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术论文
建筑学术论文
有人类历史,便有建筑建筑总是伴随人类共存。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建筑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建筑学术论文篇一
建筑本意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建筑设计界的创作设计的理念的产生、 发展 、演变进行反思,强调了在当代建筑设计趋向的意识形态背景下如何创作适合 中国 文化的、回归的建筑。
关键词:居住;地域性:独特性
有人类 历史 ,便有建筑,建筑总是伴随人类共存。《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据此可知:巢居可能是人类 社会采用过一种原始的居住方式,随着火的发明,人类围火而居——穴居,加大了人类杜会的活动范围。直到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轩辕氏教会大家建造房屋,人们才告别风餐露宿的历史,迈入居住的新纪元。从炎黄时代开始,华夏文明已传承了四千六百八十多年。这期间,文化兼容并蓄,建筑异彩纷呈,在建筑上形成了中国建筑的独特气息,历代的民居无疑是最能展现这种气息的典范。
当下中国, 经济 飞速发展,引发建筑不断升温,形形色色的建筑一夜之间呈现在大众面前,欧式的、日式的、美式的、新加坡的、香港的……真正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楼万楼各尽态”。这些形态功能各异的建筑齐集一处,引发我们对中国当代新建筑的思考。
盖个电视台,把房子搞得东倒西歪,踢个球非得做个鸟巢,听个 音乐 非得造个鸟蛋,这是什么建筑形态?什么行为、什么逻辑?这些搞杂耍的人生怕人家说自己不懂 艺术 ,生怕自己老实,非要做鬼脸给人看;本来就丑,还猛化妆,生怕引不起别人的注意。柱子都恨不得弯着斜着做,折腾死人,总想以所谓“个性化设计”来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其缺乏建筑学的基本常识,以为自己脚下没有地球引力了。也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住宅楼上的小帽子又变成了一片片小挑板。最近,举国上下的住宅顶上更是五花八门,这种涂脂抹粉的小手段几乎与建筑本体毫无关系。不禁也要问。这是哪门子艺术?
建筑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于西方的过程。中国建筑从殷商时代开始至今三千多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从老子对建筑的释义到先秦古籍的《考工记》、汉代的《九章算术》、唐代王孝通的《缉古算经》、宋代秦九韶的《数学九章》及李诫的《营造法式》、明代的《园冶》、清代的《工段营造录》直到近世的‘营造法原》等专著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理论特别是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是我国建筑界的重要宝藏。但中国的建筑知识的教习一直是师徒相授、父子相传,往往人亡艺绝,阻碍了建筑学的发展。直到20世纪初, 现代 建筑师的称号及其知识传授方式才由西方传入中国,上述情况才得以改变。
正是由于我国建筑 教育 模式的特征和自身的局限,加上建筑创作中的社会经济因素等的影响,使建筑创作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发展较西方国家滞后了很长一段时间。建筑创作 环境的窘迫、建筑 论坛 的封闭、建设部门结构体制的几十年一贯制,加上建筑商品化进程的缓慢,使得几十年来我国的建筑创作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只片面强调 经验传统,忽略方法论的研究;只注重经验资料的借鉴,忽略建筑创作思想和方法的创新;只强调建筑的空间组合、比例、尺度等感性的因素,而忽略建筑与社会、环境、文化、使用以及技术中的 科学 性,使建筑完全变成了刻意追求风格和标新立异的个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景在我国目前“大建设”时期同时又是外来各种流派蜂拥而至,而我们建筑师又极想一下子成名的特殊时期尤为显得突出。难怪有些我们认为相当不错的作品在外国人眼里是那么不可理解。 “ 建筑所要做的事,无非就是要让居住者多一份回家的温馨感。”荷兰建筑师Aldovan Eyck对家居设计作如此描述。建筑是为了更好的居住,舍此之外的其他细节只是辅助的作用,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新建筑都是在舍本逐末。例如不少所谓的绿色社区,只是单单寻求绿化率的提高,而忽略了建筑深层次的居住理念。有些建筑在城市供暖便利的情况下,非要模仿国外的独栋采暖,不但增加业主的费用,更造成能源的浪费。国外小区的独栋供暖,是在小区远离城市居住区、采用城市供暖会增加大笔费用的情况下而不得己采取的措施。所以说:绿色建筑,应该更多的体现在能源的节省上。
建筑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有些 发展 商为了显露贵族气派而把西方的建筑生搬硬套到 中国 ,导致一种 文化上的格格不入,令人啼笑皆非。自1990年以来的城市房地产大开发中,仿欧风格越演越盛,至1996年左右到达顶峰,发展成业主、地方官员甚至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主动或被动追求的时尚。仿欧风格从最简单的建筑局部运用西洋建筑的线脚或构件,到立面摹仿西洋建筑的比例尺度和样式,再到建筑群体或城市设计中追求宏伟的古典构图。以上海市为例,1996年2/3房产广告中提出所谓的“欧陆风格(情)”、“欧洲 艺术 庭院住宅”等等,随后逐渐消退,至2002年已基本消失。中国土地上的洋建筑,可能适合少数有海外背景的人居住,但对于一个没有出过国、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面对西方的贵族生活,起初可能很好奇,但时间一久就会感觉乏味,好像在国外 旅游 住在宾馆里。
