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完善的人格。因此,在学生工作中,积极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增强实效性,尤显必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二三”模式的构建》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完善的人格。因此,在学生工作中,积极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增强实效性,尤显必要。文章提出“一理念、二培训、三结合”模式,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心理危机事件不断发生,它极大地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各大高校成立心理健康中心,积极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针对新生展开系列的心理活动,如心理普查、新生入学适应性团体辅导等。可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繁重的,任务是艰巨的。然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力量是有限的,单靠心理咨询老师来解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培养大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

  因此,本文提出“一二三”模式,即一理念――心理自助理念,二培训――培训学生骨干、培训辅导员班主任,三结合――结合贫困生资助体系、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相结合、班主任与辅导员相结合,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咨询体系。

  一、“一理念”

  定位于心理自助理念,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助模式,完善现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心理自助的实质是通过主体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主动寻求自我帮助、自我发展的方法,有效促进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保持身心的和谐状态,促进自身发展(李笑燃、钟建军、陈中永,2008)。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当个体发生心理问题时,均表现为“先求诸己,后求诸人”的倾向,大部分人在觉知到自身心理困扰时,一般都先依靠自我力量采取策略,做解决问题的尝试,实施心理自助,只有当个体认为需要外部力量支持的时候,才会考虑寻求他助的方式,即个体在寻求他助式的心理健康维护方式之前,更多地会先选择自助式的维护方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自助意识尤为必要,以此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与成长中的主体作用。

  基于心理自助理念,构架大学生心理自助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以下5个子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心理健康信念系统、心理自助方法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学校及心理老师支持的网络资源系统。构建该系统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1)优化学校心理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2)运用各种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的技术手段,把心理学理论和生动的实践体验、操作、探讨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领悟和成长,认识自我、管理情绪、体验情感、应对压力与挫折、掌握沟通技巧、处理交友和恋爱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3)召开相关的专题讲座,如大学生适应心理讲座、恋爱讲座、就业心理讲座、人际交往心理讲座等。从而帮助大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自助系统,提高心理自助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及时有效地运用专业的心理自助方法,让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得到改善。

  二、“二”培训

  培训心理委员,进行朋辈心理咨询。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将辐射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监控体系,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每一个大学生。据调查显示,同学们认为班里的心理委员是自己的同学,是同龄人,与教师相比,没有距离感,能够了解彼此的想法,因此会更愿意找心理委员倾诉问题。同时,心理委员是班委会的一员,为教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桥梁的作用,提供身边出现心理异常的同学的信息,为及时发现与预防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加强与完善心理委员的培训。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可采取定期定专题培训,一学期举行三次及以上的次数的培训,其专题可以包括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与途径。通过系列的培训,明确心理委员工作的职责,以便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培训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与班主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他们长期与大学生打交道,工作内容涉及大学生学习、工作与生活,因此,相对其他专任教师来说,他们更接近大学生,为深入了解与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供有力条件。然而,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多数是由刚毕业生的青年教师担任,也并非为心理学专业背景。因此,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展开心理培训,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咨询方法与基本的心理问题诊断知识,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便及时发现学生情况并进行反馈。通过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一重要队伍的作用,配合专职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三结合”

  (一)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相结合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紧缺的状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面临强大的工作压力,为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必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高校资源,将班主任、辅导员等纳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业互补,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队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主要负责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规划与实施方案的设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库,开设并教授心理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辅导培训和心理咨询、治疗工作,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动态分析和理论研究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中的兼职工作人员,主要承担学生心理动态的掌握,兼任日常心理咨询工作,开展大学生心理讲座与心理辅导。通过专、兼和聘的方式,有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形成专兼职心理咨询队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结合贫困生资助体系,发挥其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尤为重视贫困生大学生的资助,逐步形成了以“奖、贷、勤、补、免”为主体的资助体系。然而,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依然存在困境(段俊磊、肖迪、唐润葆,2011)。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存在问题有,一是过于物质资助,而淡化精神资助;二是资助形式以经济救济为主,助困机制单一,在贫困生中容易滋长依赖心理和惰性思维,这极大影响资助工作的实施效果。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贫困生资助系统,完善其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要彰显贫困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采取多项教育举措,通过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团体游戏等形式,克服依赖心理和惰性思维,培养贫困生自尊自强自立的意识,掌握应对挫折的能力,增强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第二,加强受助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消费,真正把资助款用在实处;第三,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主体作用,及时掌握学生心理问题,主动关怀学生,将学生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另外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帮助贫困生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身心理特点,能自我疏导不良情绪。

  (三)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咨询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个体咨询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常用手段,主要形式是采用一对一的面谈、信件往来、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进行,以此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然而在长期的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中,个体咨询凸显了它的不足之处,比如咨询对象少,消耗时间与大量的人力。随着高校扩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增强,为缓解工作压力,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个体咨询的前提上,结合应用团体咨询,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团体咨询主要是在团体情境对来访者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通过团体成员间相互支持、相互影响,多向交流,从而达到理想的心理教育效果。比如人际交往训练,自卑心理矫正,学生成功意识等,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有效促进大学生学生完善人格,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段俊磊,肖迪,唐润葆.浅论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世纪桥,2011(13).

  [2] 李笑燃,钟建军,陈中永.心理自助结构及其系统构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5).

  [3] 欧渊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三五”模式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2(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探讨论文

26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