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形式政策有关共享发展论文(2)

形式政策有关共享发展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形式政策有关共享发展论文

  形式政策有关共享发展论文篇二

  《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策略体系研究》

  摘 要: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需要采取正确的发展策略。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策略不应是单一化的,而应是体系化的。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策略体系至少应包括明确发展定位、区分发展动力、选择发展模式、建立发展基础、完善发展主体和制定发展战略等六个基本方面。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策略;发展定位;发展模式;发展主体

  所谓策略,包括计策、谋略、计划、主意、办法等多种涵义,是人们实现一定目标的行动指南,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状况。不同策略经常会在实践结果面前呈现优与劣、成与败的鲜明对比。要搞好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必须选择正确的共享策略。本文拟对信息资源共享若干重要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探索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策略体系。

  一、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定位

  信息资源共享是现代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目标。早在18世纪,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图书馆已在书目共享上形成共识,渐后延伸到流通领域,出现了馆际互借等简单的文献信息共享活动。但是,截止20世纪60年代,图书馆之间可资共享的信息资源、促进共享的手段及实际共享的范围都是有限的,总的来说,整个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处在渐进的量变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浪潮中,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特别是作为二者结合形式的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广范应用于图书馆等信息服务部门工作,使信息资源共享活动进入了全面的质变阶段。它突破了空间因素对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根本制约,诱发了人们利用信息资源观念的深刻变革,标志着图书馆事业走进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时代[1](P3)。传统的共享策略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呈现狭窄、单一的特点。现代共享策略应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呈现多元一体化的特点,即深刻认识诸多具体发展定位在实现共享现代化上的一致性。

  1.网络化趋向

  网络化泛指信息、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集成和各区域、专业网络的互联,是共享信息传播渠道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信息资源共享形态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演变的关键。一般来说,网络化建设应注意分阶段、上规模、升层次,在完成“物理网”和“网络化基本服务”的基础上,要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特别是本土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进一步搞好网络信息提供服务和增值服务。要让各使用单元都加入各级共享网络中,成为共建者和共享者,同时尽快结束过去各使用单元彼此的分散和封闭,转向集中开放的状态。

  2.智能化趋向

  智能化泛指信息资源的开发、传播及提供使用过程具有高度集成性、极大便捷性和更多功能性,是信息资源共享主体的人本要求,也是信息资源共享形态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演变的重要指标。从信息资源构成形式上看,智能化就是从印刷型为主逐步转向数字型为主。从信息资源构成内容上看,智能化就是从稀少、简单、枯燥逐步转向丰富、个性、适用。从信息资源的功能来看,就是从提供学习及拓展知识为主逐步转向培养创新能力及满足主体多方面的需求为主。智能化建设应处理好信息供给能力与用户满意程度的关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最大多数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信息资源共享的精神深入人心。

  3.制度化趋向

  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质是以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的高效利用。而搞好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包括微观、中观、宏观层次的优化了的信息管理(广义上的信息管理)。制度是管理的基础。要搞好信息共享管理,必须重视信息共享制度体系建设。它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章、规范、规定、条约、宣言、声明等成文制度以及管理体制、管理机构的职责、运行机制、发展规划等配套制度。一般认为,制度化及其实现是信息共享稳步发展的基本保证。

  4.产业化趋向

  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除了依赖有效的行政管理,还需要信息产业的强大市场推动。信息产业对于信息共享活动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为适应社会的复杂需求,它将千方百计地开发信息资源,能为信息共享活动广开“信源”;其次,它的多样化发展能培育出日益发达的信息市场,有利于建立日益高级的信息传播系统,从而解决共享信息的交易和传播问题;第三,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它能使信息商品的个别价格总体下降,有利于人们的普遍消费。第四,国家信息产业政策能调控信息产业的投资、技术、劳动、均衡等管理方式以及完善信息市场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等等方面,将为信息资源共享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总之,产业化是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5.专业化趋向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信息总体构成越来越复杂。它客观要求受过专业训练的专门技术人员(网络技术人员、图书馆员等)按照专业技术标准从事一系列信息共享工作,尽可能优良地满足社会各领域的信息需求。人才是兴业之本。大力推行图书馆员职业资格等系列权威考试制度将是解决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专业人员稀缺的必然选择。

  6.全球化趋向

  大至主权国家,小到一个图书馆,在开展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时,必须正视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冲击,而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纳入全球信息化的总体格局。美国学者贝克(S.K.Baker)在她编辑的《资源共享的未来》一书中指出:“今天的图书馆正生存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进一步讲,每一个图书馆都必须将自己视为世界图书馆体系的一部分,必须摆脱自给自足的状态,必须发现迅捷而合算地从世界图书馆体系中获取资料并送到自己用户手中的方式,必须随时准备将自己所收藏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其它图书馆”。面向世界的信息资源共享视野有利于促进本土信息资源开发与国际标准接轨,扩大国际信息贸易,将全面推动本国和本地的信息产业发展。

