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学习心理论文3000字以上(2)
论述学习心理论文3000字以上
论述学习心理论文3000字以上篇二
《学习心理效应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有人说,老师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不保守的灵魂工程师。是的,天底下没有一位不想把学生教好的老师。但是,“教学”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老师的教需要学生的互动,这就涉及到学习的“心理效应”。
关键词:馅饼效应;减负效应;“有偿补课”效应;鼓励与自信效应
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业成绩是“教学”的主要效果体现。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业成绩,我进行了“学习心理效应”实践与研究。
一、馅饼效应
很多人会说:“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我则深深感到:“馅饼能从天上掉下来,尤其掉给学生的馅饼,会随教师所愿从天而降。”下面例举四年级某班学生拾捡馅饼的热烈场景。
实习老师教学“梯形面积计算”之后,我以约10分钟的题量,对该课教学质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获得“优”,记“正确率”一次,约五分之一的学生获得“优★”,记“正确率”两次。正确率情况宣布之后,我对没获得“正确率”次数的学生说:其他同学的“正确率”次数又增多了。为了追赶他们,老师给你们一次补测机会,不过范围要扩大,除检测本节课梯形面积计算外,还要检测前几节课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获得“优”仍可记一次“正确率”,获得“优★”仍可记两次“正确率”。取得补测机会的学生,深感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仅没有半点怨言,而且做题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谁不想捡?不需补做的学生强烈要求给予平等的机会。于是,老师说:“为了体现公平,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见者有份。”结果,全班同学都欢快、愉悦地的投入“拾捡馅饼”活动。
以此情景对照此实验之前的情形:学生作业没有全对,让他订正,虽说理所当然,但他并不愉悦,请他另外做题更是怨声载道;而作业全对的学生,如果再让他另外做题,定有抵触情绪,更不用提自愿多做题了。而该做法,可使被动转为主动,使消极转为积极,对附加习题,不仅不视为额外加重的负担,而视为“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自从2002年我研究的“‘排名’‘等级’可兼用”这一论文发表于《中小学管理》之后,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一直在开展“正确率”优化赛跑活动,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每获得“优”,即可记一次“正确率”,每获得“优★”可记两次“正确率”,平时和单元质量检测,凡达到每生各自的标准,即可记两次“正确率”;一个周期累计一次每生的“正确率”次数。谁不想冲在学习赛跑活动的前列呢?
此外,还实行动态的及格标准,而不是固定60分。这样最高可提到99分,最低可降到20分,其间高低不等;且每隔一段时间随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升降调整。这种学习优化赛跑活动,与平常的跑步比赛不同,跑步比赛的起跑线相同,到达终点的时刻不同;而学习优化赛跑活动则相反,起跑线不同(速度快者在后,速度慢者在前,其间前后距离不等),到达终点的时刻却大致相同。比如,及格标准99分的优生,其质量检测98分,却没“正确率”可记;而及格标准最低者得20分,即可记“正确率”两次了。从而,调动了全班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积极性,使上、中、下各等次的学生都均等地参与学习竞争。
该学习心理效应,我称之为“馅饼效应”。其中存在一个道理:学生拾捡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要有一个氛围,创设氛围需要激励机制,没有相应的氛围与机制,即使天上掉下再多的馅饼,学生也视而不见。甚至把“馅饼”视为“陷阱”。可见,教学的心理效应多么重要!
