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术论文>

化学学术论文格式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化学就是一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随着变化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发光、放热、发生气体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化学学术论文格式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学术论文格式范文篇一

  浅谈化学与生活

  【摘要】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掌握了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就能进一步控制物质变化的发生,以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关键词】樟脑丸;食盐;吸烟

  化学就是一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随着变化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发光、放热、发生气体等)。

  1.生活是化学之源

  1.1 名不符实的“樟脑丸” 衣服与书放在橱里,过一段时间,好好的衣服与书本上面竟有一个个小洞洞!这是谁捣的鬼?

  这是专靠吃衣服与书本为主的蠹鱼干的,为了赶走这些坏家伙,人们总在橱或箱里放进一些“樟脑丸”。樟脑很容易挥发,有股浓烈的气味,蠹鱼闻得了只得退避三舍,逃之夭夭。 但樟脑价格较贵,并且在医药上(用以配强心药)、化学工业上(制赛璐珞塑料)有着更为重要的用途。所以日常买来的“樟脑丸”并不是用樟脑作的,而是用萘制的。

  萘的分子组成是C??10?H?8,纯萘是无色片状结晶,与樟脑一样,可直接蒸发成气体——升华。萘的气味同样能使蠹鱼受到刺激,因此是一种良好驱虫防蛀剂。

  1.2 水垢如何除掉它?

  烧水的锅子,装水的热水瓶,里面常常积聚起一层土黄色的水垢。它是怎样生成的?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如何除掉它?

  自来水看上去是澄清透明的,没有尘土与泥沙。可是将自来水煮沸时,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镁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与碳酸镁沉淀:

  水垢的形成

  Ca(HCO?3)?2= CaCO?3+H?2O+CO?2

  Mg(HCO?3)?2= MgCO?3+H?2O+CO?2

  日积月累,在锅底与瓶底就形成了一层水垢。积聚在锅底的水垢会影响热量的传递,造成燃料的浪费。特别是含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镁较多的井水及河水更易形成水垢。碳酸钙与碳酸镁的沉淀由小颗粒聚集成大颗粒时,还会把水中的其它金属离子共同沉淀下来。据研究,水垢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如铝、铂、铬等含量都比水中提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以上。如果将有水垢的热水瓶又去装酒或其它酸性食物,水垢中的有害杂质就会被溶解而进入食物中。因此必须及时洗掉水垢。

  洗水垢的办法很方便,可利用醋酸的酸性化碳酸的酸性强的原理,将少量热的醋酸放到热水瓶中摇一会儿,这时发生化学反应,沉淀就会被消除。

  1.3 豆腐不可与菠菜一起煮。草酸钙是人体内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菠菜、洋葱、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草酸、草酸钠 ,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等成分。上述物质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等物质。从 医学的观点看:菠菜、洋葱、竹笋等不要和豆腐同时混合食用,会生成草酸钙的沉淀,是产生结石的诱因 ;从营养学的观点看,混合食用会破坏他们的营养成分。

  1.4 “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

  “闻着臭,吃着香”臭豆腐是广大人民喜爱的一种食品。“闻着臭,吃着香”是臭豆腐的特有风味。

  臭豆腐是用含水量较少的豆腐,然后接人毛霉菌种发酵。蛋白质分解后的含硫氨基酸还进一步分解,产生了少量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有刺鼻的臭味,因而臭豆腐闻起来有服浓烈的臭味。又由于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得比较多,比较彻底,臭豆腐中就含有了大量的氨基酸。许多氨基酸都具有鲜美的味道,例如味精的成分就是一种氨基酸,叫麸氨酸。因此臭豆腐吃起来就无比的鲜美可口,芳香异常了。

  2.化学是生命之“力”

  食盐——日日相伴的化学品,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 这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但是它不仅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而且还是人体 组织的一种基本成分,对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Na?+和Cl?-在体内的作用是与K+等元素相互 联系在一起的,错综复杂。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细胞,组织液和血液内的电解质平衡,以保持体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体内的酸碱平衡.Na+与K?+,Ca??2+?,Mg??2+?还有助于保持神经和肌肉的适当应激水平;NaCl和KCl对调节血液的适当粘度或稠度起作用;胃里开始消化某些食物的酸和其他胃液,胰液及胆汁里的助消化的化合物,也是由血液里的钠盐和钾盐形成的。此外,适当浓度的Na?+,K?+和Cl?-对于视网膜对光反应的生理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常用淡盐水漱口,不仅对咽喉疼痛,牙龈肿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还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吸烟——恶之源从化学角度介绍一下吸烟过程中产生有害成分的结构,性质及危害:香烟点燃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大致分为六大类:(1) 醛类,氮化物,烯烃类,这些物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2) 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3) 胺类,氰化物和重金属,这些均属毒性物质。(4) 苯丙芘、砷、镉、甲基肼、氨基酚、其他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均有致癌作用。(5) 酚类化合物和甲醛等,这些物质具有加速癌变的作用。(6) 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它们会引发和恶化各种疾病,例如,癌症、肺炎、气管炎、高血压、骨质增生、各种心、脑血管病、哮喘以及不育等病症。

