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术论文范文
化学科学素养的核心是化学基本观念。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化学学术论文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学术论文范文篇一
化学源于生活 化学用于生活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1.内容的功能定位分析
化学在衣、食、住、行领域中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化学与生活”模块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之上为高中生提供的一个侧重体现化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选修模块。该模块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活态度,体会化学对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
本模块主要包括了三个主题,分别是“化学与健康”、“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更是首次作为独立成节的知识进入中学化学教科书,与“糖类”、“油脂”、“蛋白质”一起凸显了“化学与健康——关注营养平衡”的主题。
2.学生的学情分析
(1)学习主观性分析
就现状来看,“化学与生活”模块主要为文科倾向的学生选修,所以选学该模块的学生普遍对于化学的兴趣不大,在化学的学习方面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障碍,以至他们在对待化学学科的学习上缺乏相应的主动性。
(2)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
学习该模块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必修化学知识基础和基本的化学研究方法,如氧化还原知识、简单的有机官能团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等。所以教师在设计本节课时,可以以这些知识为载体,适时、适量、适度地开展一些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这些知识和技能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另外学生对于“维生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无论是从广告媒体还是其他渠道,学生基本上都从一定程度上认识到维生素的重要性。但是为什么重要?如何正确地补充?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这也是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与解决
问题1: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维生素”的生活经验,如何做到?
方案1:在这节课的一开始,随机选几个学生让他们谈谈对于“补充维生素”有哪些认识?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归纳出其中一些共性的认识,同时也指出其中有些认识是值得商榷的,也指出本节课的一个主要学习目标。
方案2:对学生进行课前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充分了解学生对于“补充维生素”的一些认识,并将问卷统计结果在课的一开始就向学生展示,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还是要继续学习的,同时也指出本节课的一个学习目标。
点评:这两种方案都是可行性比较强的,而且也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设计思想,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一节课的开始,这样整节课就是有所依,而不是老师的“凭空想象”。但是经过多次权衡之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方案2,方案2相对于方案1,调查的对象是全体授课对象,统计的结果更具说服性,而且问题被设计成问卷之后,问题的指向更明确,学生更容易回答,统计结果也更有意义。
附1:调查问卷
1.你如何认识维生素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A.和糖类、油脂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
B.和蛋白质一样是人体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
C.可有可无,对于人体的健康沒有什么影响
D.知道很重要,但是具体的作用不是很了解
E.知道很重要,并且了解具体的作用
2.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补充维生素的?
A.沒有补充维生素的意识,不知道还要补充维生素
B.知道需要维生素,但不是很在意,偶尔家长想起来会买点维生素片剂服用
C.知道从正常的膳食中摄取,能做到不挑食、营养均衡
D.广告上经常介绍补充维生素的重要性,所以会根据广告进行购买和使用
E.除了正常的膳食 之外,会有针对性地对部分维生素进行“药剂”补给
3.从化学的角度,你对维生素的组成和性质了解吗?
A.不了解,也觉得沒有必要了解
B.了解一点,但是觉得和生活中摄入维生素沒有什么 联系
C.了解一点,并且觉得对于自己合理地摄入维生素起到指导作用
4.写出你所熟悉的一种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缺乏病症?(知道几个写几个)
问题2: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和人体获得维生素的主要途径,如何做到?
方案1:教师搜集好各种维生素的功能和摄入途径,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
方案2: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课前有针对性地调查某种维生素的相关知识,如这种维生素的功能是什么?有什么缺乏病症?如何补充等,并将成果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
方案3: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维生素药剂,提醒学生阅读上面的相关说明从而了解不同种维生素的功能、缺乏病症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最后安排学生进行交流。
点评:第一种方案的缺点是最明显的,在这种方案下学生会学的比较被动,而且课堂上想让学生记住那么多有关维生素的信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是沒有必要的,需要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方案2恰恰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开始我还担心学生有沒有时间去准备,愿意不愿意参与这样的一种活动?但是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很高的,面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沒有任何的推脱,全力以赴,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团结协作,带给我们很多惊喜。还记得站在讲台上的学生是落落大方,俨然一个个小老师,坐在下面的学生也是兴趣骤增,积极参与其中。最后一次上这节课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让学生进行课前的准备,在情急之下我采取了方案3,学生拿着我带给他们的各种维生素药剂,一个个很是兴奋,主动地去阅读说明书,获取有关维生素的信息,学生的学习状态大大超乎我的想象,给了我新的思考。方案3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利用了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在多媒体教学盛行的今天,利用实物教学逐渐被老师们淡忘,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图片和视频。但是图片也好,视频也好,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还是实物教学来的更真实、更亲切,也更能触动学生的学习神经。问题3:知道维生素C的结构和 应用,如何做到?
