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诚信社会的相关形势政策论文
如何构建诚信社会的相关形势政策论文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而且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所必须的最为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诚信社会构建的论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构建诚信社会的相关形势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构建诚信社会的相关形势政策论文篇一:《党建工作与诚信社会构建》
【摘要】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而且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所必须的最为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要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诚信在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而党建工作可以在构建诚信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党建工作 诚信社会 构建 作用
一个国家要想取得长期的发展,必须要十分重视诚信问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体现。但是要建立诚信社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一方面构建诚信社会必须对其基本的内涵和外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诚信社会的目标体系和结构框架必须做到彻底的掌握,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使诚信社会不断完善,在逐步总结中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党建问题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是否能够永葆青春,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与建设诚信社会的最终目的是相一致的。因此,我们应该探究如何在党建工作中发挥诚信的重要作用使其对构建诚信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诚信社会的基本内涵及其构成
诚信社会的内涵。一般来说,诚信是指诚实信用,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是评价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最基本要求之一。而诚信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诚信社会就是指一个社会能够遵从基本的承诺,主要包括社会道德承诺、法律承诺及其契约承诺。狭义的诚信社会只是特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时,当事人双方都能够遵从合约的规定进行贸易活动。
诚信社会的构成。第一,个人诚信。个人诚信主要是指个体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时,所要达到的关于诚信方面的自我道德修养。个人诚信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在个人行为方面所要达到的诚信修养,其次是个人在经济活动中资产信用问题,也就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个体与其他经济主体的履行合约的情况。虽然个人诚信的影响范围较小、机会成本也相对比较低,但是整个社会是由成千上万的个体所构成,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诚信是个人诚信的总和。因此,个人诚信对诚信社会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第二,企业诚信。企业是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单元,它的运行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状况。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诚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企业诚信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企业诚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企业内部诚信,即一个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对企业内部的职工等要素的诚信程度;企业外部诚信,即企业在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在与其他企业发生经济关系时所达到的诚信情况。第三,政府诚信。政府诚信行为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政府相关政策是否具有持续性,政府的行政行为是否能够完全公开,是否能够对社会成员具有公正性等。政府的诚信问题影响范围十分广泛,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对构建诚信社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一个政府能够做到诚信为民,才能够确保社会经济的持久稳定发展,才能够使整个国家的兴盛发达。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一个政府失信于民,就会使民众产生不信任感,从而造成非常恶劣的后果,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崩溃。
构建诚信社会与党建工作的内在联系
相互渗透。构建诚信社会与党建工作相互渗透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两者的行为主体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广大党员干部,一方面是诚信社会建设的主体,另一方面又是党建工作的主要对象;党员干部不仅要按照党建工作的要求对自己严格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优秀党员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还要遵守一个社会公民所应遵守的基本社会道德准则。其次,两者的最终目是一致的。虽然党建工作和构建诚信社会两者在内容上不尽相同,基本要求也不是全部一致,但是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一样的,两者都是为了给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为国家的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全面推进诚信社会的建设是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内在要求,只有确保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才能确保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说,构建诚信社会与党建工作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
