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相关论文
目前,我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孩子的发展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研究的焦点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相关论文篇一
《课外阅读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价值》
摘 要: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智慧发展的钥匙、促进学生学业成绩优异的条件、扩展中小学生人生经历的途径与进行心理保健的重要工具。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中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让中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发展;价值
一个善于阅读的人必定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一个善于阅读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一个善于阅读的国度也一定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发展潜力的国度。当今经济发展强国——美国,拥有数量众多的图书馆,日本人、法国人、英国人和以色列人都有阅读的习惯。温家宝在考察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时意味深长地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为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要重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力宣传课外阅读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价值,让中小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这是我们教育者的使命之一。
一、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钥匙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托尔斯泰也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这两位名人的话是千真万确的。中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看起来是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却是学生心理和古今一切民族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是学生大脑发展接受最佳刺激的过程。人的智慧发展需要丰富的知识营养和最佳的刺激,这种丰富的知识营养和最佳刺激,最好的来源就是广泛阅读。阅读既能丰富知识,又能促进大脑神经系统的良好发育,它是学生“智力生活”的基础,是学生智慧发展所必需的营养品,没有这种“营养品”,智慧的花朵就会慢慢地枯萎。课外读物内容生动有趣,变化多样,通过拟人、幻想来表达中小学生的生活世界,这就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丰富联想、促使学生不断按照书中提供的线索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阅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国语能力。美国科学家森·奥科纳博士对40万学生、工人和干部进行测验,然后得出结论: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大小同国语能力是成正比的,国语的能力同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是成正比的,在任何领域里,国语能力与成功之间都有惊人的密切联系。语言能力是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要想提高智力水平,就要发展语言能力。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迅速地提高语言能力、扩大词汇量。词是思维的工具,而阅读则是思维材料的供应仓库,阅读对于大脑的益处就像体育锻炼对于身体一样不可缺少,它是智慧发展最好的“体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
二、课外阅读是促进中小学生学业成绩优秀的条件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广泛阅读是学习好各学科的基础,它能促使学生学业成绩优异。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业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他们都读过很多书籍。其中,《十万个为什么》《我的精神家园》《贾平凹散文选》《生活的艺术》等是他们普遍爱看的书。有的教育者不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认为学生看课外读物是看着玩的,看多了会分散精力,影响在校的学习。还有的教育者认为,学生只要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掌握好,考试成绩优良,就可以了。当然,学生首先要学好课堂上的各门课程,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阅读课外书籍和学校的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有不少课外读物可以说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补充,如《趣味数学》《物理在家中》等,学生看了这样的书,不但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现在高考特别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考分普遍高。
科学家与艺术家,往往在中小学时代就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因从中偶然得到的感触或启迪而立下的志向,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达尔文在学生时代,借到了一本名叫《世界奇观》的书,他一连读了几遍,爱不释手,幻想着有一天能到书中描述的地方实地考察,后来,他果然实现了自己的伟大理想。课外广泛阅读,开阔了知识视野,使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三、课外阅读是扩展中小学生经历与交往的途径
宇宙苍茫,海洋浩瀚广阔,世界上的事情是如此的繁多复杂,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的短暂。所以,人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要去经历,即使经历的事情往往又是不可能重复的,有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感叹道:“人不能够从80岁向1岁活,人如能从80岁向1岁活的话,那么二分之一以上的人类都可以成为伟人。”遗憾的是人生没有这种机会,当人犯过错误,走尽了弯路,经验丰富之时,人已进入了中晚年。那么,学生怎样才能最简捷地获得人生的经验,多快好省地扩大人生的阅历?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读书。阅读能在大脑里展现大量的再造想象,这些感受与过去亲身经历的感受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几乎是一样的。人的大脑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现实经历的感受与想象中的感受难以区别。让学生大量阅读就能丰富人生的经验,增添生活感受。阅读永远是拓展各种经历的基本工具之一,它又是一种交往方式,通过阅读能使学生与古人、与现代各国人、与未来人交往,扩大学生的眼界,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特别在书中,与伟大人物沟通与交流,对中小学生颇有收获。如阅读伟大人物的传记和回忆录之类的书,这些伟大人物就会告诉学生如何去学习、去生活、去奋斗。伟大人物的苦难及喜悦、情绪的起伏、爱憎的交织、事业的成败,都会给学生一种启迪,从伟大人物一生的坎坷和光辉的历程中受到教益,理解人生与社会,有利于学生人生的成功与幸福。
四、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心理保健的工具
鼓励学生阅读,就是让学生早早进入纯洁、美妙的图书世界,学生生活在图书的天堂之中,就会其乐无穷。如学生在阅读童话的时候,常常被曲折、清新浅显、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与自然拟人化的描写所吸引,为童话世界的美妙与乐趣而喜悦、激动。学生快乐地乘着阅读之舟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与冲浪,在阅读的大海里,冲刷心灵中的烦恼。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和古今中外的英雄豪杰亲切攀谈,欣赏他们的音容笑貌,也可以与科学家、艺术家促膝而坐,娓娓倾谈,倾诉心中的挫折。阅读使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乐趣横生,充实而愉快,促进了心理健康。特别是正当青春期的学生,经常坐立不安,感到生活百无聊赖,在学校学习单调无味。如果这时学生能够阅读一些好书,沉浸在五彩缤纷的书的世界里,就会感到人生丰富、充实、美好。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才能得以保证。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相关论文篇二
