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心路成长历程为主题的论文(2)
以我的心路成长历程为主题的论文
以我的心路历程为主题的论文篇二:《我的心路历程》
摘要:我,一个缺少父爱母爱的遗腹子,在无爱和贫穷的自卑阴影中深深隐藏了真实的自我。在一次作文竞赛获奖的激励后,我开始变得乐观而自信。然而,一次错误的婚姻再次将我抛入谷底。此时已心智成熟的我不仅坚强面对这一打击,还对异常心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有志将心理咨询作为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我;心理;成长
回首三十年的心路历程,虽然充满艰辛和坎坷,可它却是我人生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它教会我如何用执著和坚毅去面对人生,如何用宽容和善良去爱别人,如何用自己成熟的心智去帮助更多心理上需要帮助的人。
我的童年,没有像大多数孩子那样是躺在父母的臂膀中,在呵护和亲情中长大。在我还未出世时,一场意外夺去了父亲年轻的生命。我的家庭开始承受着天塌地陷的打击。个性软弱的母亲无力解决三个年幼孩子的温饱,只得拖着尚孕育在腹中的胎儿(那就是我)与性情暴躁,心胸狭隘,四十岁未娶的继父结合了,期望在那个灾荒年代家中能有个男人重新撑起一片天,使她的孩子们能够存活下来。记忆中,饥饿、皮带、血泪、大小便失襟充实着我整个童年。
母亲是信佛的,她常常跪在佛主面前祈祷佛能保佑她的孩子尽快结束这灾难般的生活。她以宽容和忍让对待身边每一个对她友善或不友善的人们,试图用虔诚来打动父亲的每一次恶念行动。我想,在我的身上受母亲的影响是最重的,一直以来我都是以宽容、善良、大度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那时我并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从喜欢我的老师和长辈那里得知我是一个非常热情、善良、正直的好孩子。我为因此得到大人的赞扬而沾沾自喜:原来,我这样做很好!
但是我与母亲的逆来顺受又不尽相同,在我的身上又带着一种很叛逆的性格。虽然我不能和父亲在家中的暴虐强势抗衡,但是,在我六岁那年,我却以抱着衣服离家出走和一次次的自杀来抗争,企图为自己争取一个孩子眼中的平等和权利。遗憾的是,我的这一系列行动并未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随之而来伴随的总是更大的不幸。
小学三年级时,我的语文老师——陈老师用温柔开启了我尘封已久的心灵,用爱心撩开了我遮在脸上的黑幕。她不嫌我脏不嫌我丑,给我梳头替我洗衣服,那就像是晨曦中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潮湿灰暗的心房。我听到了生命中第一次鼓励。从此我开始学会对老师微笑,对他人微笑,对生活微笑。
在青春期,我交到了两个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并且对我影响最深的朋友。我和她们日益深入地交流各自对希望、理想、目标的看法。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和他人结成真正相互关心、息息相通的亲密关系。我发现原来隐秘的思想和对未来的看法是可以和朋友一起分享的。在与这两个闺中秘友的畅谈中,我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被人关心被人理解的幸福感。
我想找到自信,做自己生命的主宰者,缘于一次特殊的作文课。初中一年级时,老师安排了一篇作文《我想对XX说》。当时我只是凭自己的真情实感将压抑了许久的积怨一泻而出。没想到,老师却告诉我:他是满含着热泪读完我的作文的,而这篇作文是他迄今为止所教的学生中写出的最打动人心的一篇。
这句话影响了我整个生命,它让我的生命从此看到了自我的光彩。这句话迄今仍仿佛字字在我耳边回响,让我明白:原来我也有机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最优秀的人。从此我喜欢上了写作文。随后写出了一篇篇让老师赞扬,让同学羡慕的优秀作文。在学校组织的作文竞赛上我独占鳌头。我的自信也在一次次荣誉中渐渐抬头,它就像照亮黑夜航船远行的灯塔,不在乎大海里还有多少暗礁和险滩,只是执著的向着希望的目的地驶去。
在我的人生观发生变化,重新建立新的模式时,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重大挑战。虽然繁重的家务劳动、恶劣的家庭环境并没有泯灭我对理想的追求,但是当我高考结束后拿着远离家乡的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继父却阻止我继续求学的路。还要不要继续上学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问题。一定要离开家!一定要上学!!——一种想要挣脱家庭禁锢的反叛情绪越来越强烈。在当时思想还处于半成熟状态的我,抓住了继父爱面子这一特点,请来喜欢我的几位老师和继父的几位朋友,轮番劝说他让我继续上学。这才让他承担了继续供我上学的“责任”。我在与继父的一次次抗争中终于赢得了一次胜利。但是,学费一共需要5000元,继父却以家中无钱为由,只给了我2000元的学费,以期让我知难而退。然而,我强烈地渴望上学!!!看到我的处境,我的班主任给我借一千,校长给我借两千为我筹齐了剩下的3000元学费。带着这沉甸甸的5000元,我开始了远离家庭的全新的生活经历。
此次经历,我想对我是启迪心智的。让我明白,假如生活对你紧闭大门,这就需要我们去积极寻找打开大门的钥匙,而不是坐等命运的不公,把人生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限的感叹上。“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要想成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嫌晚”是我在日后和朋友交往中最常用的一句话。
