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发展为主题的论文
中学生心理发展为主题的论文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加强和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学生心理发展为主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心理发展为主题的论文篇一
《中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中学生身体急剧变化,在生理发展的基础上,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身心矛盾存在,需要加强引导,使中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 生理 心理 协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47
当挥手告别天真烂漫的童年和无忧无虑的少年,青春的脚步已悄然来到。中学阶段,是人生黄金时代的开端,是人一生中非常关键而又富有特色的时期。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地发展、变化和成熟。研究和把握当代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中学生的生理特征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之间,处在青春发育期。其生理发育是心理发展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
第一,身高体重增加迅速。中学生正处在第二个生长高峰期,身高、体重、肢体的增长都很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高增长迅速。中学生在第二个生长高峰期每年可增高6―8厘米,甚至可增高11―12厘米。2.体重急剧增加。男孩体重平均增长31公斤左右,女孩体重平均增长24公斤左右。每年体重增加5―6公斤,突出的可增加8―10公斤。3.骨骼和肌肉迅速生长。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骨骼生长急速,肌肉随骨骼的变化而加大加粗。各种资料都表明,人到了青春发育阶段,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
第二,身体机能逐步健全。青春期中学生的体内机能,尤其是作为生理基础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迅速地发育健全起来。
第三,三大性征的出现和性的成熟。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的生物钟催动脑垂体及生殖腺开始活动。第一性征的变化是指生殖器官接近成人,第二性征的变化是指体态上出现的新特征,如男生喉结突出,嗓音变粗且低沉,长出胡须,女生乳房发育,出现月经现象等。在性成熟方面存在着时代差异和性别差异。在我国,现在男女青少年性成熟比50年代要提早1―2年。女性的性成熟比男性早1―2年,女生从十一二岁开始进入性成熟期,男生十三四岁才进入性成熟期。中学生不仅在性别上存在着生理发育时间的差异,而且在同性别的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
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第一,智力迅速发展。中学生的感觉、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思维抽象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开始思考并提出有关“生活理想”“人生意义”“人生目的”等一类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和不安。
第二,言行趋于完善,情绪,情感趋向成熟。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已趋向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安。他们办事积极、富于热情、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他们要求像成年人一样参与社会生活,独立行事,摆脱成人的干预,但是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触动的时候容易激动。随着智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需要,集体荣誉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明显提高。
第三,自我意识增强。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体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的评价自己和别人,力求全面分析,初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的进行自我教育。
第四,性意识的发展。性意识的出现,意味着性机能成熟,心理上性意识觉醒,并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对性的问题感到害羞、不安和反感,到男女之间产生情感吸引,互有好感,对异性表现关心,愿望彼此接触。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生理成熟与心理不成熟的矛盾。中学时期学生的生理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但其心理发展相对落后于生理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成熟水平,性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可以说是这时期最突出的矛盾。
第二,反抗与依赖的矛盾。进入青春期,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一方面,他们希望跟成年人一样获得平等的独立生活权。另一方面,中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又难以摆脱对成人的眷恋和依赖。
第三,封闭与开放的矛盾。进入青春期,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渐渐少了。但与此同时,心理发展的封闭性又使他们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由此又产生希望被他人关心和理解的强烈愿望。中学生在闭锁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
第四,勇敢与怯懦的矛盾。中学生常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表现,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表现为冲动性,不顾后果。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中学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
四、促进中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有效对策
第一,学校要更新育人理念,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力争引导学生去积极实践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心理和身体都能健康地成长。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提高心理素质的水平。
第二,家庭要更新成才观念、改变教育方式。科学的家庭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家庭教育中要树立新的人才观、亲子观、评价观、教子观等新观念,家长要认识到应该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教育他们。
第三,中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为使自己能够健康发展,中学生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自我调节。了解自己,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同和坚强独立的自我意识。
第四,中学生要加强体育锻炼。科学全面充足的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既可以促进身体的全面协调,又可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总之,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互相支撑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全的道德、健全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等。身体健康心理不健康,或者心理健康身体不健康,这个人都站立不起来。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必须行动起来,按照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其成长的动因,促进他们度过成长的关键时期,从而积极地面对成长中的各种挑战,实现最佳的发展。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学生心理发展为主题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