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摘要 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目的 总结了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 分析病因,通过心理护理来治疗,心理因素包括有个性特征,心理退化现象,成长的经历及防御方式;结果 相应的对策主要考虑为加强整个围产期的预防保健措施,以及有针对性的进行抗抑郁治疗。结论 最后得出家庭、社会及自身需从多个方面引起重视,提供连续、动态、系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使孕产妇保持良好的状态,顺利和健康的度过妊娠这一复杂事件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抑郁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目录
前言
1 临床表现
1. 1 核心症状
1.1.1 情绪低落
1.1.2 兴趣缺乏
1.1.3乐趣丧失
1.2 心理症状群
1.2.1 焦虑
1.2.2 自卑观念明显
1.2.3 认知症状
1.2.4多疑敏感
1.2.5自杀观念和行为
1.3躯体症状群
1.3.1 睡眠紊乱
1.3.2 食欲紊乱
1.3.3 精力下降
1.3.4 昼重夜轻
1.4导致产后抑郁的有关因素
1.4.1生物方面的病因
1.4.2遗传
1.4.3心理因素
1.4.4 身体因素
1.4.5 社会因素
1.4.6 家庭因素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 睡眠护理
2.1.2 饮食护理
2.1.3 安全护理 v
2.2 心理护理
2.2.1倾听
2.2.2 倾诉
2.2.3家庭干预
3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前言
]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孕产妇们的共同心愿。孕产妇在经历怀孕、分娩、产褥期及哺乳、照料婴儿等一系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1968年由Pitt首先提出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已经有4O年的历史,相关研究涵盖病因、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等多方面。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周内发生的抑郁发作,在症状学方面与非产后抑郁症无明显差别,病人情绪不稳,并常有严重焦虑、惊恐发作和哭泣。
故加强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
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笔者对所研究的产后抑郁患者的报告如下。
1. 临床表现
1.1核心症状
睡眠障碍、压抑哭泣、悲观、食欲减退、头痛、易疲劳、易于责备自己、无原则地担心、不能妥善有效地处理事情、工作能力下降,甚至有自残自伤倾向。总体上症状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部分病例可以自行缓解,但其造成的损害及影响却不容忽视,尤其是社会功能受损及消极悲观厌世的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产妇产褥期的身体康复,会影响到产妇履行母亲的职责,间接地影响到对婴儿的哺乳及婴儿情感等身心的发育等,甚至整个家庭功能和气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1.1情绪低落
病人体验到情绪低,悲伤,常感觉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病人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病人常常可以在压抑状态下所体验的悲观、悲伤情绪与丧亲所致的悲哀情绪相区别。在抑郁发生的基础上病人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
1.1.2兴趣缺乏
病人体验不到乐趣是常见的症状,不愿意参加正常的活动,甚至疏远亲友,有的病人虽可参加娱乐活动,但无法体验到应有的乐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
1.1.3乐趣丧失
是指病人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或称为快感缺乏。
1.2心理症状群
1.2.1焦虑
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经常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病人常用“心里难受”、“没有意思”等替代,或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无动于衷,为掩盖或否认心情不好强装笑脸,使身边的人也无法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有的病人焦虑情绪非常明显甚至将抑郁情绪完全遮掩,有的[1]
病人无故抱怨他人对自己不好,未尽到责任等。有的病人言行激越还导致和家人、朋友的关系恶化。
1.2.2自卑观念明显
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病人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过失让别人感到失望,严重时达到妄想程度。
1.2.3认知症状
认知功能致变也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和计算、理解、判断力下降等。
1.2.4多疑敏感
病人常在情绪低落等的影响下出现关系妄想、自责自罪、嫉妒妄想、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等。
1.2.5自杀观念和行为
是常见的症状,也是最危险的症状。但病人常不明确表达,甚至否认有自杀观念。产妇担心自己不能照顾婴儿自己或婴儿会受到伤害等。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入错乱或昏睡状态。
1.3躯体症状群
1.3.1睡眠紊乱
是抑郁状态最常伴随的症状之一,有早醒的病人更是如此。早醒后,病人即陷入痛苦绝望之中。
1.3.2食欲紊乱
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的发生率约为70%左右。
1.3.3精力下降
常在主观上感到精力不够,表现为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惰,甚至需他人帮助料理日常生活。
1.3.4昼重夜轻
病人的心境常有昼夜节律改变,即情绪在晨间加重。病人一睁眼,就在为新的一天担忧,不能自己。在下午和晚间有所减轻。
1.4导致产后抑郁的有关因素
1.4.1生物方面的病因
