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心理相关的大学生心理论文
恋爱心理相关的大学生心理论文
大学生恋爱心理主要表现在情感需要、从众心理、价值现念变化等,其恋爱特征主要有恋爱的自主性强、恋爱的浪漫色彩浓厚、恋爱的公开性突出上。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恋爱心理相关的大学生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恋爱心理相关的大学生心理论文篇一
《高校女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及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
[摘要]通过从恋爱动机、恋爱应对方式及恋爱观念三方面阐述女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进而探讨如何培养女大学生健康的恋爱心理,如理解爱的本质、培养爱的能力、掌握爱的艺术等,使女大学生走出恋爱误区,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获得自我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女大学生 恋爱心理 误区 培养
[作者简介]赵婵娟(1980- ),女,吉林珲春人,吉林化工学院学生工作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吉林 吉林 132022)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90-02
一、女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
(一)恋爱动机上的心理误区
1.满足虚荣心。部分女大学生把“有人爱”当成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如果“没有人爱”便怀疑自己女性魅力不足,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倾向。这类女大学生往往很在意男友的外在美,追求对方的容貌、举止和仪表,双方缺少真正的感情基础。还有极少数的女大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男同学交往,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这种不道德的恋爱极易引起纷争,对当事人和学校产生不良影响。
2.追求功利。由于传统思想中对男女性别角色期望不同,很多家长或女大学生本人抱着“婚姻是女性的第二次生命”“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而且由于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部分女大学生选择恋人时以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为标准,把爱情当成一种交换。
3.盲目盲从。一是从众心理。一般来说女性从众多于男性。大学校园恋爱在女大学生中极富感染性,不少女生谈恋爱并不是出于本意,但看到周围的女生有了男朋友,而自己依旧形单影只或者身边没有男生追求时,为了显示自己不比别人差,于是加入恋爱队伍。二是对异性的好奇。生理发展使大学生性意识逐渐增强,萌发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为排除性紧张所带来的压力,以及为满足对异性的好奇心,促使她们很自然地陷入爱情。三是化解心理压力。女大学生远离父母生活,进入人生“第二次断乳期”,需要独立面对学习、生活,心理活动呈现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的特点。为避免自尊受到伤害,不会轻易向他人敞开心扉,又渴望通过交往获得他人的肯定、认可和理解。因此恋人之间的深入交流,能够分享其内心感受,转移或化解心理压力。
4.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或依赖。有些女大学生,在童年时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或父母婚姻不幸,因此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我不值得被爱”或“我拥有的还不够”的感觉,这些女大学生往往对爱情持怀疑和恐惧的心态或者强迫性地追求爱以寻求一种“心理补偿”。也有些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其十分溺爱,尤其是有些独生女,便把对父母的情感依赖通过恋爱方式“寄托”在异性身上,达到情感依附的延续。
(二)恋爱应对方式上的心理误区
1.害怕表达爱和拒绝爱。一方面,有些女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面对自己喜欢的男生宁愿期待甚至错过也不敢表达。主要原因在于对自己不够自信,害怕遭到拒绝。也有部分女大学生个性过于内向不善于表达。另一方面,对自己不喜欢男生的追求,害怕以后不好相处或伤害他人自尊,不知道如何拒绝。
2.草率恋爱。有些女大学生把恋爱当成人生经验的积累,只享受过程而不在意结果,缺乏彼此深刻的相互了解和思想交流,草率恋爱又草率分手。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过于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3.过于依赖恋人或过多承担对方责任。部分女大学生对男友有严重的托付心态,“你的责任是给我幸福快乐,我的责任是等你给我这些。”或者认为谈恋爱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对方付出,以至于可以抛弃自己所有的自尊、自爱,过多承担对方的责任,如照料对方学习、生活等。
4.不文明的恋爱方式。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体系呈多元化,热恋中的一些女大学生不分场合和男友做出亲昵动作,甚至对婚前性关系也日趋宽容。如有的女大学生认为,在双方自愿且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性关系是无可厚非的;或认为发生性关系可以加深对彼此了解,巩固爱情关系;还有人把性与爱情、婚姻相分离,把性当成生理满足。有些女大学生虽然有顾虑,但在男友提出要求后怕如果拒绝会伤害男友自尊或者失去男友而以身相许,把奉献贞操作为自己对男友真心相爱、对爱情忠贞的最高表现。很多女大学生性科学知识匮乏,对性行为实施后易引发的生理疾病和心理困扰缺乏防范,如不洁性行为可能传播性病和艾滋病等疾病;意外怀孕后人工流产对身体造成危害等。这些很易产生焦虑、恐惧、自卑、无价值感等心理压力,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甚至是休学、退学。
5.不会处理恋爱中的争吵。女性对于感情的依赖性和敏感性远远高于男性,在恋爱过程中一些女大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争强好胜,不太能理解、体贴和礼让对方,会为琐事而与对方争吵,往往情绪波动较大,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恋爱观念上的心理误区
