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分析论文

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分析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分析论文

  自我分化也称为自我分辨、自我辨别,是由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鲍恩提出的,是鲍恩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依照Bowen的家庭系统理论,可以从内心分化层面与人际关系分化层面来界定自我分化。在内心 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即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个体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在人际关系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在与人交往时能同时体验到亲密感与独立性的能力。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生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分析全文如下:

  所谓嫉妒是指个体和另一个人( 指伙伴) 之间已有的某种重要关系面临丧失或威胁,而被第三者( 通常是人) 得到时,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种情绪,其特征是担心丧失,不信任,焦虑以及愤怒。White认为嫉妒是一种包括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复杂特定结构。这种嫉妒随个体、情景和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而又相对稳定的存在于个体和人际关系水平中。最为常见的嫉妒现象往往出现在恋情关系中,但其它类型的关系中也会有嫉妒发生,已有研究证明,嫉妒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并且这种嫉妒所带来的行为会对人的自尊、心理健康以及人际交往、亲密关系质量等产生威胁。

  国外早在20 世纪80 年代证实嫉妒与低自尊、不安全感、个体分化水平低、依赖、控制、对威胁的感知、不信任、关系中的投入等因素有显著相关。近期国内外均有研究探讨了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显示依恋对嫉妒行为具有预测作用。

  自我分化是Bowen 提出的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用来讨论个体在家庭中情绪依恋与独立自主的程度。Bowen 从内心层面与人际层面来阐释自我分化。前者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高自我分化个体既可以产生强烈情感,又能自我克制并客观冷静地看待事物,而低自我分化个体理智常常被情感所淹没,以至于不能客观思考。

  后者指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同时体验亲密与独立的能力,高自我分化个体在家庭中既可以维持与家人的情感联系,又能保持清晰的自我感,而低自我分化个体极易受外界影响将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的情绪相混淆,面临压力时或回避他人以免因担心失去自主性而焦虑,或通过亲近依赖他人来减轻压力。国内外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自我分化对心理适应性、人际关系问题、自我控制、成人依恋等具有重要预测作用。在以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以大学生为群体在成人依恋与嫉妒的关系中加入自我分化来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从湖南某高校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部分班级进行团体施测。共发放问卷500 份,有效回收问卷443 份( 88. 60%) 。其中男生246 人,女生197 人,年龄在16 ~ 25 岁之间,平均( 19. 91 ±1. 324) 岁。

  1. 2 方法

  1. 2. 1 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采用吴煜辉和王桂平修订的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该量表共27 个项目,采用6 级评分。该量表包括情绪反应、自我位置、情感断绝、与人融合4 个维度,4 个分量表的总分相加为自我分化水平的总分。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 782。

  1. 2. 2 亲密关系体验问卷( Experiences in CloseRelationships Inventory,ECR) 此量表采用的是李同归等人修订的中文版,该量表共有36 个项目,测量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每个维度由18个项目组成,并且两个子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 91 和0.93。从“非常不赞成”到“非常赞成”采用1 ~ 7 级记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或回避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 845。

  1. 2. 3 布伦格尔自我报告嫉妒量表( Bringle Self -report Jealousy Scale) 该量表共有20 个项目,采用不嫉妒( 1 分) 、无所谓( 2 分) 、嫉妒( 3 分) 3 级评分,主要测量个体在各种情境中广泛的自我嫉妒体验,以各项目得分之和作为个体嫉妒水平衡量指标。该量表在国内施测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 806,分半信度系数为0. 743。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 822。

  1. 3 统计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 0 进行t 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 1 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总体状况及性别差异分析。男生在情绪反应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而在情感断绝上显著高于女生。男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女生。

  2. 2 自我分化、成人依恋与嫉妒的相关分析。自我分化总分与嫉妒呈显著负相关。依恋焦虑与嫉妒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

  2. 3 自我分化、成人依恋对嫉妒的回归分析。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焦虑均对嫉妒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2. 4 自我分化在成人依恋与嫉妒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采用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来检验中介效应,自我分化总分在依恋焦虑对嫉妒的影响作用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1. 199,占总效应的比例为84. 49%。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男大学生在情绪反应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而在情感断绝上显著高于女生。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同。受传统性别角色期待的影响,男生在人际关系中更独立,不容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并且多回避自己的感情依赖,采用回避、退缩等防御机制来疏离他人以保护自我。而女生更可能对于他人的情绪的反应性、敏感性程度更高,这也与女生通常被期待对别人的情绪更敏感相一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女生。这与以往结果有所不同,以往研究结果大多为男大学生的依恋回避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在依恋焦虑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根据一般观念,女生更愿意分享和表达情感,亲密关系中有更多亲密行为,而男性较强调自身的独立性,一般自我表露程度低,更倾向于内部消化情绪和感受,注重个人独立,因而在依恋上回避程度更高。但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结果不一致,这提示还有可能是男女在成人依恋维度上并不存在稳定一致的性别差异。根据成人依恋的相关理论,成人依恋内部工作模式主要是由幼年期与母亲等抚养者的交互关系质量决定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稳定存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分化总分与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与Skowron 等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自我分化良好的个体有利于形成安全型依恋,而非回避和焦虑等不安全型依恋。即当个体有能力区分理智与情感,与人交往时能把握好亲密与独立,就不容易形成回避和焦虑等不安全型依恋。个体自我分化水平的发展来源于家庭关系互动的过程和结果,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对“个别化”的需求太高,容易导致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过于疏离,造成不成熟的依恋回避; 如果对“亲密感”的需求太高,容易造成个体对他人产生较强的情感依恋或情绪融合,以至于分不清楚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限,更容易产生依恋焦虑。

  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区分理智与情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内心和人际两个层面。成人依恋是个体与目前同伴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自我分化与依恋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均揭示了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融合的程度,但自我分化强调在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中既能独立自主又能保持亲密的能力,而依恋则更强调个体在压力下获得依恋对象的支持,并发展其自立自主的行为。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我分化与嫉妒有显著的负相关,这提示自我分化水平低的人更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失去自我的位置,因此对他人的行为容易出现嫉妒心理。

  研究结果也显示,自我分化总分能显著预测嫉妒。另外,本研究结果表明,依恋焦虑对嫉妒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依恋回避没有,这与之前的研究有部分一致,均显示出依恋焦虑对于嫉妒有显著预测作用。而本研究结果提示依恋回避者,在亲密关系中倾向于独立和自我,不会过于重视亲密关系,因而也不会容易嫉妒。

  嫉妒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情感,多种多样的人际关系都会涉及到嫉妒的问题。因此,关于嫉妒对于人们心身健康、人际关系的影响,乃至于如何克服嫉妒的负面影响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结果提示,高自我分化的个体与人有着合理的距离,会友好的与人互动且能维持正常的亲密关系,并且很明确自己在亲密关系中" 我" 的位置,因此个体更不会盲目的嫉妒别人,其人际关系会越好。

  另一方面,对于依恋焦虑的人,由于更害怕失去亲密关系的对象,因而更容易产生嫉妒,并且依恋焦虑者通过自我分化来实现对嫉妒的影响,即自我分化在成人依恋焦虑和嫉妒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提高个体的自我分化水平,对于嫉妒的干预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1.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案例分析论文

4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