  上面所讲的一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这是微乎其微的,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那就到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感受吧。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如何把化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真正成为学生授业、解惑的师者,正是化学教师今后同共探索的方向。

  化学学术论文格式范文篇二

  化学源于生活 化学用于生活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1.内容的功能定位分析

  化学在衣、食、住、行领域中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化学与生活”模块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之上为高中生提供的一个侧重体现化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选修模块。该模块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活态度,体会化学对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

  本模块主要包括了三个主题,分别是“化学与健康”、“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更是首次作为独立成节的知识进入中学化学教科书,与“糖类”、“油脂”、“蛋白质”一起凸显了“化学与健康——关注营养平衡”的主题。

  2.学生的学情分析

  (1)学习主观性分析

  就现状来看,“化学与生活”模块主要为文科倾向的学生选修,所以选学该模块的学生普遍对于化学的兴趣不大,在化学的学习方面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障碍,以至他们在对待化学学科的学习上缺乏相应的主动性。

  (2)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

  学习该模块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必修化学知识基础和基本的化学研究方法,如氧化还原知识、简单的有机官能团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等。所以教师在设计本节课时,可以以这些知识为载体,适时、适量、适度地开展一些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这些知识和技能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另外学生对于“维生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无论是从广告媒体还是其他渠道,学生基本上都从一定程度上认识到维生素的重要性。但是为什么重要?如何正确地补充?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这也是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与解决

  问题1: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维生素”的生活经验,如何做到?

  方案1:在这节课的一开始,随机选几个学生让他们谈谈对于“补充维生素”有哪些认识?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归纳出其中一些共性的认识,同时也指出其中有些认识是值得商榷的,也指出本节课的一个主要学习目标。

  方案2:对学生进行课前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充分了解学生对于“补充维生素”的一些认识,并将问卷统计结果在课的一开始就向学生展示,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还是要继续学习的,同时也指出本节课的一个学习目标。

  点评:这两种方案都是可行性比较强的,而且也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设计思想,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一节课的开始,这样整节课就是有所依,而不是老师的“凭空想象”。但是经过多次权衡之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方案2,方案2相对于方案1,调查的对象是全体授课对象,统计的结果更具说服性,而且问题被设计成问卷之后,问题的指向更明确,学生更容易回答,统计结果也更有意义。

  附1:调查问卷

  1.你如何认识维生素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A.和糖类、油脂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

  B.和蛋白质一样是人体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

  C.可有可无,对于人体的健康沒有什么影响

  D.知道很重要,但是具体的作用不是很了解

  E.知道很重要,并且了解具体的作用

  2.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补充维生素的?

  A.沒有补充维生素的意识,不知道还要补充维生素

  B.知道需要维生素,但不是很在意,偶尔家长想起来会买点维生素片剂服用

  C.知道从正常的膳食中摄取,能做到不挑食、营养均衡

  D.广告上经常介绍补充维生素的重要性,所以会根据广告进行购买和使用

  E.除了正常的膳食 之外,会有针对性地对部分维生素进行“药剂”补给

  3.从化学的角度,你对维生素的组成和性质了解吗?

  A.不了解,也觉得沒有必要了解

  B.了解一点,但是觉得和生活中摄入维生素沒有什么 联系

  C.了解一点,并且觉得对于自己合理地摄入维生素起到指导作用

  4.写出你所熟悉的一种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缺乏病症?(知道几个写几个)

  问题2: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和人体获得维生素的主要途径,如何做到?

  方案1:教师搜集好各种维生素的功能和摄入途径,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

  方案2: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课前有针对性地调查某种维生素的相关知识,如这种维生素的功能是什么?有什么缺乏病症?如何补充等,并将成果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

  方案3: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维生素药剂,提醒学生阅读上面的相关说明从而了解不同种维生素的功能、缺乏病症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最后安排学生进行交流。

  点评:第一种方案的缺点是最明显的,在这种方案下学生会学的比较被动,而且课堂上想让学生记住那么多有关维生素的信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是沒有必要的,需要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方案2恰恰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开始我还担心学生有沒有时间去准备,愿意不愿意参与这样的一种活动?但是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很高的,面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沒有任何的推脱,全力以赴,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团结协作,带给我们很多惊喜。还记得站在讲台上的学生是落落大方,俨然一个个小老师,坐在下面的学生也是兴趣骤增,积极参与其中。最后一次上这节课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让学生进行课前的准备,在情急之下我采取了方案3,学生拿着我带给他们的各种维生素药剂,一个个很是兴奋,主动地去阅读说明书,获取有关维生素的信息,学生的学习状态大大超乎我的想象,给了我新的思考。方案3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利用了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在多媒体教学盛行的今天,利用实物教学逐渐被老师们淡忘,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图片和视频。但是图片也好,视频也好,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还是实物教学来的更真实、更亲切,也更能触动学生的学习神经。问题3:知道维生素C的结构和 应用,如何做到?