内分泌: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泌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研究显示,产后第1天,游离雌三醇的水平比产前急剧下降,产后第2—3天忧郁产妇雌三醇的水平比非忧郁产妇高,雌二醇没有明显的改变。Nott等对27名孕妇进行激素监测,时间从产前3—5周至产后5—10周,其时进行抑郁量表评定,结果孕激素下降幅度与抑郁量表得分呈正相关,即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后抑郁的可能性越大。也有研究显示,产后抑郁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减少有明显关系,与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密切相关,忧郁的产妇血清中游离的三碘甲状腺素(FT3)比正常的低。当然,有关激素与产后忧郁、产后抑郁症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1.4.2遗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文献还报道,双生自己家习研究均证实,产后抑郁症患者家族中,单、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均较高。
1.4.3心理因素
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但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90%产妇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是分娩时的疼痛,是否能顺利分娩,分娩过程中母儿是否安全,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畸形,婴儿性别是否理想,能否被家人接受等担忧。另外产妇对即将承担母亲的角色不适应,有关照料婴儿的一切事要从头学起,对产妇造成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形成心理障碍。
1.4.4 身体因素
产时产后的并发症、滞产、难产、手术产是产后抑郁不可忽视的原因。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躯体: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已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如多巴胺)的影响,可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1.4.5 社会因素
接触死胎死产婴儿的孕妇易产生精神伤害,曾经历了不良产史的产妇往往是忧心忡忡,精神高度紧张,其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比一般产妇为重,更易导致产后情绪低落,是引起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 。
1.4.6 家庭因素
产后母体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发生 ,此时的产妇非常在乎家人特别是丈夫的关心与帮助,如产后家属的冷漠,家庭的不和睦,家庭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低劣,家庭对婴儿性别的期盼等都是产后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
2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睡眠护理
抑郁患者往往因居住环境、失眠、早醒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痛苦有关。严重失眠、早醒会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加重病情的发展。要随时评估病人的睡眠情况,并了解失眠、早醒的原因。若因环境改变或一时间的苦恼而造成的失眠,可通过与病人交谈,缓解其心理不适感,无需用药。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则应针对原因给予相应措施,以增进病人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2.1.2饮食护理
[2]抑郁患者大多出现食欲减退,故应根据病情提供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可根据病
人的饮食习惯提供家庭式饮菜,增加食欲并注意饮食卫生,创造洁净的饮食环境。
2.1.3安全护理
提供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杜绝出现自杀物品如刀、绳、玻璃等。生活设施应安全,不能用作自杀工具。避免外界对病人的不良刺激与影响,限制与其他抑郁患者接触,以防止抑郁情绪的互相感染。
2.2心理护理
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患者痛苦的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从中医角度而言,心理护理乃情志调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情感反应。在正常情况下,七情不会使人致病,如心情舒畅,可以缓和紧张情绪,使人体气血和平,健康无病。然而,一旦七情异常,不仅是导致内伤发病的重要因素,在疾病过程中,情志的异常变化,还是影响病情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原因。心理护理尤其应遵循中医的特点,即遵循整体观和辨证观。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情志调护的最佳效果。
2.1.1 全面准确地评估产妇情况
收集资料包括经济状况、家庭婚姻关系、本次妊娠期心理状态及分娩情况、婴儿健康状况;评估产妇的社会关系及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支持系统,是否感觉到家人提供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严密观察产妇言语、动作、行为以及非语言情绪反应,观察产妇Et常生活行为及表情是否有异常、情绪波动;观察产妇与他人的交流、接触情况,是否有孤独感;询问产妇对分娩的感觉,是否有失望、悲哀的感觉;观察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情况,了解产妇对婴儿性别的态度。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不同的情绪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1]2.1.2 提供社会支持 物质支持
充足的物质支持是减轻产妇生活负担与压力、防止产后抑郁的有效途径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产妇经历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产后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应加强护理,治疗、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落实陪伴制度,特别是亲朋好友的探视。
