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教育心理学论文
关于音乐教育心理学论文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和分析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和学的心理活动的学科。它是一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对教音乐与学音乐的心理和大脑反应的学科。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音乐教育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音乐教育心理学论文篇一
《论音乐教育心理学视野下的初中歌唱教学》
摘要:歌唱是一种表演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的特殊音乐活动,而歌唱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为乐感的培养、情感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歌唱表演中的情感主要来源于主体音乐表演中情绪体验程度,从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视角分析,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情绪的刺激、情绪的记忆和情绪的强化三个阶段。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很多音乐家和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歌唱的作用,因为歌唱可以给人的直接的音乐感受和体验。本文从音乐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了在初中音乐课中歌唱教学是如何进行情感体验教学,提出了歌唱教学中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对歌曲内在的情感体验与表达,提高学生们的品位赏听能力,全身心的投入到歌唱之中,使其身心得到愉悦和美化,从而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歌唱教学,情感体验,情绪刺激,情绪记忆,情绪强化
歌唱是一种表演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的特殊音乐活动,在柯达伊的音乐教学体系中他将歌唱教学看作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同时很多音乐家和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歌唱的作用,因为通过歌唱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音乐旋律和曲调的美感,从而更好的体验和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通过音乐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1]学生们通过歌唱的学习和表演是实现新课标内容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涵盖心理学、教育学及声乐学,主要研究的是歌唱者在艺术表演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由于生理条件、心理状态因人而异,使得声乐教师在教学中更应遵循教学法则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这种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态变化,最终将其培养成能够独立进行声乐艺术表演或声乐教育实践的高级专业人才。
一、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新课标的第一项就指出了音乐教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这体现了音乐这门课程是一门独特的表情性、审美性的人文艺术课程。而音乐课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歌唱,在歌唱的学习和表演中,学生们能直接的感受音乐作品带来的旋律音调美,通过对旋律音调把握,才能很好的感受音乐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内涵。
音乐它是一门能启迪和表现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情感的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过程中“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面临着人格再塑造的第二诞生时期,他们的内心交织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思想。因此,这个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音乐歌唱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培养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歌唱情感的体验,可以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并能学会很好的与他人沟通、融洽相处;其次,音乐作为“教化”人的一项艺术,它可以使学生们的心灵得到净化,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再次,歌唱中情感的体验能使学生们从中享受到审美的愉悦,从而培养其更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音乐教育心理学视野下的情感体验的特质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的实现个人的修养。”[2]
相关的研究认为,“音乐的情感体验是指音乐欣赏者和表演者在进行音乐作品欣赏和实践时,将自身的内在情感与音乐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进行交流,以获得对音乐情感的认知过程。”
在音乐教育心理学这个研究领域里,将音乐的艺术情感分为三种形态:第一种是音乐的基本情感,即非喜、怒、哀、乐这些特殊化情感,它仅是一种直觉层面上存在的情感色彩,具有时间的限制性和无法控制性等特点;第二种是音乐的特殊情感,即我们常说的喜、怒、哀、乐这些带有色彩的特殊性情感;第三种是音乐中联觉引起的情感,也即说音乐活动中由联想引起的与音乐本身相关的情感体验。
那么,何为歌唱中的情感体验呢?歌唱在普通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们进行艺术实践、音乐表现的常用手段,通过人自身的“乐器”来传递音乐的情感内涵。歌唱者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切身体会歌曲的情感:首先是通过自身的听觉,感悟音乐的旋律色彩、节奏快慢、歌曲体裁等;其次就是根据文本的歌词意思来领悟和理解歌曲是革命意志、英雄赞歌或是对生活的热爱等情感内涵。
三、影响歌唱表演情感的声音载体
影响歌曲情感的表达有诸多因素,从音乐音响形态的本质上看,情感直接与歌唱表演的速度和力度有关系。
