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民族理论与政策知识论文范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的愿望,因此研究民族理论与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篇一:《浅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研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它揭示了民族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民族理论的纲领和方法。在学习民族理和与民族政策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们具有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念。本文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工作,略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问题。

  关键词:民族理论 民族政策 教学创新

  中国共产党自产生以来就很重视民族的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制定了许多合理的民族政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团结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掌握党的民族政策,是每个学生的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增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学的时效性和创新性。

  1 课程目标上,老师要做到知识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我国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学生们在掌握了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后,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让学生科学的认识我国民族与民族问题的根源,使同学们树立各民族相互依靠,谁也离不开谁的观念,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与世界观,让学生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意识。培养他们热爱少数民族,热爱中华民族,使学生们形成促进各民族的进步和团结,维护祖国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的正确民族意识。作为党培养的优秀知识青年,我们应当处理好这些关系。让学生们成为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拥护者和执行者。纵观民族发展的历史,中国在民族问题上是解决得最妥当、最好的。是任何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这应完全归功于我党正确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要让学生们了解党的民族政策,了解新民族政策带来的成就,特别要让学生们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在民族政策指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正确理解党的民族政策,自觉地成为我党民族政策的拥护者和宣传者。

  2 在教学内容上,要与时俱进,把新时代的精神注入新的民族理论中

  任何理论都要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也是如此。在民族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突出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与理论,把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坚决贯穿到民族理论和政策的课堂教学中,把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在党的科学民族政策指导下,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将这些内容贯穿到民族教学中去,可以引导学生们执行党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的自觉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问题,在总结我党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的理论指导,为民族工作的开展指明了道路。所以,老师在进行民族理论和政策的教学过程中,要把三个代表贯穿其中。

  科学发展观理论是胡锦涛同志等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总结现代化建设的经验、顺应历史潮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我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点的继承与重大发展,它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是与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的要求是经济、社会、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本的方法是统筹兼顾,平衡全国各地区的发展能力,增强少数民族的发展机会,最终实现各民族的统一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的思想是要根据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与民族地区的实际,制订一些符合实际的政策与措施,领导各族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用先进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是党的民族理论和方法创新的根基本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报告中庄严提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所以,我们把新时代的精神纳入到民族教学的内容里,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3 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民族理论课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空洞和乏味、学生不感兴趣等问题,如何让民族理论课生动活泼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民族知识的兴趣。笔者认为,我们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

  (1)老师要坚持教学手段的多样灵活,教学方法要寓教于乐。

  在民族理论的教学中,老师要尽量采用一些多媒体技术,多选学生们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们讨论与剖析案例。与此同时,学生们要从课堂走到社会中,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参观和访问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民族理论的兴趣。例如,带领学生们参观少数民族文化展览馆,使学生们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悠久历史与辉煌的文化,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带领学生们考察新农村建设,并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调查等等,使学生们感受到,在党的正确民族政策的引领下,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既增加了民族知识,又增长了他们的见识,教学成效十分明显。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拒绝空洞的说教。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是对世界民族和民族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前提上,对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与发展起来的,所以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并深深地扎根于民族地区的土壤中。学生们在学习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时,是要用它处理具体的民族问题、民族工作,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在民族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联系社会和学生们的思想问题,以解决学生们在思想与认识上的不足。

  4 结语

  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民族问题的知识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把新时代的创新精神注入新的民族理论中,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要力求灵活多样,做到民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增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学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秦位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51-154,169.

  [2] 叶缤,杨群.民族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文教资料,2007(27):124-126.

  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篇二:《邓小平发展理论中的民族政策》

  [摘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定、各民族问题共同富裕繁荣的根本性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长期努力解决的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内外民族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思想,形成了邓小平民族理论。

  [关键词]民族理论 创新 发展

  一、认清了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

  正确认识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特点,是做好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的基本前提。邓小平继承并发扬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贯重视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初期及时指出:“民族工作确有很多问题要提起注意。”[1]p409——410在他的指导下,我们党对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作出了更为科学的概括。党的十二大提出,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促进个民族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处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党进一步强调要从振兴中华民族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在社会主义时期,虽然民族间的共同因素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特别是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的差别,利益上的矛盾和纠纷,仍将长期存在,再加上一定范围内阶级斗争的影响,使得民族问题依然十分复杂。1992年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民族问题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社会,都具有重大影响”[2]p29—30。对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特点的深刻认识,保证了新时期我们党始终把民族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来认真对待,保证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问题能够不断得到重视和解决。