二、减负效应
大家都知道“老师留学生”的话题,而未听说“学生留老师”。也正由于没有“学生留老师”之话题,每当老师留学生,学生容易引起逆反心理,甚至把“课外个别辅导和课外订正作业错题”也视为老师留学生。为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讨论。
问题与讨论一:老师要为学生减负,学生该不该为老师减负?100�的学生认为:老师为学生减负,学生也要为老师减负。
问题与讨论二:哪些情况属于老师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行为?哪些情况属于学生加重老师工作负担的行为?经过讨论,老师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行为有:拖堂(延迟下课时间)、全班延迟放学时间、超作业量……学生加重老师工作负担的行为有:当天学习内容未掌握需要老师个别辅导,作业错题未能及时订正而拖到放学后……
问题与讨论三:什么情况属于老师留学生?什么情况属于学生留老师?大家觉得:由于老师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而拖堂或延缓放学时间的,是老师留学生;由于学生加重老师工作而导致老师不能按时下班的,即学生留老师。
问题与讨论四:老师留学生怎么办?学生留老师怎么办?老师首先表态:凡拖堂、延缓放学时间等情况,每次付给每生2元人民币,作为加重学习负担精神补偿费。那么学生呢?经过讨论决定:每留老师一次贡献人民币2元。所不同的是:教师付出的2元(每次100多元是归学生个人所得的,而学生每人每次贡献的2元是归班集体所有的,以作师生聚会之用。管理方式:记账。付款方式:教师付给学生的钱,当不教该班学生时累计兑现;学生贡献款13年之后;累计支付。贡献款来源:大学毕业后亲身工作、亲手所得的钱。
通过四个问题的讨论,学生认识到:课外个别辅导和课外订正作业错题并非教师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而是“学生加重教师工作负担”。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减负的理念也就提升了。其中“教师支付的精神补偿金与学生贡献款”之条款,使学生深感师生间的平等。再从教师角度说,由于受学生的监督和精神补偿金的制约,可尽力避免拖堂、延缓放学时间,可尽力避免超作业量的状况。从而,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
这种师生“减负与教学”的互动,我们称之为“减负效应”。
三、“有偿补课”效应
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倡不拖堂,不延缓放学时间,不占用学生课外时间……同时,根据“因人施教”原则,个别辅导也还是提倡的,但严格规定“不得有偿补课”。
“无偿补课”固然好,但学生往往不仅不理解,反而误认老师占用他的课外时间,甚至误认老师留他。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无偿补课”为强加于学生的学习枷锁。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在“严禁有偿补课”之高压线下,明目张胆的在校实施有偿补课。
有偿补课时间:上午、下午放学之后。收费标准:半小时以内,每次每生一元;半小时以上一小时以内,每次每生5元;一小时以上,每次每生10元(一般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不会超过半小时,更不会超过一小时)。款项来源同样是13年后,大学毕业亲身工作、亲手所得的钱。我将“有偿补课”收费标准与管理办法书面征求家长的意见,竟没有一位家长反对我的“乱收费”,而都跟子女说:“应该,老师给你补课应该收费。”
特别有效的是:我的补课内容,课始即透明化,全班学生谁都可以经过课中的努力,争取放学后不补课。即课始或课前,公开宣布当天上午或下午放学之后补课的内容,而没有确定补课对象。由于有偿补课对象是以当堂课的学习效率决定的,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当堂课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得到充分的集中。
四、鼓励与自信效应
心理学表明:工作与学习需要动力,动力的源泉之一:鼓励。心理学也表明:工作与学习需要自信,“自信”是工作与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比如成绩检测与考试之前,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以期末模拟练习为例,任教语文、数学的老师可能知道:教研室统一印发给每个年级、每个学生的好几份期末综合模拟练习试卷,但一份一份地练下来,常常越练成绩越不理想,练到最后一份时,有的老师想:学生太粗心了,为了促使他明天正式考试细心、认真一些,最后一份模拟练习试卷分数必须扣紧点。于是明明能得90分就只给打80分,本来可及格也不予及格。而我恰恰相反,前几份试卷分数扣紧点,而到最后一份试卷的批阅却特别放宽,即使考30分的也送给60分,一般的学生试卷都给它提高分数,然后一个人一个人地分别领试卷,半句也不批评,全是鼓励,对学生说:“今天考得好(很好),挺不错!要坚信自己:明天一定能够考好。”
以上四效应,我称之为教学的“四法宝”。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老师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效应,能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老师们不妨试一试。
论述学习心理论文3000字以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