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有关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已蓬勃开展,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热点。因此,全面了解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积极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一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摘 要】本文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已有研究,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相应的教育原则,据此提出了可行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特别是初中生家长,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正在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大家关注。
一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
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参差不齐。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角,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中,利用班会课或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及时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此因素。
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面。
二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根据对已有研究的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1.普及性原则
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心理上的关怀。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发展性原则
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3.包容性原则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要多一份耐心。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4.活动性原则
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增加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的设计需要紧扣主题,趣味性强且具有思考性,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领悟成长。与此同时,活动需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5.指导性原则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出现成长的烦恼较为集中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导性建议。此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重要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带有一定的指导性。
三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手册等形式进行。
1.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进行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绝大部分学生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专题讲座
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
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
4.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团辅中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达到积极参与成长的目的。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5.科普手册的编制
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手册发放给学生,内容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