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相关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相关论文
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比较强的调解和平衡能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相关论文篇一
《浅谈大学生心理教育》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等,本文针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应对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措施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冲突的不断加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遍重视,中央已经陆续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一线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生活环境的改变
大学新生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大学时代开始了寝室生活,同学之间的距离近了,各种隐私也暴露无余。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自然而起。很多新生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不免在心里造成失落与孤独感。笔者曾经有位学生,饭卡坏了自己不会补办,且不敢和老师沟通,让父母在千里之外的江苏打电话给辅导员老师。可见很多学生出生在温室的环境中,到异地求学还不能完全独立。
还有,有的同学天生身体有残疾,可能从小就会有些自卑感,到了大学,父母不在身边,孤独加上自卑感,会使得他心理承受更大的压力。这种因为环境改变所产生的压力与失落,如果不能及时疏导,久而久之,必然会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大学生恋爱
大学生已进入成年阶段,父母多不在身边,渴望与异性恋爱。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多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懂得包容、忍让。且多数同学尚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往往是出于寂寞,好奇,随大流而去谈恋爱,这样的初衷往往会导致恋爱的不如意或是失败,最终导致心理压抑苦闷,甚至出现轻生、心理变态导致性取向出现问题等。
(三)学习考试等自身原因
大学的课程,老师讲课的速度很快,篇幅较长。很多同学开始并不适应,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致使心理上产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所以很多新生刚到大学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落后了,堕落了,没有以前努力或是即使努力也很难有好的成绩等等。破罐子破摔,逃课睡觉,迷恋网络游戏聊天等,深陷虚拟的环境中不能自拔,产生恶性循环。
二、大学生心理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入学后存在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问题
辅导员可通过开班会和个别谈话辅导等形式,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我国中学阶段性教育的不到位,不少大学生在两性关系上存在不少困扰。辅导员可通过讲座、演讲和讨论等形式,及时澄清同学们对两性关系的困扰。大学生由于某种挫折,无法解脱的时候,会自卑,甚至有可能通过自杀等过激行为来消极面对问题,辅导员可以通过正面鼓励,引导班级同学对其关心,帮助其注意力转移等方法对其进行辅导。这种辅导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够具备新需要的知识和技巧,掌握全面的信息,理清事情的原委。
(二)辅导员参与学校心理咨询和问题学生的心理治疗工作
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工作.进行早期发现与预防。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是开展一切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辅导员要对每一位新生通过填写“心理健康问卷”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中筛选出有问题,有症状的同学进行备案。与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取得联系,可约请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到心理咨询中心,做到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在必要情况下,辅导员手中的学生心理调查资料,也可以成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咨询时的补充材料。因为,辅导员与学生长期生活在一起,可以通过直接或者班级干部、寝室同学等间接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因此,辅导员可以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提供更多鲜活的一手材料,协助其做好咨询工作。
(三)注意关注特殊大学生
特殊大学生包括学习成绩不好临近毕业可能不能获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遭受突发性重大变故、身体有慢性疾病或重大病史、遭遇重大感情危机且情绪反应较激烈、情绪极端不稳定有严重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症的大学生等。他们是大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这些大学生身心不够健全,极易出现问题,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此类大学生的管理已经构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对重点大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不代表只做这一部分人的工作,还要加强日常调研,全面把握大学生信息。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过程,任重而道远,辅导员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各项措施和方法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吴洋,孟小茜.浅议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心理教育[J].知识经济,2011(19).
[2]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3]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相关论文篇二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摘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笔者从当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出发,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价值重大、亟待深入开掘的领域。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它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提升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大学校园中的心理咨询,问题多多,效果寥寥。高校学生人数特别是实际需求心理帮助的人数不断增加,可进入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却越来越少。面对这种状况,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和作用,不能只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想这个问题,而应多关注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咨询的诉求。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含义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知、情、意)等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能促使人体内在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相关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素质教育工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人民的愿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心理健康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也是有欠缺的学校工作。
3.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
关键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为宗旨,认真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三、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问题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在机制、经费与人员储备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一般挂靠在学生处、德育处、医务室、心理教育科研部门,存在多个部门一起插手或都不过问的情况,部分高校还缺少心理健康工作的专项资金,使得心理健康工作软硬件设施缺乏,办公设施落后。
2.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完全纳入教育体系。体现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遍缺乏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及课程设置,导致与高等教育阶段缺乏衔接;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是侧重于知识的普及,缺乏技能方面的教育,不能很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设置还不很完善,没有统一的、权威的教材;目前心理健康缺少政府立项和专项研究,不利于工作的长远发展。
3.社会支持系统相对不足。在家庭层面,不少学生家长对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预防的认识亟待提高;社会层面,少数媒体的“猎奇”报道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导向;在高校层面上,许多高校与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间没有建立起畅通的机制,在发生重大心理危机事件时干预效果不佳。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笔者认为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做到以下几点:
1.高校应确立“发展为本、教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结合新时期大学生身心特点和环境现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明确定位在优化学生身心素质上,关心每一个学生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和健康的发展,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着眼点。“教育为主”是指把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的主体,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正面教育。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人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确立“发展为本、教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可以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植根于素质教育的土壤之中,从而牢牢地把握正确的方向,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动作用,使素质教育更富有成效。
2.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高校领导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班主任为基本队伍,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中坚力量,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中,应建立起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层次,学校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始终坚持一条主线,突出实践性和活动性;同时强调对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有所侧重。
3.开展心理咨询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而又为此忧心忡忡的严峻问题,学生当中的困惑感、挫折感、焦虑感、自卑感、冲动感、自贵感、孤独感及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普遍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开办热线电话,进行咨询和治疗,消除心理压力。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专题咨询,采取个别咨询和集体辅导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进行心理教育。在学校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 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考试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张、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学生做一做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
4.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大学生心理档案是大学生心理状况发展的动态客观记录,它能真实地反映和记录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心理档案也应像学籍档案一样从入校时就建立,但由于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保密性,因而必须制定完善的心理档案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心理档案应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家庭情况、每学期或每学年的心理测验情况、综合印象(含辅导员或班主任的鉴定、同学之间的相互测评和学生的自我总结)和心理咨询记录等内容,以便于辅导员或班主任、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动态有全面了解。
5.加强高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要取得良好效果,队伍非常关键。为此,高校要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以专兼结合为原则,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我国现有的专兼职教师中,除少数心理咨询教师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外,其他则是短期“速成”。这部分“速成”者由于技艺不精、措施不当,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必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迫切需要。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包括辅导员或班主任、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医生或其他管理工作者。从整体而言,这支队伍的整体质量还不高,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太少,较少开展属于专业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尤其是缺乏立足于中国高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研究、机制研究和政策研究。因此,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性、实效性,必须倾力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工作队伍。
6.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要培养和弘扬学校的创新精神,这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一所大学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学校的凝聚力、水平和特色整体面貌都在创新精神中体现。我们应利用学校所有宣传阵地,采取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行为方式,多渠道、多模式的开展教育行动,满足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需求。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国及道德规范的教育,积极营造健康向上、高格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校园精神,人文精神,用身边的先进人物模范事迹教育大学生,这不会导致学习对象高不可攀,看不见摸不着。开展多种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使大学生增长才干和责任感,实现道德理想回归。三是寓教于乐,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校园内的各种社会团体,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知识讲座,读书会,演讲、影视评论等活动,使学生在这些阵地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对自身潜能认识,真正在自我教育中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心理健康、品德兼优和人民需要的合格大学生。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形势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只有立足现实,下足工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才能健全他们的人格,才能真正的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
[2]齐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