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谈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谈论文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个体行为偏差不断增多,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中出现了心理弱势群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谈论文篇一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个体行为偏差不断增多,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中出现了心理弱势群体,如何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郁闷”,保持健康心态,应该受到学校各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心理疾病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这种情况迫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压力来自多个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民俗民风、科技发展状况等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虽然他们总体上的心理健康是好的,但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数量仍不可低估。因此,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给予相关的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身心健康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表现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与完好的一种状态。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也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总结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人际关系紧张。在大学,搞好人际关系对于每个大学生都是一种历练,其中包括和同学、和室友以及和老师的关系。有些同学性格内向,不愿与别人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变得孤僻,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现在的大学生在家里大多被家人宠爱,惟我独尊,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仍然保持了原有的“霸气”,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陷入孤独境地。
(2)心理承受能力差。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在家长和教师的保护下成长起来的,一些偶然的、小的挫折和困难都会给他们的情绪带来很大的影响,如竞选班干部失败、考试失利、失恋、失去朋友、家庭的重大变故等。很多同学面对这些问题时束手无策,从而造成他们焦虑、烦恼、自卑、痛苦、嫉妒、失望、逆反等不良心理。
(3)对待学业的态度问题。大学分配时间的自由一下子让有些同学不无所适从,就像脱了缰的马,一放难收,于是睡懒觉、逃课、沉迷网络游戏等,让他们的学业成绩一退再退,造成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很多科目不及格,该拿的学分到毕业时也无法拿到。
(4)个人情感问题。大学生都处正值妙龄,对于异性的向往,以及渴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可都非常强烈,但是每个人的审美观点、家庭背景、择友条件、个人喜好都是不同的,因此,交友,包括寻找同性朋友和异性恋人,都可能往往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诸如欺骗、三角恋、单相思、失恋、胁迫恋爱以及性心理异常等现象,这些来自情感的压力,一旦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缓解和调适,就可能引起心理失衡,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类疾病。
此外,其他因社会形势、家庭突变、自然灾害等带来的突发性后果都会给大学生带来相关联的影响,比如情绪不稳定,自闭、歇斯底里症、自卑等等。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大部分学生是正常的,但是他们的极少数却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甚至会有一些学生患上心理疾病导致无法完成学业。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面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标榜个性的大学生自然无法适应,而面对学校要求的考证考级则倍感压力。这种情况下,有一批人会无视校纪校规,直至造成被警告、勒令退学等处分;而另外一批同学却还像高中一样埋头死读,为了通过各种考证考级,却忽视了与周围老师、同学的交流,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
(2)同学。同学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竞争的情况,比如比学习成绩,竞选班干部,争夺奖学金,争夺入党名额等,这些竞争尤其在同班同学中发生的最为激烈。
(3)理想与就业。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有着无比美好的憧憬,可是当他们真正体会到大学生活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原来很大,于是让他们自暴自弃、一蹶不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人才济济,研究生已占相当比例,本科生更是比比皆是,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用人机制和社会就业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有些制度还有待于建立健全和完善。这样就给学生带来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1)家访谈心。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或者有心理问题趋势的学生,我们应当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等形式,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身人格上的包容和生活真理,帮助他们形成真确的人生观念、健康的心理。
(2)开设讲座。通过请心理专家为学生做心理健康讲座,使他们掌握一些心理科学知识,有助于心理发展,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行动。通过讲座,帮助他们理解心理咨询的含义和实质,以揭开心理咨询的神秘面纱,引导他们大胆地进行心理咨询,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3)一对一谈心。人的心理活动有其隐蔽性的一面,很多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他们不愿意让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学生更需要隐私的保护。利用一对一谈心,一对一交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对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诱导,从而加强学生的个别教育。
(4)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在开学初做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有问题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办公室做沟通,并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联系,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良好的校风会很好的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良好的校风可以使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加强组织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相互帮助,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6)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心理卫生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同时,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学会主动调节,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总之,心理健康是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高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心理上的相关辅导非常有必要,应采取建立心理咨询室等有效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05
[2]许磊,李丽.大学生心理研究与对策[J],2009
[3]刘洪抵.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矫正措施[J].辽宁警专学报,2004
[4]高宏.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J].山东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