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2)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篇二

  《环境心理学对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启示》

  [摘要] 现在,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学生的行为的交互作用,涉及环境压力、环境负荷等诸多方面,以环境知觉理论为基础,从环境行为关系理论着眼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研究,努力培养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创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 环境心理学 学生管理 启示

  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 psychology)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由当时所面对的人口增长和环境退化等问题而引发,经过20余年的研究与实践的积累之后,至20世纪80年代逐渐成熟。环境心理学开始以研究“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为重点,后来发展为研究“人的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全球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从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间,环境心理学家调整了自己的研究重点,在生态与环境保护以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环境心理学的特点与研究重点

  环境心理学起初以研究“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为重点,后来发展为研究“人的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与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或教育心理学等学院派主流心理学的分支发展不同,环境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其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特色,吸引着人类学家、人口学家以及社会规划者和城市规划者的共同参与。

  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涉及拥挤、噪音、气温、空气污染等的具体研究;(2)环境因素对人的工作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涉及建筑设计与城区规划等方面的研究;(3)环境与人的行为的交互作用,涉及环境压力、应激反应、环境负荷等方面的研究;(4)人的行为对周围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影响,涉及环保行为和环境保护的心理学研究;(5)环境心理学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以环境知觉理论为基础,提高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环境知觉依赖于两种不同形式的信息:环境信息和知觉者自身的经验。环境知觉包含的过程是:感官从外界获取信息,从外界刺激中抽取广泛的特征,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形成人们的知觉。中央16号文件指出: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大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接收大学环境信息,了解大学学习、环境,学校环境是优雅的还是丑陋,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这些都是学生对学校环境的评价。在环境场作用力的促进下,学生群体对应的生理和心理也发生的逐步适应性变化,起到环境育人的功能。如在学生寝室和生活区开展寝室文化建设。

  生态知觉理论者通过实验证明自然风光能降低人们的紧张程度,使人的内心处于愉悦。校园的环境不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有良好的心态。在校园安全建设方面,学校一方面加强建设校园的治安环境,另一方面,建立安全庇护和坚实依靠的环境,不断提高学生自身在环境中的主动性,所以学校要有意识的对一些安全信息加以控制,对于学生在校园的一些不安全信息要加以引导,避免产生群体性恐惧。

  三、从环境行为关系理论着眼,提高教育和管理的实效性

  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是无法避开社会行为,这些社会行为在不同层次的公共空间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大学生在环境行为主要发生在学校、家庭及有限的公共场所环境。建设良好校园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教育教学环境和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

  1.建立有序的环境刺激系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人的情绪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刺激的影响,环境刺激对人产生的直接效果是唤醒水平,唤醒水平决定了情绪的强度。中央16号文件指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环境建设中,尤其是在课堂上,当学生被教师精彩教学内容的刺激所唤醒而引起注意时,就可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企图通过探索对教学内容作出解释。同时适时增加实习和实践等教学内容,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更好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然而,并不是所有引起唤醒的刺激都能诱发探索的动机和行为,只有那些既能唤起注意又令人感兴趣的刺激才会吸引人去探索。当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视觉丰富性、新奇性、出乎意料性和不一致性的增加时,学生的唤醒水平也随之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对学习的偏爱也随之增加,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

  2.引导校园环境建设

  现代城市和大学校园是高负荷的人工环境,计算机网络,各种各样的课程,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纷繁的人际交往时常令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感到刺激过度,使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如同走在复杂的迷津之中,无法对环境信息加以组织,不得不时注意眼前的细节以识别环境,这种长时间注意必然造成信息超载而令人感到疲劳,这些加剧了学生的焦躁和浮躁。所以,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运用“注意”的规律、格式塔的组织原则、生态知觉理论的基本原理,教会学生处理信息的简单化,使校园环境通过学生感觉变成低负荷信息量。

  当学生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会感到无聊和厌烦,会主动探索和寻求刺激,如有的新生刚入学感到校园环境与自己设想的环境不一样,不久就提出退学,有的入学后半年对学习不敢兴趣,开始迷恋网络游戏。当校园环境刺激不符合个人适应水平,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重新达到与环境的平衡,一种是改变自身对刺激的反应去适应环境,另一种是改变或选择环境刺激顺应自己的需要。在校园中的学生面临两种可能的选择时,常常是首选顺应,因为这种方式不需要付出太多的认知努力和体力消耗便可以达到个人与环境平衡。所以,学校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第二课堂活动引起学生的唤醒水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环境建设密不可分,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握环境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研究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和成长的影响就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得更深、更细、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林玉莲等.环境心理学(第二版).九州出版社,2009,5.

  [2]徐磊青等.环境心理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6.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环境心理学论文

2.环境心理学研究论文

3.浅谈环境心理学的相关论文

4.环境心理学与园林的相关论文

2657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