相互影响。党建工作的好坏会对构建诚信社会产生直接影响,正所谓,党风带动政风,政风影响民风。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单位的党风比较好,党员干部就都能够做到清正廉洁、爱岗敬业,那么就会对周围的普通职工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使整个单位的风气变得更加纯洁,同时使更多的人养成诚信的良好风气。反过来说,如果一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单位的领导干部,自身的党性不高,党建工作不过关,领导自身就背离了诚信的做人原则,那么从何谈起诚信环境建设呢?如果这些领导干部不以党的事业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不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政绩,那么就会对整个社会诚信建设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相互促进。如果党建工作做好了,就会使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得到显著提升,进而对构建诚信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我们党的作风问题最终目标就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以自己的诚心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另外,只有真正建立了诚信社会,才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当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才能为我们的党建工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构建诚信社会与党建工作可以相互促进。具体来说,就是党建工作决定着构建诚信社会的成败,构建诚信社会可以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
如何发挥党建工作在构建诚信社会中的作用
要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在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必须将有关的诚信教育贯穿其中。比如,在对党员进行政治理论教育时,可以开设相关的专题,进行诚信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育。这些专题讲座,一方面可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使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诚信观,使党建工作中渗透诚信教育,进而为构建诚信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将诚信教育贯穿到党员培养的全过程中。在党建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构建完善的党员诚信评价和考评体系,要综合分析党员干部的工作成绩、思想品质以及政治素质,要把党员诚信问题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进行管理,使党员干部能够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自身的诚信水平。在进行党员培养时,一方面要向考察对象所在的部门征求意见,尤其要对被考察者的诚信状况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还要向周围群众广泛征求意见,比如可以设置专门的意见箱和举报电话来收集被考察者在诚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充分考虑考察对象个人情况以及群众意见的情况下,对考察结果全部公开,使整个工作都能在诚信的环境中进行。通过构建完善的诚信考评体系,提高入党积极分子与正式党员的综合素质。
在党建工作中加强文化建设,为构建诚信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在党建工作推进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文化的力量,通过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从而为构建诚信社会提供强有力保障。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理念,进而创造“以人为本”的核心文化。在进行党建工作时,必须重视和尊重人才,本着诚信的基本原则,做到任人唯贤,为各种人才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充分利用文化的力量进一步推进诚信环境的构建,注重党员干部的学习素质、政治思想以及个人品质的培养。要不断在党建工作中融入文化因素,使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为形成诚信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党员干部只有拥有了优秀的道德规范,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建立起学习型团队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最后,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这样才能吸引、留住以及用好人才。在党建工作中,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用诚信的文化氛围感染每个党员,使他们能够在这种氛围中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诚信素质的培养。
结 语
加强诚信环境的建设,要以教育工作为先导,努力加强党的理想教育以及宗旨教育,增强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树立其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作为人民的公仆时刻不忘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诚信是为政之道,也是执政之要,要把诚信教育纳入到党风廉政教育中,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诚信是每个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治国的根本准则。事实证明,不论是政党还是政权,其命运都由人心的向背所决定。随着历史的推进,人民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地增强,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的政府是广大人民的政府,我们的党员干部不论何时,不论何种情况都要一心为人民着想,树立诚信的典范。(作者为重庆教育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系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下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10―GJ―5414,课题类别:高校规划课题)
构建诚信社会的相关形势政策论文篇二:《论构建社会诚信体制的问题》