(一)歌唱表演中速度影响情感的表达
音乐的速度要稳定,不能随意变化,演唱快速的曲子时内心应该有稳定的节奏感,要做到快而不抢,否则就会破坏全曲的节奏,譬如歌曲《你们可知道》它的速度标记是Andante con molto,中速稍快一些,如果把它唱得很快,音乐显得比较轻佻,没有莫扎特式的典雅,特别在中段连接再现段前面的几句宣叙句,常常会出现抢拍的现象,所以一定要注意旋律的相对稳定连贯。而演唱慢的曲子时,应该强调流动感,要做到慢而不拖,否则就会显得沉重呆板,就会失去丰富的表现力。例如歌曲《红豆词》,它的速度标记是Andante―行板,也应该较缓慢,在缓慢中融入气息的流动感,才能唱出那种哀怨的、如泣如诉的情感。
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在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中,往往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歌曲中某些音的时值会被他们不同程度的延长或缩短,有些长时值的会被演唱的更长,短时值的被演唱的更短。这主要是歌唱者们对歌曲有主观个性和有意义的把握。
当然,对于一个杰出的音乐表演家来说,速度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极其活跃的变量,哪怕是在演奏或演唱最为严肃的音乐作品时,他们对速度的把握并不完全对照乐谱,而是会站在乐曲的全局来宏观把握速度,根据自己对歌曲所表达意境和内涵的理解来进行相应的速度变化,因此,每个音的实际速度变化非与乐谱中的实际速度不太一致,甚至非常频繁和剧烈。
(二) 歌唱表演中力度影响情感的表达
歌唱发声的力度变化是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力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强弱对比和起音发声的力度控制上.我们知道,任何一首作品都不可能从头到尾采用相同的强度,失去了力度变化,声音会显得十分机械和呆板,歌曲所内涵的情感意境就无法正确的表现,让人感到单调乏味。歌唱力度变化的意义如此重要,那么影响力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音乐力度变化有时体现在逻辑强弱关系的变化方面,如有节拍位置决定的固定强弱关系;有时体现在节奏强弱关系的变化上,如切分节奏的节拍重音与节奏重音形成的强弱关系;有时体现在语言力度强弱的变化上,如为突出语言意义人为造成的语音力度变化;有时体现在音程,和弦,音型,调式等音乐因素张弛关系的强弱变化发面,如大三和弦明亮给人强的感觉,小三和弦暗淡给人弱的感觉等诸如此类的强弱感觉关系;有时体现在语气和情感情绪的强弱变化方面,如由情感,语气引起的语音力度强弱的感觉;有时会体现在规定的力度记号的强弱变化方面,如音乐作品出于表情需要,在创作阶段由作曲家以书面符号形式设定的音乐强弱关系等。上述许多歌唱音响的力度关系,并不是由单纯的音强等级变化所引起,但毫无疑问,它们都会以各自方式影响着歌唱的艺术表现。
四、从音乐教育心理学视野下的角度来探讨歌唱教学的情感体验策略
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音乐教育的主要效应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多少,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顿悟等的情感层面上。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音乐的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撞击和情感审美。所以在音乐教育中要牢牢把握情感审美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情感,特别在接触具体的歌曲时要培养学生发现美、辨别美、享受美的能力,即使基本技能的训练也要有美的因素的渗透其中。同时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歌唱情感,善于用歌声表达和表现美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美感自然就会提高,并且乐意在美的环境里学习活动,这无疑将会促进良好的课堂歌唱教学环境的建立,使歌唱学习与课堂教学环境形成和谐的统一。那么,在初中的音乐歌唱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讲解了如气息、声带振动、共鸣、咬字吐字等相关的歌唱技能方法后,就要在如何恰当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上下功夫。那么,从音乐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如何来实施歌唱中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 对学生进行情绪上的刺激
情绪刺激,即是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官上的欣赏与认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课堂上教师们只有让学生们多听即将要教唱的作品,通过听觉感官上的刺激,使学生对歌唱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能真实的感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歌曲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会感染着学生们的情绪,使他们的情绪随着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甚至学生们的情绪会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形成共鸣,从而使他们进入某种情绪状态。初中音乐课歌唱教学中,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也即用音乐的实际音响来刺激学生们的听觉,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与体验。所以,音乐教师在教授学生们歌唱时,可以先让学生们提前感受歌唱作品中的情绪,除了直观的听觉刺激之外,还可以通过外化的姿体动作来给学生们形成视觉上的刺激。
情感因素在歌曲当中主要由歌词、体裁、结构这三个要素决定的。其中歌词是以文本形式来呈现,属于隐形的情感要素;体裁和结构等相关的音乐语言符号所呈现的音乐情感属于显性情感要素。在进行歌唱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听觉体验直观的把握好显性情感要素,同时更要体验其内在的隐性情感要素。
如教唱《长江之歌》时,在进行歌曲的有关背景知识介绍和引导之后,然后播放歌曲,欣赏音乐的材料,用实际音响来刺激学生们的听觉感官,让学生们根据旋律线条和节奏的舒缓程度直观的体验歌曲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情绪。通过视听,同学们初步感受到《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的气势磅礴,宽广宏大;当学生对歌曲中的显性情感要素有了初步的体验后,教师就要向学生讲解歌词,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朗诵歌词,发掘歌词的深刻内涵,在朗诵的过程中去体验音乐的隐性情感因素。
(二) 激发学生的情绪记忆
何为情绪记忆呢?