  二、明确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属性

  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本质属性,是正确制定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建国以来,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而使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对由此而引起我国民族关系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充分的肯定:“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关系”[3]P186。由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强调:“必须明确认识,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4]P67。1982年宪法再次肯定了这个正确认识。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质属性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这为确定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工作的历史任务扫清了障碍,使我们能够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把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当做党在新阶段的民族工作纲领。其次,这表明我国民族问题中的矛盾,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为此,就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中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处理这方面问题必须慎重,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回避也不要夸大。在促进民族关系方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在全国,要注意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在民族自治地方,还要注意处理好自治民族与其它民族的关系。要高度警惕和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破坏。这些新提法和新概括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对毛泽东民族关系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三、阐明了对待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原则立场

  1987年,邓小平针对西藏问题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我们对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5]P246 “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的平等的。”[6]P162多次强调对待民族问题必须立足于真正民族平等的基础上,这是新时期邓小平民族理论最为鲜明的基本立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根本立场的继承和发展。“真正的”民族平等,在立场上表明了中国的民族平等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虚假骗人的;民族平等不仅要继续保障和完善政治上、法律上的平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切实落实和发展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民族平等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对待和处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正是站在这样的立场上,我们党结合新时期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民主平等的原则进一步做了具体而又完整的阐释,指出这一原则的内容就是:民主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应该一律平等,都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平等权利;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特别是强调,要致力于各民族政治法律上的平等权利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各领域得到充分体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中的关于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策以后,要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上不平等观点的创新提法。

  四、指明了解决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发展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确定为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这是邓小平民族发展理论在指导民族工作上的体现。首先,他多次强调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他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要求大力帮助民族地区发展,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5]P364其次,邓小平强调,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也是真正的民族平等的体现。因为社会主义民族平等政策的真实性和优越性,不仅体现在政治和法律上给予各民族平等权利和地位,而且要在国家和先进民族的帮助下,使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民族得到较快发展,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平等目标。否则,我们的民族政策就会成为空洞骗人的宣传。再次,邓小平把生产力标准引入了民族发展问题,把民族地区能否发展起来,作为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客观标准和价值判断尺度。他说:“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5]P247所以,我们处理民族地区的各种问题必须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是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五、制定了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

  邓小平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3]P114在他的指导下,民族工作部门结合新时期民族地区的实际,实现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发展战略的创新,这就是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是各民族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改革是需要的,不搞改革,少数民族的贫困就不能消灭,不消灭贫困,就不能消灭落后。”[5]P78从生产关系方面看,有些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改造前后跨越程度过大,商品经济意识淡薄,长期的计划经济对民族地区影响较深。而在生产力方面,民族地区历史、社会、地理条件特殊,尚存在着落后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因此,民族地区不改革,就无法摆脱贫困落后面貌,要发展,必须打破自然条件的封闭,走向全国和世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科学技术。”[5]P166其次,民族地区要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这个过程不是平均主义的同步富裕,而是一部分条件好的地区先发展起来,然后帮助、带动、支持落后地区更好更快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5]P247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战略,集中体现在他“两个大局”的思想中。在新世纪,党中央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正是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贯彻执行。

  六、完善了解决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邓小平充分肯定了这项制度的优越性,他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5]P257新时期,邓小平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他强调“要使各少数民族地区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把这看作是民族平等原则在政治、法律领域的具体落实和体现。在他的关怀下,党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而定决议》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保障各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自主权”[4]P67。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中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了法制化发展的新阶段。其次,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还需要有充实的经济内容。邓小平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哪个自治就是空的”[6]P16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成就,极大地调动了少数民族群众投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体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我国民族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科学的制度保障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七、将实现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有机结合

  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邓小平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新构想。首先,以爱国统一战线为基础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邓小平指出:“我们不是有个口号叫‘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吗?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报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5]p76所以,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标准就是:只要爱国者就要团结。而新时期的民族大局,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齐心协力,从维护祖国稳定这个大局出发,为早日完成民族统一大业而努力。其次,通过“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认为,祖国统一是民族的愿望,这是个民族感情问题。“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6](p362)”

  “爱国一家,走祖国统一的道路,就有功于民族,有益于人民。”[4](205)通过“一国两制”实现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既尊重了历史及现实国情,又实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携手走向富强的民族愿望和历史使命。

