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主席持久战学术论文范文
论毛主席持久战学术论文范文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提出的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论持久战学术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持久战学术论文范文篇一:《论持久战》中蕴含的国际方面的思想
摘 要 《论持久战》是在国内消极抗战以及国际社会上日本的攻势日益激烈,使得中国的抗战面临严重困难的背景下发表的。毛泽东同志根据具体国情和国际形势驳斥了消极的言论、正确预测抗战的阶段、阐述了中国的抗战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和平而战也是为世界的和平而战,极大地提高抗战的积极性,指导抗战最终走向胜利。《论持久战》不仅对当时抗战胜利起到重大作用,甚至在今天对中国参与国际社会也有重大启示。
关键词 论持久战 国际背景 抗战
一、《论持久战》发表的国际背景
近代中国多灾多难,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实施过侵略,尤其是到了20世纪日本成为侵华的急先锋。“日本的大陆政策已经确定了,那些以为对日本妥协,再牺牲些中国领土主权就能够停止日本进攻的人们,他们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我们确切的知道,就是扬子江下游和南方各港口,都已经包括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之内。并且日本还想占领菲律宾、暹罗、越南、马来半岛和荷属东印度,把外国和中国切开,独占西南太平洋。这又是日本的海洋政策。”日本接二连三地对华发动大规模的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件,占领了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发生了南京大屠杀,这体现日本不会轻易放弃对华的侵略战争。
1938年5月,日本全面侵华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法西斯主义的活动日益猖獗,国际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清法西斯主义的本来面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反抗法西斯主义的战争,开始是少数的民主主义的小国,后来发展到那些资本主义大国,如英法俄等国逐渐清醒。这些强国也逐渐给弱小国家帮助,共同反抗法西斯主义的侵略。像中国这样的民族国家在受到日本法西斯主义这样非正义的侵略时,爱好和平以及反对非正义战争的国家和人民对中国施以援手,共同反对日本的侵略。
同时,中国国内的一些人士受到外国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些不当的思想。一些亲日的国民党官员散播“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的思想,这些人的主张是向日本妥协的亡国论;同时国内还存在一些把救中国指望在国际援助上的人士,他们认为“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可解决”,“抗战的前途主要寄托在外国援助上”,这些人是速胜论的主张者。这些不利的思想严重影响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甚至出现消极抗战的情况。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毛泽东同志为了纠正这些错误思想,巩固人们抗战胜利的信心,发表了《论持久战》。
二、 《论持久战》中涉及的国际方面的内容
《论持久战》虽然是一篇指导国内战争的文献,但是其中包含了一些关于国际方面的内容,从宏观把握方法对当时战争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一)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这应该提出的根据是什么呢?这是时代的特点。”那么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呢,是战争和革命。“我们的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中日两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战争。”虽然日本是世界上少数的几个资本主义强国之一,但是日本是一个快要死亡的帝国,它已处于退步时代。此次战争发生于帝国主义崩溃前夕,日本正在进行最后的垂死挣扎。中国反抗日本是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必将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而日本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和退步的战争,除了法西斯国家不会有更多的国际社会的援助。“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这一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这就是中国绝不会亡的根据。”
毛泽东同志还举了阿比西尼亚为什么灭亡的例子,它不但是小国,还是弱国,同时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没能带领阿比西尼亚人民坚持斗争,此外,阿比西尼亚没有先进的生产方式,只是个落后的封建国家,而中国有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它在国际上没有援助,它是孤军奋战,中国在国际上能得到英美俄等国的援助,在国际社会上不是孤立的。
在国际上,“除日本的盟友和各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分子中的某些成分外,其余都不利于中国妥协而有利于中国抗战”。中国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的援助,英美等国尤其是俄国和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给日本侵略中国带来压力。俄国出于国际主义的精神给与中国援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抗战。因此,我们是不会亡国的,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
我们的敌人日本是世界上几个资本主义强国之一,它自身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拥有先进的武器和丰富的战略物资,而且法西斯主义在国际上还对日本的行为进行配合,加上英法等国的放纵,日本的侵略进展顺利。我们自身的条件不利,不存在速胜的客观条件,因此,速胜论是不正确的。
(二) 毛泽东同志科学的预测了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阶段、我之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日本的精心策划,以及强大的物力和先进的武器,国际社会对法西斯主义采取绥靖政策,加上法西斯集体之间的配合,日本占领了我大量土地,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这一时期,由于中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加上国共内部矛盾,我方没有占到先机。但是我方虽然存在很大的损失,但也有很大的进步。在这一阶段中,苏联已给与我国很大的帮助。敌人士气开始下降,进攻势头不如第一阶段刚开始那么猛。同时,日本还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国际上更加孤立。简言之,在这一阶段,我方士气不断上升,敌方士气不断下降。
