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浅析论文(2)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浅析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分析》
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心理现状,对培养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疾病
1.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都是健康的,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以下状态。
1.1心理不健康学生人数逐年上升
据统计,我国心理不健康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并且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同年龄的其他青年人差。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1999年是29.30%,2012年,某高校对53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是53.21%,近2%的学生出现过轻生的想法。可以看出,我国心理不健康学生人数呈现上升趋势。
1.2心理不健康对学生的危害越来越大
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或由心理因素引发的休学、退学等情况逐日增多,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也呈上升趋势。例如2004年2月的马加爵因与宿舍同学不和连杀四人。2007年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女大学生张超伙同男友抢劫杀人碎尸。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后逃逸。2013年4月,复旦大学2010级医科在读研究生林森浩因琐事与同寝室同学黄洋不和,向该寝室饮水机投毒,致使黄洋中毒身亡。
以上发生的各种惨案已敲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警钟,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概括说来,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按照出现的危害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类: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但两者没有严格界限,轻者为障碍,重者为疾病。
2.1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个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缩退或偏离。它是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心理因素。常见的有自卑、抑郁、孤僻、敏感、多疑、焦虑、对人敌视及暴躁冲动等,显然,这会严重阻碍其正常发展。如得不到及时、更多的帮助,则可能会发展为各种人格障碍。
2.2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身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常见的心理疾病有以下几种: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精神分裂症及强迫症等。
3.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大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又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原因。
3.1学业问题
学习负担重、精神压力大。激烈的竞争和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易让他们缺乏自信,产生焦虑感。随着近几年来社会竞争的加剧,众多应届毕业生由于就业问题产生了很大心理压力,对未来的迷茫使他们因焦虑和自卑而失去安全感。当代大学生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出现强迫、焦虑甚至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并不鲜见。
3.2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交往的困惑可能是“90后”大学生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障碍。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关爱中长大,加之人们的沟通普遍减少,使他们缺乏与同龄人的直接接触和磨合经历。有些还存在一定的社交恐惧,如害怕与人接触、害怕在公共场合说话等。
3.3情感问题
大学生基本上都属于成年人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对爱情的渴望,有些同学开始试着追寻属于自己的爱情。但由于他们仍处于心理发育的阶段,对爱情的理解还比较幼稚,社会经验还很匮乏,所以常常是一段爱情开始得比较容易,结束得也比较迅速,但是失恋带来的痛苦却让他们感到心理困惑进而导致心理疾病,产生一些不好的后果。
3.4就业压力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工作岗位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失业在家,毕业即失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特别是一些家境不太好的同学,找不到工作对他们来说压力更大,更容易导致心理问题。面对理想与现实、专业与爱好,各种择业难题往往会让他们产生择业恐惧感,甚至导致焦虑、不安、自卑等心理问题。
3.5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态度、家庭环境、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大学生循循善诱的教导及与大学生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营造了和谐的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另外,家庭经济状况也会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学习等带来许多问题。
3.6学校因素
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认识不科学,且心理咨询工作欠缺等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学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师。当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当他们处于悲伤、焦虑、痛苦、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时,不知道如何应付、宣泄和化解不良情绪,使得许多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反应进一步恶化,从而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高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与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影响也紧密相关。一方面,大学生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主动地重视自身心理素质的完善,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另一方面,家庭的重视、学校的引导和社会的关注也应为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刘素卿,赵彩平.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报,2004,(9):27-29.
[3]章立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对策[J].职教研究,2009(4):5.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浅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