摘 要:在词性上看,诚信是个同义复词,即由相同意义的两个词根“诚”和在经济方面则表示“信”组成,诚与信都是表示真心,真诚,言而有信。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社会诚信一直考验着每一个中国人,构建社会诚信体制势在必行。下面将对其进行进一步剖析,即社会诚信的不断缺失、产生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构建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诚信;构建诚信;解决路径
社会诚信不仅反映出人的人生态度,还表现出了人的行为方式。人们之所以能对社会诚信问题普遍关注,是因为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转型的发展阶段,社会普遍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我国要想不断的提升综合国力和发展成为经济强国,就必须构建社会诚信体制。
一、社会不诚信的表现
社会诚信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充,随之社会诚信不断渗透到我国各个领域,社会不诚信的行为也接踵而至。社会不诚信的行为严重影响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而这五位一体更是构建我国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治国大计。据有关报告指出,每年我国因不诚信所造成的损失,其经济利益可高达数百亿,更为甚者的是有时竟达到上千亿美元。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可见社会诚信应摆在重中之重的位子。人际关系中没有了彼此间的诚信,何谈其他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诚信体现的更为淋漓尽致,讲诚信就是去当“傻子”,讲诚信就是上当受骗,这种思想的不断灌入,使得诚信就没人去做,当前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的向前发展进步,唯有人的道德品质没有进步,相反在逐渐下滑,而且下滑得令人毛骨悚然。一切都在金钱中徘徊,诚信也无法逃脱被利用的命运和悲惨的下场。如快递来了不敢开门,查水表的不让进屋,入户人口普查不得不改在居委会报到,买菜时习惯性的要把小贩的秤搬到眼前,卖肉时总要用手按按有没有注水,去超市买牛奶面包要先看看过没过保质期等等,人们已经对社会信任度在逐年下降,实则是早有切身体会。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在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诚信的行为不在是一个瑕疵,是需要我们认真正式的问题,更需要我们落足于实际。
二、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
我们曾经是一个言而有信的国度,由于社会结构的强弱失衡、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机制的丧失、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有所抬头等等,诚信不再是一种心灵上的警钟。在科技不断发达的今天,人们了解到更多上当受骗的经验,一切的一切使得人际间的诚信度不断下降,这也是社会诚信体制不诚信所体现的最重要的原因。我们的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我们为之而奋斗的共产主义社会,无论怎样的社会形态,为人诚信是不可缺少的。实现人与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协调发展,使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在以诚信为主题的基础上,不再让社会诚信问题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陌生客和避讳的字眼,因此构建社会诚信体制是政府和大众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物质高速发展的今天,曾经失去过“自信力”的中国人,如今又要失去“诚信力”,也许字典里找不到诚信的实际意思,但并不表明诚信不重要。诚信是在心中和行动中存在的,社会诚信是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和平台。换句话说,诚信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有人丢失了诚信,人性就表现得无比的丑陋,社会不诚信的行为体现了人行为的道德素质和良知良心的不明确。不诚信问题的凸显,是人们利用现在的高科技手段,窃取物质财富。
三、构建社会诚信的建设路径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深刻的道出了社会诚信的重要性。以来“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振奋人心的话语,正是众望所归。构建社会诚信的建设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以道德教育为基础的社会诚信体系框架。自古中国就是以情感为纽带的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就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这就需要道德作为衡量诚信的重要标准。人的物质需求满足之后,就要上升到精神领域,正所谓物质是意识发展的基础,意识又决定物质。在人们的意识世界中培养诚信理念,据我国调查显示,儿童诚信指数最高,这也进一步说明,加强诚信体制建设就要从娃娃抓起。在小学、中学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建立以法治为核心的社会诚信体制。以法律为核心建立诚信体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权力和义务为支撑,依赖法律法规和规章构建社会诚信体制,没有了法律的约束,社会诚信体制就没有了依赖的母体。法律本身就具有其强制力,约束人们间不诚信行为的发生,为社会诚信体制的建设保驾护航。政府要建立社会诚信监察检查机制,将不诚信的行为予以惩戒,法立的好,关键要看实行的好。再次,建立以个人行为为机制的管理体系。无论是道德的约束还是法律的制约都是客观因素,究其根源还是要加强个人自身的诚信观念。客观因素影响着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又决定着客观因素,不断提高个人自身素质是关键,不要把诚信理念停留在概念上,更多的是要付诸于实践。人们间的交流应把诚信当成是一种义务,就如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老人一样,如果人与人之间不在讲诚信,那么就会被公众厌弃。通过自身素质的不断加强,社会诚信体制的构建就指日可待了。
构建社会诚信体制是一项综合性的繁琐工程,需要政府和大众、法治和德治齐头并进。诚信不仅要靠教育,更要靠法治。只要我们重视对诚信问题的精细化管理,而不是一味地“高标准、严要求”即在加强诚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强化法治的手段,使人不得不保持诚信,使讲诚信的人得到更多的好处,中国人的诚信状况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政史学院)
参考文献:
[1] 任洁.《当今中国社会信任的危机与重建》[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4).
[2] 郭广银.杨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3] 梁晓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问题的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6(6).