第二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此阶段中,国际形势将对日本更不利,主要的国际势力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援助,日本进一步威胁东南亚甚至是东北亚,可能会爆发新的战争。一方面日本陷入中国战场难以解脱,另一方面,日本不断开辟新的战场,更多的国家卷入战争,日本树立了更多的敌人。这对日本这样的小国来说是致命的,拖得时间越长对日本越不利。中国方面,一方面,国内人民更加团结的联合在一起,共同对付民族敌人,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让日本士兵疲于奔波,战斗力下降,另一方面,国家社会的援助更多了,不仅俄国支援中国,英美等资本主义强国都支持中国,并且在英美的压力下,国民党政府不敢轻易投降,形势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是战略反攻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收复失地,要收复被日本占领的土地,单依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还需国际社会的帮助以及敌人内部的瓦解。因此,这一时期要加强国际宣传和注重外交工作。对敌人内部的人民进行宣传,反对本国的法西斯统治,敌人内部开始瓦解,那么很容易不攻自破,没有战斗力了。同时也要对国际社会开展外交,请求它们的援助,帮助中国彻底击败侵略者,中国反法西斯的胜利也是世界法西斯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赢得世界正义战争的胜利。再加上本国军民的配合,最后胜利会属于中国。
(三)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为争取中国和世界的持久和平而战
从古代到现代,每个民族都打了很多场战争,战争的规模以及其残酷性,都是空前的。现在正在进行的战争,由意大利、日本、德国等法西斯国家为一方,以英国、法国、苏联以及若干民族国家构成另一方,战争在全世界蔓延。这次战争是在资本主义爆发全世界的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我们可以预测这次战争的结果,将不是资本主义的获救,而是它的走向崩溃。”这场战争把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卷入战争,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于苏联的存在和世界人民觉悟程度的提高,而使这场战争带着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性质。”
这是个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苏联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为人类指明乐发展方向,只有全世界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世界才会永久和平。而当代存在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世界战争,使得人民遭受痛苦,各国纷纷卷入残酷的战争。在这之后,还有一个战争时期,那时则离永久和平不远了。当人类消灭资本主义,便达到永久和平的时代。这时就不需要武器,人民不会再次遭受痛苦,人类永远看不见战争。以后建立的新中国,是与永久和平的世界不可分割。因此,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具有永久和平性质的战争。
三、《论持久战》对当代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启示
《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军事著作,是指导中国抗战胜利的纲领性文献,其中包含的一些关于国际方面的思想对当代我国参与国际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指导一国的对内对外的行动,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我国对内对外行动成功的保证,错误的指导思想可能导致我国对内对外行动的失败。当时抗战初期,流行速胜论和亡国论,人们不知该信哪一个,人们在思想上的混乱又导致在指导思想的不清,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不仅要制定正确的指导思想,让其指导我国对内对外的实践,这是我国对内对外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时还有加强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让国内人民知道国家的指导思想,支持国家的行动,也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所想所为,不要因别国不了解中国的政策而导致对中国的误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今国际社会因不了解中国而造成对中国误解的例子很多,我们除了在外交方面加以努力之外,适时且适当的宣传对我国无疑是有利的,同时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
当今的国际社会处于互利共赢的时代,借用一句话说就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因此,中国要加大同国际社会的合作。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分析时考虑了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合作,国际社会援助中国,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援助,把国际合作看成是中国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因素,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国才取的最终的胜利。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往来更加频繁,真正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局面,国际合作成为各个国家必要的选择。选择一国独自发展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而且会很快落后于世界,各国资源优势互补,更符合各个国家的需求。中国现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尤其是在技术、能源等方面加强同各国的合作。把中国的优势输出到有相应劣势的国家,在中国具有劣势方面从别国引入相应的优势进行互补,这样做在某些程度上符合中国及世界各国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在国际社会上,不要过度看重别国对自己的评价,按照已制定的战略和国家利益发展自身,不要因别人的眼光来随便调整战略政策。毛泽东同志在论述面对敌人进攻时,“不怕别人骂你不抵抗吗?不怕的。”这点不仅适用于人与人的交往上,更适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上。国家参与国际社会,采取一些政策措施,不能因别国的指责就改变自身的行为,如果真这样做的话,不仅会损害自身的国家利益,更会招致国际社会的进一步批判。当今国际社会对中国有很多的批评声音,中国要按照既定的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来行事,不要随意更改国家行为,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会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相反,一国经常改变在国际社会的立场,只会招致更多的批判。
参考文献:
[1]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研室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导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版.