方案1:直接给出维生素C的结构和性质,然后围绕主要性质进行训练和强化。
方案2:呈现维生素C的结构,让 学生利用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维生素C的有关性质,再突出强调维生素C的还原性,并且进行实验探究。
点评:“化学与生活”模块虽然主要倾向于传授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但是它毕竟是“化学”课,而不是“科普”课,所以课堂中还是应该落实一些基本的化学学习思想和研究方法。如方案2就是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结构决定性质”及“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也许有很多老师会担心学生的化学基础太弱,实验技能欠缺,开展实验探究达不到探究的目的。但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还记得当学生看到我们手里捧着实验仪器时表现出来的那份跃跃欲试和兴奋,还记得实验过程中学生的那份超乎我们想象的认真,还记得实验结束后洋溢在学生脸上的那份满足感。实验做不做,对于纯粹应付 考试来说确实沒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如何呵护文科倾向的学生对于化学的仅有的一点兴趣却是很重要的,谁也不想未来的化学课堂是一片沉寂。
附2:“设计实验验证维生素C的还原性”课堂教学实录
师:通过刚刚的分析我们知道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那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呢?
生:能
师:想一想,要验证还原性,我们可以选择哪些试剂来检验?
生:酸性KMnO4溶液、溴水、碘的淀粉溶液、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后两个只有个别学生想到,教师可以作为补充给学生,但是要帮助学生简单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理)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反应会伴随什么样的现象才能证明维生素C的还原性?
生:都是褪色或者是颜色变浅,在反应中都是作为氧化剂。
师:今天我们给大家提供了以下一些试剂,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2~3个来完成实验。
投影:药品:KMnO4(H+)溶液、溴水、碘水、淀粉溶液、FeCl3溶液、KSCN溶液
实验注意点:
(1)维生素C溶液的准备:取一片维生素C,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将固体转移到烧杯中,加入约30mL水溶解。(老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还现场榨了橙汁,供学生实验用,学生很是兴奋,因为学生都知道橙汁是维生素C含量很高的果汁。)
(2)注意控制溶液的用量:每次取2~3mL左右。
最后请学生交流实验心得。
问题4:帮助学生更科学地理解和认识生活,如何做到?
方案1:压轴本节课。在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之后,在最后对本节课进行一个知识的提炼和情感的升华,强调有了化学知识作为基础,我们可以生活的更健康、更科学。
方案2:渗透本节课。所谓渗透本节课就是在整节课中始终贯彻“生活——化学——生活”这样一条线,特别是在讲述维生素的相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都能紧密 联系生活实际,强调性质对于生活的指导意义。
点评:作为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比较重要的情感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也不是几句话所能完成的,所以我们完全不必把情感目标压轴在最后,而是渗透在其中。渗透在其中,也不是老师强加给予的,而是通过设计的一个一个的问题自然地渗透。
附3:“维生素的溶解性”课堂教学实录
师:我们刚刚观察维生素药丸时有沒有发现他们的状态其实也是有所区别的?
生:有的是固体片剂的,而有的是油状液体。
师:为什么会是油状液体呢?有沒有看它的成分说明?
生:里面加了甘油。
师:为什么要加甘油?为什么有的加,有的不加?生:不同维生素的溶解性不同。
师:小结(略)。
师:维生素的溶解性不同对于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启示呢?
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略)。
附4:“维生素的还原性”课堂教学实录
师:通过实验探究,我们感受了维生素C的强还原性,那么它的还原性对于我们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例如我们刚刚提到维生素C特别容易被氧化,特别是在受热情况下。
生: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不宜长久加热,也不宜过度清洗,特别是切碎清洗。
师:小结。
师:下面请大家再来分析两个实例:(1)维生素C能缓解亚硝酸盐中毒,为什么?(资料:亚硝酸盐中毒是由于亚硝酸盐能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使低铁血红蛋白成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
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
师:(2)维生素C+河虾=砒霜(As2O3)?(资料:河虾或海虾等软甲壳类食物中,因 环境污染,含有浓度很高的五价砷化合物,五价砷无毒,但三价砷有毒。)
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
三、结束语
2011国际化学年的主题——“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化学与生活》模块区别于其他模块的最大特征就是更强调化学与生活的 联系,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念和态度。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始终贯彻“生活——化学——生活”这条主线。无论是从整节课的设计,还是具体的一些问题的设计,都能以此思想为中心,不仅要考虑哪些内容该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还要考虑为什么要讲?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联系?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备课无止境。但是随着一节课的结束,我们的思考不能随之停止。理论—— 实践——再理论,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打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品课堂!
