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近些年以来,社会较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问题而退学或者休学,这样的事情在不断的增加,随之不断增加还有自杀或凶杀等较为极端的事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
《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阐述新时期大学生在适应性、人际关系、学业困扰、就业等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并对如何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心理健康既是指一门科学,也是指一种实践活动,又是指一种心理状态,是探索和研究人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学问???。
当代激昂快速的生活节律,既锻造了人们的进取心、耐力和韧性,同时也必须付出高昂的心理代价。对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而言,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这种威胁。况且,
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还有许多属于他们自己的特殊问题,诸如:新生适应新环境的问题、对专业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适应性有待提高的问题、情感强烈却缺乏稳定性以及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等?2?。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将必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关注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概况分析
大学生对时代具有更敏感的触角且自身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全国数据统计,在校大学生中心理不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约占20%-30%,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者约占10%,有严重的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上升趋势?3?。2005-2007年武汉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处)连续对在校学生所做的心理测试发现,20%左右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05级的潘扬完成的一项在北京8所重点大学实施的有关重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790名大学生中,从情绪方面看,有近2/3的大学生保持充满激情或平和的情绪,但是仍有1/3的人处于郁闷无聊、迷茫的情绪中。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2004年对本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有近20%的学生感到苦恼?4?。2010年10月在中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4734名大一新生进行了SCL-90心理普测,普测结果显示其中12.5%的学生呈现出异常?5?。2008-2011年,我院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普测结果显示,每年均有10%左右的学生的呈现出心理问题,从2008年到2012年,一共有2位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导致休学一年,1位学生因为心理问题退学。根据统计,目前大学生退学的人数中,约50%是因心理问题而退学。
二、目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适应性问题
长期学生工作经验发现:一些刚入大学的新生在步入大学校园后,在与同学、老师交往、适应环境、自我认识等方面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和适应,相当大一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失落感和茫然感。连简单的劳动都不愿从事,衣服找人洗、被子请人洗。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也同样表现在困难大学生身上,困难学生家长感到不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已经很觉得对不起孩子,作为一种补偿,不让孩子干更多的活,因此这部分大学生生
作者简介:于向军,女,汉族,出生年月:1968年3月,硕士,副教授,党委副书记。
活能力依然较弱。丢失毕业证书、户口等事件每年都有发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适应新环境、处理日常事务能力的不足。
面对未来就业制度的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很多大学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担心受
挫,调查表明困难大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方向感、自信心等方而比普通大学生更容易受挫折。
(二)人际交往问题
良好的人缘关系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态。
由于大学生个体在认知、情绪和人格等因素上存在的差异,导致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未能妥善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调查数据表明,30%的新生认为"没有朋友",23%的大学生感到"孤独、寂寞",对与人主动交往,45%的大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而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6?。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的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妒忌等,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学业心理问题
在大学,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和内容等都与高中有很大区别,大学的专业学习具有自主性、专业性和探索性特点。一些学生未能掌握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以至于经常性考试失败、多门科目补考甚至陷入退学的境地,导致厌学、焦虑、自卑和缺乏自信等心理状况出现。一些学生虽然明白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但功利性极强,目光短浅,不考虑长远发展。此外,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形成学习兴趣,学习压力较大时,往往容易自暴自弃,继而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
(四)情绪困扰问题
大学生处于情感发展最为关键的年龄层次。这一时期的社会情感丰富、强烈,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内隐性,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喜怒无定。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考试失败、情感受挫而一服不振,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爱情、友情以及亲情的困扰往往容易出现急躁情绪,感情用事。多数在校学生远离家庭和父母,彼此年龄接近,容易在感情上形成互动,但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意志力薄弱,把男女之间的爱情看得过于简单,往往是自讨苦吃。
(五)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是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常常讨论的一个话题。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激增,求职市场呈现出人才过剩的现象。现阶段,我国就业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存在着隐形性别歧视现象;用人单位"重男轻女"问题严重;部分高等院校教育模式陈旧,学科设置不合理,并且没有形成必要的就业指导体系;一些家庭对子女要求过于严格;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机会不多,往往难以正确认识自我;对待就业、融入社会等问题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种种因素相互交织,使相当一部分大学感到巨大的落差和失落,容易由此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六)网络依赖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网络的使用在全世界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与网络使用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很多人面对大量的信息感到困惑和茫然时,另一些人则因为他们在网上的新发现而欣喜若狂,甚至不愿离线。也就是说,有人非常依赖网络,就像赌博上瘾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网络依赖"。根据2004年7月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中国现有互联网网民8700万人,其中1505万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网民总数的17.3%。大学生网络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7?。有的学生说,网上无论何时都有人听你的倾诉......有的学生描述,在网上虚拟空间内打游戏很有成就感,可以互动,很有趣、很刺激,没有包袱,没有压力。可知,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压力。但不少网吧为迎合学生的需要,不断增设种类繁多的新奇游戏,使玩游戏者乐此不疲,一次一次的强化,许多学生逐渐把网络游戏作为逃避问题的手段。
社会疏离感与对网络的依赖性存在正相关系。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足够牢固的精神屏障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其行为易受影响。网络中的垃圾文化的传播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使其价值取向多元化,从而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
三、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的对策
(一)构建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要延伸到每个学生家庭,应培养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建立一种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目前,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没有做到很好的沟通,学生从原来家庭中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或人格缺陷,辅导员并不能完全掌握,而家长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养方式与家庭关系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影响有多么重要。因此构建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要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为中心,坚持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与辅导为核心的专门途径与以学科渗透、活动贯穿、宣传媒体、营造氛围为内容的非专门途径相结合,搞好师生合作、师师合作、家校合作三个合作,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首先,要发动、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家长了解到学校正在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成效。其次,使家长参与到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与管理中来,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调动家长和学校双方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探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再次,通过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结果的了解,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对有异常结果的学生,采取主动靠上去做工作的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信息,解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咨询服务体系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来抓。高校应结合大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需求,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如开设《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卫生学》、《大学生心理障碍与防治》等等课程。针对大学生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基础知识。
建立规范有序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是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及心理问题时各级相关人员要预先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及时的保护,防止过激行为和严重侵害发生,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的目的。
建立专门的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室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学生心理认知水平问题,而心理咨询则是解决学生深层心理问题,二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活动,构建起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和控制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纠正和干预,实现心理问题的有效控制。
(三)依托校园文化,创造积极健康的心理氛围
加拿大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我见之牛津》中深有感触地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9?。"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给大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影响和精神启迪,能使大学生感受到温馨柔美的文化气息,缓解因学习、生活、工作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有效地调整心理状态。
校园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帮助和支持,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和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对于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尤为重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改造校园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同时加强对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寓思想政治工作于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快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引导学生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己经引起了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水平和心理适应能力,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新形势下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本质要求。结合多年学生工作经验与我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沟通、座谈中了解的情况以及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和现状进行综述,提出了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对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王建中主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李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1年第3期第Ⅱ卷
[3]李文玉.新时期我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经济师.2003.270
[4]肖永春, 刘明波, 高山川.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J] . 复旦教育论坛, 2005, 3(2) : 50- 55.
[5]张丽花,罗建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4 No.7 Jul. 2011
[6]朱樱琼.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与教育.[D].江西师范学.2006.5
[7]侯佳伟,刘俊彦.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2005) [J].中国青年研究.2006 年第1 期
[8]张丽花,罗建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4 No.7Jul.2011
[9]转引自杨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卫生职育.2006.19
参考书目:
谢春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5
耿步健主编:大学生心理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8
朱樱琼.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与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6.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