[2]石崇科主编.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李久林.《论持久战》的发表及其意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2).
[4]苏东水、苏宗伟.《论持久战》与人本管理.学习与探究.2011(4).
[5]刘崎.《论持久战》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3).
[6]郝继明.《论持久战》中的科学决策思想.党史文苑.2005(10)
论持久战学术论文范文篇二:《论持久战》及典对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摘要]抗日战争开始不久,根据国情,毛泽东在1938年5月,在延安抗日战争研讨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该文中分析和揭示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和步骤,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系统的介绍了抗战的三个阶段,也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民,号召和鼓励人民坚持抗战,努力斗争,争取最后的胜利。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给予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关键词]《论持久战》;抗日战争;战术战略
一、毛泽东提《论持久战》的背景
日本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不断地制造伪国或伪军,或不断收买汉奸来达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目的。他们给汉奸或伪军丰厚的俸禄和官位作为诱惑,充分利用他们思想上的缺陷,道德上的歪风,在中国社会上散发出各种谣言来鼓动人心,挑拨离间,在民间或国共统一战线中大力制造出波动来左右国民党军队、共产党军队的思维和思想,最后达到统治中国的最后目的。
中国方面:首先,收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压迫,身受灾难的每天都渴望着战争的胜利。但战争过程到底是什么样?能不能胜利?能不能速胜?有人说是持久战,那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有些中国人民或有些士兵还不完全知道为什么打仗和该怎样打胜仗等一系列问题,他们需要和渴望有人来全面的回答这些问题。其次,在中国出现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等思想,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和左右了某些中国人民的思想,所以迫切需要有人站出来驳回亡国论和速胜论来拯救被受影响的人的思想。
历史恰好选择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来揭示和打破了日本侵略者的思想和目的,回答了中国人民的各种疑虑。
二、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里不仅提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民,而且还提出了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敌方的战略进攻、我方的战略防御阶段。毛泽东谈到目前的战争状态处在第一阶段,敌人为了占领兰州、武汉、广州三个地方出了很多师团和兵员,打算一年半两年之内达到此目的。他认为敌人这么做我方也应该想出应付对策,这一阶段我们应该才取得战争形势主要用运动战,以阵地战和游击战作为辅助。他谈到,这个阶段中国已经结成了第二次统一战线,已经有了空前的团结。敌人虽然用了许多不择手段去破裂统一战线的方法,他们这些方法之前失败了,所以现在也一样不会成功。这个阶段中国的损失虽然很大,但损失的同时获得了极大的经验和进步,因此第一阶段的战争给第二阶段的战争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他也提到了此阶段中国军队得到了苏联的极大援助和鼓励,也得到了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的好评,所以我军不是孤战。现在敌人士兵的士气开始颓靡,打仗没有像开始那样积极,我军的士气正在提高,对打仗越来越有了经验,积极性越来越高昂,这对我方是非常有利的。
毛泽东的这些对战争状态的分析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战争的了解和对敌人的了解,也正显现出我们平常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道理。
第二阶段是敌方的战略保守、我方准备返工的阶段。这个阶段也可以叫相持阶段,也是过渡阶段。毛泽东谈到,第一阶段的尾声,由于我军队的坚强抵抗和敌军的兵力不足,敌人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转入保守占领地阶段。这个阶级敌人企图保守占领地,设立伪政府来欺骗中国人民因而从人民身上收集到更多的东西。为此我军对应的是顽强的游击战来打破敌人的企图。在这个阶段我军以游击战为主,以运动战为辅助作用。在这个阶段中国军队虽然有大量的正规军,但是由于敌军占领了主要城市和主要街道,也由于中国军队的技术条件还不够完备,此阶段我军还不能进入战略反攻。此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帮助正面战场的正规军,转入敌后战场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此阶段是非常残酷的,地方可能会受到很大的破坏,所以我们要做好游击战,这样我们可以占领敌占区的三分之二,让敌人只能保守三分之一,这样就是敌人的大失败,胜利属于中国。毛泽东提到这一阶段是最艰难的原因:首先,我军主要是在敌占区作战,战争的胜负由敌军和我军的变动来决定。其次,战争中汉奸捣乱和经济困难是两个大问题。所以我军一定要熬过这段时期,要动员全国民众,齐心协力,坚持抗战。我们要知道在国际上对日本不利。所以我们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不懈努力地把精彩的第二幕演出来,最后取得胜利。
