矛盾转化的两种相反的发展趋势。毛泽东在批判那种“认为根本对立的现象之间的矛盾是不能相互转化”的观点时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不能转化,为什么经过革命,无产阶级变为统治者,资产阶级变为被统治者?”[11]。显然,毛泽东认为矛盾转化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毛泽东指出,普遍存在的矛盾转化具有两种相反的发展趋势:顺转和逆转。他认为矛盾转化的一种发展趋势是顺转,即矛盾朝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转化。矛盾的另一种发展趋势是逆转,即矛盾朝着背离事物发展有利方向的转化。从长远的和全局的观点上看,顺转是必然的,是终究要实现的;逆转是暂时的,终究要被顺转所代替的。当然,促进矛盾朝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顺转需要自觉能动性的发挥。
第三,提出并分析了矛盾转化方式的多样性问题。毛泽东指出,矛盾转化的方式除矛盾一方克服、消灭另一方外,还有多种多样的转化方式。他同时指出,在一定范围、从一定角度考察,适宜于采用此一方式的矛盾转化,在另一范围,从另一角度考察,又只适宜采用另一方式。“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12],为了更好处促成矛盾转化,达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预期目的,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最恰当的方式去实现矛盾转化,决不能把本来十分复杂的事物,套用某一种仅在特定条件下适用的方式,去作武断的、简单的处置。但毛泽东在其晚期的理论和实践中,片面地强调斗争的作用,把矛盾一方克服、消灭另一方作为矛盾转化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的方式。
第四,深刻地论述了矛盾转化的条件性。毛泽东认为矛盾着的对立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不过,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对立双方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互相联结、贯通,这种相互联系使两者互相转化成为可能。同时,要把这种转化的可能变成现实,也仍然需要一定的条件。失败和成功、坏事和好事、后进和先进等等转化,就都是这样。但是强调矛盾转化的条件性,决不是用凝固不变的观点来看待条件,而是在尊重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预期目的。只要把握住矛盾转化的条件,就可以把握矛盾的转化。当矛盾转化的条件尚不具备时,就不能急于转化。当矛盾转化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或基本成熟时,就要在尊重和掌握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顺转,防止事物逆转,并且在转化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在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矛盾转化问题被哲学家们所注意,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论述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矛盾转化思想是和谐转化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依据,而和谐转化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矛盾转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5,244,146.
[4][5][6][7]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哲学笔记[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91,244,191,90.
[8][9]列宁全集(第55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78,182.
[10][11][12]毛泽东选集(第1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7,311,33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马克思学术论文矛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