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论文
高职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有专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也具有特殊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论文篇一
《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大学生群体,本文主要从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些因素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期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职生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教育
人的心理发展和情绪状态是一个相当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也具有特殊性。总结如下:
1 自身因素
高职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有专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一方面,他们在这个阶段产生了较强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也随之迅速增强;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可能与周围的亲人、朋友或同学产生矛盾。正因为如此,处在这个阶段的高职生极易发生心理问题。
1.1 高考的挫败感
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进职业院校读书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并非是自愿选择高等职业教育,而是在高考中没能发挥自己正常和真实的学习水平,对于没有考上理想的本科院校感觉难以释怀,更认为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可能会终生遗憾;对所学专业也知之甚少,缺乏热情,内心深处常有入错行、进错门的感觉。由此而产生忧郁、苦闷以及懊恼的情绪,不能安心学习,有些新生甚至产生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的念头。
1.2 入学后的适应问题
很多高职学生入学后发现高职院校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自由、潇洒、浪漫,每天仍重复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毫无激情,甚至与高中没有太大差别。一部分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开始缺乏学习动力,加之各种制度的严格管理,使得他们觉得大学生活单调乏味,感到苦闷、压抑和烦躁不安,甚至会自暴自弃。
1.3 人际关系问题
新生进入大学后,远离了熟悉的环境,告别了过去一切事情均由教师和家长包办的生活,来到陌生的校园,面对新的人际关系群体,他们缺乏人际交往经验,感觉无法适应新的高职生活,从而容易导致抑郁、烦燥、焦虑等常见心理问题。
1.4 自卑心理
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从经济、文化和交通都比较落后的偏远、贫困山村走出来,他们在入学前的生活相对简单,造成了这部分高职生入学后在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适应;另外,当这一部分学生来到大城市读书后,面临着充满着欲望和完全新鲜的环境,学习成绩也不再是同学之间相比的唯一甚至首要标准,而在文体活动、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却与城市学生存在很大差异,容易使这部分学生心里产生巨大的落差和强烈的自卑感。[1]
1.5 情感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刚好处在异性相吸的情感旺盛的阶段,他们喜欢与异性同学打交道。但是,他们的性心理等心理状态还不够成熟,考虑问题往往情绪化和简单化,特别容易冲动,也容易发生情感类的困惑和挫折,产生单恋、失恋或恋爱心理失衡等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2 环境因素
2.1 家庭环境
每个人的性格、情感、意志品质等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家庭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正常心理品质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关系紧张或存在不和谐因素,会对高职生造成负面影响,影响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一部分高职生家长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因为一点小事就打骂孩子,使孩子惧怕家长。一部分高职生家庭环境不和谐,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使得这一部分高职生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还有一部分家长专治、专横,无法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这些父母以武断的方式处理所有问题,使这一部分高职生产生行为逆反、情感淡漠或态度消极等心理状态,更有甚者会引起对社会和他人的不满或仇恨。[2]
2.2 学校环境
一些高职院校管理体制还存在弊端,他们不重视素质教育,而只注重学习成绩;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关心学生的性格培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另外,随着高职院校硬件设施的完善和大众传媒的普及,网络已成为高职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积极方面是有助于获取信息,拓展人际关系,丰富课余生活。但一些网站中色情电影、暴力游戏和赌博游戏等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是极大的。还有一些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心理,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中不能自拔,从而严重其影响学习和生活,使他们的学业荒废,与朋友和同学无法沟通,变得离群、孤独和抑郁。[3]
2.3 社会环境
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与欧美的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也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导致高职生缺乏成就感,感到自卑、沮丧和失落。加之目前的就业压力很大,竞争日趋激烈,使高职生对社会现实充满了忧虑感。[4]
3 教育因素
3.1 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良影响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某些不良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上贪多求全,门类繁多,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传授,而忽视能力和技能培养,使用一些老套的、简单的教育方法,理论知识与实习实践严重脱节,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许多高职学生不喜欢上课,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引发无聊、压抑和沮丧等诸多不良的心理反应。
3.2 心理健康教育滞后
我国的高职院校起步比发达国家晚,发展速度缓慢,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部门,而且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不专业,多数是“半路出家”,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活动也开展得很少,高职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不足,还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高职生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常常没有排解渠道,也没有应对办法,更不会求助心理咨询老师,继而引发了诸多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5]
参考文献:
[1]周茂玲,刘萍萍.高职生心理健康分析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1,(14).
[2]周武兵.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7).
[3]王清宣,赵伍.高职生心理健康不良的成因探微[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
[4]林冰.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5]胡启蛟.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湖南工程职院报,2006,(1).
作者简介:程丽佳(1982-),女,吉林白城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青年心理健康与发展,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