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
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清华博士张某在家待业7年,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也不能很好地与人(包括家人)进行思想沟通等诸多事例,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引起社会尤其是教育者的重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代表了一个群体。他们,有些是些刚刚从高中毕业、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朋友、孤独的一个人走进了陌生的校园;有些是经过一年的洗礼,渐渐的熟悉了彼此的存在的老生;有些是将要踏入社会,走向未来,迎接挑战的年轻学子。。。。。。人们关注着他们,对他们期盼,对他们祝福!那么,有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们面对的到底是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又需要些什么呢?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清华博士张某在家待业7年,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也不能很好地与人(包括家人)进行思想沟通等诸多事例,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引起社会尤其是教育者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节奏也随之加快,大学生普遍感到各方面压力的也在加大。由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品性,到了大学,漠视集体,漠视他人,漠视生命,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的情况比比皆是,很难改变。研究表明,在大学,约有19.7%以上的学生分别患有恐怖症、焦虑症、多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和情感危险等。从2007年底的数据来看,全国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4,而且随着年级与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问题有增多趋势。
心理健康因素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2/5和3/5。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理性认识
在各所高校中,大多都设置了心理教育诊所,有专门的心理医生。不仅如此,还定期的举办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可真正起到作用的,又有多少?
日本有位体育心理学家说:“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遇到任何困难和障碍的问题,精神不会失调,都能以社会热认可的方式进行克服。。”
在学校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水平有个的正确认识,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这是必要的!
学生们需要正常的认识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和注意力。。。。。。认识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人、对己,都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会对人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毅力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得到。有目标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前进。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如果人们经常被消极情绪笼罩,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会使得生活和工作,都轻松很多。
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忧人之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
心理的健康与否,总要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以上标准,应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间有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学生可针对有缺陷的方面,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加强自身修养,以期达到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3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以上的要求,经过一系列的、有效的体育活动,学生都能得到。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保证了心理的健康。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一种活动,人脑是身体的一部分。心理是一种感觉,是思想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急促。通过加强学生对身体的锻炼,来增强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拉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体育运动还有助于增强人际关系。体育运动是集体活动,需要团队的合作与配合。个人的英雄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团队的需要,但是个人拼不过集体,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只有团队之中的每个队员间完美的配合,不懈的努力,团队才有可能胜出。就像中国的男足,没有合作,没有努力,也就没有进步。相对与中国女排,都是团体运动,差距怎么这么大呢?关键还是在团队的配合上。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核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敢,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4 结语
体育运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身体,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让学生们在挫折中成长,在成功中飞翔。让同学们懂得了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互帮互助,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什么又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并不仅仅只能是大灾过后才有大爱,中华的民族气节并不是只在灾难过后才能体现,灾难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毁灭。凤凰浴火重生,在泯灭中成就的不朽,虽然美丽,但更多的是沉痛的哀思,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拼搏,民族气节、民族精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形成、都能够完善,一切皆有可能。
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