构建诚信社会的相关形势政策论文篇三:《社会诚信体系构建的现实思考》
[摘 要]齐齐哈尔市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在全国地级市当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也还有不足之处。伴随着国务院《2014―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的颁布,以及齐齐哈尔市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具体规划目标所需,齐齐哈尔市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加快步伐,为齐齐哈尔的经济社会发展助推新的能量。
[关键词]齐齐哈尔;诚信体系;建设;思考
促进齐齐哈尔经济社会的发展潜力和活力,不仅要有良好的政策、政务、市场等看得见的“硬性”条件作前提,同时也离不开文明法治、社会诚信等摸不着的“软性”环境作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再次向全党全国提出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战略号召。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也要求我们必须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当今社会治理方面的首要任务。所以,加快推进齐齐哈尔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对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文明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齐齐哈尔市社会诚信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人无信不立,政府无信则败,企业无信必衰。王良在《社会诚信论》一书中提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可分政府诚信体系建设、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个人诚信体系建设三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主体。而现在齐齐哈尔市的三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主体都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规划。
1.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的需要
今天,良好的信用环境已经成为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中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已经为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扩大了招商引资渠道、拓宽了投资融资平台、提升了吸睛引智动力。在过去的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齐齐哈尔市的产业调整剥离企业办社会阶段,还是本世纪的改善民生等一系列政府责任,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通过诚信走出了一条星光大道。而当前时期,齐齐哈尔市正处于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时期,既面临“赶上”的紧迫任务,又面临“转型”的巨大压力。而完成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除了依靠于齐齐哈尔市良好的发展“硬性”条件之外,还必须要依靠于齐齐哈尔市完善的政府诚信体系等一系列的“软性”环境。
2.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需要
当今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齐齐哈尔市一些企业超越企业诚信道德底线,在一系列的生活必需品中制假售假的现象有规模化趋势。此外,有些企业在广告中片面夸大商品优点,对社会公众形成误导,还有部分企业滥用国家质量认证标准,虚假的促销方式,也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假冒优质名牌产品,以次充好。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已成为市场经济行为中的一大顽疾,不断冲击了企业诚信道德底线,这必然成为“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掣肘和瓶颈。
3.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需要
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行为层面的基础。在当今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各种利益群体多样化趋势和人民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等现象日渐显现,导致了有不少个人诚信行为丧失的表现,比如老人倒在地上没人去扶,这是为什么,难道真的是道德沦丧到了那种地步?不是。是因为人们害怕了那巨款的要挟。这些的根本原因就是有些人脑海里多了功利主义的自私自利。此外还由于个人诚信档案建立的缓慢,齐齐哈尔市只是在金融系统实施征信制度,从而导致个人失信成本较小。因此,建设完备的个人诚信体系刻不容缓。
二、齐齐哈尔市社会诚信体系构建的主要做法
1.加强政务诚信制度建设,诚信考核机制日臻健全
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转变职能、减少审批、规范流程、提高效率等各环节建立健全了政务诚信制度,为改善经济社会发展“软性”环境提供支撑。围绕黑龙江省“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及齐齐哈尔市“三化”建设战略部署,建立政府守信践诺机制,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严厉查处公职人员不执行或打折扣,服务慢作为、缓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勒拿卡要”等行为。完善了行政问责制度,对公职人员的失信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在对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责任指标考核时,通过社会评价的方式,对各地“诚信建设”工作做出评价,分出等级。
2.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政府诚信的引领带动作用
为了解决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逐步依法公开了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社会主体信用信息。并着力推进了齐齐哈尔市各级政府的行政审批、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价格和收费、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的政务信息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使社会公众看的见、摸的着、管的了,以政务诚信的公开示范引领齐齐哈尔市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进程。
3.确定职能部门督办,建立完备的督察督办体系
