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90后大学生心理现状探析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9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尊重“90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克服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困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90后大学生心理现状探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90后大学生心理现状探析论文篇一

  《“90后”大学生心理现状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化研究》

  [摘要]“9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尊重“90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克服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困境。文章利用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平台,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模块化,形成内容规范、目标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并通过体系有效运行,实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个性优化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模块化

  [作者简介]金春寒(1977- ),女,四川眉山人,重庆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管理。(重庆 400074)

  随着被社会称为“幸福一代”的“90后”大学生逐步开始进入社会,社会对其专业能力、心理素质和责任感等方面存在诸多质疑,质疑背后也饱含期待。本文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目的在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完善人格特质。

  一、“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相较而言,“90后”大学生具有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个性普遍更鲜明,思想更加独立和开放,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网络信息敏感,追求时尚,更懂得享受,对待规则更加灵活,权利意识增强。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正处在心理叛逆期和断乳期,人格表现不成熟和不稳定,自我中心明显;耐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差,心理弹性不足;人际关系比较被动,更依赖网络工具,崇拜成功者,成就动机强,但是认知和行为脱节严重。

  此外,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仍是大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问题,大学生普遍对心理问题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一项2010年的调查表明,9.7%的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不同程度的肯定态度;24.5%的学生从未接触过预防自杀的心理健康教育;69.7%的学生认为需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此外,根据重庆交通大学2009―2013年的心理健康普查统计表明,每届新生心理普查的异常心理有效检出率为8%~12%,这部分学生遭受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严重困扰,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认为自己的心理困扰是可以解决的问题,不愿被提及自己遭受心理问题的困扰,更别说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了。还有调查发现,有16.8%的大学生认为在有心理疾病时才需要心理咨询,甚至有19.3%的学生认为如果心理问题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就不需要咨询,仅有5.6%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接受个体心理咨询。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

  20世纪4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兴起,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家长的网络化系统工程,已经形成全社会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现实困境:

  一是心理健康主体力量不足。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基本难以达到教育部要求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1�3000的师生配比。与发达国家平均每1000名大学生配备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相比,中国每5000名大学生还分不到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且许多心理辅导员其实是思想政治辅导员,根本不具备开展专业心理辅导的能力。此外,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存在较大差异,有相当部分的心理老师属于“半路出家”,甚至普遍存在非专业人士从事专业工作的问题。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置缺乏标准化体系,教育手段不规范。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起点不同,软硬件配置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着很大的随机性,教育目标不明确,甚至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缺乏系统的内容体系和规范的实施途径,普及率和有效性还亟须提升。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识还存在很多误区。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危机干预”轻“普及发展”,重“问题学生”忽略“广大学生”,重点工作放在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身上,而缺乏对全体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发展的普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消极应对出现问题的状态,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对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指导,因而,学生长期缺乏预防和应对心理问题发生的能力。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构建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内涵

  基于“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困境,高校心理健康普及化教育体系需要构建标准化的内容体系、规范化的教育手段和有效的评估机制。模块化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表现形式。基于模块化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有效克服师资资源不足的问题,增强教育规范性,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和有效性,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骨干,强化朋辈心理互助功能。本文将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内涵界定为:以“90后”大学生普遍的心理发展为教育导向,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重点内容分成内在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模块,包括适应性、发展性和干预性模块,利用课堂教育、班团建设、团体辅导、网络多媒体教育、社会实践等教育路径,开展模块化教育,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性和有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不仅重视大学生的普遍性教育,也强调“90后”大学生重要心理成长任务和重点学生的针对性心理疏导。通过利用现有教育途径、班团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不同模块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改善新生适应性、增强大学生积极自我意识、推动班团组织建设、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动力、加强特殊学生(比如抑郁、焦虑情绪严重)心理干预的目标,从而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与危机防控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按照大学生个性成长的不同层次目标分为适应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治疗性目标,以此对应的教育模块包括适应性教育模块、发展性教育模块和干预性教育模块,每类模块对应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如图1所示。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化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化以大学生普遍的人格成长和心理发展为目标,最大化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师资条件和教育平台,通过教育内容模块化提高教育针对性、深入性和实际效果,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1.理论意义。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部分高校开展的诸多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鲜有高校将大学生成长发展和问题干预系统化。心理健康模块化教育体系,基本涵盖了大学生面临的心理成长发展任务,并且对重点问题重点关注,做到了既有普及,又有侧重。

