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旅游心理学方面论文3000字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旅游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心理学,它主要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们的消费心理、服务心理、交往心理、管理心理以及旅游企业员工心理等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旅游心理学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旅游心理学3000字论文篇一

  《扬州休闲旅游消费心理研究》

  摘 要: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近2500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扬州,所要建设的是一个“人人崇文尚德、家家安居乐业、社会公平正义、追求创新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幸福扬州。扬州休闲消费研究作为消费主体的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并加以满足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从休闲旅游消费心理入手,分析了扬州休闲旅游消费的特点,扬州休闲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提出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购买的动机和愿望为出发点进行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在营销运作中揣摸消费者心理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扬州 休闲旅游 消费心理 建议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近2500年的悠久历史。扬州的大运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最长的人工开凿的河道,它的开凿弥补了我国东部地区缺少南北向大江大河的天然不足。古往今来,大运河在沟通南北交通,推动扬州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唐代扬州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物资集散中心,有“扬一益二”之称誉;到了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遭运和盐运的中心,特别是康乾盛世,扬州已是有着国际影响的城市,地位显赫。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昌盛,扬州城内古迹众多,人文荟萃,是文人墨客、富商巨贾向往的旅游胜地,所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1 “幸福城市”建设与扬州休闲旅游发展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国度,人们对幸福的定位和追求不一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幸福的要求更加体现出时代特征与和谐特质,作为城市必须适应这种历史变化,抓住影响城市人们幸福安康的关键因素和突出矛盾。着眼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薄弱环节,加大建设力度,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城市的幸福支撑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只有城市和谐幸福,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的旅游吸引力,才能为促进扬州休闲旅游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有着近2500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扬州,所要建设的是一个“人人崇文尚德、家家安居乐业、社会公平正义、追求创新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幸福扬州。

  2 扬州休闲旅游者消费心理分析

  2.1 消费心理的概念

  消费心理是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对休闲旅游者而言,消费心理包括影响休闲旅游者在旅游产品的购买及消费过程中的态度及情感因素。

  2.2 扬州休闲旅游者消费心理分析

  2.2.1 需求的综合性

  休闲旅游者因为受时间限制,期望在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经济支出内获得尽量多的收益,同时由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旅游行为越来越普及,使得旅游选择也更趋于理性,对休闲旅游项目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希望能享受集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的旅游产品,所以以单一形态出现的一般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人们的影响力已明显下降,而多元化、个性化、新颖性的特色旅游正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和偏爱。

  2.2.2 消费的季节性

  任何旅游都具有季节性和时间性,而休闲旅游表现得尤为突出。扬州的休闲旅游市场季节性问题较为明显。旅游季节一般为5~10月,“烟花三月下扬州”使得扬州的春秋格外动人。除此之外,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是休闲旅游最为集中的时间,寒暑假也显示出日益明显的休闲消费效应,较快的城市化进程,单调的工作、紧张的生活和拥挤的城市环境使人们对节假日格外珍惜,希望能到风景名胜区寻求身心的放松和调整。

  2.2.3 消费主体的大众性

  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普通大众的旅游意识日益增强。节假日全家一起外出旅游、休闲的现象较为普遍、旅游支出明显高出平时,整个消费容量在不断提升。

  3 扬州休闲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

  3.1 居民休闲消费方式的变化

  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休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相对于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是层次较高、对产品要求较严、顾客花费较多、更有益于游客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是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不仅为旅游消费提供了财力保证和稳定的心理预期,而且还带动了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居民消费方式逐步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越来越多的居民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外出旅游观光度假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像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居民外出休闲度假开始成为时髦。

  3.2 休闲旅游市场需求增加

  休闲旅游的外围环境离不开国家旅游业的宏观环境。国家战略体系从宏观上讲有调结构、转方式、扩内需等全局性战略;从宏观来说有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战略;局部方面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海峡经济区战略、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等等,这些国家战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和发展平台,都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1999年,国务院开始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增加法定节假日后国内形成了“五一”、国庆及春节的黄金周,为游客出游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从政策上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随后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提出了对新办的第三产业旅游企业、旅游科技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4 有效提高和满足扬州休闲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建议

  4.1 整合休闲旅游空间,打造休闲旅游体系

  扬州休闲旅游的深度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牵扯到国民经济多个部门,需要国民经济中多个部门的参与。系统经济思想有助于调动和协调交通、文化、农林、水利、城建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形成休闲旅游的开发和全市产业发展部门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城市休闲体系是为休闲活动而专门设计和形成的专门性功能体系,具有一系列的功能。城市休闲体系的建立,能够营造良好的城市氛围,培育宜居的城市生活。扬州旅游产品处于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时期,也是休闲旅游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扬州应重新审视自身的休闲功能,构建扬州城市休闲体系,为休闲旅游的深度开发营造最基本的城市休闲环境。