情绪记忆又叫情感记忆,以过去生活经验为主体,保存在人脑中的某种强烈或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来自主体对其所经历过的某种情境或事件的感知。情绪记忆依赖于主体对过去生活经验的情绪体验和最近新接触的情景体验或刺激,它可以是一段特殊的经历,也可以是一首音乐作品情绪的刺激。学生们在面对特定的声乐作品所呈现的情绪内容时,这种情绪内容就激活了他在生活中过去相应的情绪体验,并会以这种情绪体验为前提来恰如其分地解读和表达歌曲中的情绪和情感。
如教师在教唱《踏雪寻梅》这首歌曲时,老师播放了音乐让同学们初步欣赏和体验歌曲所带来的情绪刺激,学生们在情绪刺激的阶段主要体验到的是《踏雪寻梅》在情绪上总的特点――兴奋、愉悦。情绪刺激完成之后,教师又将音乐播放一遍,让学生带着思绪和问题聆听,同时引导学生们回忆和想象自己类似的赏花经历或雪中寻梅的情景,促使学生感觉自己放佛身临其境,这样的情绪记忆就更容易使学生体验音乐抒发的情感基调,学唱起来也能更好的把握歌曲的主题,并能声情并茂的将歌曲演绎完整。
总之,情绪记忆在歌唱学习和表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有了相应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记忆,才会准确的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和情感内核。反之则无法领略作品内在的、深切的、真诚的情感。
(三) 对学生们进行情绪强化
何为情绪强化呢?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强化,一般指影响有机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反应可能性的力量。”[3]那么怎样进行情绪的强化呢?
首先,情绪强化不可能对多种情绪同时进行强化,而应有计划、有侧重、有针对的根据歌曲所蕴涵的情绪和表演者的情绪记忆特点分类进行。在歌唱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时而进行这种情绪的体验,时而进行那种情绪的强化,而是要以一种稳定的情绪表演形态呈现。如在教唱《踏雪寻梅》这首歌曲,新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拓展,将有关赞美雪、梅的歌曲如:《沁园春・雪》、《我爱你塞北的雪》、《红梅赞》、《梅花引》等等,通过欣赏这些歌曲来强化学生们类似的情感,使学生们正确的体验到了相应的情感的同时,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情感体验。
其次,歌唱中情绪的强化必须以一定的时间和次数为基础。如果强化的时间和次数太少,学生们在情绪体验的广度和深度上很难形成情绪刺激和语音运动的联结。因而,音乐课堂上对歌曲作品的情绪体验要进行多次的强化和巩固,已形成学生们的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情感体验。
第三,歌唱中的情绪强化还应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即音乐训练中同一类型的情绪体验最好连续不断的出现,以便学生对某一类型的情绪体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感受。
结语: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们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而情感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其在审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所以在歌唱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歌唱技能的教学实践,更要注重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们去体验和表现歌曲的内在思想情感,激发他们富有感情、声情并茂的歌唱。通过情感体验的歌唱的学习,使学生们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由此可见,情感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点。(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潘露洁. 关于初中歌唱教学“情感体验”的思考与探索[J].2010.5
[3]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92
[4]郑茂平 主编.江琦 副主编. 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
[5]向章元.论歌唱教学中情感的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201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音乐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