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研究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学生内心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轻易不会将自己的内心活动表露出来,虽然自主独立的意识逐渐增强,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幼稚成分在里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生心理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心理研究论文篇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与研究》
摘 要: 为保证小学生茁壮健康成长,作者对当今社会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诱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此提出几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不良心理现象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学生内心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轻易不会将自己的内心活动表露出来,虽然自主独立的意识逐渐增强,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幼稚成分在里面。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过程及特点,应用相关的心理教育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他们成长的需要。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对各种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应用的能力还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对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目前,整体来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但是有个别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主要有这么几种表现形式:第一,厌学。由于某些原因,一些小学生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无法理解或理解偏差,进而导致失去学习兴趣,听讲不认真,作业敷衍,以致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或班级组织的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且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顶撞老师。第二,逆反心理。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或身体原因的影响,导致心理发展畸形,与他人交往态度强硬,对老师的教育感到讨厌,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而且经常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而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在受到某些刺激时,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第三,抑郁恐慌。有些小学生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消极颓废、悲伤孤独,认为别的同学什么都比自己强,对学习缺乏信心,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感到一片茫然,持消极态度,喜欢用怀疑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遇坎坷便陷入痛苦之中。对他人的善意帮助持不信任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戒备,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不喜言表、害羞、尴尬、笨拙等异常反应。第四,品行不良。一些小学生看到他人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等其他方面比自己强就怀恨在心,经常对同学进行挖苦讽刺,甚至怀有敌意。个别学生私欲强烈,总想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经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甚至早退、旷课,更有甚者打架斗殴。
二、导致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现代社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小学生身边的一切也正快速变化着,他们在社会中成长,因此周围世界的微小变化都会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总的来说,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己的心理等四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家长的地位、文化教养、政治态度、人际关系、思想倾向等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面对生活压力,往往让祖父母辈承担起教养孩子的重任,从而忽视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然而祖辈往往对生活方面比较注重,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因此,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造成自主、自立、承受压力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明显缺乏。
(二)学校因素。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期,也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因此小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将会影响他的一生。然而,有些小学教育中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过于强调,忽视小学生的成长教育。有些教师素质低下、思想不端正,导致教育方法不合适,给小学生带来强烈的心理压力,直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造成影响。一个真正的老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成为学生在他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给他光明的前途指明方向。
(三)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经济水平大大提高,生活质量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独生子女成为家里的小皇帝。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逐渐在孩子中流行起来,孩子生日派对讲排场,对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有求必应,还有孩子们的相互攀比,这些都对孩子的生长有着极大的影响。
(四)学生心理因素。现如今,孩子的父母大多数文化程度都比较高,受到社会新兴思想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孩子的各种能力普遍比较强,但有的孩子时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周围同学的感受,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这种做法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其他同学的心理健康将造成影响。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融汇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但是课堂教学却不应该成为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形成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应用到课堂上。
(二)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今世界,人们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想要适应这种挑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今后必须参与到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去,所以要通过交流,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与竞争。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地面对每一个学生,切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要学会把心理学理论应用到开展教育工作上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
(三)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有些学生很少向老师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班主任就要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利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让学生坦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进而了解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外,与学生互相谈心也是心理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谈心,可以掌握一些同学不健康的心理,并对学生做心理辅导,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走出盲区,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人,不仅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熟悉学生的思想道德等情况,因此,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辅导关系更加容易,更能够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使得心理辅导达到最佳效果。
(四)创造环境。学校教育要对孩子的本位进行关怀,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各种信息对孩子的影响,孩子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应该纳入学校教育必须考虑的范围内。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在耳濡目染中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老师在日常教学和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提高综合教学能力,保持乐观向上、开朗平和的心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时常开展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并帮助一些学生克服焦虑情绪,树立集体荣誉感,使得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更加融洽。还要帮助离群独处的学生,矫正他们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对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畅.加强爱心教育与学生做朋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33):40.
[2]高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华章,2011,(20):22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生心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