  4.2 找准产品定位,开发新的休闲项目

  扬州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真正能加以利用并成为休闲旅游产品却不多。扬州要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就要把这些现有的人文旅游资源,把扬州精致秀美、休憩休闲的特质与城市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将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休闲方式融于旅游休闲中。比如:结合运河文化,打造贯通扬州的水上游览线,彰显绿杨城郭新风采;结合盐商文化,加快“双东”开发,加强个园、汪氏小苑等景点保护开发和宣传推介力度;结合沐浴文化,利用笔架山地区现有温泉资源,打造一流温泉度假区;结合美女文化,开展城市旅游形象小姐选拔,或寻求形象代言(如乌镇景区就邀请刘若英作为形象代言)。

  4.3 完善休闲旅游服务品质

  休闲旅游服务是城市发展休闲旅游总体水平的决定因素。从服务经济学讲,服务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服务已经成为一种产品,贯穿于市场经济的全过程。在大多数经贸行为中,产品与服务互为渗透,互相支撑,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人才的培养也是推动扬州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有高素质的休闲旅游从业人员才可能会有高质量的休闲旅游产品,才可能会有高品质的休闲旅游发展,扬州休闲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休闲旅游人才的培养及队伍优化。

  4.4 利用各种营销手段,扩大营销效应。

  (1)利用烟花三月旅游节,策划举办城市休闲旅游发展论坛、中国扬州美女大赛、古城民俗风情展示等活动;利用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创新古运河花船巡游方式,通过举办活动,进一步放大旅游名城效应。(2)与知名自驾车俱乐部合作,开展以扬州为目的地的自驾休闲游活动,利用自家车俱乐部网站、刊物等载体对扬州旅游进行宣传,开拓自驾游市场。(3)加强区域联合营销,进一步加强“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联手南京、镇江等兄弟城市在境内主打中远程客源市场,境外主攻日韩及台湾客源市场,并选择合适时间联手组团外出推介;和兄弟城市联手,组织市民大型互游活动,拉动旅游消费。

  5 扬州休闲旅游的未来展望

  在休闲旅游者消费要求及消费形式不断变化的今天,扬州休闲旅游更强调对消费心理的把握,若能真正做到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购买动机和愿望出发进行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在营销运作中揣摸消费者的心理,就能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稳定的顾客增长和持续的竞争优势,从中发现真正的市场机会。

  参考文献

  [1] 徐飞雄.论旅游消费目标市场选择原则[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109-113.

  [2] 张凌云.旅游者消费行为和旅游消费地区差异的经济分析―― 兼与余书炜同志商榷[J].旅游学刊,1999(4):65-69.

  [3] 陈才,谢春山.畸形旅游消费行为的成因及其引导[J].商业研究,2002(18):151-153.

  [4] 廖晓静.“旅游红包”不是拉动内需的唯一方式[J].旅游时代,2009(4):85.

  [5] 李银兰,范红.国内旅游消费模型初探[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3):40-42

  旅游心理学3000字论文篇二

  《高等职业教育旅游心理学教学探究》

  内容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结构转型,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旅游心理学作为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旅游心理学 存在的问题 改革探究

  旅游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心理学,它主要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们的消费心理、服务心理、交往心理、管理心理以及旅游企业员工心理等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在国内外,旅游心理学都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课程,课程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而且大多都是基于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而设计的。高职高专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可以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利用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来解释和分析旅游活动中发生的现象,而且可以具备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甚至来解决旅游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因此,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在课程设置、授课教师、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对旅游心理学课程进行改革。

  一.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

  旅游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要学习好这门课程,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这门课作为考试课只注重理论讲授,而没有实训课的安排。理论授课学时的安排最多56个,另刨除假期,实际的理论授课学时只有50个。在这么短时间内要在课堂上把涉及心理学和旅游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好,并与一定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这对学生来说并非是件易事。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设置一定时间的实训课安排来保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授课教师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旅游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均来自心理学这门基础学科,枯燥而抽象。教师要讲好这门课难度大,学生要熟练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也非常困难。目前,各高校讲授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的老师基本上来自两个专业背景,一是旅游管理专业;二是心理学专业。这两类专业背景的老师有各自的优缺点。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类的教师,对旅游管理的基础理论及旅游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但对心理学只有部分涉及,未深入研究;而作为心理学专业类的教师,对于心理学理论掌握得比较透彻,但对于旅游业可能就知之甚少,这将对授课的效果则无法保证。

  3.教学方法

  在旅游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还是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上,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也不例外。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的理论比较抽象,再加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觉到乏味,出现疲劳、思维不活跃、注意力分散等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对教师的依赖,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一味地以自我授课为中心,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4.评价考核体系