建筑的独特性是建立在建筑的地域性基础上的,一旦失去脚下这片土地支撑,建筑只是一种花哨的外形。中国当前的很多建筑,为了建筑的外形而忽略了居住的本意。意大利建筑师格雷戈帝(Gregotti)说:同样是 现代 的建筑,意大利的、法国的、西班牙的现代建筑决不会混淆,都有明显的自己的特色,在中国却看不到这一点。这是中国建筑的悲哀,还是表面的批判。有人说五十年代的“十大建筑”代表着一个高峰期的民族风格的建筑 实践,八十年代“夺回古都风貌”是一种庸俗化的倒退。为什么人们一说到北京就会 自然 而然的想到四合院?为什么民居会形成差异性?每一栋建筑皆是与建筑所在的地气相连的,当地的日照、阳光、湿度、风向、植被……所有的因素造成建筑的独特性。海南的房子可以朝北,北京却不行:岭南的房子可以内外相连,东北却不行;上海的房子可以建成洋房,拉萨却不行。就像南方的椰子树不能生长在寒冷的北方一样,要好看还要能生存才行。深圳的世界之窗可以浓缩世界的剪影,那也只仅仅是影子而已;就是把英国的白金汉宫原原本本的在中国照抄一遍,那也是假的。上海的外滩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有人在那里建了一批洋房,而是 历史 上确有那么一批外国人在那里停留过。
中国的建筑一方面要弘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要寻求新的突破。我们并不反对海归们引入新元索,我们反对的是翻版那些所谓前卫的东西。真正好的建筑,应该是结合中国文化和所呈现出来的。材料和构造可以很现代,但营造出来的意境要很“中国”才行。告别生搬硬套,让建筑重新回到居住本身。建筑师要以平常而客观的心态来研究 环境,研究 社会,研究建筑和人的活动,以达到创作中的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美境界。
随着中国一步步坚实地步入国际现代建筑舞台,中国的建筑创作水平将愈来愈受到全球的关注。建筑师们已不再陶醉于老祖宗古建筑的诗情画意,而更希望在现代建筑创作领域中独树一帜。中国建筑师应创作的是不但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创造环境和改造自然的 哲学 思想。更有今天的研究环境、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创作理念和水平的建筑作品。
建筑学术论文篇二
阐述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
摘要: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从建筑的整体及外部环境、单体设计、围护结构的整体及细部构造设计等方面浅谈了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落实建筑节能观,可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建筑节能 节能设计 建筑设计
一、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日趋枯竭,人类将不得不转向成本较高的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和核能,而我国的能源问题更加严重。我国能源发展主要存在四大问题:①人均能源拥有量、储备量低;②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约占75%。全国年耗煤量已超过1 3亿吨;③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和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造成北煤南运、西气东送、西电东送;④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 0%。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 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5%。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m2,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m2,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如果我国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将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全面的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全面的建筑节能的涵义
全面的建筑节能,就是建筑全寿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是指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所使用的节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全面的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国家立法、政府主导,对建筑节能作出全面的、明确的政策规定,并由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的节能政策,制定全面的建筑节能标准;要真正做到全面的建筑节能,还须由设计、施工、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开发商、运行管理部门、用户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的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规定,全面地贯彻执行各项节能措施,从而使每一位公民真正树立起全面的建筑节能观,将建筑节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在建筑设计中贯彻落实全面的建筑节能
建筑设计是全面的建筑节能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利于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