  二、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动力

  内部促进力与外部驱动力是信息资源共享发展动力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的结合方式即动力类型直接影响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进程,应被明确区分。

  1.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外发展动力

  笔者认为,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内部促进力主要包括:(1)国家引导。国家把信息资源共享看作保障公民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规范整个信息资源共享活动;(2)政府投入。各级政府把信息资源共享看作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定期、持续地给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划拨专项经费、配备专门人才;(3)社会参与。全社会深刻认识信息资源共享对于促进社会整体进步的重大价值,以实际行动响应共享活动;(4)科技支撑。科学家们重视信息资源共享有关科技研究,把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改造信息资源共享的传统技术形式,不断突破技术因素对于共享活动的时空限制;(5) 教育普及。各级主管部门大力开展信息资源共享的教育工作,保证广大受教育者有能力从信息资源共享中获得切实利益。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有效外部动力主要包括:(1)形势发展。各行各业迅猛发展所形成新的形势,有力充实提高或解构重组着信息资源共享的固有形态;(2)普遍需求。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强力刺激和推动着信息资源共享进程;(3)市场介入。市场对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介入,有力促进着政府、企业与个体三方共建共享体制的形成;(4)科技进步。世界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信息资源共享创造着跨越式发展的条件;(5)教育进步。教育事业把信息资源共享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为信息资源共享奠定着现代化的坚实基础。

  2.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动力类型

  在特定条件下,信息资源共享的内部促进力和外部驱动力在推动自身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往往并不相等,或是内部促进力起主导作用,或是外部驱动力起主导作用。根据一般“现代化理论”[3],近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所走的现代化道路属于“先发内生现代化”的类型,所谓“先发内生”是指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处于领先地位,内部促进力是其主导发展动力;世界发展中国家所走的现代化道路属于“后发外生现代化”的类型,所谓“后发外生”是指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处于落后地位,外部驱动力是其主导发展动力。与主导作用相对应的是辅助作用,当内部促进力起主导作用时,外部驱动力起辅助作用;当外部驱动力起主导作用时,内部促进力起辅助作用。据此,我们可以把信息资源共享发展动力区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以内部促进力为主导、以外部驱动力为辅助的动力类型,另一种是以外部驱动力为主导、以内部促进力为辅助的动力类型。显然,对社会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事业来说,应选择前一动力类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中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事业来说,只能选择后一动力类型。

  三、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

  质量发展与数量发展是信息资源共享发展内容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的结合方式即发展模式直接影响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程度,应被明确选择。

  1.质量与数量并举的发展模式

  笔者认为,基于以内部促进力为主导、以外部驱动力为辅助的动力类型的信息资源共享,可以选择质量与数量并举的发展模式,即坚持集中发展与分散发展协作,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互补,以阶梯式发展为主,以跨越式发展为辅,在实现质量的飞跃的同时实现数量的延展。选择该模式进行建设时,我们必须克服重复建设、资源闲置等粗放倾向,保证“以统补分”和“以分补统”;必须克服内涵空虚、外延泛滥等不良倾向,坚持“全且精、多且快”的原则,保持基本信息与非基本信息的总量均衡;必须基于连续质变,把握在量上作跨越式发展的时机。

  2.质量为主兼顾数量的发展模式

  基于以外部驱动力为主导、以内部促进力为辅助的动力类型的信息资源共享,可以选择质量为主兼顾数量的发展模式,即坚持集中发展为主、分散发展为辅,内涵发展为主、外延发展为辅,跨越式发展为主、阶梯式发展为辅,首先在质量上实现发展,随后再实现数量的延展。选择该模式进行建设时,我们必须重视体制创新,畅通集中与分散渠道(如“统建分用”、“通购分赁”等);必须科学界定基本信息需求与非基本信息需求,坚持“少却精、少却快”的原则,依靠提高内涵服务质量弥补外延服务的不足;必须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坚持高起点和高标准,有适度超前意识,少走甚至不走建设弯路,首先在质上实现跨越式发展,随后在量上作阶梯式发展。

  四、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基础

  发展基础是信息资源共享发展全部支柱的总和,应被优先建设。它包括以下3个必备基础:

  1.共享技术基础

  它是能满足特定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网络环境中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电子通信体系等结构的总和,旨在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运行舞台。其中,计算机系统是信息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应优先建立;应用软件系统是信息资源共享的中枢控制部分,应适合用户的职业习惯;电子通信网络是信息资源共享的神经系统,应进行“无缝化”规划。总之,共享技术基础设计要坚持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保证全面的兼容与规范化,兼顾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2.共享管理基础

