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原理的应用论文(2)
心理学原理的应用论文
心理学原理的应用论文篇二
《浅析身边同学逃课原因及对策》
摘要: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是美好的,然而,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逃课”现象却成为其中的污点,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变得单调,甚至出现了“逃课族”,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本论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结合自身经历,浅析当代大学生逃课的原因,通过对身边逃课同学的了解,找出共性特征所在,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分析出了应对逃课的方法,为减少逃课现象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逃课 心理原因 应对办法
经历了“十年寒窗”的苦读,熬过了“黑色六月”的炼狱之后,我们早已升入了理想的大学就读,成为令人羡慕的“天之骄子”。对与我们来说,大学生活是人生辉煌灿烂的一个阶段,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将令人终身难以忘怀。作为
十多年来披星戴月,废寝忘食般的学习生活终于结束了,一直以来绷紧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过自己的时间;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过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教;我们恰好又处在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年龄。我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渴望刺激,甚至标榜另类,我们一直认为上大学就是来享受生活,于是“逃课”成了一种时尚。我们一次次地从课堂上逃走去完成自己未完得事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寻求自己所谓的自我,并且还心安理得地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有的同学说:“上这种课太没意思啦!这个老师讲课讲得太差,还不如自己去学”、有的同学说:“我们部长(学生会、分团委等)交给我许多事情做,上课就会耽误的,索性逃课”、还有的同学说:“今天出去逛街,就不去上课啦”„„我们在为自己的逃课制造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甚至当我们逃课时,我们还用这些理由来安慰自己,久而久之,逃课成了一种心安理得的习惯,“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六十分万岁,多一份浪费”的心态令我们再也无心听课,不到逼不得已(老师
上课要点名或者要讲期终考试的重点内容)绝不上课,就这样,我们陷入了逃课的恶性循环当中,逃课!逃课!再逃课!
走在农大的校园里,随便问一个大学生是否逃过课,很多同学都会作肯定回答。确实,逃课是时下大学里最普遍的一种违纪现象,我们在神圣的求知殿堂里,逃课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这折射出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某些问题,不禁引起了我的深思:逃课现象层出不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根据自身逃课经历,所在大学的实际情况,阅读相关资料和自己所掌握的心理知识,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身边同学普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从众、攀比、侥幸心理
上大学将近一年的时间啦,自己也逃过课,身边的人几乎都逃过课,有的更是节节必逃,那时大家常说“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记得第一次逃课的时候,自己胆子很小,害怕被老师发现,身边的同学就安慰我说没什么事情、老师不会发现的,看身边的同学逃课都没什么事,自己也盲目地跟着逃课,可以看出我们都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侥幸心理,总以为逃个课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身边大多数同学、朋友不以逃课为耻,反倒引以为荣,互相比起来了,看谁逃课逃得多,看谁挂科挂得多,大家还不亦乐乎,攀比心理很强,找不到正确的心理方向。
(二)身边多数同学缺乏自我约束力,自制力差
大学生逃课现象,折射出学习态度不端正、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缺乏自制和自律能力,身边许多同学自我约束力差、价值评价失衡、理想渺茫是导致逃课现象的重要因素。一些同学没有适应大学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心态没有好好调整,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变得颓废。这些“逃课族”常打牌、喝酒、谈恋爱等等,来消磨本该上课的时间。
(三)身边部分同学心理脆弱,自卑心理浓重
面对日趋激烈的学校、社会竞争,面临着生活、学习的剧烈心理冲突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人难以喘息,使这些缺乏经验的同学感到困惑、焦虑,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心理,产生自卑心理,从此,这些同学开始自甘堕落、不求上进,不务正业,花天酒地,逃课成为家常便饭,久而久之,逃课成风。
(四)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我个人认为,这是导致“逃课风”盛行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数同学不知道自己上大学到底干什么,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美丑颠倒、善恶不分,不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参加各种活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被这些人表现的淋漓尽致。拿我身边的例子说,几乎每个寝室都有电脑,几乎人人都有电脑,可是用来干正经事情的却很少,多数都是玩网络游戏,看电影听音乐,还有一些人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便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称王、称霸,活得非常虚幻,总之,这些人大多都缺乏乐观的生活态度,缺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五)过于追求自我,主张自由主义
我是一名90后,我身边的多数同学也都是是90后,还有一些事80后的尾巴,我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渴望刺激,甚至标杆立异,不喜欢受约束,所以屡屡逃课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强调自我,万事以自我为中心,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倔强、任性,几乎很少能听进别人的忠言、建