从生活上关心她们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初产妇通常将丈夫积极参与照顾婴儿及家务作为爱的体现.故要多与其丈夫交流,鼓励其多参与照顾。同时,尽可能考虑产妇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病人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② 精神支持:主动关心产妇及婴儿,耐心倾听其诉说,并鼓励产妇把引起抑郁的原因表达出来,使其减轻心理压力,得到精神解脱。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初为人母,对如何喂养好自己的孩子,应主动与产妇交流,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表现出同情心,主动关心她们,鼓励她们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保持愉快的心情。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消除产妇自认为无能的心态,运用母亲角色,关心、爱护、触摸婴儿。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发挥哺乳母亲间的相互交流和鼓励的效应。③ 信息支持:开设孕妇学校,进行孕期有关知识(如妊娠、分娩、胎儿等)的宣教,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和如何为婴儿更换尿片、衣物,从而帮助她们学习如何照顾婴儿,如何护理自己。鼓励有经验、恢复好的产妇介绍自身体会。进行通俗易懂的专题讲座,组织观看婴儿沐浴和育儿影像宣教,以便于掌握和强化有关知识。④评价支持:不轻易否定产妇行之有效的行为,运用积极语言对产妇的任何努力和进步的行为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如“你恢复得很快”“你的奶水很充足”“孩子长得胖嘟嘟,真可爱”等,并运用点头、微笑、轻声应答等方式鼓励产妇的积极行为,帮助产妇树立信心,使其感觉到有能力承担母亲这一角色,体现自我价值。
2.1.3 心理适应治疗
鼓励产妇做好自我调节、保持愉悦心境,对产妇进行放松训练,自信心训练,提高应对各种应激问题的能力。① 个别放松训练:强调通过在静坐和静卧姿势下有意识地对身体某一部分或某几部分肌肉进行收缩一放松训练,配合产妇喜欢的舒缓音乐,最终达到可以有意识地放松紧张部位肌肉的目的。通常训练时间为每天中午和晚入睡前各3O min。②个别认知行为治疗:为产妇制订活动计划,其中包括认知排练、自我独立排练、角色扮演、积极配合转移技术(bY育锻炼、社会交往、工作、游戏、感觉想象训练),确立治疗目标,明确孕妇的现象学世界的不同方面(如认知、行为与人际因素)均与抑郁的发作和维持密切相关,强调解决“此时此地”的问题和治疗医生的积极干预。③ 家庭治疗:这种在家庭治疗师指导下全家人一起参与的心理治疗,不仅对产妇本人有直接的治疗作用,对其家庭成员也会有所帮助,从而促进整个家庭建立一种更加积极、健康的互动关系,间接地使每个家庭成员获益。通过治疗,让产妇了解抑郁同家庭生活之间存在复杂而强有力的关系,认识家庭能够影响抑郁症的发病和病程,家庭成员对待抑郁症病人的方式不但影响每个成员的生活,也影响作为一个整体的家庭的存在。
[5] 2.2 心理护理意义
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对产后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可改变病人不正确的认知,消除负性情绪,促使其病理心理向正常心理转变,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依从性,有利于症状缓解。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提高对产后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心理护理,但在心理护理的措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
3小结
产后抑郁的症状比产后沮丧持续长,可持续数周。通常发生在分娩后的数日或数周。心理护理对缓解症状、配合治疗、预防复发都有极大的帮助。方法常用的有一般性心理治疗如支持、鼓励、保证、解释、倾听等。
结束语
产后抑郁是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可持续数周。对于初产妇是一个应激因素,由于社会角色的完全改变;对她们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容易超越正常界限造成病理性改变。为了保障产母安全渡过产褥期,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必须对抑郁的产母进行心理护理,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
综上所述,怀孕和分娩是女性一生中的重大改变,这段时间不仅面临身体形象的改变、潜意识的内在冲突以及初为人母所需的情绪调整,还有家庭关系改变、经济来源需求等,对产妇本身就是一种压力情境。在此期间,护士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她们的心理状态,并针对不同问题实施心理护理。
可常规测试其焦虑、抑郁情绪,帮助分析原因,配合家庭支持,使其理智、成熟地思维,克服焦虑情绪。同时也要看到产后抑郁症不易被发现,相关的具体生物学原因尚没有找到,如何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予以心理安慰和支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探索适合各种类型病人的预防控制措施,发展多途径、分阶段、综合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是今后医护人员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文清,祈剑云,刘利华,等.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6):421—424
[2] 邵小玲,董晓琪.200例住院患者营养问题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2007,6
(9):586—588
[3] 张翠红,陈佐明.住院抑郁患者团体治疗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83—184
[4] 冯文,卢晶梅,刘旭红.家庭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的研究.中国实用杂志,2007,23(7):48—50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二:产后抑郁患者临床表现及心理护理
