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的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栋梁,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未来。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健康的心理。所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篇一
《浅论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摘要: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的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栋梁,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未来。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健康的心理。所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音乐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从音乐教育的目的出发,提出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育 途径 心理健康
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对音乐的旋律、音乐所诠释的主题进行欣赏,来实现音乐与人的心灵的交流。更有些高校利用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达到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越来越发挥其在心理健康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教育的目的
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探讨,音乐教育的宗旨以及音乐教育对人的作用。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音乐教育是要达到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开拓人的思维的终极目标。音乐教育不只是培养出音乐人才,它还有助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通过音乐教育人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只要培养出素质全面的人才才能促进整个国家的发展。音乐教育不仅仅是音乐的展示,还会让听众融入到音乐之中,领略音乐作品的内涵,对音乐作品所诠释的精神主旨产生共鸣,从而在人们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音乐是震撼人的心灵的,是人类的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开展良性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提高音乐方面的才能,还可以增长大学生的心智,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也具有推动作用,从而成为全面地人才。音乐教育可以诱发大学生的潜能,使其更了解自身,认识世界。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任何问题的发生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当今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不知如何与人相处、嫉妒心理强、自卑心理强、没有集体意识等等。只有深入的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才能从根本上找出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目前,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原因。大学生通过高中紧张的学习阶段,进入到大学生活中。大多数是要离开父母到陌生的城市去读书。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和熟悉要经历一个阶段。需要自己独立的思考、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处理更多和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高中阶段的学习更多的来自于老师的指导,而大学阶段则更能多来自于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加之,大学生的年龄较低还没有对世界形成正确的人认识,性格也正处于形成阶段,所以就会出现心理健康的问题。
(二)家庭原因。家庭是人性格形成的第一课堂。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氛围和谐融合对孩子就不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果父母感情不合,经常吵架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孩子容易敏感、暴躁、不自信等等。其次,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现今的父母往往只重视孩子的学习,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认为学习好了就是优秀的,学习不好就一无是处。这种看法其实是忽略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须知做人首先要有完整的人格,有健康的心理,这才是人幸福的根本,才是其未来生活更宝贵的财富。另外,家庭背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家庭背景优越的孩子,往往因为得到的物质更丰富而不懂得珍惜,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而不顾他人的感受。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孩子则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的物质条件不如其他同学,而失去自信、自暴自弃。
(三)学校原因。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便开始四年的大学生活。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条件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大学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教师能够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以及学生之间能有和谐融合的关系,那么大学生的心理就会比较的健康。学校的宗旨是教书育人。也就是说,学校不只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更是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使学生成为素质全面的人才,使学生能够适应大学的生活,以便将来适应社会生活。
(四)社会的原因。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所以人不能脱离社会性,大学生也同样要面对社会。目前的大学生面临最严重的社会压力来自于就业。大学生的各种对就业的期望往往得不到满足。比如,专业是否对口、工作的地点、工作的薪酬、上升的空间等等都存在着本身要求与现实条件的差距。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挫败感越来越强烈,这无疑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一定的心理疾病,产生消极、自卑、焦虑的心理。
三、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正如上文所述,音乐教育的目的来看,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在具体的实践中如何利用音乐教育来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不注重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只是灌输学生专业知识,随着教学改革的推动和深入发展,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得到各界的认可。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具有创新的意识。在音乐教育中要摒弃只是教授加上练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旧有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简单的模仿,不假思索,因而没有创新能力的发挥,没有自主的思维。要克服这种现象,教师就要改变教学的方法,在课堂中利用有限的时间,开拓学生的思维。比如,可以适当的考虑减少原有的教师教授的时间,更多开展各种形式讨论和实训,使学生能够对讲授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一样会有新的感悟,会启发教师的思维。教师也应该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掌握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的针对不同的问题,利用不同的音乐题材的作品进行心理疏导。
其次,建立独特的教学体系。正如前文所述,传统的音乐教育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内涵,增加创造力就要改革教学体系。首先,学生要提高“听”能力,不同的音乐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比如说慷慨激昂的音乐可以鼓舞人的斗志;欢快的音乐可以使人轻松愉快,在教学中要动地如何利用音乐素材。其次, 要注重“看”的能力。有好多的音乐剧的作品,它们不仅仅给人以听觉的享受,更给人以视觉的感官刺激,多利用这样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以更好的领悟音乐的内涵。再次,培养“想”的能力。音乐教育最终极的目的是要启发人的思维,对一个音乐作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加深对音乐作品背景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感受,开拓学生的视野。
最后,要开展更多地音乐表演形式。学生所学的知识要运用到实践当中,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学要建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一曲优美的歌曲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通过开展更多地文化演出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比如,才艺表演、合唱、合奏等等,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增加集体荣誉感增强自信心,通过大型的演出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的分工、协作、与人交流,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田静,陆春庚.音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德育,2010,(10).
[2]雷芳,封亚伶,徐文胜.高师音乐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02).
[3]侯建成.音乐听觉的心理机制――从脑科学的角度探讨音乐心理活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03).
[4]王建国,周婕.用音乐撞击混沌的心扉――评析广州白云精神康复医院的音乐心理疗法及其效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7).
[5]蒋聪.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音乐心理教育与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0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上一篇:浅论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简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