  许多高校该课程的考核仍采用期末闭卷方式进行。考试的分值采用百分制,在考核内容的比例上,基础理论明显高于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这样一卷定成绩、定掌握程度、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是偏颇的。这种考核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平时不学习,快考试的时候把所谓的考试范围,死记硬背就可以考一个不错的成绩。这样的评价体系,是导致学生上课热情度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低的直接原因。这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是不符的。

  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教师方面

  对于旅游心理学这门应用型学科而言,教师除了要系统地掌握好心理学和旅游学这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深入旅游一线进行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提高专业素养、充实课堂内容。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安排专业老师到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顶岗实践,专业教师与旅游者和旅游服务人员直接接触,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自己获得的实践经验与案例生动地与课堂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

  根据旅游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旅游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员工职业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这四个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将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构建成四大项目,编成独立且相互联系的八个教学任务,以此来更好的教学和引导学生。项目一:心理分析的认知(任务1:心理学认知;任务2:旅游心理学的认知);项目二:旅游者心理分析(任务3:影响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任务4:影响旅游活动的环境因素);项目三:旅游服务心理分析(任务5:旅游交通服务心理、食宿服务心理、游览服务心理、购物服务心理、娱乐服务心理、投诉服务心理分析);任务四:旅游从业者心理分析(任务6:旅游从业者心理素养的培养;任务7:旅游从业者人际关系的维护;任务8:旅游从业者心理问题的保健)。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旅游心理学的讲授过程中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例如:讲授法,介绍新知识、讲解概念、原理、定义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等,通过课堂的讲授,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同时在讲授时教师可以使用辅助教学工具,适时调整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法,通过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引入一些典型案例,先让学生自己分析,然后教师来点评,找出问题的根源,总结出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境模拟法,这种方法化复杂为简单,让学生自己来体验、理解知识点。围绕某个探究的问题,模拟不同的旅游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去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启发引导法,是指在讲解知识点时,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或概念。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这个教学方法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成为知识与能力的主动构建者;实地调研法,例如,在讲授消费者动机这一节时,可以组织学生把课堂的问题先总结出来,设计合适的访问问卷,然后针对旅游消费者动机的街头拦截访问,来掌握消费者的心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主动学习,能够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项目式教学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基本做法是: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出一个个的学习项目,每一个项目围绕着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展开,学习者以合作的方式来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方案步骤,直至解决问题。作为这种学习活动的结果,学生通常要形成能表达自己理解的结果,比如报告、网站等。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间通过情景模拟并将交流转化成为一个有效的实验机会。

  4.完善评价考核制度

  旅游心理学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核制度的建立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偏向任何一方,都可能偏离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要达到的标准。具体做法是:一要重视日常教学环节中的考核评价,平时考核可占总成绩的50%。其中考勤占10%,平时作业占10%,课堂回答问题、案例讨论分析占15%,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完成情况占15%。二要将期末考试成绩设定为占总评成绩的50%,这样可以有效扼杀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这类同学们的心理。试卷采用闭卷的形式,将基础理论和实际运用(案例分析)考核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既考核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检测了学生是否具备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决旅游实践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分析了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但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改革创新,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前进。

  参考文献

  [1]龙慧.《旅游心理学》课程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06).

  [2]王海莉.本科《旅游心理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方法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3]邓君.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

  心理学3000字论文

  《浅谈文学阅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当时代大学生文学阅读状况

  (一)大学生文学阅读的素材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阅读素材。在大学校园里,这种改变尤其明显。更多的大学生开始通过网络下载,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阅读,电子书阅读逐渐成为和纸质书籍阅读并行的一种阅读模式。文学阅读的素材也可以相对简单的被分为经典文学著作和网络文学。经典文学著作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含如《诗经》、《理想国》等古代经典,也囊括了如《围城》、《基督山伯爵》等近现代名作。网络文学则指新近产生的,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本文所提出的网络文学则特指在网络条件下创作的,具有盈利性娱乐性的文学作品。

  (二)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简析

  当下保持大量阅读时间习惯的大学生数量逐渐降低,这是我国目前大学生文学阅读的基本状况。以前需要通过阅读和思考获得的资讯,以共享的方式存在于网络上。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的或“功利性”的获得信息,而避免了冗长的阅读筛选过程。大学生通过信息网络获得信息,湮灭了阅读的选择可能,从而进行阅读的大学生越来越少。在具体阅读素材的选择上,大量的学生选择了文学阅读,尤其是网络文学的阅读,而选择自然、历史、哲学、科学文献阅读的学生数量减少。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阅读功利性和娱乐性心理并存,四六级、计算机技术、考研等技能型、实用型专业书籍上架比例相当高,同时,大量的低俗网络臆想文占据了大学生的阅读时间。

