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培养对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论文篇一

  《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培养对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以有益启示。

  关键词:积极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来源于对幸福的追求,是关注幸福与最佳机能的领域,主要是针对积极的个性特征以及主观体验等开展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对于身患心理和生理疾病的人来说,需要愉快、满意、快乐的积极情绪,积极、乐观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克服心理问题。大学时期作为个人成长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很多大学生都会面临人际关系、环境适应、学业压力、情感困惑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为此,各大高校应该进一步利用积极心理干预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一、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虽然积极心理干预对解决和预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大学教育中,积极心理干预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调查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干预在大学教育应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大多数高校进行的积极心理干预教育内容较为狭窄,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个性的发展方面、职业选择方面等进行指导,以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理论为教学依据,针对的问题大多数是负面的,向学生介绍的也都是问题的消极面,这就导致积极心理干预教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其次,高校积极心理干预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大学心理课堂教学,以少量的专家讲座和心理咨询为辅导教育方式,这就使得高校内部的积极心理干预与学生的日常学科学习分割开来,甚至很多教师认为心理干预只是心理干预教师负责的教学内容,没有将其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积极心理干预教育与整个校园文化资源、家庭教育资源不相关,很难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在实际的积极心理干预教育过程中,高校对积极心理干预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因为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关注的是如何减少人们的心理痛苦,忽视了个体本身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而积极心理干预则强调通过唤醒人们自身的积极心理因素来预防各类心理问题,提高人们的幸福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过分关注理论性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使得积极心理干预效果不佳,没有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再者,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着重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将其他学生排除在积极心理干预教学范围之外。

  二、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首先,积极心理干预可以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心理潜能,让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独特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比如:高校可以通过心理拓展训练让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通过人际交流帮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和体验认识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沟通,形成新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次,通过积极心理干预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干预教育中,让其发现自己区别于他人的自我调节、自我成长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成长。为此,各大高校还必须将积极心理干预教育与整个学校的工作融合在一起,将积极心理干预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以帮助每个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最后,积极心理干预可以帮助高校大学生形成积极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传统的心理干预教育中,主要关注如何让每个学生解决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并且尽量避免各类恶性事件的发生,教育主要局限在解决问题的层面。然而,相比传统心理干预教育的滞后性,积极心理干预则更注重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强调大学教育不应只关注学生某一时期的行为表现,而应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去分析他们是否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可以去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是否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造福社会,服务人民。积极心理干预以此为标准去教育学生,有利于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更加积极地应对各种压力,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各种难题,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增强自身的幸福感。

  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心理病态和主观幸福感成为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指标,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人的主观幸福感,培养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对其进行诸如积极体验、美好回忆等方面的积极心理干预,可以帮助其在面临困境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克服,勇敢地面对现实,而不是自暴自弃。为此,各大高校应该利用积极心理干预有效引导大学生的心理,提高其幸福感。

  参考文献:

  [1]董耘,李萍,朱孔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5,(11).

  [2]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02).

  [3]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03).

  [4]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论文

272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