  它是能满足特定信息共享活动的观念体系、协调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序等要素的总和,旨在为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运行秩序。其中,共享观念体系是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思想源泉,应确立起的最基本的共享观念组包括:共有-共建-共治;合作-双赢-效益;平等-权利-义务等。共享管理机构是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行政主体,应充分发挥其决策、执行、协调、监督和检查等职能。共享协作组织是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社会主体,其组成应体现共享各方和各个层面的利益,要有协商的性质。管理方法和程序是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展开准则,应体现自愿和互利的原则。总之,共享管理基础建设要为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排除观念上的障碍,明确不同建设主体的权力及责任,阐明管理的原则和艺术。

  3.共享法规基础

  它是各种与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章程制度的总和,旨在为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法治环境[4]。为其发展提供法治环境的法律保障体系至少应包括4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一是专门法;二是相关法;三是行业自律规范;四是与之相关的国际条约、协定等。

  五、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主体

  信息资源共享发展主体是基于发展基础的业务活动的基本体系,应被重点建设。它包括以下3个必备体系:

  1.共享存储体系

  它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首要业务体系。为了体现投入最小而利用最大的共享优势,该体系首先要解决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问题。信息产业化的研究成果表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社会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提供了整合的手段,各共享成员应充分建立协作管理网络,利用网络公共平台集成整合及开发一体化的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体系,在商业化运行过程中体现信息资源的价值,按投入的信息资源的质和量决定各自的收益[5]。其次,要解决信息资源数字化问题。数字化是信息资源进入高速信息网络并实现全球资源共享的前提,但目前的数字化技术还不成熟且不经济,对象确定也存在分歧,共享成员之间还缺乏深刻的合作精神。克服技术困难,加强彼此沟通,在严密分工的基础上合作共建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将是各共享成员的长期任务。

  2.共享服务体系

  它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业务体系。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该体系首先要处理好网络环境下“存取”服务与“拥有”服务的关系。美国图书馆学界的论争表明,二者的主次关系或平衡关系应由实际情况决定,不能随意割裂二者的联系。其次,要处理好服务成本与服务效率的关系。传统共享服务体系呈现高成本和低效率的特点。现代化共享服务体系应该大力借鉴电子商务共享模式,以集体契约精神为基础,确立网络化存取和传递的主导地位,呈现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点。就其具体组织模式来说,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网络型、集中型、区域层次型和链式网络层次等四种模式中确定合适的一种[6]。第三,要处理好服务标准化与服务的个性化的关系。标准化服务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本保障,是个性化服务的前提。个性化服务是深化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但一定要建立在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之上。

  3.共享传送体系

  它是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业务体系[7-8]。广义的信息传递是指以任何形式、从任何信息源中为用户提供信息副本的活动。传统文献信息资源传递的缺陷不言而喻,但现代数字化信息资源传递并非尽善尽美,它存在或隐藏着诸如技术、版权、价格、用户等多方面的障碍因素。因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所有信息的共享传送只能是一种狭义信息传递。根据传输介质和方法可把狭义信息资源传递分为两大类型,即传统文献信息资源传递和现代数字化信息资源传递,后者相比前者有很大的优势,虽然不是目前信息资源传递的主流,但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收费情况还可把狭义信息资源传递分为赢利型和非赢利型两种类型。非赢利型信息资源传递虽然不会变为纯粹的商业提供者,但介入商业提供领域将不可逆转,它需要向商业提供者学习先进经验,积极探索信息资源传送系统的社会化运行模式,与各种商业提供者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

  六、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战略

  信息资源共享战略是关于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整体实施意见的总和,应全面贯彻。它包括以下6个必备战略:

  1.数字化战略

  网络化传递是信息资源高速传递的必由之路,而数字化是信息网络化传递的基本前提。它决定着网络化的内容及其发挥作用的程度,是信息资源共享现代化的技术中坚。

  2.大开放战略

  开放性是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基本属性。大开放是信息资源共享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所有建设工作必须立足本地(本国),面向全国(全球),吸引和团结一切进步的力量参与其中,尽可能地变体系外力为体系内力。

  3.大渐进战略

  跨越式发展适用于局部工作(或局部地区),即使如此,仍需要较长时间的阶梯式发展予以协调。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困难,推进其现代化更加困难。全面夯实基础,推动整体渐进,是所有建设工作明智且务实的选择。

  4.非均衡战略

  不平衡性是信息运动的普遍现象。在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现代化过程中,不能无视条件优劣而四面出击,应该集中力量在优势方面重点突破,以局部工作推进整体工作。

  5.比较优势战略

  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既有长处又有短处的建设单元,应使各个单元都做到扬己长避己短、取人长补己短,化比较优势为整体优势。

  6.可持续发展战略

  信息资源共享的最高理想是借助跨时代的高新技术,构筑联通世界上每一个人的信息网络,用全人类所创造和积累的信息资源服务于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所有建设工作都应时刻铭记之,能自觉地把今天的建设与未来的建设联系起来,使我们的工作不仅造福当代也造福后代。

形式政策有关共享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共享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2.“十三五”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评析论文

3.浅析中国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形势与政策经济发展论文

5.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经济发展

250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