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2)
浅谈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
浅谈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篇二
《浅谈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
摘 要: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我们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为幼儿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关键词:培养 幼儿 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正常的心理健康的表现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它的发展取决于周围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以及良好的教育影响。[1]
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呢?
一、创设良好环境,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
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环境。它们是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欢乐,被尊重,为集体所接纳,自尊、自信,获得成功,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变化。
如:新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与之分开时,会经过或多或少的分离焦虑。表现为经常哭闹一阵,部分幼儿看到别人哭他也哭、别人笑他也笑,情绪不稳定。这时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一些色彩鲜艳,材料轻软、安全的布娃娃、绒毛小动物等玩具,在活动室里贴上幼儿与家长的照片,开设多个“娃娃家”活动区等,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幼儿,帮幼儿穿衣服、脱鞋子,以动作、表情等各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爱抚,增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教师们共同营造温暖、关爱的良好环境,使幼儿身心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情绪越来越好。所以说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是满足幼儿需要,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
家庭是幼儿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环境健康,而家庭环境不好,也是不能说幼儿心理发展有了健康的环境。因此要想幼儿心理健康,除了教师努力外,家长也同样需要努力。而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在许多方面需要家长的长期配合和支持。再者幼儿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只有父母懂得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进而给小孩心理施以健康的影响。
二、发挥游戏功能,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实践中,我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爸爸、妈妈、孩子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地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去买菜、妈妈给孩子喂饭、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去公园等,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发展了幼儿语言,又使得幼儿心情愉快。
三、教学活动中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
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拾落叶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学会感恩,学会分享,感受合作的快乐。
四、坚持正面引导,使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渗入了主体本身的情感和意志活动。幼儿自我意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成熟、不稳定。教师应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首先,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经验及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并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营造平等、宽松、支持的心理环境,多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地指导幼儿,使幼儿表现得自信、主动,容易获得成功。
其次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幼儿。如:利用入园、离园、家访、开放活动等时间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日常活动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幼儿能正确的自我评价,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五、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幼儿的早期教育很重要,我们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点,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为幼儿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指南》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团体训练》《个体辅导》
浅谈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