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论文篇一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下的农业科技发展》
摘要:农业科技是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性因素,也是改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而科技进步作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强大的内在驱动性。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日见增长的消费需求、农业产业的转型以及农业方面的环保等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进步。要从当前不利于农业科技进步的制约因素着手,注重采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四项措施。
关键词:农业科技;新农村建设;制约因素;科技进步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003-2
0 前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的翅膀,是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性的因素,也是改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1 农业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五句话二十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而科技进步作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强大的内在驱动性。
1.1 农业生产能力最终要靠科技因素来提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等多方面的重要任务,面临资源、环境、市场等多方面的瓶颈制约。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将农业的发展从保证食物安全的单一目标转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其效益的多重目标,在保证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都需要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持。
1.2 科技调整农业品种结构消费需求
农业要满足人们消费的需求,必须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多样化,尤其是在人们日益关注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不仅要保证一些农副产品的数量,还要在农产品质量上想办法,生产一些优质、绿色农副产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农业科技上下功夫。此外,对农产品的保鲜以及深加工、精加工等问题的解决,也必须借助农业科技。
1.3 农业科技的进步大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
科技进步可以推动农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科技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也改变着农业的产业结构,农业在科技的促进下,改革了传统的单一面孔,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成长为现代化农业。
1.4 农业科技影响农业环保,促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化肥、农药、农膜等在农业的应用,农业生产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伴随着工业性能源投入增长,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环境污染,农药在土壤和水域中残积加重,导致农业生态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发展科技农业,生产对环境、生态没有污染或污染小的生物化肥、农药,就可缓解生产和发展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压力,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不利于农业科技进步的制约因素
科学技术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支撑点,但农业科学技术只有被广大农民掌握和应用,才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导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滞后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2.1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要求不适应
2.2 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与市场的不相适应
除体制和机制是其中原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市场要求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
2.3 农业教育、科研及推广三者之间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供给的最主要来源,但它们的科研活动受政府主体目标的限制,对于农民的农业生产需求及市场对适用技术的需求往往缺乏足够了解,造成农业科技成果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2.4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接受科技能力较差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还很低,接纳新技术的能力也比较差。
3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措施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3.1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政府对农业科研拨款增长率应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比率应实现突破性增长,并逐步形成稳定的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机制。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和信贷投放结构,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尽快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并将有关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要加快研究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研的优惠政策,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吸引更多的科技部门与科研人员投入农业科技研究,形成农业科技研究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3.2 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和支农项目管理,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农业农村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在农业科技研究中的作用,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建立起新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稳定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富于创新精神的的农业科研机构和队伍。要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支农项目的优势,重点坚强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农业科技园区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科技园区真正成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市场与农民连接的纽带、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
3.3 加快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的改革,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切实将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作为推进科技兴农的重要措施来抓,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同时,推进市场化、民营化、企业化农技服务队伍的发展,加大对涉农企业、农业协会、研究会等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推进农科教结合,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同时,积极探索“三农”新的合作模式。
3.4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关键在人才。每一项农业科学技术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农民的吸收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的着眼点是农民。要想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必须建立健全一支由科研、推广、经营、服务、管理等人员组成的宏大的农村科技队伍,因此,必须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接受新技术的能力。积极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力度,以县、乡(镇)成人教育学校为阵地,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为农民开展中、短期培训等方式,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农业新技术。着力加强对理解能力强、对农业科技感兴趣、肯于钻研的有文化、有知识农民的培训,将其培育成为科技推广的辐射点、技术堡垒,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民技术培训,并引导农民转变经营观念,加强与涉农企业、农业协会、研究会等经济合作组织的结合,与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以“龙头企业加基地带农户”或“市场加基地”、“协会加基地带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加快农民掌握农业技术的步伐,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作者简介:张国秀(1967-),男,山东寿光人,就职于山东省寿光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经济师,研究方向:现代农业经济管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论文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成因与政策论文
下一篇:我国人口政策探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