齐齐哈尔市于2007年11月成立了诚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工作职责和办事机构。对失信的企业向全社会公开,实现社会公众共同监督。同年,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将诚信建设纳入对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作为评价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并对不诚信事件进行督察督办。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金融、工商、税务、质监、卫生、教育、旅游等部门也已相继开展了各自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诚信齐齐哈尔网站业已开通,企业、公职人员的所有信息都可一目了然,减少了社会公众的监督、投诉程序。此外还充分利用省、市、县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资源,建立信用信息内部核查系统,明确对信用记录核查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指导职能。 4.强化诚信系统建设和宣传,信用数据日益健全
齐齐哈尔市建立了覆盖齐齐哈尔市市直政府部门及所辖七区九县(市)的公职人员的社会诚信档案。在公职人员人群中率先实现失信行为的举报和曝光平台――齐齐哈尔市公务员诚信网。搭建了全市统一的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诚信齐齐哈尔,曝光了一批典型公职人员和企业的失信行为,培育了一批诚信示范企业,开展了一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组织了一系列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齐齐哈尔市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
三、齐齐哈尔市社会诚信体系构建的不足和建议
1.建立完善的失信惩戒守信激励联动机制,使失信社会主体成本加大
现阶段,齐齐哈尔市失信惩戒制度对失信的社会主体的威慑力度还远远没有达到震慑的程度,使一些失信的社会主体明明白白的去失信。此外,对于守信者的保护奖励机制也不健全,有时往往是“守规矩”的诚信主体吃亏。
所以,应建立多部门失信惩戒守信激励联动机制,对失信企业、失信个人、失信行政主体三个社会诚信主体都要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体信用“红、黑名单”,逐步建立市场主体经营异常名录及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健全失信人员和失信行政主体的名单制度,覆盖三大失信社会主体不履行信用的信息查询系统。完善失信行政主体的考核惩戒机制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在公共服务项目活动、金融活动中予以严格限制。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社会主体典型失信行为公开曝光,使失信社会主体“一处失信、寸步难行”。对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社会诚信主体,依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授予相关荣誉称号,在社会活动中,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使守信者“诚实守信、一路畅通”。
2.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提升诚信成果的运用范围
现阶段,齐齐哈尔市的信用信息系统中的失信者举报对象还只是针对企业和公职人员的失信行为,而对政府失信行为的监管和惩戒机制还处在空白,对于普通的社会公众的失信数据统计和应用也只是停留在金融系统。
所以,应加速建立覆盖齐齐哈尔市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把三大社会诚信主体的诚信信息对全社会公开,实现在社会活动的各个系统中把信用信息统一标准、统一架构、统一维护和互联互通,实现真正共享和联动。乃至实现全省、全国的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动,使社会主体的诚信成果影响力逐步扩大,以此来引领社会公众、企业和行政主体重视自己的诚信指数。
3.把信用立法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夯实诚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基础
现阶段,齐齐哈尔市建立的信用法律法规还停留在各部门各行业法规,还没有一部适用于全社会各个社会主体的信用法律法规,而且这其中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多的不合理乃至互相矛盾的地方,齐齐哈尔市的独立立法权没有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所以,齐齐哈尔市人民代表大会应对不合理的原有政策法规进行清理,修改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齐齐哈尔市各级法制部门应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和对守信行为的激励,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齐齐哈尔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各种法律法规,如《齐齐哈尔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办法》、《齐齐哈尔市社会信用管理条例》等。并应配合好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建立适合全省范围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各种法律法规,实施上下联动,扩大效果。
4.加强诚信宣传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培育社会诚信主体的诚信道德
通过宣传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倡导诚信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将诚信建设贯穿社会公众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在诚信建设中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宣传,弘扬诚实守信的社会正能量,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还应联合有关部门在企业开展“做精工产品、做诚信企业”等活动。推进企业“讲诚信、成体系,诚信文化、入心入脑”。弘扬中华民族积极向善、诚信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让诚信重新闪耀价值的光辉。
〔参 考 文 献〕
〔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焦国成.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陈建中,等.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构想〔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4〕薛菁.推进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J〕.行政与法,2008,(11).
6.构建诚信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