  二、大学生文学阅读的意识分析

  (一)大学生文学阅读的表层意志

  按照本文对文学阅读的分类,大学生选择开展传统文学阅读活动的表层意识或者目的主要在于个人人文素养的提升。由于传统文学往往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基本精神,反映了这些著名文学家的思想维度。传统文学的阅读,可以产生与文学大家直接进行思想对话的效果,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思想的碰撞有助于形成它们所期望的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大学生进行上文所述的网络文学的阅读,在表层意识中会产生更多的娱乐性心理。本文所提到的网络文学,虽然按照类型也可以分为多种流派和类别,但是很多都带着意淫式的自我安慰,文学作品中的主角往往带有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能力或者机遇,获得巨大的成功,这无形为读者们提供了非现实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感,这种虚幻的自我满足在短时间内就消逝而去,最终的带来了短暂的娱乐感。

  (二)大学生文学阅读的潜意识分析

  文学阅读的隐喻心理,可以充分的利用构建语言文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基于语言文学阐述性的世界观,充满了矛盾和统一的结构可能。从心理学出发,可以同情、倾听并发掘文学作品的主旨故事,然后外化故事,通过个人角度分离其中的问题,从而以自身角度发现文学叙述中独特的要素,然后与个人的生活经验相互联系,在大脑中潜意识的组织一个全新的自我叙述,然后将这种叙述通过文字或语音的方式分享,这种分享的参与人和见证人,则重新开始一个新叙述性的解构。简单的说,大学生基于自身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对文学阅读的类容进行同理心的加工,将自身人格带入到作品中去,一方面,大学生感受文学作品所带来的叙述性生活以及隐含在其中的生活态度和时代精神,增加个人对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文学作品对大学生的通过这种叙事描述,用文学作品中的世界观对大学生人格进行改造。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促使文学阅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三、大学生文学阅读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叙事性文学阅读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叙事通过人们理解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文学的叙事性主要还是体现在人格的建构和价值观的确认。大多数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仍然处于初级的阶段,有可能由于自我认知的缺憾而引起自身的其他问题。因此,文学的叙事性可以针对大学生的这些问题,把问题外化并通过思维的角度开展潜意识的自我分析,从而鼓励寻求建构正常自我的积极要素。大学生作为阅读者,通过自我认知结构与文学叙事的结构相遇并交融,从外部将社会自然和自我联系在一起,在内部则将知觉、感觉为代表的自我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相统一,促使人达到平和的状态。叙事文学可以创造性地带动读者精神世界的重新排列组合,帮助读者形成对物质世界环境和自身精神家园新的认识,改进大学生的外部适应性,帮助他们获得完善自我的知识,从而形成更为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对自我成长的需求是最强烈的,而叙事性的文学阅读是寻找自我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和体验自我价值,大学生可以更加自由的感受自我存在的意义。

  (二)大学生文学阅读和精神分析

  实际上,精神分析关于无意识的转移本来就源自于文学的启发。精神分析成为一个学科后,又对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精神需求是人的高级需求,文学阅读对这种高级需求的满足说明了它对人的心理甚至生理可以产生治疗的作用。精神分析学认为人的精神有符号游戏的需求,有通过幻想对现实进行补偿的需求,有排解和释放压力和紧张情绪的需求,有自我确认的需求。精神层面的高级需求,可以通过文学阅读获得,具体解释,文学阅读将自我意识分解到文学作品中去,接着通过叙事文学来激活潜意识。文学作品的创作者,通过文字形式而非意识形式表达这种高级需求,帮助那些不能够明确感受自我高级需求的人发掘精神意识,文字观照读者自身内在需求,通过叙事和阅读进行释放。发端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通过补偿和宣泄两大方式和文学阅读的创作和欣赏相对应。文学阅读的过程让读者可以感受创作主体的幻想补偿过程,同理化创作主体的压抑宣泄过程。文学作品的作者在虚拟世界消解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或者在现实中超越它。因此,大学生文学阅读在应了负面情感宣泄、秩序回归和人格构建的三种基本需求。

  四、结语

  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学可以称作是人类精神家园为基础。文学的创作和文学的阅读实际上都会对其主体产生积极作用。对于阅读者来说,文学欣赏的这种积极作用是细微的,隐蔽的。但是,由古至今的历史显示,由文学阅读对心理带来的积极作用是现实和客观存在的,因此接受并理解大学生文学阅读所带来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影响,是可以有效的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好的开展文学阅读活动,也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进行人格的建构和完善。


猜你感兴趣:
1.浅谈旅游心理学论文

2.关于旅游心理学的论文

3.关于旅游心理学的论文

4.旅游心理学相关论文

27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