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教学论文(2)
学校心理学教学论文
学校心理学教学论文篇二
《论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学教学》
摘要: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往往影响机体健康,良好的情绪情感是机体康复的重要条件;同时,社会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心理素质的表现形式。因此,推行素质教育,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结合心理学教学从采用多样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对中职生提高我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技术 心理素质 教学
一、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心理行为问题,并非现在才有,只不过今天的问题更为严重、更为突出。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应激状态的持续、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心理失衡的现象。
1、外部社会原因。社会上滋长的“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助长他们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当前教育体制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往往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甚至于萌发“轻生”的念头。家庭教育不当致使孩子任性、懒惰、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不够合群等毛病严重。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内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2、学生自身原因。青少年期处在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一方面,这个阶段是理想、信念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萌芽趋于形成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指导自己行为的时期;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又是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育的青春期;逻辑思维尽管发展很快,而思维的批判性尚待成熟,容易造成主观和片面;情绪情感日渐发展,但两极性严重,自控性差,容易出现逆反、对抗心理。因此,青少年期心理发展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处理好幼稚向成熟、童年向青年过渡时期的种种矛盾,使之日渐趋于成熟化。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不健康现象,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心理障碍或心理偏差。因为中小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多数问题属于尚未发展或尚未得到发展的问题,例如青春期的种种表现,只要在正确的教育下,通过发展,就进步了,不成问题。
心理素质,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即人格因素。智力因素又包括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言语能力和操作技能,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良好的思维能力,不仅包括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包括诸如敏捷性、灵活性、独创(创造)性、批判(分析)性和深刻性等思维品质。非智力因素或人格因素,是指智力活动以外又能对智力活动产生效益的一切心理因素。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或人格因素,主要包括健康的情感、坚韧不拔的意志、积极的兴趣、稳定的动机、崇高的理想、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不只有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尊重和理解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做到完全地尊重他们。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就意味着信任和鼓励,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其次,尊重学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打开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要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可以朝好的方向发展。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具体地说,我认为,应该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
心理预防,即预防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便他们心理健康地发展,顺利完成学业。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是积极预防的有效途径。在心理卫生方面,应坚持的原则有:要使学生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健康;要按照不同年级或年龄安排好生活节奏;要正面教育,引导学生情绪情感良性发展,要根据学生气质、性格和能力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2、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心理发展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要纠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个体对自己与环境重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改变态度和行为,以达到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3、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指对不同年级学生在语言、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学干预,具体地帮助道德越轨、学习困难、情绪挫折和社会性发展不适的学生获得正常的发展。
4、学习指导
是指帮助学生实现教育的价值,以教材为媒介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方法的辅导、学习成绩的评估及其反馈等。特别是比较细致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选择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进而按照良好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程序以及习惯进行学习,以便获得系统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
5、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即对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职业加以指导。可以通过平时学习中的测试和了解,对学生个人的能力、性格、体力、家庭、经历等进行考察,通过调查和统计获得各种职业对能力和特长的要求,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这样,具体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唤起他们对将来的考虑,指出机会并监督其工作的情形和进展,使学生得以正确选择并从事职业,以充分发挥其能力和积极性。
四、助人乐教、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既然是教育,教师的任务是助人。但无论是教育还是辅导、最终目的是通过助人以达到学生自助、即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地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也使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左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范姣莲. 论高职心理学教学的职业导向性[J].中国电化教育,2006,(03).
看过“学校心理学教学论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