1.爱情就是一切。有些女大学生奉行的是爱情第一,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第一目标,一旦坠入爱河就把一切抛开,荒废学业,不顾亲情友情。一旦失去爱情便悲观厌世,甚至寻死觅活。
2.对爱的理解偏差。女大学生往往认为谈恋爱就是要男友全身心地爱自己,希望自己能够控制和改变对方,要求对方的思想和行为必须遵从自己的意愿,甚至要求对方不得和其他女生说话和正常交往,而一旦男友稍有不从,就猜疑、嫉妒,甚至以分手、自杀相要挟,结果使得男友“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3.失恋意味着人生的失败。处于青春期的女大学生对自我比较敏感,对自己有一定的评价,也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她们往往把恋爱当成为检验自我的一个试金石,谈恋爱似乎意味着有人爱自己,于是信心大增,一旦恋爱失败便会对自我产生怀疑,把失恋当成人生的巨大失败,沉浸在伤痛之中无法自拔。
二、女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
女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需要社会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需要学校和家庭加强对女大学生爱的教育和引导,同时更重要的是女大学生自身对恋爱有正确的认知和把握,具备爱的能力和良好的恋爱心理品质。
(一)理解爱的本质
1.爱情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爱情是生理及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异性个体之间相对稳定持久的、深切和亲密的高级情感及其体验,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爱情的自然属性是指以生物学因素为主的性爱;爱情的社会属性是指男女双方建立在审美需要、道德情操、价值观、个性等基础上,以社会性因素为主的情爱,表现为相恋双方相互关心,相互欣赏和倾慕,自愿结合为一体。真正的爱情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是性爱与情爱的和谐。
2.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男女一旦相爱后就组成一个具有特殊共享空间和亲密感的系统,不希望其他人介入,希望独自占有。正是这种专一性和排他性,维持着爱情的稳定和使双方感受到爱情的心醉。但值得注意的是,爱情的排他性并不应该阻止恋爱的双方再与其他异性建立正常的友谊关系。
3.爱情具有平等性和利他性。恋爱中的两个人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要彼此尊重、互相关爱。真正的爱情不是一味索取,而是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互之间真心付出。在对方有不足时,也会表现高度的宽容。
(二)培养爱的能力
1.主动学习爱的能力。女大学生要利用相关课程和讲座,如“爱情心理学”“女性生理卫生与健康”等主动学习和提升爱的能力,使自己认识到爱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认识到恋爱与学习、恋爱与友情、恋爱与成才的辩证关系,使爱情成为促进双方自我意识提高和人格完善的“催化剂”。同时要掌握恋爱过程中调节不良情绪、化解恋爱矛盾的方法,必要时可借助心理咨询解决恋爱中的心理压力和困惑。
2.具备迎接爱和拒绝爱的能力。女大学生要有健康的恋爱价值观,明确自己对恋人选择的标准和要求,把理想的契合和心理的相容作为重要的标尺。一旦经过理智选择爱上对方后,要敢于和善于表达,但同时要做好对方拒绝的心理准备。当面对别人向自己表达爱时,能及时准确地对爱的信息作出判断。对自己不愿接受的爱应加以拒绝,避免信息不明确带来的误解。
3.承受恋爱挫折的能力。恋爱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它只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爱情之外还有十分广阔的人生领域,亲情、友情等,与爱情共同构成了人生交响曲,这些也是在爱情遭遇挫折时重要的心理支持。当爱情受挫后,要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增强理智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新的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掌握爱的艺术
1.掌握性行为的尺度。女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要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心理知识、培育良好的性道德、实施正当的性行为。行为医学把性行为分为三种:边缘性性行为(如眉目传情、牵手、拥抱、接吻等)、过程性性行为(如对性敏感区域的抚摸、刺激等)、目的性性行为(性交)。女大学生要把握好性行为的尺度,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加拿大卫生部长曾在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一个电视讲话中说:“我希望你做一个好孩子,如果你实在做不了好孩子,请你使用安全套。”笔者认为有必要把这句话送给女大学生们。
2.知晓两性心理差异。男女两性心理差异导致男女对爱情方面的问题表现出不同的处理风格。女大学生应充分了解男女两性在爱情心理方面的差异,真正理解对方,处理好恋爱过程中两人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获得真爱,享受到爱情的甜蜜。
3.独立自主、自尊自信。自爱才能爱人。女大学生要学会爱惜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和人格魅力,使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去获得和经营真正的爱情。一个人只有独立(包括物质和精神),才能够爱他人,方能给对方自由空间,而不必总是去控制恋爱中的对方。习惯于猜疑和控制的人,总是希望通过控制对方来获得安全感,来排除因自身不够强大带来的焦虑,但这种控制所带来的安全感是虚假而短暂的安全感,很容易在恋人的反抗下破灭,所以正确的方式应当是不断积累生活智慧,不断成长,获得足够的能量来获得久远的安全感。
[参考文献]
[1]周六春.恋爱心理的培养与引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8(4).
[2]于长伟,李艳,江平,等.女大学生爱情观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2).
[3]汪雪梅,桂守才.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恋爱心理相关的大学生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