  2.实践意义。心理健康模块化教育体系基于系统论,按照大学生心理发展主要目标将教育内容分成不同模块,并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实现从内容到实施方案的标准化。在方案设计中尊重学生发展性和主体性,立足现状,充分挖掘高校现有平台和资源的利用率,普遍采用心理辅导特有形式,如团体辅导,构建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

  3.创新意义。心理健康模块化教育体系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分为适应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干预性目标,将新生适应、积极自我发展、人际关系改善、情绪调控等内容融入相应模块,利用高校现有平台和途径,最大化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和有效性,有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运行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运行原则。首先是现实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大学生实际发展现状和高校现有条件,不能脱离社会发展实际,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在现实的历史条件中更好地学习、生活和交往,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环境,教条极端的理想式教育。其次是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原则。心理发展不只存在于大学阶段,更是一个人一生都必须要面对的课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把握发展性原则,以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目标,引导大学生创造性地发展和提升自我,塑造优良品格,实现理想,丰富生命,收获幸福。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实施途径。一是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应按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内容课堂实施方案通过课堂教育开展。心理学通识教育课、思想政治教育课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育平台,通过启发、体验、实践、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从生动翔实的案例到由浅入深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从人物榜样的心理成长感悟到大学生对自己心理成长历程的反思、评价及其目标规划,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实现心理健康的适应性和发展性目标。

  二是班团活动。高校班团组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也可以称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以班级团组织为单位,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心理健康专题普及、班级凝聚力训练、心理健康筛查和干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等,激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升班级凝聚力,加强对心理异常的监控和干预。以班团组织为路径,实施心理健康模块化教育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化和普及性,大大提高学生主体性地位,有利于培养优秀学生工作骨干。

  三是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对优化大学生人格特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团体中具有不同背景、人格和经验的人组合在一起,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多角度认识他人的机会,强化自我反思,有利于建构积极自我。此外,团体辅导有助于纠正心理偏差,培养健全人格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模块化体系中,利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新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自信心训练、学习动力训练、人际交往障碍干预训练和情绪调控辅导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四是网络平台宣传教育。“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率非常高,网络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资源,可以通过利用校园网和已有的心理健康网络平台开展模块化教育体系实施。重庆交通大学“心灵之约网络平台”不仅实现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的功能,而且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助人自助,互助共赢。网络教育平台开发应更加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朋辈互助功能。

  五是个体咨询与危机干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中,要重视普及教育和个别干预结合,对重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是体系运行的保障。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学生,应实行特殊的干预和教育过程,比如对于遭遇重大生活挫折的学生、成绩严重落后的留级生、家庭关系存在异常问题的学生、情绪特别抑郁的学生以及已经出现精神障碍的学生应进行实时监控,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方案,严防造成严重后果。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化体系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体系运行以教育主体(目标)、教育中介(途径)和教育模块(内容)三要素为核心,遵循“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将心理健康内容模块融入课堂教育、班团活动、团体辅导、网络教育和个体咨询等教育和干预途径中,通过标准化方案实施、信息反馈、方案调整和再实施的动态运行,实现改善“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提升心理素质和成长动力,优化个性品质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丽清.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1(8).

  [2]李光英.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5).

  [3]刘伍梅.探索构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体系析[J].教育与人才,2012(7).

  [4]李文霞.试论当代大学生健全社会人格的塑造[J].教育与职业, 2007(11).

  [5]李献斌,李阿特,王世伟,等.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6]赵蕊.大学生人际团体辅导研究述评[J].实践与探索,2011(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90后大学生心理现状探析论文

90后大学生心理现状探析论文

9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尊重90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克服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困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90后大学生心理现状探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90后大学生心理现状探析论文篇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大学生失恋心理浅析论文
    大学生失恋心理浅析论文

    对大学生失恋现象的研究和对失恋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都是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合理应对大学生失恋造成的心理影响,应从

  • 大学生厌学心理分析论文
    大学生厌学心理分析论文

    当今,大学校园这个本该学习知识的地方,却有很多学生不学习或厌恶学习,这一现象严重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分析产生厌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述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述论文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

  • 大学生入学心理调整初探论文
    大学生入学心理调整初探论文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在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入学心理调整成为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关于大学生入学心理调整的研究有

272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