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明参考文献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标明参考文献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在九年义务教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标明参考文献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摘 要: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学生易出现孤独、自闭、依赖等心理健康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积极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途径 存在问题
近年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方面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数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过分的溺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小学生处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小学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逐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人员,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德育副校长、班主任等监管,谁有时间谁抓,但是他们基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培训,在工作中难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难以帮助小学生改变性格上的缺陷,造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是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实际上都是表面文章,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一些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个人素质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往往都是带领小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电子课件等,不能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二)在辅导上偏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偏重于学校教育,认为小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够身心健康发展,完全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实际上,家庭和社会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不和谐的家庭或者一个不安逸的社会都会造成小学生个性偏激,性格孤僻。一些小学还依旧施行“关门教育”的策略,以为通过上辅导课,搞心理辅导活动,或者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就可以促进小学生成长。其实,这样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脱离了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是片面的。心理健康的真正目标是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和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存在错误的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做摆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错误的认识,经常会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从属地位,把心理健康当成摆设,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且小学里常常将一些不能胜任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安排为心理辅导员,这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使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实亡,似有实无。有些学校用闲置的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室,条件简陋,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设施,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渐渐的小学生就对心理健康失去了兴趣。而且目前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设不完善,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体系中,只重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育工作。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建立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小学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积极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扎实基础又有丰富经验的心理专业教师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必须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果不能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的地位,并且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使小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要协调好心理健康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给小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
学校要注意到家庭和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迪。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家长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教育,给他们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尊老爱幼和乐于助人。同时,学校要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帮助,比如医疗、环保、公益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让小学生享受开心快乐的童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只有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视程度。
要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作用,就必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教育活动,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情况合理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基本的教育设施,选拔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改善小学缺乏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健康场所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兴趣,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为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且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三、结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小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提高重视程度,秉承生本教育理念,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师资配备,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加强与家庭、社会的结合,从而实现高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海宁.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科技展望,2014年第17期.
[2]董靖平.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4年第14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农村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摘 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学校和家庭都有责任做好这项工作,应做到加强学习,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开发适合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资源,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交流合作,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课程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近年来,由于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中小学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确实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学习,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或淡化心理健康教育,将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而极大削弱人才发展的竞争力。广大农村地区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应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员工乃至家庭、社会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识,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健全管理评估机制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起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管理制度,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活动开展及成效考核等作为评估各学校该方面的重要指标。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依照一定的参照标准,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队伍的建设情况,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情况,活动课程的开设,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资金投入状况,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从教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农村中小学应尽量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学校任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派具有教学经验,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责任心强的非专业教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农村地区学习与考察,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当然,农村中小学还可以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专家、教授到学校来做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增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其次,农村中小学还可购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材料,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校本培训等形式定期安排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培训内容,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再次,农村中小学应依托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在硬、软件方面的优势,从实际出发,广泛开展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尽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现实问题灵活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而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开发适合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资源,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整合学校、地方、科研机构以及教师的力量,积极开发适合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学校自身教育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使学生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交流合作,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构建学校与社会、家庭“三教合一”的教育网络。学校教育是沟通社会与家庭的桥梁,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要勇于担当主力军的重任,在创新自身教育理念的同时,也要向社会、家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构架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开展。
首先,农村的中小学校内要形成一股合力。学校从管理者、教师到服务者都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每一所学校都要创设和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次,也应当看到家庭、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社会的影响力比学校更为持久、更为深远。因此,应把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支撑系统。学校应针对家长们的心理特点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之能对孩子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掌握正确的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的技巧。学校还应与当地密切联系,争取地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文化体育场所,让学生远离不良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社区环境,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荣,李海东.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05(27).
[2]李彗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6(7).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三:《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很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土壤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这句活反过来讲就是知识如果离开了肥沃的土地,那么也不会有好的果实。所以为了让知识能够很好地传输给学生,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要克服以前的讲课方式,转变观念,转变心态,不能是以往的只是一味的灌输式学习,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变成自主的、自愿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就要讲平等,改变以往老师的居高临下的威严观念,所以要以一种亲切、和蔼的面孔来面对学生,以此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心理健康 小学生 教育 学习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它是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此来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曾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这样看来,走进课堂,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成为每个老师所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不仅仅是要完成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同时要做到的还要掌握大量的针对学生心理的知识,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在学校里应当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而且和谐的教学物质环境。教室是学生们主要的活动的场所,应该力争宽敞明亮,温馨舒适,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同时教室里的设置、配设也应当随着季节来进行调整,这也容易让学生们更加热爱生活,学习的更加放松,更加愉悦。学校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的环境,让孩子们随着自己的想象出发,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成长,可以为孩子们开设更多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融入到活动当中,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一些课堂上所学不到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些都会对学生们带来很大的好处,充实学生们的生活,陶冶学生们的情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更好的发展。
其次,学校应当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精神环境。这个是指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所营造给学生们的应当是良好的、和谐的、放松的教学环境,教授给学生的应当容易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并且能够很好地吸收。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很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土壤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这句活反过来讲就是知识如果离开了肥沃的土地,那么也不会有好的果实。所以为了让知识能够很好地传输给学生,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要克服以前的讲课方式,转变观念,转变心态,不能是以往的只是一味的灌输式学习,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变成自主的、自愿的学习。
老师在课堂上就要讲平等,改变以往老师的居高临下的威严观念,所以要以一种亲切、和蔼的面孔来面对学生,以此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这样一个平等的环境下可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尊重,自己的心情就会得以放松,会完全释放天性,让学生可以得到鼓励,学习劲头就会很强,这样学生一方面学习成绩提高了,自己的心情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身心愉悦,老师也做到了和学生共同进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而紧张、压抑的氛围则大大让学生的热情减少。在课堂上,有很多学生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很大的心理压力,那么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呢?作为教师来说,教师要起组织、指导的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们从心里愿意去学习,并且主动要求学习,从而与老师能够在心灵上得到很好地交流,这样学生们的情绪上得到了稳定,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勇气和学习的信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是学生们学得更好、学得更轻松,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为学生的心理的健康的发展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老师应当更加注重那些心理缺陷的孩子,对他们真心的关心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是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上的交流的过程,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那么对于那些心理上压抑的孩子要更加的关注。在学校里,学生们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不开心,或者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压抑,性格会变得孤僻、内向,心灵上就会变得很脆弱,那么老师对于这样的学生就要多关注,对其进行心理的辅导,多与他们进行交流、对话,多多深入他们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以老师的真诚的爱去对其进行关怀,呵护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心灵上得到一种寄托,精神上得到依靠。
当注意到学生们的异常反应时,要及时伸出援手进行帮助,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得到信任,同时老师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们还要进行鼓励,让他们重新对自己建立起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可以,逐步养成健康的心理。同时,老师还要站在学生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真诚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要做到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将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用自己的真心去打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信任自己的老师,这样老师能够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状况,也能够让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加近,成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总之,在当今的教学改革中,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是我个人认为,作为老师,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进行救助,并将自己最真诚的一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们的心灵,才能更好的掌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只有老师付出真心,学生才能积极的学习,这是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方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