  方案1:直接给出维生素C的结构和性质,然后围绕主要性质进行训练和强化。

  方案2:呈现维生素C的结构,让 学生利用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维生素C的有关性质,再突出强调维生素C的还原性,并且进行实验探究。

  点评:“化学与生活”模块虽然主要倾向于传授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但是它毕竟是“化学”课,而不是“科普”课,所以课堂中还是应该落实一些基本的化学学习思想和研究方法。如方案2就是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结构决定性质”及“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也许有很多老师会担心学生的化学基础太弱,实验技能欠缺,开展实验探究达不到探究的目的。但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还记得当学生看到我们手里捧着实验仪器时表现出来的那份跃跃欲试和兴奋,还记得实验过程中学生的那份超乎我们想象的认真,还记得实验结束后洋溢在学生脸上的那份满足感。实验做不做,对于纯粹应付 考试来说确实沒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如何呵护文科倾向的学生对于化学的仅有的一点兴趣却是很重要的,谁也不想未来的化学课堂是一片沉寂。

  附2:“设计实验验证维生素C的还原性”课堂教学实录

  师:通过刚刚的分析我们知道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那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呢?

  生:能

  师:想一想,要验证还原性,我们可以选择哪些试剂来检验?

  生:酸性KMnO4溶液、溴水、碘的淀粉溶液、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后两个只有个别学生想到,教师可以作为补充给学生,但是要帮助学生简单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理)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反应会伴随什么样的现象才能证明维生素C的还原性?

  生:都是褪色或者是颜色变浅,在反应中都是作为氧化剂。

  师:今天我们给大家提供了以下一些试剂,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2~3个来完成实验。

  投影:药品:KMnO4(H+)溶液、溴水、碘水、淀粉溶液、FeCl3溶液、KSCN溶液

  实验注意点:

  (1)维生素C溶液的准备:取一片维生素C,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将固体转移到烧杯中,加入约30mL水溶解。(老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还现场榨了橙汁,供学生实验用,学生很是兴奋,因为学生都知道橙汁是维生素C含量很高的果汁。)

  (2)注意控制溶液的用量:每次取2~3mL左右。

  最后请学生交流实验心得。

  问题4:帮助学生更科学地理解和认识生活,如何做到?

  方案1:压轴本节课。在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之后,在最后对本节课进行一个知识的提炼和情感的升华,强调有了化学知识作为基础,我们可以生活的更健康、更科学。

  方案2:渗透本节课。所谓渗透本节课就是在整节课中始终贯彻“生活——化学——生活”这样一条线,特别是在讲述维生素的相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都能紧密 联系生活实际,强调性质对于生活的指导意义。

  点评:作为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比较重要的情感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也不是几句话所能完成的,所以我们完全不必把情感目标压轴在最后,而是渗透在其中。渗透在其中,也不是老师强加给予的,而是通过设计的一个一个的问题自然地渗透。

  附3:“维生素的溶解性”课堂教学实录

  师:我们刚刚观察维生素药丸时有沒有发现他们的状态其实也是有所区别的?

  生:有的是固体片剂的,而有的是油状液体。

  师:为什么会是油状液体呢?有沒有看它的成分说明?

  生:里面加了甘油。

  师:为什么要加甘油?为什么有的加,有的不加?生:不同维生素的溶解性不同。

  师:小结(略)。

  师:维生素的溶解性不同对于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启示呢?

  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略)。

  附4:“维生素的还原性”课堂教学实录

  师:通过实验探究,我们感受了维生素C的强还原性,那么它的还原性对于我们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例如我们刚刚提到维生素C特别容易被氧化,特别是在受热情况下。

  生: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不宜长久加热,也不宜过度清洗,特别是切碎清洗。

  师:小结。

  师:下面请大家再来分析两个实例:(1)维生素C能缓解亚硝酸盐中毒,为什么?(资料:亚硝酸盐中毒是由于亚硝酸盐能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使低铁血红蛋白成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

  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

  师:(2)维生素C+河虾=砒霜(As2O3)?(资料:河虾或海虾等软甲壳类食物中,因 环境污染,含有浓度很高的五价砷化合物,五价砷无毒,但三价砷有毒。)

  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

  三、结束语

  2011国际化学年的主题——“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化学与生活》模块区别于其他模块的最大特征就是更强调化学与生活的 联系,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念和态度。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始终贯彻“生活——化学——生活”这条主线。无论是从整节课的设计,还是具体的一些问题的设计,都能以此思想为中心,不仅要考虑哪些内容该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还要考虑为什么要讲?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联系?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备课无止境。但是随着一节课的结束,我们的思考不能随之停止。理论—— 实践——再理论,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品课堂!

  看了化学学术论文格式范文的人还看

1.中学化学学术论文

2.高中化学学术论文

3.化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4.化学学术论文

5.大学化学学术论文

21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