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教学论文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其学习内容包括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心理学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心理学教学论文篇一
《“幼儿心理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提倡的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本文从巧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课堂探究实验、营造轻松民主的探究气氛、让科学探究走进生活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幼儿心理学;探究;自主学习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从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应试教育模式改革为“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换为能力,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打破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以及大打题海战术的习惯,教师应充当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这些改革能够把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开阔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方位、持续和创造性地发展,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培养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想”探究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最好的激发乃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当学生产生兴趣时,求知欲望旺盛,思维就灵活。”因而,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激发学习内驱力和探究欲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幼儿注意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在整体设计上,笔者采用多层次的探究活动,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幼儿注意的特点”这一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其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这样,通过问题,将三个不同层次的探究联系在一起,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求知、探究活动之中,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立足实际,用好教材,使学生“会”探究
探究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运用实验手段、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科学结论、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慢慢引导,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初步掌握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使实验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好《幼儿心理学》、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探究“幼儿记忆力的训练和培养时”时,可以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在培养幼儿记忆力时,怎样使幼儿记得又快又牢呢?
【作出猜想】①同记忆材料是否有关?②应当找到适合幼儿的记忆方法。
【查阅资料】①记忆的材料应当要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②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进行记忆;采用适合幼儿的形式,比如游戏、活动等。
【设计实验】实验一:以《龟兔赛跑》故事为例,准备形式不同的材料,一份是纯文字的,另一份是图文结合的,另外还有语音的、视频的和具体事物的等各方面丰富多彩的材料。在一个班里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记忆,记录每组的记忆效果;实验二:以《龟兔赛跑》故事为例,把幼儿分为三组,一组按照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要求学生记忆;一组按照教师一边讲,幼儿一边跟着说的方式进行记忆;一组在教师讲故事时,给幼儿播放《龟兔赛跑》的视频,然后让幼儿扮演里面的龟和兔赛跑。记录每组的记忆效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可以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三、尊重学生,和谐氛围,使学生“敢”探究
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过于严肃和单调、呆板的课堂气氛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而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产生主动质疑的内在动机,认真地思考探究问题。教师要时时注意保护好学生的探究动机,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提出问题,对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对于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急躁,更不能指责,要肯定其敢于发言的精神,使学生消除“说不好”挨批评的顾虑;再一方面,当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教师的想法不同时,不能武断地予以否定。
例如,在探究“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时,学生在谈到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影响时,有的学生认为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而有的学生则认为知识和经验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理由是大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幼儿好,原因就是大人受到知识和经验的束缚。最后在大家的激烈讨论下,得出了结论:知识和经验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们的创新,但也能将帮助我们实现心中的想象。
四、让科学探究走进生活,使学生“爱”探究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幼儿心理学知识广泛而深刻地渗透并影响到学生以后教学、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单要体现在课堂上,还要让它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学到的幼儿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学前教育中去,让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才是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真正目的。
(一)选取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感悟探究的内涵,使学生“爱”探究。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有趣的心理现象,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对身边发生的现象进行探究,培养他们善于思考、敢于猜想、勇于求证的精神,使学生明白“探究”并不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才能完成的。因为有许多重大的心理现象,并非是科研人员埋头于研究室中得出,而是源于生活中的偶然发现和反复的验证。比如3-4岁的幼儿期反抗现象,笔者要求学生去观察和收集这一时期幼儿反抗的特征,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讨论,然后找出儿童反抗的内在原因;又如幼儿的侵犯行为,它在不同时期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纠正,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和了解,并进一步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探究并解决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二)选取真实的幼儿进行观察和探究,拉近探究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爱”探究。
书本上的知识始终是固定的,而每一个具体的幼儿身上则充分体现了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对身边的幼儿进行长期仔细、深入、全面的探究,从他们感觉、知觉的发展状况,到语言的发展,到行为特点、思维特点,进行细致的探究,这样从现实中得到的知识往往比书本上看到的让人更加印象深刻。
总之,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地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新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书目:
[1]许高厚,施铮.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丁祖荫.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心理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