摘 要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患者临床表现,实施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护理指导,提高产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方法:对100例产后妇女,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分别在产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进行分析。
结果: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24%、9.5%、3.5%。临床症状多样。
结论:产后抑郁的症状比产后沮丧持续长,可持续数周。通常发生在分娩后的数日或数周。心理护理对缓解症状、配合治疗、预防复发都有极大的帮助。方法常用的有一般性心理治疗如支持、鼓励、保证、解释、倾听等。
关键词:产后抑郁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1前言
1.1背景及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变革,社会人群对卫生保健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医闻卫生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以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发生影响的重要作用。因此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干预,对保证产妇身心健康、维持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重要意义。
1.2研究目的及目标
探讨产后抑郁患者临床表现,实施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护理指导,提产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1.3关键词及定义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在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
1.4文献回顾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是一种精神疾患,1968年由Pitt首次提出。80年代以后,产后抑郁症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重视,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由于研究设计、测量工具、样本大小、抑郁诊断标准以及研究的时间不同,即缺乏概念上和方法上的严密性,从而造成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Pitt最初的研究报道为10.8%,目前认为在3.5%~33%之间。我国这方面资料尚不多见,发病率报道差异也很大,为
3.8%~18.48%。因纵向研究极少,对产后抑郁症的持续时间相对知之甚少。有人提出大多数产后抑郁症患者可在3~5个月恢复。一般认为产后抑郁症的预后较好,约2/3的患者可在一年内康复,如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
2 方法
2.1对象
调查本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的住院分娩的产妇为对象,选取无慢性躯体病病,排除智力障碍、脑损伤或脑病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共100例。年龄平均(26.5±3.1)岁。
2.2方法
于产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用爱丁堡抑郁量表进行分析,分别涉及核心症状、心理症状群、身体症状群。并通过心理护理,及早干预,。
3结果
3.1临床表现
3.1.1核心症状
包括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三主征
3.1.1.1情绪低落
病人体验到情绪低,悲伤,常感觉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病人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病人常常可以在压抑状态下所体验的悲观、悲伤情绪与丧亲所致的悲哀情绪相区别。在抑郁发生的基础上病人会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
3.1.1.2兴趣缺乏
病人体验不到乐趣是常见的症状,不愿意参加正常的活动,甚至疏远亲友,有的病人虽可参加娱乐活动,但无法体验到应有的乐趣,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
3.1.1.3乐趣丧失
是指病人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或称为快感缺乏。
3.1.2心理症状群
3.1.2.1焦虑 [1]
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经常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病人常用“心里难受”、“没有意思”等替代,或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无动于衷,为掩盖或否认心情不好强装笑脸,使身边的人也无法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有的病人焦虑情绪非常明显甚至将抑郁情绪完全遮掩,有的病人无故抱怨他人对自己不好,未尽到责任等。有的病人言行激越还导致和家人、朋友的关系恶化。
3.1.2.2自卑观念明显
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病人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过失让别人感到失望,严重时达到妄想程度。
3.1.2.3认知症状
认知功能致变也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和计算、理解、判断力下降等。
3.1.2.4多疑敏感
病人常在情绪低落等的影响下出现关系妄想、自责自罪、嫉妒妄想、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等。
3.1.2.5自杀观念和行为
是常见的症状,也是最危险的症状。但病人常不明确表达,甚至否认有自杀观念。产妇担心自己不能照顾婴儿自己或婴儿会受到伤害等。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入错乱或昏睡状态。
3.1.3躯体症状群
3.1.3.1睡眠紊乱
是抑郁状态最常伴随的症状之一,有早醒的病人更是如此。早醒后,病人即陷入痛苦绝望之中。
3.1.3.2食欲紊乱
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的发生率约为70%左右。
3.1.3.3精力下降
常在主观上感到精力不够,表现为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惰,甚至需他人帮助料理日常生活。
3.1.3.4昼重夜轻
