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论文(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影响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本文基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有所裨益。
[关键词] 系统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系统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发展概述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组成系统有三个基本条件,即.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系统具有特定功能。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的功能不是各要素功能的简单迭加、拼凑,而是呈现出各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功能。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也要具有相关性,系统中任一要素与其他要素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他们之间某一要素如果发生了变化,则对应其他相关联的要素也要相应地改变和调整,从而保证系统整体的最佳状态。系统也要具有目的性,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范围内,其发展变化不受或少受条件变化或途径经历的影响,坚持表现出趋向预先确定的状态的特性。此外,系统也具有结构功能相关性,系统中任一要素与其他要素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他们之间某一要素如果发生了变化,则对应其他相关联的要素也要相应地改变和调整,从而保证系统整体的最佳状态。
1955年贝塔朗菲(LudwigvonBertalanffy)的专著《一般系统论》开启了近代系统论的新发展。贝塔朗菲关于系统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一是整体观点:认为一切有机体都是一个整体,一种在时空上有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一种自然整体。二是动态观点:认为一切生命现象本身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活的东西的基本特征是组织。等级观点:认为各种有机体都是按照严格的等级组织起来的,生物系统是分层次的,从活的分子到多细胞个体,再到超个体聚合物,形成了层次结构。贝塔朗菲根据生命有机体的等级秩序、逐渐分异与逐渐集中化、均等潜能与等终局性、动态有序、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自我调整、节律-自动活动等特征,提出了机体论的基本原理:整体原理(组织原理)、动态原理、自主原理。这些原理表明:有机体是一个独特的组织系统,其个别部分和个别事件受整体条件的制约,遵循系统规律;有机体结构产生于连续流动的过程,具有调整和适应能力;有机体是一个原本具有自主活动能力的系统。这一思想对于其他科学(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诸多启示。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认识不全。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绝非单一的,而是一个多元综合的系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其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侧重于从大学生自身的性格及人格倾向寻找原因,对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尤其是微观环境)的认识不够。
二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较为单一。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当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较为单一,主要是采取课程教学和心理辅导中心的方式,缺乏多元化的渠道。
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性建构不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是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侧重于理论研究和教学式辅导,对于其他的项目研究不够。
三、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探讨
一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从环境来看,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和家庭。从大学生个体来看,其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不良的人格倾向有很大关系,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应对方式、自我概念、归因方式、社会比较方式、社会支持以及人际关系等。此外,大学生群体所处的特殊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独特的发展任务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是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三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性建构。从体系的思想出发,考虑整体性与综合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实施途径、模式、工作体系、运行机制与工作评价等诸多方面加以体系性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廖桂芳.系统论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J].理论月刊,2007,(12):183-185.
[2]鲁先锋,李文莉.系统论视阈下大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动态研究[J].教育探索,2012,(2):67-69.
[3]刘欣,徐海波.15年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总结[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2):124-126.
[4]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7):67-68.
[5]魏爱棠.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困境与出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3):48-52.
作者简介:程宇翔,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心理学教育。
看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论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