议,面对繁杂的大学生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面临严峻的社会竞争,我们渐渐懈怠啦,我们逐渐无能为力啦,我们选择逃课,去逃避琐碎的生活,去解脱自己。
(六)存在厌学心理,缺乏兴趣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我身边的多数同学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不愿意听课,认为有的课程太枯燥、太无味且无用,根本不值得去听,对老师不感兴趣,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更不喜欢甚至讨厌老师,一些同学产生了厌学心理和许多不良情绪,相对于上课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逃课是一个解脱的好办法。
(七)学校管理松懈
我所就读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一所省直属农业类高校,教学环境较好,师资力量较强,我个人认为,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是比较松懈的,尤其是考试制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都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大家都是到期末考试了才临阵磨刀,觉得上不上课都不会挂科。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产生逃课的几点原因,那么,面临着“逃课”这一巨大难题,我们该怎样应对呢,接下来,我将根据自己的见解和相关心理学知识,提供一些解决大学生逃课的途径和应对办法。
(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教育。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大学生也应该认识到逃课对自身的危害,避免急功近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力,还有就是,我们学校12—13号楼的心理咨询中心应该发挥巨大作用,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做心理辅导,改变学生的厌学心理及厌学想法,年级的辅导员、班级的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
(二)加强学生的学习、生活观念教育
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转变学习、生活观念,引导学生理性认识逃课现象。面对大学生巨大学习、生活压力下的逃课行为,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生活规划,树立正确与积极的生活、学习、工作观念,减轻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压力,适当激励,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我。正确对待逃课,防止学生盲目追求逃课现象的产生。
(三)进行教学管理与考试制度改革
我觉得,我们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上课,乐于上课并有所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老师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教师授课的充实性与生动性,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授课内容要与社会紧密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校应改革不合理的教学体制,采取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宽进严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建立大学生逃课的监测评估制度,改变以点名为主的监督方式,转变到吸引学生上课的兴趣上来,防止学生隐性逃课。此外,要坚持大学考试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大学教育不是考试教育,考试只是一种督促学生学习与巩固的手段。大学考试应该不拘泥于笔试、更不能拘泥于书本,而注重于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彻底改变学生的考前“突击
思想”,对于一些公共基础课,要加强考试、教学分离力度,要通过合理、有效、科学的考试制度和考核方式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做到“选好材,育好木”,建立一个长远的机制
我根据对目前高校的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表面上看是学生个人的问题,而从实质上看,缺是个社会问题。当今高校普遍存在逃课现象,而且越来越严重,针对大学生逃课原因的多样性,我想,我们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应该注重招生、学生培养系统性,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做,做到“选好材,育好木”,才能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教育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事情,必须把大学生教育当成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很好地解决大学生逃课的问题。
以上,是我个人针对解决逃课的主要的心理对策,希望可以为解决逃课现象提供一些帮助。
逃课现象依然严重,我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也是有限的,今日所写的论文,只是一个浅析罢了,不能从根本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希望全社会尤其是高校,都能够重视逃课问题,尽快遏制这种现象,俗话说:“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从这一观点来说,遏制逃课有利于青年人的发展,更有利于祖国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霞;《大学心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2】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九州出版社 2007.1;
【3】杜志丽;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原因及对策;新余高专学报;2005年08期;
【4】李健铁;从心理学角度看高职大学生逃课;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9期;
【5】黄志国;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因素浅析;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12期;
【6】黄彬;大学生逃课的社会成因及矫治;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柯羽;高校学生逃课行为的理性思考;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王瑶;新生逃课心理分析及对策;高校辅导员学刊;2006年06期。
心理学原理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