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论文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目前,许多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现状和对策》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首要问题。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因入手,剖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177-03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保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信息化和网络时代、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社会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新时期出生和成长的。他们深受我国正在经历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影响,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显著增强;他们要完成很多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要去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内心存在诸多疑虑,致使他们的心理困扰增多、心理压力加大、心理问题多发。影响或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背景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四二一”家庭结构,造成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群体性格
当代大学生主要是80后、90后群体,童年的朋友更多的时候不是同辈群体,而是自己的父母,他们是过早成人化的一代,是被催熟的一代。独特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使得80后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核心,这是他们形成“自我中心”人格的关键因素,而这种“自我中心”使得已经长大成人的他们在面对爱情、婚姻时产生巨大的代内冲突。
2.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家长对他们的过高期待,过分保护,使其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导致他们认知和情感发育不正常。另外,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3.大学生未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匮乏
当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很多学校都只是流于形式,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导致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不足,进而使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不足,埋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
4.高等教育的改革拓展了大学生的素质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教育由常规教育向三创教育的转变。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1.心理健康与否的判断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是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的。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其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可概括为:智力正常,自我评价得当,情绪调控能力强,社会适应良好,人格完整,人际关系和谐,学习动机明确。
2.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正值一个发展时期,是从青少年不成熟的人格状态向成熟状态转变的过程,也是各种矛盾的思想观念发生碰撞、冲突的时期,还要面临复杂的角色转换问题。因而,大学时期正是各类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笔者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学业、人际关系处理、恋爱问题、性健康、性格和情绪调节以及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涉及面较广,深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
3.学业问题
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和学习动机功利化;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与人和谐相处;恋爱问题则主要体现为情感的迷茫、不正确的恋爱观以及如何应对失恋;性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性反应,产生了堕落感、耻辱感与性罪恶感,把性与不洁联系起来并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性格和情绪调节问题具体表现在抑郁和情绪失衡。
4.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1)网络群体。网络这把双刃剑给一部分大学生带来了困扰。
(2)贫困大学生。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非贫困生,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和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在贫困生中较为普遍。
三、切实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健全制度,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运行
高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工作管理体系统筹安排,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例如,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在各学生班级配备心理委员,积极扶持学校和各院系的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组织,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并各司其责、有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形成学校、院系与班级相衔接的三级工作网络,并把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作为学校考核院系学生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等等。以武汉大学为例,为了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出台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办法》,建立了以教育为基础、以预警为重点、以干预促转化、以跟踪固疗效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学校还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
2.整合资源,凝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合力
高校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有利条件,积极整合优势资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学术指导、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协力联动。一方面,将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组成具有不同学术背景、不同研究方向、专业互补、结构合理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家队伍,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顾问指导、案例督导、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培训骨干、心理咨询、组织活动等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相关机构如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等密切协作,在心理评估、咨询转介、危机干预、疾病治疗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便利条件,从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工作便利。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