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精选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基本保证和前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精选篇一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 要】针对“90后”大学生群体主要心理问题表现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和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特征,掌握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和教育方法,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教育帮扶,为国家输送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优秀人才意义重大,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基本保证和前提。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学习和掌握帮助大学生处理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以及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方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一项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一、“90后”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表现
(一)难以适应大学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每年的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教育情况、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不尽相同。特别是“90后”大学生普遍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弱、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等方面的挫折时,一些人就会显得无所适从,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二)学习状态消极,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有一部分同学在高考填写个人志愿时,没有进行细致的了解,对所报考专业只停留在字面,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认知。进入大学后,学习的模式较高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同学甚至放松了自我,学习懈怠,导致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喜欢,缺乏学习兴趣,因而照成情绪低落和烦躁,进而使一部分学生对大学期间的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抵触心理,成为影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压力。
(三)处理人际交往问题困难。“90后”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且多为独生子女,在相对优越的社会大环境中,他们往往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在自己的家庭中往往“说一不二”,造成了他们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而大学校园里聚集了四面八方的学子,性格、背景、习惯各有不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能以某一个人为中心,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困惑、问题和困难。“90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问题上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使人际关系紧张,造成“不合群”甚至被“边缘化”,从而导致其心理压力加大,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抑郁。
(四)受情感问题困扰。大学生处在青年期,性发育成熟是他们的重要特征。况且“90后”大学生普遍早熟,特别对于一些在外求学的学生来说,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形成了他们对感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异性的渴求。但由于经验的缺乏和处理恋爱问题能力的不足,常使他们为感情问题困惑。有时,他们处在感情漩涡中面对一些情感的挫折而难以释怀,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五)性格与情绪障碍。性格障碍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也比较复杂,个别“90后”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自卑、怯懦、依赖、猜疑、偏激、敌对、孤僻和抑郁等,非常值得关注和重视。
二、“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和教育方法
(一)正确对待“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过多地去批评和指责“90后”大学生种种我们看不惯的行为和性格特点。我们应首先承认他们的个性特点,应该抱着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并适当地利用这些特点对他们采取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和帮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高校应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高校应高度重视“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从不同侧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建立综合档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让学生接受全面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经常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咨询活动,通过个别询问、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有的放矢地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引导“90后”大学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应加强“90后”大学生帮扶工作。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应经常与“90后”大学生谈心,及时疏导,了解他们学习、生活、思想状况,使他们对生活、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困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对他们的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力所能及地为“90后”大学生排忧解难;鼓励他们踊跃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心态。
(四)帮助“90后”大学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塑造独立健全的人格。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和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理性地对待各种问题和困难,树立起自强自立的精神,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周仲瑜.“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10).
[2] 包斯日古冷.“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4).
[3] 李宁.“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科教文汇,2012(6).
[4] 斯琴格日乐.浅析“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3).
作者简介:陈峰,男,安徽省淮南市人,硕士,讲师,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