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有关心理学的论文范文
2017有关心理学的论文范文
高师《心理学》在师范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形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定位高师《心理学》课程目标,将课程目标具体化,并对课程目标进行合理陈述,才能充分发挥高师心理学课程的独有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17有关心理学的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2017有关心理学的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教师因职业性质、工作过程、个体因素而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的职业压力是当前社会各界必须正确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主要表现在生理、价值、心智、情绪、行为等方面,主管部门可通过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引导教师改变认知,帮助教师应对职业压力,预防职业枯竭。
关键词:教师 职业压力 缓解办法
“日子难过,最近不知道怎么了,一走到教室看到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回答问题出错,就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借机训斥挖苦,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在办公室与同事们相处时我还能和颜悦色……”
“……每当我看到别的教师与学生相处甚好,而我教的学生不服管教,内心就十分自卑,担心别人说年老没用。为拉近师生距离,我只能留披肩发,描眼影、涂腮红,穿艳丽服饰、细高跟鞋……”
上述两则案例就是教师教育教学生活中所出现的职业厌倦问题。教师的职业压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教师职业厌倦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研究教师职业倦殆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职业疲倦的阐释
职业枯竭也可称为“职业厌倦”或“心智枯竭”。它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现代人的一种疲惫病。
二、教师职业疲倦产生的原因
(一)职业性质引发的角色疲倦
1.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值令其不堪重负
社会上人们赞扬说教师是人类最光辉的职业,新闻媒体也频频报道教师舍己救人、慷慨捐助、带病工作的感人事迹,一方面是对教师的颂扬,另一方面,社会给教师群体施加了无形的巨大压力,一句“为人师表”把教师完全扣住,迫使教师们向着“完人”的方向努力,使一些教师形成了极端的完美主义观念,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种“完美”的角色要求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愉快的心情走进教室,一再压抑消极的情绪,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即“感情势能”,这种能量一旦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
2.教育对象的不可选择性导致教师缺乏成就感
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成长中的心理不稳定的青少年,职业有其特殊性。超负荷的工作使工作成就往往滞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对职业的信心。
此外,教师无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反思和规划,每日面对堆积的作业和习题,缺乏职业方向;高付出和无法与之匹配的低回报造成教师强烈的心理落差;高社会关注造成教师过大的心理压力,家长在独生子女的教育方面输不起,于是便对学校教育有强烈的期待,当孩子的成长同自己愿望出现偏差时则会迁怒于教师。
(二)工作过程中的压力
1.教育改革带来的压力
新的教育模式提倡学生终身学习、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势必要经历一系列新旧矛盾的冲突感、自我否定的痛苦感以及由于无法适应而带来的焦虑感和无助感等,长此以往,必然会引发一些身心问题。
2.竞争和评价的引入,加重了教师的心理焦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学校之间的竞争已逐步转化为升学与生源的激烈竞争。另外,教师聘任、职称评定、评优晋级、末位淘汰、片面强调学升率、按绩取酬等制度,使教师之间相互抵制、相互戒备,引发了严重的心理焦虑。
(三)教师个体因素引发的压力
1.对压力的不恰当评价
教师对感受压力的事件等级排列分别是:课程难上、学生难管、同事难处、职称难评、工作得不到承认。面对这种评价方式无疑会增加教师的焦虑感,甚至导致心智衰竭。也有一些教师不重视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不但教学中不善于运用心理知识,自己心理出现问题后,也不会进行调节,这就增加了患职业枯竭症的机会。
2.教师自我保健意识差
因心理不健康而导致生理不健康,促使有些教师英年早逝。事实上,有些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能力还很薄弱!
三、缓解教师压力,避免职业衰竭的措施
职业枯竭又称心理枯竭,与教师的压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说:“职业枯竭的感受正在打击着无数的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们——教师们已在逐渐地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如何让教师愉快的生活工作,如何应对教师职业衰竭,我们的学校作了以下努力:
(一)为教师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条件
在班主任培训班和教职工大会上,邀请知名教授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心理调适方法;邀请教育心理学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把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落到实处。
(二)为教师建立保障、服务系统
研究证明,环境与组织因素在导致枯竭的各种因素中所扮演的角色比个人因素更重要。学校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让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校、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另外,还邀请先进教师报告团做报告,编印教职工荣誉册和发放师德学习文件汇编,在教职工大会上表扬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营造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建立学科竞赛奖励制度、教研组外出考察制度、课堂质量跟踪制度,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防止教师承受过重的心理压力。
(三)引导教师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职业,其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即是一种压力情境,直面倦怠问题本身应是防患于未然的积极行动。教师只要保持对工作的正确态度和观念,就能有效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也有利于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征,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只有有效控制教师职业枯竭现象,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2017有关心理学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