1.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 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 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1)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建筑设计中,既要使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2)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在建筑位址确定之后,应研究其微气候特征。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主要方法为:①在建筑周围合理布置树木、植被,既可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还能遮阳、降噪,从而减少空调能耗;②创造人工自然环境,如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降风沙及收集雨水等作用。
(3)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像蒙古包的圆形平面,圆锥形屋顶能有效地适应草原的恶劣气候,起到减少建筑的散热面积、抵抗风沙的效果;对于沿海湿热地区,引入自然通风对节能非常重要,在规划布局上,可以通过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不同的气压,即使在无风时也能形成通风,在建筑体型设计上形成风洞,使自然风在其中回旋得到极好的通风效 果,达到节能的目的。日照及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然而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的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筑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要想使建筑物的朝向均满足夏季防热和冬季保温是困难的,因此,只能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出这一地区建筑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日晒。
2.单体的节能设计
单体的节能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来更好地利用既有的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以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1)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
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的要求之外,通过对建筑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梁柱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优化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建筑材料自身特性的有利条件,减少能耗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1)屋顶的节能设计。屋顶是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建筑室内与外部空间能量发生交换,造成室内能量损失的主要部位之一。我们通常主要采取以下节能措施:①采用坡屋顶;②屋面设保温层;③根据不同地区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屋面(架空隔热屋面、蓄水屋面、种植屋面等)。
2)楼板的节能设计。主要是利用其结构中空空间,以及对房间顶板的吊顶造型加以设计利用。如将循环水管布置预制楼板的中空孔中或现浇板面上,夏季可以利用冷水循环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利用热水循环取暖。
3)建筑外围墙体的节能设计。墙体是建筑室内与外部空间接触面积很大,容易造成室内能量损失的部位。墙体的节能设计,除了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正常做好墙体保温、防潮、隔热等措施以外,还应体现在改善微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构造上,如寒冷地区的夹心墙体设计、被动式太阳房中各种蓄热墙体(如水墙)设计以及国外较多采用的导风墙体设计。如,在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槟榔屿州MennaruUmno大厦外墙中,则外加了一种“捕风墙”的特殊构造设计,在建筑两侧设阳台开口,开口两侧外墙上布置两片挡风墙,使两通风墙形成喇叭状的口袋,将风捕捉到阳台内,然后通过阳台门的开口大小控制进风量,形成“空气锁”,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通风。
4)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据统计资料,在我国既有的高耗能建筑
中有40%的耗能是通过门窗散失的。因此,解决好门窗节能的问题相当重要。门窗的节能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控制建筑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从而减少不利朝向外窗的能量损失。如在寒冷地区,尽量减少北向开窗面积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冬季能耗损失;②设置各种形式的外遮阳:我国节能标准中规定,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中,夏季制冷负荷大的建筑的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宜设置外部遮阳;设置外遮阳后,建筑的夏季制冷能耗会有比较明显的降低③合理地组织门窗的通风换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少用、不用空调通风;④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外门宜设门斗或采取其它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其它地区建筑外门也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⑤选择节能性能高的建筑门窗和幕墙:建筑门窗和建筑幕墙要改变消极保温隔热的单一节能观念,把节能和合理利用太阳能、地下热(水)能、风能结合起来,积极选择节能和用能(利用太阳能、冷能、风能、地热能)相结合的门窗及幕墙产品。