大学生活对大多数同龄人来说是浪漫和快乐的,而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充实和锻炼。我经常会为下一个月的生活费而奔波,为下一期学费而发愁,但挣脱了家庭禁锢的我又是快乐的。在大学里,我拜读了大量名人传记,研究了多位名人的成功的人生经历。阿拉法特与我有着同样不幸的童年,全靠自身努力在一次次民族战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名扬世界的民族英雄。他的经历深深激励着我努力向前。在大学里我珍视我的每一种感受,把积累的各种经验分享给我的同学们。在同学们的羡慕和鼓励中,我的自信迅速飞涨,性格也由缄默逐渐向开朗、活跃、幽默、大方改变。善良、真诚、坦率、助人为乐、富有同情心的口碑让我的人际关系向多层次发展。
可是,继父刻在我心里的阴影,却阻碍着我向异性敞开心扉,曾经我渴望做一位与佛为伴的修女。我逃避着一切可能给带来的伤害。
整个中学和大学时代,我的人际交往仅限于几个要好的女性朋友。直到参加工作后,办公室出现了一个风趣、幽默、聪明小伙子,我的人际交往模式才被打破。在他理解、信任和呵护中,我慢慢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异性都那么可怕。他的出现,就像是一剂抚慰伤口的良药,让我把畏惧的伤口渐渐缩小。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这伤口太深,需要很长时间去慢慢抚平。两年后,他失去了耐性而转身离开,我才发现自己其实可以接受他了,然而这一切已无法挽回。
以我的心路历程为主题的论文篇三:《我的辅导员心路历程》
摘 要: 基于满足自身的一些心理需求――对成就感的渴望和价值感的追求,辅导员就可能会在工作中不自觉地出现完美主义倾向,不能容忍失败,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而当通过努力后无法使问题圆满解决,无法做到人人认同时,内心就容易产生一种无能感和挫败感,继而陷入自卑、沮丧的消极情绪之中,这些情绪的积累容易导致身心疲劳,削弱工作热情,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心理枯竭。所以,辅导员必须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正确看待并及时解决自身的心理、情绪问题。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情绪问题 心路历程
大概是在我刚工作半年时,曾度过了一段失落期,那段时间可谓是我人生的低谷,从身体到精神都精疲力竭,每天都深感烦恼、焦虑,觉得自己已经被工作和生活摧毁了。从表面上来看,我拥有了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渴望拥有的许多美好东西:关心我的家人、呵护我的爱人、理解我的朋友、一定的学历和相对稳定的工作,我原本应该满足,但为何还出现如此悲切的心态?值得庆幸的是,我的状况在慢慢好转。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心理健康咨询方面的东西,它们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心理分析和建议,让我逐渐理解以前被我误解的许多信念,当我意识到它们的错误后就设法将它们变得更具有建设性,这样很快我又可以享受我的工作、生活了。在这之后,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许多有关心理咨询方面的书籍来阅读,而且还负责了学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这样,从理论到实践,我提升的路远比下滑的路要迅速、有趣得多。如今,我报名参加了与心理咨询相关的专业培训,我有信心,过不了多久,自己就能在高校心理健康咨询这块工作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这一路走来,感慨颇多,所以,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路历程。
一、挑战错误观念
如果把100看作心理健康的最高值,那我们一般是处于1到100之间的某一点,任何人都永远达不到100,因为完美根本不存在。但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心理情况,我们几乎都能估算出自己在心理刻度上的指数,因为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问题都直接跟自我评估中的某种不足相对应。
有种错误的观念是:我应该通过取悦来得到他人的认同,尤其是那些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人――比如我的学生。每当学生感到愤恨不平,在背后不断抱怨甚至埋怨我时,我就认为自己一定是做错事了,侵犯到他们的利益了,却没有意识到或许他们在试图传递一些信息给我,每当这个时候我的自我评价指数就会下降,我会这样想:我这个辅导员实在是不称职,学生已经对我失去了支持与信任,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千万不能再让他们如此感觉我了,因为我实在没法忍受他们如此对待我;而当我发现自己对于学生的价值与意义,在学习与生活中对他们的帮助,他们对我的需要时,我的自我评价指数又会上升许多。就这样,自从开展学生工作以来,我就密切地窥探学生的脸色及对我的态度,以判断自己的行为。
于是,我的自我评价指数便时升时降,我也就这样不断地观察着、揣测着,由此来判断着自己的价值。有些善意的同学转述了他们的一些同伴对我的评价“太伪善”、“不真实”、“做作”,学生的这些评论已经很好地暗示我并未达到他们每个人的标准,这让我感到双手冒汗、难过、焦虑。我发现自己不能想象这些,因为我的内心会因此而备感失落,甚至会由此而怀疑自己的善良,我会焦虑不堪。我把这些话再三琢磨,反复掂量,思考着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二、质疑生活信念