《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探讨》
【摘 要】当前,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小学音乐课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如何呢?为了探索这一问题,本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本人所教小学音乐学科实际入手探讨,分析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出小学音乐教育中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策略,为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生;心理健康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认知方面的特点
小学生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客观事物的能力。即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小学生认知心理受其年龄特征影响兼备稳定性与可变性、年龄阶段的共同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点。
2.小学生个性特点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我评价逐渐有自己独立见解的能力,对于自己的缺点很难看见,侧重评价自己的优点。处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明显要求摆脱父母及老师的控制的想法,但总体上还是缺乏果断性。其次,情绪控制力增强,从幼儿初期喜、怒、哀、乐全表现在脸上,随年龄的增长发展到自控能力逐渐形成的阶段。
另外,小学生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与同学伙伴的关系、学习成绩的优劣、都会影响到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教学中不同学生反映不一样的欣赏个性:有的小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某种情景、事件、人物去进行联想、想象;而有的学生欣赏音乐时,比较在意情绪的感受如作品是愉悦、悲哀、愤怒、还是忧伤,情绪的体验是其欣赏的起点;而对于音乐表现形式与音乐技巧则是另外一部分小学生欣赏评判作品的标准。
3.小学生的意志特点
意志是在实现预定母的时对自己克服困难的活动量和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意志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内外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在面对音乐学习困难时,小学生会选择自己是否感兴趣的内容,而决定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程度。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内容,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他们会付出努力,而不感兴趣的内容,则会表现的退缩,意志力不坚定。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对待困难的意志是不一样的,年龄越低克服困难的决心越小,高年级的学生意志品质逐渐加强,会约束自己,遵守纪律,完成任务。随着高年级的学生意志力的加强,同时发展了学习的自觉性,会克服各种学习困难,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争取取得良好的成绩。
三、小学音乐教育中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策略
1.在音乐实践中发展个性、增强自信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与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并且在活动中方能表现出来。小学生对课外活动都非常乐于参加,而在“荣誉”面前,又都具有好胜心理,根据这一特点,经常开展班际、级际的各类音乐比赛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音乐活动水平。例如:学校艺术节活动中的唱歌比赛、小品比赛、器乐比赛及各类综合艺技能力比赛,选手们根据个人特长爱好,通过自我报名参与,师生联合评奖,优秀者公开在校际表演等形式,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个性特长,满足其荣誉感。此外还可结合中心任务,参与校内校外的各类活动,组队进行汇报演出。通过活动,克服学生紧张、怯场、自卑的心理状态,在活动中信心建树、排除杂念,全情投入和充分表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并在实践中提高综合音乐素质。
2.在器乐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教会学生人与人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学校必须完成的一门重要课程,而要想完成好这门课程,必须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制造一些载体,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锻炼,受到教育。为此,在音乐教学中,借助器乐进课堂这一教学载体,有意识的开展器乐演奏训练,在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协作精神。
那么如何在器乐合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呢?民乐队的训练、演出,校园年级器乐比赛及课堂上多声部、多种乐器的演奏教学、指导,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手段之一。例如:乐器齐奏时要求学生心灵相通,节奏统一,动作,指法整齐,这样才会奏出悦耳的乐曲。通过教学使他们意识到“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掀起惊涛骇浪,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之中,才能真正体现个人的才华。
同时,器乐训练有利于培养耐心,锻炼学生坚强的毅力。器乐学习,不但要求音高、节奏等方面的正确无误,对乐谱上所标的各种符号术语准确体现;更要在音乐风格及感情、意境等方面表达细致,丝丝入扣。而这些要求,必须依靠细心、耐心去实现。另外,为了达到艺术表现的要求目标,需要不断克服演奏技巧上的种种困难,战胜生理上的疲乏和心理上的烦躁,使毅力得到锻炼和培养。而坚强的毅力,是人们成就一切大小事业都必备的基本品质。
其次,器乐训练时,老师应经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例如:让学生欣赏名家演奏的录音及影像,激发其成就感。让学生观看学校民乐队精彩的表演,并让队员现身说教,使学生真正体会“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含义,懂得只有刻苦训练,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摘取丰硕的果实。反之,本应成大器的苗子,也会由于缺乏坚强的毅力而难于成才。
总之,音乐教学中教师创设各类具体生动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使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切的感受,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合理安排情境。
四、结论
总之,对于小学音乐学科来讲,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笔者认为,只要教师能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入手,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心理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谢月琴.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1.33
[2]姚平茹.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5
[3]王宜国.小学音乐教育中应把握儿童的心理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3.02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相关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