  由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保证了我国各民族在团结协作、和平友爱的基础上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保证了各民族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要[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2]民族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篇三:《试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在高校中的意义》

  【摘 要】 在高校开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才干,推进中华民族共同发展。

  【关键词】 高校;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教育;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民族工作。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党和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此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在各民族地区的强有力地贯彻落实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形成如今各民族互敬互爱、相互促进的和谐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但长久以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育开展范围不是很广,一般局限在民族地区高校,其它内地高校基本上没有开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这方面的教育,这就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对我国有关民族知识的了解十分的欠缺,这种情况,可以说在当前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及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上是一种的缺憾。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理应更大程度的充实和扩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育。在“十三五规划”决战时期,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更应发挥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积极作用,推动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这也是国家统一的战略需要,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开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全社会应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有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互助友爱的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种表现。同时,我国现代化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这就迫切需要青年大学生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努力奋斗。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学习,加大宣传和教育,有利于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问题,避免伤害彼此的感情。

  众所周知,高校教育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青年大学生思想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思想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就应该包括开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育。开展此教育,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学生还涉世未深、思想观念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了解更多的民族知识,转变其思想认识,在民族问题上能够坚持正确的立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同时,在对其他民族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利于各民族学生间的交流和学习,共同致力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青年党员、青年大学生将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积极的影响,带动身边的人,这样民族问题将会大大减少,各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和睦。

  二、开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

  民族是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和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不见,民族问题也将不断地影响着后代,如果不能够正确的处理好民族问题,对一个国家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最近的“ISIS”恐怖组织,其中民族问题起到了主导性作用。在我国的边疆地区,境外宗教对一些少数民族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甚至在民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维护国家统一,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国外的一些敌对势力始终企图分裂中国,削弱中国的实力,肆意开展分裂国家的活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充满挑战,在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进行渗透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严格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牢固树立各民族必须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的意识,明确肩上责任,担起重任,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拥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增进抵制和反对分裂的觉悟。

  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是鼓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推动我国前进的重要力量。开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有利于凝聚56个民族的共同力量,树立56个民族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调动全国各民族的积极性,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就需要加强包括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再被的爱国主义教育,用爱国主义鼓舞人心。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有助于对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通过学习,增进民族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各民族思想上高度一致,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四、进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有利于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今的大学生,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就应包括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学习。大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对党的民族政策的理解程度,对我国未来民族问题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将产生中重大的影响。高校,承担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还要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了解现代化建设的真正需要,做一名优秀合格的大学生。

  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奋发向上,主流思想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应当发现,进入21世纪后,世界范围内的民族问题越来越严重,与之相关的宗教、文化的冲突愈演愈烈。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加强,各国的思想不断的涌入中国,各国的思想也在不断地碰撞,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冲击是最大的。大学生有着奋发向上的朝气,敏锐度高,敢于追求自己所坚信的,大学生思想状况对中国未来的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大力开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加强健康引导,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开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才干

  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项工作都与民族问题有着紧密联系。民族问题无小事,能否正确的处理民族问题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人才是首要因素。由于民族地区的教育相对落后,各种高素质人才也比较匮乏,出现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的情况。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力实施,国家号召支持西部的情况下,民族地区就迫切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要想解决这种现状,首先民族院校应该大力支持, 其次还应该鼓励其它高校毕业生投入到民族地区建设上来。通过在高校开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 为了就是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各民族的民族情结,学习各民族的灿烂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深入了解各民族的特点,在于其交往中,能够处理好关系。青年大学生应该致力于扎根西部,服务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缩小中西部差距,为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在大学生中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对培养合格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及国内民族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在高校中开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两个主体,学校要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好不好,取得的效果如何,领导的重视是前提,学校应认真对待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育,不能应付了事,要看成是国家利益的一种体现,要鼓励大家多学习民族理论。作为大学生,应积极认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培养高尚的民族情怀,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加强对其他民族的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利用有利条件,开展实践活动。树立共同理想,共同努力,早日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编委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辅导阅读材料[M].北京:红旗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2] 图道多吉.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3] 卢贵子.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研究[A].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


猜你喜欢:

1.有关民族平等政策论文

2.宗教理论与政策论文

3.学习民族理论心得体会范文

4.民族理论政策论文

5.民族宗教理论政策论文

民族理论与政策知识论文范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的愿望,因此研究民族理论与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族理论与政策论文篇一:《浅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改革》 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505172