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许多人也许会像我一样经常不假思索地说:“我不能忍受……”比如:有学生对我不满了,我该怎么办?这种情况让我觉得难以忍受。但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博士强调:“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我们不能忍受的,我们只是认为自己不能忍受。”自从看到他的这句话后,每当我陷入令人不适的事件和情境时,我就意识到,证明自己忍受不满的一个机会来了,这样,我甚至能够因此变得自信而坚强。同时,我将“我不能忍受”的想法转变为“我可以忍受”,这样,负面的形势就变成积极有利的了。通过这些,我也极力向自己证明:我不需要刻意地去获得学生的认同,不需要存心去取悦学生。如果确实做到如此的话,我能够忍受他们的不友好、不赞同,甚至是完全抗拒。这样反而使我在做辅导的过程中变得更坚强了。作为学生辅导员,我们需要知道,在学生工作中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忍受的,可能你当时会觉得尴尬、失望、愤怒或者其他,但事实证明我们能够忍受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情况并且想办法克服它。
三、直面人生缺憾
如果一件事情值得去做,那并不是要求你做得尽善尽美。这是我在从事学生辅导员这个工作后才慢慢认识到的,而现在的我不需要完美无缺。对于刚接触工作的我,能做好学生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能做好学风建设工作,能做好扶贫助学工作,能做好学生的评奖评优工作……对我来说就已经很有意义,我并不需要去符合每个学生的要求。现在,在我的办公桌旁贴有一张字条:“有勇气做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当我对自己高标准要求时,对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同样要求,但事实上没有人能够完全达到我的标准。所以,我也经常因为学生的行为而感到失望,我的理由是:我在试图变得完美,他们也应当如此。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我知道了,我无须完美,他人也无须。我明白了,我的工作成绩并不体现我个人的全部价值。因而,我更能够接受自己某些工作做得不完美,这并不意味着什么。
四、接受真实自我
我慢慢地发现,一个人越喜欢自己也就越喜欢别人,这也是一个增强自信的原则。我希望能够享受与更多人的融洽关系,而越认同自己,便越能够欣赏和接受他人。辅导员只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就能和他们融洽相处,但真诚并不意味着不必要的坦白,同时还要伴随着爱的关怀。我和学生分享我的经历、感受,甚至是错误都会让我感觉很舒服,我也知道自己正在冒险打开自己,但同时我也因此而逐渐被学生接受。有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不赞同我,有学生也会对我不满,但是他们仍旧在接受、欣赏,并且肯定我。
在这之前,我在他们面前很少坦露自己,因为担心会有被拒绝的危险,但现在我明白,即便当我向他们述说什么时也会冒着令他们不快的危险,因为这永远是一个冒险。再到后来我就勇于如此冒险,敢于坦露我的不完美。在这之后,我经常发现,自己仍和以前一样受欢迎,然而事实上,我和我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以前更好、更亲近。如今,我发现自己已经可以大胆地向学生倾诉了,要知道这种感觉是多么美妙,而且他们会因此而更理解我和我的工作。同时,当他们中有人知道我的劣势和缺点后依然喜欢我,我的自尊心也因此而增强。在这里,我并不是建议向每个学生倾诉我的每一件事,那样做是会让人厌倦的,但是我们确实可以和他们中的一些人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明白这点后是非常激动人心的。
成为高校学生辅导员一年来的心路历程让我认识到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所从事的学生工作之间的密切关系。辅导员在个人工作与生活中会经历许多的矛盾与冲突,在个人成长的生命历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未曾探索过的内心障碍,相应地也会产生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如果辅导员将自己在生活中的这些未曾处理的负面情绪带到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来,就有可能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伤害。所以,当辅导员在面临这样一些情绪困扰时,也就是我们需要做点努力解释这些情绪的好机会,如果我们一味否认自己的感觉,则又如何在面对学生时鼓励对方开放地表达感觉呢?因此,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应该学会应用各种方法调适自己,只有本身的个人生活和心理状态良好了,才有足够的心理资源去支持助人行为。
五、结束语
是我那群最可爱的学生促使我走进了心理健康与咨询这块领域,为此,我一直非常感激他们,这在我的人生路上是一个真正的突破。生命中遇到了他们,让我有勇气去尝试着做我自己,让我了解到自己属于神经过敏的人,但同时又使自己相信,尽管如此我仍是正常的。从此,我开始了人生崭新的一页,开始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去做一个完美的人,也了解到我们不少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些神经质,但我们仍不失为优秀的人,这个观点一直伴随着我,让我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疑虑。
参考文献:
[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S.Cormier.B.Cormier.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上册)[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4]钟友彬.现代心理咨询.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4.大一德育论文范文
5.心路历程精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