5)建筑物围护结构细部的节能设计。细部的节能设计对于建筑物的整体节能也非常重要,应从以下各部位着手:①热桥部位应采取可靠的保温与“断桥”措施,热桥部位主要指建筑外维护结构中热量传递较快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架空楼板等部位;②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如阳台、雨罩、靠外墙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凸窗、装饰线等均应采取隔断热桥和保温措施;③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④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⑤门、窗框四周与抹灰层之间的缝隙,宜采用保温材料和嵌缝密封膏密封,避免不同材料界面开裂,影响门、窗的热工性能;⑥采用全玻璃幕墙时,隔墙、楼板或梁与幕墙之间的间隙,应填充保温材料。
(2)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
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平面分隔和竖向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达到节能目的。如在北方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中,就经常将使用频率较少的房间如厨房、餐厅、次卧室等房间布置在北侧,形成对北侧寒冷空气的“温度阻尼区”,从而达到节能及保证使用频率较多房间的舒适度的目的;在有采暖空调房间的建筑里,尽量将采暖空调房间集中布置,以避免在采暖空调房间与非采暖空调房间之间发生大面积的能量交换,造成大量能量浪费。国外,在印度柯里亚的管式住宅及干城章嘉公寓楼的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对不同需求空间的竖向分隔,达到了极佳的通风降温效果。
3.选用建筑节能材料
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材料也是全面实现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型高效材料会不断被研制出来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更好地起到了节能作用。如新型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在墙体、屋面构造中的应用,达到了更好的保温防潮效果;新型隔热玻璃和框体材料在建筑外门窗中的应用,起到了更好的隔热降耗效果;采用可调节的铝材遮阳板,达到遮阳的目的。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掘出一些地方节能材料,更好地应用到建筑节能中去。
4.建筑设计中应加强建筑节能方面的认识和学习
(1)深刻认识是建筑师做好节能设计的保证
当前,很多建筑师对建筑节能对于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意义理解不够,对建筑节能技术的了解跟不上时代发展,以至于不能把节能设计完全有效的做好,只是设计时套用标准图,造成设计中被动应付节能设计审查的局面,节能设计缺乏主动性。所以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建筑节能方面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建筑师的培训教育工作,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个根本转变,使建筑节能设计变被动为主动。
(2)学习建筑节能新“理念”
推行节能理念,我们的眼睛不仅要“向外看”,引进学习国外先进节能技术,而且更要学会“向内看”,从传统建筑模式、风格中学习节能办法。强调建筑节能发展的民族性、地域性应该是当代建筑师们的共同理念。中国传统民居都蕴含了丰富的节能理念,是我们国家古已有之的节能典范。京津地区的四合院以房子包围院子的建筑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冷空气入侵,符合京津一带夏季炎热,冬季严寒的气候特点。桂北风格的吊脚楼,横梁对穿,上铺木板呈悬空阁楼,绕楼三面有悬空的走廊,廊沿装有木栏扶手,符合南方夏季炎热、湿度大、空气流通需求量高的特点。其他如岭南风格的骑楼长街、陕北风格的窑洞、草原风格的蒙古包等,它们的建筑形式和用料都能带给建筑师们以无穷的启示。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民居都是在与周边生态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各类功能利用与自然环境达到完美效果的典范,并且各自拥有独立的形态样式,可以成为当代建筑节能的借用范式。
5.结语
我国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耗量中占很大部分,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而建筑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建筑设计应结合当地的事实条件比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按照国家的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规定,在传统民居中吸取营养,充分地利用地方材料,从建筑的整体及外部环境、单体设计、围护结构的整体及细部构造设计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节能设计。
看了"建筑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3.城市规划学术论文
4.工程造价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