在这个阶段毛泽东鼓励中国人民和中国战士,这个阶段很漫长很艰苦,所以我们一定要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用自身的力量去对抗日本侵略军,对抗法西斯国家,去迎接第三阶段,战略反攻阶段。
第三阶段是我方战略反攻、敌方战略退却的阶段。是收回被敌人占领地的阶段,是抗日战争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阵地战站到主要地位。毛泽东认为,这个阶段我军不仅要靠自己的力量,还要靠国际力量和日本国内变化的状况,这样才能取得胜利。我们要做好国际国内宣传和外交工作,打好外交关系。这个阶段我军不再是战略防御而是战略反攻阶段,不再是战略内线而是战略外线阶段。我们要走完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把敌人打到鸭绿江边就算结束。
在这个阶段毛泽东告诉人民,想要取得胜利只靠自己是不行的,我们要搞好国际关系,利用国际关系来打倒帝国主义。我们也要充分利用日本国内情况,因为日本国内也有很多反法西斯帝国主义的国民,他们是不愿意开侵略战的,因为他们知道侵略战不会友好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抓好国际和国内情况去抗战,去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让他们知道中国的力量是强大的,不是任人宰割的,中国的人民不是薄弱的,有一股齐心协力的强大力量在推动者他们,鼓励着他们去完成驱除鞑虏挽救中国的任务。所以要做好战略反攻,完全消灭和消除敌人的全部武装力量,让日本帝国主义者感到中国人是不可能受压迫的,是不可能屈服的。
三、《论持久战》对取得抗战胜利的作用
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分析,对抗战三个阶段的分析,对抗战胜利有着极大的作用。
(一)彻底驳回了亡国论和速胜论这两个论点。抗日战争开始不久,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主管主义思想,一个是王国轮,一个是速胜论。亡国论思想主义者认为中国的国力过于弱小,军队武装过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太低,不能抵抗日本侵略,在日本军队的压迫下,即使结成统一战线来国共合作,也摆脱不了亡国的命运。所以认为不该抵抗,应该投降日本,在日本的统治下生活。速胜论思想主义者认为,美国的国力比日本强大,在美国的帮助下即使是没有统一战线,没有国共合作也能在国民党的领导下很轻易地去打败日本。
在这两种思想主流之下毛泽东提出《论持久战》是非常必要的,及其作用很大。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认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日本的军队武装力量虽然强大,但日本的国土面积小,人力物力缺乏,加上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所以在国际上不能得到认同,再加上中国人民的顽强作战,日本不能维持长时间去作战,所以中国必胜,不会亡国。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也认为速胜论是不对的,速胜论者直接划去了敌强我弱,只看到了中国方面的强处,只看到了敌方的弱点,夸大其词的觉得只要有美国的帮助就能速生,这都是不对的,打倒日本帝国,主要还是靠自己,使国际力量作为辅助。毛泽东的这些论点直接驳回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思想。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片面性,认识到了抗日战争是漫长的持久战。
(二)给第二次统一战线提供了战术战略指导。《论持久战》里分析到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里所提供的战术战略问题,给国共两军提供了战术战略指导。提到,第一阶段主要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和阵地战作为辅助。第二阶段主要采取游击战,以运动战作为辅助。第三阶段阵地战上升到主站方法。还提到抗日战争在战术战略问题上需要我们军队采取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要做好消耗战和歼灭战。战争的目的是消耗敌人保存自己,同时歼灭敌人的武装力量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论持久战》里面的这些战略指导使国共两军改变了战术,尤其是改变了共军的战术问题。是军队有了胜利的信心。
(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信心和希望。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得日益艰难,日子过得都心惊胆战,他们不知道是否能够战胜日本,是否能够把日本帝国主义赶走,这些问题一直围绕在他们不得其解。正由于《论持久战》的发表讲话,使中国人民得到了答案,看到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从此人民入伍的思想更加强烈,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思想更加坚定,为国家的解放担起了一份力,了解了自身的价值,人民的力量的无限,人民齐心协力的作用,统一战线和国共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开始相信了军队,对最后的胜利有了充足得信心。
四、结论
总之,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分析,对《论持久战》的提出不仅打破了当时存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主义者的论断,而且给第二次抗日战争统一战线提供了战术战略指导和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对中国人民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从此中国人民、中国战士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打仗,该怎么打仗,怎么取得胜利和最后胜利是中国人民的道理。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论持久战学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