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形势与政策关于大众创业的论文(2)

形势与政策关于大众创业的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形势与政策关于大众创业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关于大众创业的论文篇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的高等教育应对》

  摘要:自2010年提出“双创”教育后,为了增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于2014年开始又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部署。在以上国家发展战略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如何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66-03

  从2014年起,国务院在各种场合又提出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双创(本文给的简称)国家经济发展新理念。新双创是对于“双创”教育的一种传承和发展,也存在很多新的变化:双创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高等院校的学生,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对象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3多亿人民;双创教育强调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人才的培养,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在目前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条件下形成全民积极创新和创业的新态势。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大众创业,教育先行;万众创新,文化先行。作为创新创业新理念得以顺利实现的排头兵,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高等教育各个环节应该如何通过革新教育观念,不断改革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合格人才?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与内涵

  同志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开幕式上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当年11月,他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着力支持大众创业,使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培育经济新动力,打造经济新的发动机;期间在杭州会见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致辞提出:要努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年12月,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向中高端迈进,关键是要发挥13多亿中国人的智慧,把人的积极性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在2015年3月,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要把新双创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李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主要内涵是:通过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从而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同时,通过万众创新,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新市场和新技术,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大众创业,必然会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从而增加市场的活力、竞争力和动力。

  二、高等教育如何呼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理念

  创业的成功需要有创新人才的保证,如果没有创新的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创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缺少新双创基本素质、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的创业青年,如果进行盲目创业,尽管创业热情高涨,也必然会出现“全民炼铁,尽是废钢”的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悲剧场面。

  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国家和社会不断输送高层次专门人才,有责任也有义务大力响应国家大的经济战略谋划,不断推进双创教育。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与国家经济发展大战略相呼应,培养一大批具有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和创造精神,且有能力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为了适应新双创的国家发展理念,使得培养出的人才成为新双创浪潮的重要力量,同时为高校外社会大众新双创提供原动力,高等学校在教育的以下各个环节都需要逐步调整: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理念、能力的合格人才,与本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密切相关。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分工明确、培养职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具有新双创能力人才的关键。

  要想培养出适应新双创要求的人才,需要具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包括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方面,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一支“以专业教师队伍为主、专业和兼职相辅相成”的新双创师资队伍。

  校内专任的本专业教师需要加强工程实践的历练和培训,可以和相关企业合作,有计划地选送本专业的教师,尤其是新入职的年轻老师,可以委派到相关企业工作一至两年,以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报酬,要求他们承担部分专业课教学。同时担任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部分的指导教师。

  (二)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就是创新教育的本质内涵;以开发和提高创业“基本素质、意识和精神”,形成初步的创业能力以及掌握创业基本技能的教育活动,乃创业教育的主体思想。为了培养具有上述两方面素质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从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向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大的转变,积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勇于探索和敢于实践,以培养出适应国家战略发展和经济社会新双创模式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国家新双创战略,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主”的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问题引导式、案例式、研究式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探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与研究活动。同时,开设一些“开放度高、探索性强、研究性新”的综合性实验课和实践性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新双创意识、技能和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修订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团队合作科研活动和独立科研探索的机会,使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业素质、能力,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内容之一。

  (三)优化培养机制,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切合新双创理念的培养方案,培养出满足国家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借助在线网络课程资源,加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为新双创的顺利实施奠定厚实的人文社科知识基础;拓宽专业知识口径和夯实专业知识基础,通过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结构,提高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和专业适应能力;通过新入学的积极引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确自我发展短、长期规划,设置新双创模块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开展新双创教育。同时,可以借助目前已经完成建设的大量网络课程资源,针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多开设一些和创业创新教育相关的基础性课程,给他们传授创业技能、理论、知识及方法。

  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集中体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和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是完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高等教育要从根本上适应国家新经济战略发展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充分重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革新: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实行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分层化和分段化。

  为了为高校外的社会大众提供新双创所具备的知识基础,高校需要借助目前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借助“互联网+教育”的东风,加强建设类似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和慕课等网络课程,不断开放校内优质课程资源的社会化。

  (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企业需要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一定是要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实干家而不是理论家。能力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创造性实践,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新双创人才的培养,主要借助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以及为以后创业储备必要的综合素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应加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

  1.高校要注重校内实践实验基地和平台建设,建设一批能够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多层次、高质量的校内基地;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和各种企事业单位积极合作,建立一批有别于校内实践实验基础培养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高校各种专业高科技和高水平人才荟萃,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可为合作的企事业单位提升科研力量,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大学生到合作企业中去学习、去锻炼和实践,能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对所学知识才能有更深刻、更真切的理解,这样,既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又巩固了理论知识。这样会在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双赢合作机制。

  2.丰富多彩的创新型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如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工程案例和最新科研成果适时适当地融入教学;教师可以把教材中有关的学术论点、当前动态、争论性问题等,通过启发式、研讨式教学过程,向本专业大学生作引导性的讲解和介绍,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相互的争论;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学校的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和学术竞赛,在校园内形成重视科技创新,人人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高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

  (五)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强化交流与合作

  国家、社会、高校企事业单位需要共同努力,为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创新和创业大环境。在美国,为培养新双创人才提供了多渠道的教研经费来源,有各种类型的基金会,包括高校研究所在内的各种科研人员,可以向以上各类基金会申请自己感兴趣和具有一定工程实际意义的项目。另外,对于项目研制过程失败的宽容、通过信息公开让各个项目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等,这些理念保护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为其不断创新和取得突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舞台。

  要树立交流和协作意识,通过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借助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等平台,加强与国外相关高校之间的师资交流,通过一些科研项目合作等形式推进国际合作研究,同时在一些发展较落后领域加大吸引国际顶尖科技人才的工作力度,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广泛的机遇和平台。这些合作交流工作,对于“万众创新、人人创新”局面的形成提供更好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天津经济》课题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天津经济,2015,(5):28-35.

  [2]邢善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山东高等教育,2014,(4):25-31.

  [3]林卉,赵长胜,胡召玲,孙华生.测绘学科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学实践研究,2010,(1):197-198.

  [4]施菊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施[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79-181.

  [5]汪泓.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3):1-8.

形势与政策关于大众创业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创新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2.有关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大学生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4.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5.就业与创业相关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2508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