病人的心境常有昼夜节律改变,即情绪在晨间加重。病人一睁眼,就在为新的一天担忧,不能自己。在下午和晚间有所减轻。
3.2.1一般护理
3.2.1.1睡眠护理
抑郁患者往往因居住环境、失眠、早醒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痛苦有关。严重失眠、早醒会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加重病情的发展。要随时评估病人的睡眠情况,并了解失眠、早醒的原因。若因环境改变或一时间的苦恼而造成的失眠,可通过与病人交谈,缓解其心理不适感,无需用药。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则应针对原因给予相应措施,以增进病人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3.2.1.2饮食护理
抑郁患者大多出现食欲减退,故应根据病情提供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可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提供家庭式饮菜,增加食欲并注意饮食卫生,创造洁净的饮食环境。 [2]
3.2.1.3安全护理
提供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杜绝出现自杀物品如刀、绳、玻璃等。生活设施应安全,不能用作自杀工具。避免外界对病人的不良刺激与影响,限制与其他抑郁患者接触,以防止抑郁情绪的互相感染。
3.2.2心理护理
3.2.2.1倾听
倾听产妇的倾诉,充分理解病人的抑郁体验,并观察产妇情绪状态的变化和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情况。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帮助其分析、认识精神症状。教会病人如何正确应对和疏解自杀危机的方法。
3.2.2.2倾诉
鼓励病人主动诉说内心的痛苦和想法,尊重病人的隐私权。询问产妇对本次分娩的期盼和实际体验,鼓励其回想分娩情景的频率,和对分娩的感受。并了解产妇对婴儿的态度,对婴儿有无混乱、失望或愤怒情绪,并从产妇的倾诉中了解其作为一个新母亲的感受。对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病人,应鼓励病人诉说其异常的感知和思维,以及受不良情绪影响的体验并与其探讨积极的应对方式,但不宜对病人进行强制性或防卫性教育与辩论,当病人的病情恢复到一定程度,才可对其病态体验提出合理的解释。 [3]
3.2.2.3家庭干预 [4]
评估产妇社会活动和社会支持系统,了解病人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参与易完成、有趣味的活动,引导病人关注周围及外界的事情。了解产妇与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和其他人交流、互动的情况,以及个家庭成员的角色行为。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增进家庭对疾病的认识,引导家属共同面对病人问题,调整家庭的适应能力。在这同时,产妇需认识到接纳一个新的家庭的重要性,与丈夫一起担当家长的责任,调节好从夫妇两人生活方式到夫妇与孩子三人的生活方式。指导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加倍的关心产妇,提供婴儿喂养和护理知识,耐心帮助产妇护理和喂养自己的孩子,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心情并与其他产妇交流等均有助于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自尊感,促进接纳孩子,接纳自己。
4讨论
4.1 产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理障碍式情感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产后抑郁是继发的,发生率在7%~29%,以情感范围障碍最多占52.9%,针对产后抑郁症状的分析,早期干预进行心理护理。
4.2 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产后抑郁症是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与生物学、心理、社会、遗传因素外,还与分娩方式、社会地位、教育程度、家庭关系等多种因素有关。
4.3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目前尚未能证明能预防产后抑郁症,然而一系列情况表明产前干预比产后更有效,个人比集体产后随访更能有效的预防。
5推论及建议
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可持续数周。对于初产妇是一个应激因素,由于社会角色的完全改变;对她们的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容易超越正常界限造成病理性改变。为了保障产母安全渡过产褥期,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必须对抑郁的产母进行心理护理,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对产后抑郁易感人群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另外保障孕妇及胎儿的营养供给非常重要,国为孕妇、胎儿的营养不良将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结构、内分泌、器官的正常发育,以致出现异常,为日后抑郁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吴文清,祈剑云,刘利华,等.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6):421—424
[2] 邵小玲,董晓琪.200例住院患者营养问题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护理与康复,2007,6(9):586—588
[3] 张翠红,陈佐明.住院抑郁患者团体治疗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83—184
[4] 冯文,卢晶梅,刘旭红.家庭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的研究.中国实用杂志,2007,23(7):48—50
致谢
本课题得到了杨丽老师在写作过程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也感谢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给予我极大帮助的各位同事,谢谢你们!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1.产妇心理护理论文
2.产后护理论文范文
3.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5.心理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