化学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感悟化学 享受化学
摘要: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充分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新生活”的思想。化学教学不但要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动手去感知、去实践,特别是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去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那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真正体现了化学走向生活,生活源于化学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化学;生活;教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12-02
教学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论述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但是,在传统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学生的实践。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高。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化学问题,则可以让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现“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新生活”的思想。
一、化学从生活中走来
只要我们在生活和教学中,时刻做有心人,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发挥聪明才智,便可变废为宝,让生活资源成为课程资源,因为许多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引入化学问题要尽可能从学生周围的生活现象导入。不要过多纠结学习化学是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否则就会偏离学生的实际,就会走老路。学生所学的东西就在时间流淌中而流失。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进而可以提炼出其中的化学问题。例如,用醋可以除水瓶里的水垢;用鸡蛋或牛奶可以解重金属中毒;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合使用,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醋酸、蛋白质、胶体和氮气的性质。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虽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因为知识和技术在更新,而教材却在滞后。如水的净化,教材中自来水厂的净水剂说的是明矾,而现实中,明矾这种落后的净水剂很少使用,多年前就被聚合铝盐和铁盐所取代。在生活中感悟化学,才能让学生觉得学习有用,才会用心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然就愿学、乐学、善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构建生活化化学课堂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永远是化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化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化学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感性知识的来源。教师若将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述“环境保护”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按照课本内容平铺直叙,这一节课将会干巴巴,学生也从中得不到什么启示。如果找几个因为没有注意环境保护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则环境保护就显得重要和有意义了。例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光化学烟雾的污染历史上曾出现75%的人患红眼病;广东省有一个小山寨有一段时间出生的婴儿都是女孩,变成“女儿国”,后来调查才知道是因为采矿队在采矿时破坏了当地的水质,水源被铍元素所污染等。有了实际的数据和现实的例子,学生听课的热情高涨,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增强了。
家里的液化石油气是烃类,绝大多数的烃类虽是稍有气味的,但为什么“煤气”泄漏时会闻到一股刺鼻臭味?这是很多学生都有亲身体会的。这股臭味是硫化氢的特别气味而不是烃类气体的气味。向学生提及,他们对硫化氢就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么为什么要在石油气中加入硫化氢?是因为这种特殊气味容易被人们闻到,从而可以及早发现石油气漏气,以达到及时查漏处理,防止石油气中毒或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使学生增加生活常识。学生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让一些很难用理论知识解释清楚的内容变得简单了。
三、让化学在实践中回归生活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任何束缚住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冥思苦想的教学方法都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如:利用熟水果散发出的乙烯催熟生水果,既有实用意义也加深了学生对乙烯性质、用途的了解;通过高中化学学习,学生走进服装商场知道怎样鉴别“真丝”与“人造丝”;走进珠宝店能鉴别真假金银、常见宝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养;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有一些比较简单的小实验,学生有条件的可以让他们自己回家动手做一下。讲焰色反应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回家在燃烧的炉上洒少量的食盐,这样很直观地看出钠元素的焰色是黄色。在讲葡萄糖的性质时,教学生自制甜酒;或者自制葡萄酒;教学生巧用一些化学知识:烧荤菜时,在加了酒后,再加点醋,菜就会变得香喷喷的。烧豆芽之类的素菜时,适当加点醋,味道好营养也好,因为醋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用面包能消除衣服油迹:用餐时,衣服如果被油迹所染,可用新鲜白面包轻轻摩擦,油迹即可消除。家庭小实验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在我们的化学教学中要落实新课标,体现化学教学的课改理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课内所学、课外有用;课外见闻,课内升华。在这样的内外交流过程中,课堂变大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促使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发展性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享受化学的应用价值,享受学习化学乐趣。
看了化学学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中学化学学术论文
2.高中化学学术论文
4.化学学术论文
5.大学化学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